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墙面铺设的板材固定构件、板材、以及墙面铺设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6346发布日期:2018-07-04 15:4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用于墙面铺设的板材固定构件、板材、以及墙面铺设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铺设墙面的板材固定构件、板材、以及包括上述板材固定构件和上述板材的墙面铺设组件。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出于装饰、保护、隔热等多种用途,常需要在墙面上铺设板材。以往,将板材作为板材向墙面安装固定时,采用的是湿式工法或干式工法。

湿式工法在建筑物墙面与板材之间用水泥浆作为胶结材料进行施工。每个板材都要涂抹上水泥浆,按照目标放置位置一个个地在墙面上进行安装固定。所以不仅工期长,人工费高,而且还需要水泥的固化时间。

干式工法在墙面与板材之间使用由金属等制成的辅助固定件,相比于湿式工法,具有工期短、作业简便等施工上的优点。所以,以往在建筑物墙面上安装板材时,多采用干式工法。

现有的一些干式工法需要在每个板材安装面进行钻孔加工,装上辅助固定件,再利用螺栓或胀栓将辅助固定件安装到墙面上。这种干式工法在板材安装面钻孔时容易因冲击而导致板材破损,且使人工费和材料费增高。另外,需要针对每块板材单独设置辅助固定件,导致部件数目增多。另外,板材与辅助固定件之间的固定多采用过盈配合,板材的安装与拆卸仍然不够方便。

另外,作为一种改进的干式工法,在板材的安装侧面开设有T形沟槽,并将上述辅助固定件设置成与所述T形沟槽配合的T形凸条。通过使T形凸条从板材侧方插入T形沟槽,无需前述的钻孔工序及过盈配合就能对板材进行安装,安装与拆卸较前述方法变得方便。但是这种工法需要从板材的侧方将T形突起插入T形沟槽,因此,板材的安装和拆卸沿插入方向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尤其是在密集铺设板材的情况下,若想从已铺设的墙面的局部区域仅更换单块或若干块板材,为了保证侧方的该操作空间,需要将该行或该列的一侧其余板材全部依次拆卸和安装,安装拆卸的自由度不高,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旨在提供一种兼具施工便利、操作空间小等优点的板材固定构件、板材、以及包括上述板材固定构件和上述板材的墙面铺设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材固定构件,所述板材固定构件包含至少一个板材固定单元,所述板材固定单元包括:

基板部,能够固定到墙面上;

锁合部,在所述基板部彼此隔开距离形成,包括:第一延伸部,朝离开所述基板部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朝与基板部表面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延伸的方向为锁合方向;

支撑部,朝离开所述基板部的方向延伸,在垂直于基板部表面的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

优选地,至少一部分所述锁合部还具有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朝离开所述基板部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板材固定构件具有多个锁合部,具有所述第三延伸部的锁合部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板材固定单元具有多个锁合部,在所述板材固定单元中只有位于最靠所述锁合方向一侧的锁合部具有所述第三延伸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基板部的交界处形成有肋部。

优选地,所述板材固定单元具有两列以上的锁合部。

优选地,所述板材固定构件还包括:固定凸条,平行于所述锁合方向形成,两侧有所述锁合部的列,所述固定凸条包括与基板部连接的固定凸条基部和远离基板部且宽度大于固定凸条基部的固定凸条端部;胶条,由具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制成,包括抵接部和形成有与所述固定凸条端部配合固定的配合槽的配合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凸条的高度为h1,所述胶条未受压时的高度为h2,所述支撑部对板材的支撑高度为h3,所述h1、h2和h3的关系为h1<h3<h2。

优选地,在所述抵接部的内部形成有中空部。

优选地,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配合部之间形成有平行于所述锁合方向的防脱槽。

优选地,在所述配合部的两侧下端形成有平行于所述锁合方向的贯通孔。

优选地,所述板材固定构件还包括中央凹凸部,所述中央凹凸部平行于所述锁合方向形成,两侧有所述锁合部的列,所述中央凹凸部包括位于中间的中间凸条和位于所述中间凸条的两侧的侧方凸条。

优选地,所述中间凸条的高度为h4,所述侧方凸条的高度为h5,满足h4<h5。

也可以优选地,所述中间凸条的高度为h4,所述侧方凸条的高度为h5,满足h4>h5,所述侧方凸条供板材搭放。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板材,所述板材在其安装面侧具有锁合槽,所述锁合槽包括:第一槽部,朝离开安装面的方向延伸;第二槽部,与所述第一槽部连通,在板材内部朝与所述安装面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部延伸的方向为锁合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部具有随着远离所述安装面而朝所述锁合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优选地,在所述板材的与所述锁合方向垂直的两边缘各自形成有止挡凸条,在板材厚度方向上分别靠近安装面及远离安装面形成。

