一种墙面收边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6244发布日期:2018-06-05 22:3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装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墙面收边线。



背景技术:

在进行室内装潢时,通常会对墙面进行装饰。现有墙面装饰一般采用在墙面上粉刷涂料、粘合墙纸、固定人造板等方法,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着防潮性能差,容易变色、脱落,使用寿命短;防火性能较差;环保性能不好,容易对室内环境和空气造成污染;安装或操作较麻烦等缺点。

现有为了使室内看起来更加美观、突显出人的不同品位,对墙面进行收边线的安装,室内墙面、室内吊顶(包括集成吊顶)的收边线,它是在一条收边条上制有固定孔,安装时,用螺钉穿过孔把收边条固定在墙上,而靠墙的吊顶扣板一边放在所述收边条上,用收边条上的扳扣压紧,以此构成了室内吊顶的收边线。但这种收边线在使用安装时,与吊顶扣板的连接安装不仅不方便,而且不够牢固,相互的结合程度差,形成的室内吊顶形态变化小,缺乏可变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材料轻,安装方便,环保,稳定性好的墙面收边线,能够符合室内装饰的整体性、美观性,利于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墙面收边线,包括边线本体,所述边线本体为一条形件,所述边线本体的外表面为装饰面,内侧面为安装面,所述外表面为弧形凹面,其两端设有弧形接边,所述内侧面为与外表面弧形凹面最低点的切线相平行的平面,所述内侧面两端设有条形接边,所述边线本体外表面的弧形接边与内侧面的条形接边之间形成容置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接边包括设置于边线本体一侧的第一弧形接边和设置于边线本体另一侧的第二弧形接边,所述第一弧形接边为向边线本体外表面凸起的弧形面,所述第二弧形接边为向边线本体外表面凸起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接边长度大于第二弧形接边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条形接边包括与第一弧形接边同侧的第一条形接边和与第二弧形接边同侧的第二条形接边,所述第一条形接边与第一弧形接边最高点的切线相平行,所述第二条形接边与第一条形接边相互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条形接边长度大于第一弧形接边长度,所述第二条形接边长度大于第二弧形接边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条形接边、第一弧形接边与边线本体的连接面为第一接面,所述第二条形接边、第二弧形接边与边线本体的连接面为第二接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接面为一平面,所述第一接面与第一条形接边相互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接面与第二条形接边连接处向边线本体内侧面延伸,所述第二接面与第二弧形接边连处为一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接面为一平面,所述第二接面与第二条形接边相互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条形接边与边线本体内侧面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斜面与第二接面之间的夹角为4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表面与第一弧形接边的连接处还设有弧形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墙面收边线,结构简单、外形美观,装配方便,与墙面连接牢固,利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左端部,2、右端部;

10、外表面,11、第一弧形接边,12、第一条形接边,13、第一接面;

20、内侧面,21、第二弧形接边,22、第二条形接边,23、第二条形接边接面,24、第二弧形接边接面;

101、弧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突出贡献,可以理解的,下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案的详细说明,不应该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任何限制。

如图1和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墙面收边线,包括边线本体,所述边线本体为一条形件,所述边线本体的外表面10为装饰面,内侧面20为安装面,所述外表面10为弧形凹面,所述内侧面20为与外表面10弧形凹面最低点的切线相平行的平面,所述边线本体左端部1的外表面10设有较长的第一弧形接边11,内侧面20设有第一条形接边12,所述边线本体右端部2外表面10设有较短的第二弧形接边21,内侧面20设有第二条形接边2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接边11为向边线本体外表面10凸起的弧形面,所述第二弧形接边21为向边线本体外表面10凸起的弧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条形接边12与第一弧形接边11最高点的切线相平行,所述第二条形接边22与第一条形接边12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条形接边12长度大于第一弧形接边11长度,所述第二条形接边22长度大于第二弧形接边21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面13与第一条形接边12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面23与第二条形接边22连接处向边线本体内侧面20延伸,所述第二接面23与第二弧形接边21连处为一斜面24。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面23与第二条形接边22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条形接边12与边线本体内侧面20之间的夹角为45°,所述斜面24与第二接面23之间的夹角为45°。

进一步地,所述外表面10与第一弧形接边11的连接处还设有弧形凸起101。

所述第一弧形接边11、第一接面13、第一条形接边12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二弧形接边21、第二接面23、斜面24、第二条形接边22之间形成第二容置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