优选地,所述板材的安装面形成有相邻排列的凹条纹,凹条纹平行于所述锁合方向排列且垂直于所述锁合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墙面铺设组件,包括用于铺设墙面的板材和板材固定构件,

所述板材在其安装面侧具有锁合槽,所述锁合槽包括:第一槽部,朝离开安装面的方向延伸;第二槽部,与所述第一槽部连通,在板材内部朝与所述安装面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槽部延伸的方向为锁合方向,

所述板材固定构件包含至少一个板材固定单元,所述板材固定单元包括:基板部,能够固定到墙面上;与所述锁合槽对应的锁合部,其在所述基板部彼此隔开距离形成,包括:第一延伸部,朝离开所述基板部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朝与基板部表面平行的所述锁合方向延伸;支撑部,朝离开所述基板部的方向延伸,在垂直于基板部表面的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

所述第一槽部的宽度是所述锁合部能够从垂直于所述板材的安装面的方向插入的宽度,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槽部抵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安装面弹性抵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槽部具有随着远离所述安装面而朝所述锁合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一致。

优选地,至少一部分所述锁合部还具有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朝离开所述基板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第二槽部的端面抵接。

优选地,所述板材固定构件具有多个锁合部,具有所述第三延伸部的锁合部间隔设置。

优选地,所述板材固定单元具有多个锁合部,在所述板材固定单元中只有位于最靠所述锁合方向一侧的锁合部具有所述第三延伸部。

优选地,在平行于所述锁合方向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板材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槽部的延伸长度。

优选地,在平行于所述锁合方向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板材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槽部的延伸长度的一半。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基板部的交界处形成有肋部。

优选地,所述板材固定单元具有两列以上的锁合部。

优选地,所述板材固定构件还包括:固定凸条,平行于所述锁合方向形成,两侧有所述锁合部的列,所述固定凸条包括与基板部连接的固定凸条基部和远离基板部且宽度大于固定凸条基部的固定凸条端部;胶条,由具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制成,包括抵接部和形成有与所述固定凸条端部配合固定的配合槽的配合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凸条的高度为h1,所述胶条未受压时的高度为h2,所述支撑部对板材的支撑高度为h3,则h1<h3<h2。

优选地,在所述抵接部的内部形成有中空部。

优选地,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配合部之间形成有平行于所述锁合方向的防脱槽。

优选地,在所述配合部的两侧下端形成有平行于所述锁合方向的贯通孔。

优选地,所述板材固定构件还包括中央凹凸部,所述中央凹凸部平行于所述锁合方向形成,两侧有所述锁合部的列,所述中央凹凸部包括位于中间的中间凸条和位于所述中间凸条的两侧的侧方凸条。

优选地,所述中间凸条的高度为h4,所述侧方凸条的高度为h5,满足h4<h5。

优选地,所述中间凸条的高度为h4,所述侧方凸条的高度为h5,满足h4>h5,所述侧方凸条供所述板材搭放。

优选地,在所述板材的与所述锁合方向垂直的两边缘各自形成有止挡凸条,在板材厚度方向上分别靠近安装面及远离安装面形成,

从板材厚度方向观察,沿平行于所述锁合方向的方向相邻的两个板材之间存在所述止挡凸条重叠的区域。

优选地,所述板材的安装面形成有相邻排列的凹条纹,凹条纹平行于所述锁合方向排列且垂直于所述锁合方向延伸,所述支撑部抵接于所述凹条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既不需要钻孔工序,也不需要利用过盈配合,所以施工便利。同时,由于能够从垂直于板材的安装面的方向(即,垂直于墙面的方向)安装板材,所以与利用T形沟槽配合T形凸条的固定构造相比,无需侧方的操作空间,板材的安装、拆卸及更换变得更加自由和便利。

附图说明

图1A是从非安装面侧观察的板材的立体图,图1B是板材的侧视图,图1C是锁合槽附近的放大图。

图2是板材固定构件的立体图。

图3A是板材固定单元的侧视图,图3B是第一类锁合部的放大侧视图,图3C是第二类锁合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4是板材固定单元30的侧视图。

图5A是表示固定凸条的横向剖视图,图5B是表示胶条的横向剖视图,图5C是表示胶条配合固定于固定凸条时的横向剖视图,图5D是表示安装了板材后的固定凸条及胶条的横向剖视图。

图6A是中央凹凸部附近的立体图,图6B是表示中央凹凸部的一个例子的横向剖视图,图6C是表示中央凹凸部的另一个例子的横向剖视图。

图7是表示板材固定构件及安装在其上的板材的图。

图8A~8C是表示板材的安装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板材安装后第二类锁合部及对应锁合槽附近的放大图。

图10表示两个板材之间的间距及第二槽部的延伸长度。

图11A~11C表示板材拆卸的一个优选例。

图12A~12F表示板材更换的一个优选例。

附图标记说明

1 墙面铺设组件

2 板材

22 锁合槽

221 第一槽部

222 第二槽部

223 第一开口面(倾斜面)

21 安装面

3 板材固定构件

30 板材固定单元

31 基板部

32 锁合部

321 第一延伸部

322 第二延伸部

323 第三延伸部

324 肋部

32F 第一类锁合部

32S 第二类锁合部

33 支撑部

35 固定凸条

36 胶条

38 中央凹凸部

X 锁合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实施方式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说明,其各种具体参数、尺寸、材质等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墙面铺设组件]

本实施方式的墙面铺设组件1包括:作为墙面铺设材料的板材2、固定于墙面且固定板材2的板材固定构件3。

下面,依次对各部分进行说明。

[板材]

在建筑施工中,出于装饰、保护、隔热等多种用途,在墙面上铺设板材。板材有多种,例如可以是陶板、木板、塑料板、金属板等任意种,或者由它们的任意组合构成的复合板材,可根据需要适当选择板材。

图1A~1C表示作为建筑物墙面铺设材料的板材2,图1A是从非安装面侧观察时的立体图,图1B是侧视图,图1C是后述的锁合槽附近的放大图。

设板材2的横向长度为L,纵向宽度为W,厚度为T,则板材2的规格可由尺寸L×W×T表示。可根据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板材。在此,横向是指将板材2安装到墙面时的水平方向,纵向是指将板材2安装到墙面时的上下方向,厚度方向则是垂直于墙面的方向。

在板材2的进行安装的安装面21上,沿着横向形成有锁合槽22。该锁合槽22可在板材制造过程中预先形成。例如,如果板材2为陶板,则在对陶土进行压缩成形时利用模具形成,经过高温加热塑型而固化。

如后所述,锁合槽22的位置与后述的板材固定构件上的锁合部对应,与锁合部锁合而将板材2固定于板材固定构件3上。锁合槽22可以在板材2的安装面在纵向上隔开距离形成有多条。例如,在图1A、图1B中,锁合槽22在板材2的纵向的上下方各形成有一条。优选地,锁合槽22彼此间的距离分别与不同规格的板材对应。

下面,对锁合槽22的构造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1C所示,锁合槽22包括第一槽部221和第二槽部222。

第一槽部221在板材2的安装面21一侧开口,从板材2的安装面21向离开安装面21的方向朝板材内部延伸。如后所述,第一槽部221的宽度是后述的锁合部32能够从垂直于板材2的安装面21的方向插入的宽度。

第二槽部222与第一槽部221连通,在板材2的内部沿着平行于安装面21的纵向一侧延伸。如后所述,第二槽部222延伸的该方向为锁合方向X。优选地,锁合方向X为安装时墙面上下方向中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在此的“平行”不仅包括严格的平行,也包括大致平行的情况。即,包括第二槽部222的延伸方向与安装面21呈小角度的情况,只要允许与后述的锁合部的锁合即可。

由于第一槽部221与第二槽部222相互连通,且两者的延伸方向形成明显角度(例如,垂直),所以如图1C所示,锁合槽22整体上大致为L形。第一槽部221与第二槽部222的形状没有严格的限定,例如,不要求其相对的两面严格平行或者内径处处相等。

为了形成具有上述结构的锁合槽22,板材2中划定锁合槽22的表面包括:第一开口面223,从板材2的安装面21延伸至板材2的内部;锁合槽底面224,与第一开口面223连接,在板材2的内部朝锁合方向延伸;锁合槽截止面225,与锁合槽底面224连接,朝板材2的安装面21侧延伸,从而终结第二槽部222在板材2内部的延伸;锁合槽顶面226,与锁合槽截止面225连接,朝锁合方向的相反方向延伸,与锁合槽底面224相对;第二开口面227,与锁合槽顶面226连接,朝板材2的安装面21延伸。在此,朝着或沿着某一方向延伸,并不单单指严格按照某一方向延伸,还可以包括沿着与该方向呈小角度的方向延伸的情况。

由第一开口面223、第二开口面227、以及锁合槽底面224中与安装面21侧的开口相对的区域划定了第一槽部221,由锁合槽底面224中的其余部分、锁合槽截止面225、以及锁合槽顶面226划定了第二槽部222。

另外,就板材2而言,由锁合槽顶面226、第二开口面227、以及与锁合槽顶面226相对的安装面21划定了板材2的突起228。突起228将第二槽部222与板材2的外部隔开。

另外,优选地,如图1C所示,第一开口面223是随着进入板材2的内部而朝锁合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更优选地,第一开口面223的倾斜角度与后述的锁合部的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吻合。

另外,如图1A、图1B所示,板材2在纵向两边缘(即,与锁合方向垂直的两边缘)各具有止挡凸条23。如图1B所示,在板材2的厚度方向上,纵向一边缘的止挡凸条23靠板材2的安装面21侧形成,而纵向另一边缘的止挡凸条23靠与安装面21侧相反的非安装面侧形成。

另外,如图1B、1C所示,板材2在其安装面21形成有多个凹条纹211。具体而言,多个凹条纹211在纵向上交替排列,且各凹条纹211沿着横向形成。

另外,板材2还形成有多个中空部2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1C所示,中空部24为沿着横向的贯通孔。但中空部24的形式不限于此,只要在板材内部形成中空区域即可。中空部24可减轻板材2的重量,同时提高板材的隔热性能。

[板材固定构件]

以下,参照图2,对板材固定构件3进行说明。

板材固定构件3包含至少一个板材固定单元30。例如在图2中,板材固定构件3包含三个板材固定单元30。板材固定单元30首尾相连,一体地形成长条状的板材固定构件3。此外,在相连的两个板材固定单元30之间形成有切割线37,便于根据需要的长度截断板材固定构件3。通常,板材固定单元30与某一特定规格L×W×T的板材2相对应。

各板材固定单元30主要包括基板部31、锁合部32及支撑部33。

此外,在板材固定构件3还形成有固定凸条35,且在该固定凸条35可配合安装胶条36。

以下,对板材固定构件3的具体构造逐一进行说明。

<基板部>

如图2所示,基板部31形成长条状,可由不锈钢、合金(例如铝合金)镀锌钢板、彩钢板等金属材料经过加工而制成。基板部31是被固定到墙面上的部分,开设有多个固定孔34。向固定孔34插入螺栓或胀栓,将板材固定构件3固定到墙面上。基板部31通常以长度方向沿纵向(即,上下方向)的方式固定到墙面上,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更。

<锁合部>

如图2所示,在长条状的基板部31形成有多个锁合部32。

锁合部32在纵向(即,基板部31的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距离而形成。如在图2中,锁合部32分别形成在板材固定单元30的纵向两端附近。同时,锁合部32在横向(即,基板部31的宽度方向)上可以形成两列以上。如在图2中,形成有两列锁合部32。

如前所述,板材2按照规格尺寸L×W×T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种类的板材2的锁合槽22之间的间距可能分别不同。多个锁合部32沿纵向的间隔与不同种类的板材的锁合槽22之间的间距相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锁合部32可以有两种,分别为第一类锁合部32F和第二类锁合部32S。

图3B为第一类锁合部32F的放大图。如图3B所示,第一类锁合部32F具有:第一延伸部321,朝离开基板部31的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322,与第一延伸部321连接,沿着纵向朝与基板部31的表面平行的方向延伸。在此,第二延伸部322延伸的方向为锁合方向X。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平行”不仅包括严格的平行,也包括大致平行的情况。即,包括第二延伸部322的延伸方向与基板部31的表面呈小角度的情况,只要允许与前述板材中的锁合槽的锁合即可。

图3C所示为第二类锁合部32S。如图3C所示,第二类锁合部32S与第一类锁合部32F同样地具有第一延伸部321和第二延伸部322。进一步地,第二类锁合部32S还具有第三延伸部323,其与第二延伸部322连接,朝离开基板部31的方向弯曲。

在板材固定构件3上,第二类锁合部32S可以沿着纵向间隔设置,即,在第二类锁合部32S之间设置有第一类锁合部32F。

更优选地,在板材固定单元30中具有多个锁合部32,其中,只有位于最靠锁合方向一侧的锁合部为第二类锁合部32S。例如,在图3A中,板材固定单元30在纵向上分别在两端附近形成有锁合部32,锁合方向朝向图3A的左侧。该情况下,在每个板材固定单元30中,左侧(即,最靠锁合方向X一侧)的锁合部32为第二类锁合部32S,右侧的锁合部32为第一类锁合部32F。

若板材固定单元30在纵向上分别在三处以上的位置形成有锁合部32,则最靠左侧(即,最靠锁合方向X一侧)的锁合部32为第二类锁合部32S,其余锁合部32为第一类锁合部32F。

当然,锁合部32也可以只有一种。即,可以只有第一类锁合部32F或第二类锁合部32S。

另外,在锁合部32中,在第一延伸部321与基板部31的交界处形成有肋部324。肋部324的数目可以适当设定。由于设置有肋部324,锁合部在弯折部分的强度得到提高,不易在垂直于基板部31的表面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

优选地,锁合部32由基板部31经过局部的冲裁及压力加工而形成。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基板部31以“コ”字状将四边形中的三个边裁切,令剩下的一个边与基板部31相连,并通过压力加工而得到。当然,作为冲裁加工的替代方式,锁合部32也可以是将预先形成锁合部形状的金属部件直接焊接到基板部31而形成。

<支撑部>

如图2所示,在长条状的基板部31上形成有多个支撑部33。在图2中,支撑部33在纵向上隔开规定距离而分别形成在锁合部32的附近。同时,锁合部32在横向上可以形成两列以上。如在图2中,形成有两列锁合部32。但支撑部33的位置及数目可以适当变更。例如,支撑部33可以形成在纵向上的一处或多处任意位置。

与锁合部32同样地,支撑部33也由基板部31经过局部的冲裁及压力加工而形成。具体而言,在基板部31以“コ”字状将四边形中的三个边裁切,令剩下的一个边与基板部31相连,并通过压力加工而得到。

如图4所示,支撑部33的主体部331朝离开基板部31的方向延伸。主体部331的前端332可以适当弯折,形成与板材2抵接的支撑抵接部333。

支撑部33能够在垂直于基板部31的表面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适当地设定主体部331的长度,当锁合部32与板材2的锁合槽22发生锁合时,使支撑部33的支撑抵接部333与板材2的安装面21发生弹性抵接。

另外,作为冲裁加工的替代方式,支撑部33也可以将构成支撑部的部件直接焊接到基板部31而形成。

<固定凸条>

如图2所示,在长条状的基板部31上,沿着纵向(即,图中长度方向)形成有固定凸条35。在图2中,固定凸条35形成在横向上的大致中央位置。如图2所示,锁合部32及支撑部33在横向(即,图中宽度方向)上形成有两列,固定凸条35在横向上位于该两列锁合部32及支撑部33之间。

在图2中,以固定凸条35为基准,在其横向两侧形成的锁合部32及支撑部33的数量、高度、纵向位置是对称的。但这些也可以是非对称的。由此,可以在固定凸条35的横向两侧对称或非对称地安装固定板材2,以满足多样的设计需求。

如图5A所示,固定凸条35中靠近基板部31的一侧部分成为固定凸条基部351,远离基板部31的一侧部分成为固定凸条端部352。优选地,固定凸条端部352的宽度大于固定凸条基部351的宽度,由此,如图5C所示,形成与后述的胶条36配合固定的配合结构。

另外,由于宽度方向中央部沿着纵向隆起而形成凸条状,固定凸条35还可以作为肋部而加强基板部31的机械强度。

优选地,固定凸条35与基板部31由同一金属板经过压力加工一体形成。例如,在基板部31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进行压力加工,使宽度方向中央部自基板部31的表面隆起而形成固定凸条35。当然,作为替代方式,固定凸条35也可以将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截面形状与图5A中的固定凸条35相同或类似的金属部件焊接到基板部31而形成。

<胶条>

胶条36由具有弹性的防水材料制成,如图5D所示,用于在固定板材2后自动地形成防水密封构造,从而无需另行实施打胶处理就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雨水等经由板材2之间的缝隙侵入,能够有效地应对板材吸水后的膨胀。

如图5B所示,胶条36包括抵接部361与配合部362。

如图5D所示,抵接部361用于与固定后的板材2的边缘抵接,形成防水密封构造。为了能够与板材2的形成密接状态,优选在抵接部361的内部形成中空部363。由于在具有弹性的抵接部361进一步形成中空部363,能够与板材2无缝隙地贴紧,确保防水密封性能。

配合部362形成有能够与上述固定凸条端部352配合固定的配合槽364。如图5C所示,通过配合槽364与固定凸条端部352配合固定,胶条36能够固定在固定凸条35上。

另外,在胶条36的两侧面,在抵接部361与配合部362之间沿胶条的长度方向(即,平行于锁合方向)形成有防脱槽365。防脱槽365用于防止配合槽364与固定凸条端部352脱离。具体而言,抵接部361与板材2抵接而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若该弹性变形直接传递到配合槽364,配合槽364有可能会受力而张开,从固定凸条端部352脱离。由于在抵接部361与配合部362之间形成有防脱槽365,抵接部361的弹性变形能够被防脱槽365吸收而难以继续传递到配合部362,配合槽364不会受力而张开,因此能够防止胶条36从固定凸条35脱落。

另外,优选地,如图5B所示,在配合部362的两侧下端沿着胶条的长度方向(即,平行于锁合方向)形成有贯通孔366(图5C、5D中省略图示)。在必要时,可向该贯通孔366插入金属丝,将配合部362的下端牢固地绑到固定凸条基部351。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胶条36从固定凸条35脱落。

另外,优选地,如图5C、图5D所示,以基板部31的非安装面侧的表面(即,图5C、图5D中基板部31的底面)为基准,设固定凸条的高度为h1,胶条未受板材2压力时的高度为h2,固定板材2后支撑部33对板材2的支撑高度为h3,则h1、h2和h3的关系满足h1<h3<h2。由此,安装完毕后的板材2能够可靠地与胶条36的抵接部361抵接,确保防水密封效果。

[板材固定构件的变形例]

以下,说明板材固定构件3’的变形例。与前述的板材固定构件3相比,本变形例的区别在于,作为固定凸条35与胶条36的替代构造,板材固定构件3’具备中央凹凸部38。其他构造与板材固定构件3相同,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6A所示,在基板部31沿着纵向形成有中央凹凸部38。在图6A中,中央凹凸部38形成在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锁合部32及支撑部33在横向上形成两列,中央凹凸部38在横向上位于该两列锁合部32及支撑部33之间。

在图6A中,以中央凹凸部38为基准,在其横向两侧形成的锁合部32及支撑部33的数量、高度、纵向位置是对称的。但这些也可以是非对称的。由此,可以在中央凹凸部38的横向两侧对称或非对称地安装固定板材2,以满足多样的设计需求。

如图6B、图6C所示,中央凹凸部38包括位于中间的中间凸条381和位于中间凸条381的两侧的侧方凸条382。

设中间凸条381的高度为h4,侧方凸条382的高度为h5,则如图6B所示,h4和h5可以满足h4<h5。由此,在中间凸条381的位置形成沿纵向延伸的排水槽,有利于雨水等向下方排出。

另外,设中间凸条381的高度为h4,侧方凸条382的高度为h5,则如图6C所示,h4和h5也可以满足h4>h5。此外,侧方凸条382的高度h4被设定成当板材2固定到板材固定构件3’时,板材2的安装侧表面搭放在侧方凸条382的顶部。由此,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板材2的安装侧表面分别搭接在侧方凸条382的顶部之后,两个板材2的侧面可分别与中间凸条381的侧面抵接,容易对齐各板材2。即,中间凸条381起到定位作用。

[墙面铺设组件的应用]

<板材的安装>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墙面铺设组件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固定板材2之前,预先向墙面安装板材固定构件3。通过向基板部31的固定孔34插入螺栓或胀栓,将板材固定构件3固定到墙面的设计位置。

图7是表示安装到墙面上的板材固定构件3及固定在板材固定构件3上的板材2的图。如图7所示,通常,板材固定构件3以其长度方向沿着纵向(即,墙面的上下方向)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且,沿着横向(即,墙面的水平方向)隔开距离排列。这样,对于单个板材固定构件3,在其固定凸条或中央凹凸部的横向两侧各固定不同板材2的一端。另一方面,对于单个板材2,其横向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不同的板材固定构件3。

此外,前述锁合方向X优选为上方。即,锁合部32的第二延伸部322及锁合槽22的第二槽部222优选朝上方延伸,以便承受板材2的重量。

此外,胶条36可以在向墙面固定板材固定构件3之前装配到固定凸条35,也可以在向墙面固定板材固定构件3之后装配到固定凸条35。

当向板材固定构件3固定板材2时,如图8A所示,先将板材2的锁合槽22和板材固定构件3上的对应锁合部32对齐。

然后,如图8B所示,克服支撑部33的弹性力向板材2施加朝向墙面的力,从垂直于板材2的安装面的方向将锁合部32插入第一槽部221。由于第一槽部221的宽度是锁合部32能够从垂直于板材2的安装面的方向插入的宽度,锁合部32的第二延伸部322能够直接插入到第二槽部22所在的深度。在此,“垂直插入”不仅包括严格垂直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与安装面呈一定角度插入的情况,只要能够与现有技术中沿着安装面从侧方平行插入的情况区分即可。

之后,使锁合部32相对于锁合槽22向锁合方向X相对移动,从而使锁合部32的第二延伸部322插入到锁合槽22的第二槽部222的内部。即,在图8C中,板材2沿着安装面朝下方滑动,使锁合部32与锁合槽22发生锁合。此时,只要停止对板材2施加朝向墙面的力,板材2就会在支撑部33的弹性抵接下朝向离开墙面的方向移动,但由于第二延伸部322插入到了第二槽部222的内部,板材2朝向离开墙面的方向的移动将导致第二延伸部322与第二槽部222的锁合槽顶面226抵接。板材2在锁合部32与锁合槽22之间的锁合以及支撑部33对板材安装面的弹性抵接的共同作用下,被固定到板材固定构件3。

<优选例1>

优选地,在上述板材的安装方法中,如图8A~8C所示,第一槽部221具有随着远离安装面21而朝锁合方向X倾斜的第一开口面223(倾斜面)。更优选地,第一开口面223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延伸部321的延伸方向一致。由此,在从垂直于板材2的安装面21的方向将锁合部32插入第一槽部221的过程中,第一延伸部321将会沿着第一开口面223滑动。由此,第二延伸部322在插入的同时朝第二槽部222移动,向第一槽部221插入锁合部32之后,锁合槽22与锁合部32处于即将发生锁合的预锁合状态,因此,板材2的安装变得方便。

<优选例2>

优选地,在上述板材的安装方法中,至少一部分锁合部32还具有前述的第三延伸部323。当锁合部32与锁合槽22发生锁合时,如图9所示,第三延伸部323与第二槽部222的端面抵接。在此,第二槽部222的端面是指锁合槽截止面225或靠近锁合槽截止面225的锁合槽底面224的任意位置。

由于第三延伸部323与第二槽部222的端面位置抵接,与仅靠第二延伸部322与锁合槽顶面226的抵接来实现锁合相比,能够消除或减小锁合部32在第二槽部222内的游隙(尤其是沿板材厚度方向的游隙),所以能够提高锁合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第三延伸部323的存在,锁合部32在第二槽部222内的锁合长度(即,锁合部32位于第二槽部222内的沿锁合方向的长度)增加,与仅靠第二延伸部322与锁合槽顶面226的抵接来实现锁合相比,板材不容易意外脱落,从这一点考虑,也能够提高锁合的可靠性。

<优选例3>

优选地,在上述优选例2中,在纵向(即,平行于锁合方向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板材2之间的间距p小于第二槽部222的延伸长度L,如图10所示。在此,如果板材2之间的间距在厚度方向上不均匀,两个板材2之间的间距p是指间距的最小值。

相邻的两个板材2之间的间距p可通过适当设定板材固定构件3与板材2的相对大小,锁合部32与锁合槽22的设置位置等来确定。

如上所述,当锁合部32与锁合槽22发生锁合时,第三延伸部323与第二槽部322的端面位置抵接,因此,锁合长度相当于第二槽部222的延伸长度L。由于相邻的两个板材2之间的间距p小于锁合长度L,因此,即使板材2发生滑动,相邻两个板材2之间的可能间距都会小于锁合长度。这样,能够确保锁合部32与锁合槽22之间的锁合不会因板材2的意外滑动而解除,提高锁合的可靠性。

<优选例4>

优选地,如图3B、3C所示,在锁合部32中,在第一延伸部321与基板部31的交界处形成有肋部324。由于设置肋部324,锁合部在弯折部分的强度得到提高,不易在垂直于基板部31的表面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由此,能够更可靠地与锁合槽22进行锁合,提高板材2的固定可靠性。

<优选例5>

优选地,如图5A~5D所示,所述板材固定构件3具有前述的固定凸条35及胶条36。在上述板材的各安装方法中,在安装板材2之后,板材2的边缘与胶条36的抵接部361抵接,自动形成防水密封构造。因此,无需另行实施打胶处理也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雨水等经由板材2之间的缝隙侵入,能够有效地应对板材吸水后的膨胀。

优选地,设固定凸条的高度为h1,胶条未受板材2压力时的高度为h2,固定板材2后支撑部33对板材2的支撑高度为h3,则h1、h2和h3的关系满足h1<h3<h2。由此,安装完毕后的板材2能够可靠地与胶条36的抵接部361抵接,确保防水密封效果。

优选地,在抵接部361的内部形成中空部363。由此,能够与板材2无缝隙地贴紧,可确保防水密封性能。

优选地,为了更可靠地防止胶条36从固定凸条35脱落,胶条36优选具有防脱槽365及贯通孔366。对于这些构造,前面已有说明,不再赘述。

<优选例6>

优选地,如图6A所示,所述板材固定构件3’具有前述的具备前述的中央凹凸部38。

设中间凸条381的高度为h4,侧方凸条382的高度为h5,则如6B所示,h4和h5满足h4<h5。由此,在中间凸条381的位置形成沿纵向延伸的排水槽,有利于雨水等向下方排出。

<优选例7>

优选地,如图6A所示,所述板材固定构件3’具有前述的中央凹凸部38,在安装板材2之后,板材2的边缘搭载于中央凹凸部38的侧方凸条382上。

设中间凸条381的高度为h4,侧方凸条382的高度为h5,则如6C所示,h4和h5可以满足h4>h5。由此,横向上相邻的两个板材2的安装侧表面分别搭接在侧方凸条382的顶部之后,两个板材2的侧面可分别与中间凸条381的侧面抵接,容易对齐各板材2。即,中间凸条381可起到定位作用。

<优选例8>

优选地,如图1A、图1B、图10等所示,板材2在纵向两边缘各具有止挡凸条23。在板材2的厚度方向上,纵向一边缘的止挡凸条23靠板材2的安装面侧形成,纵向另一边缘的止挡凸条23靠与安装面21侧相反的非安装面侧形成。进而,如图10所示,从板材2的厚度方向观察,沿纵向(即,平行于锁合方向的方向)相邻的两个板材2之间具有相邻的止挡凸条23重叠的区域。

由此,一方板材2的形成于非安装面侧的止挡凸条23能够阻挡另一方板材2的形成于安装面侧的止挡凸条23朝离开墙面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另一方板材2意外地脱落。

更优选地,此时,如优选例3中所述,在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板材2之间的间距p小于第二槽部222的延伸长度L。由此,能够同时发挥止挡凸条23的防脱作用及第三延伸部323的防脱作用,大幅提高板材2的安装可靠性。在此,纵向上相邻的两个板材2之间的间距p与优选例3相同,是指一方板材2的止挡凸条23与另一方板材2的相邻边缘之间的纵向间距的最小值。

<优选例9>

优选地,如图1C所示,在板材2的安装面21形成有相邻排列的多个凹条纹211,这些凹条纹211在纵向上交替排列,且各凹条纹211沿着横向形成。

当板材2固定到板材固定构件3时,支撑部33与板材2的安装面21弹性抵接。即,如图8B、图8C等所示,支撑部33的支撑抵接部与凹条纹抵接,增加板材2相对于板材固定构件3滑动时的阻力。因此,在板材2被安装之后,能够防止其意外滑动而脱落,提高安装固定的可靠性。

<板材的拆卸>

当从板材固定构件3拆卸板材2时,步骤与前述板材2的安装方法相反。

从8C所示的状态,先克服支撑部33的弹性力朝墙面按压板材2,并且,朝解除锁合的方向移动板材2(即,板材2朝上方滑动),解除锁合部32与所述锁合槽22的锁合,成为图8B所示的状态。

之后,将板材2朝离开墙面的方向拔出,使锁合部32脱离锁合槽22的第一槽部221,如图8A所示。至此,可以从板材固定构件3取下板材2。

将板材2全部拆卸完毕后,可以从墙面拆除板材固定构件3。

<优选例10>

优选地,在板材固定构件3具有的多个锁合部中,具有第三延伸部323的第二类锁合部32S间隔设置。更优选地,在各板材固定单元30具有的多个锁合部32中,只有位于最靠锁合方向X一侧的锁合部32具有第三延伸部323。即,在每个板材固定单元30中,只有位于最靠锁合方向X一侧的锁合部32是第二类锁合部32S,例如图11A所示。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墙面铺设组件中,当拆卸板材2时,首先,与前述拆卸方法一样,先克服支撑部33的弹性力朝墙面按压板材2,并且,朝解除锁合的方向移动板材2。如图11B所示,由于第一类锁合部32F的锁合长度短于第二类锁合部32S的锁合长度,第一类锁合部32F与锁合槽22的锁合首先解除。

此时,如图11C所示,以最靠锁合方向X一侧的第二类锁合部32S为支点,能够将板材2朝离开墙面的方向转动一定角度,先将第一类锁合部32F从锁合槽22拔出。由此,操作者能够获得充足的握持空间以握住板材2中第一类锁合部32F的锁合已解除的区域。进而,操作者握住板材2中的锁合已解除的区域,朝解除锁合的方向进一步移动板材2,解除第二类锁合部32S与锁合槽22的锁合。之后,将板材2朝离开墙面的方向拔出,使第二类锁合部32S脱离锁合槽22的第一槽部221。至此,可以从板材固定构件3取下板材2。

在优选例10中,由于操作者能够先解除第一类锁合部32F的锁合,并在相应区域获得足够的握持空间握住板材2。在板材2的尺寸及重量大的情况下,优选例10能够使拆卸的操作性得以提高,因此是有利的。

<板材的更换>

在铺设的板材2密集的情况下,例如,以优选例3的方式安装了板材2的情况下,如图12A所示,由于相邻的两个板材2之间的间距p小于第二槽部222的延伸长度L,单个板材2即使发生滑动,也难以解除锁合。但此时,如果想要在已铺设的墙面中仅更换单个或若干个板材2,则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逐一拆除相邻一侧的所有板材,以获得解除锁合所需的操作空间。

对此,在本实施例中,使纵向(即,平行于锁合方向X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板材之间的间距p大于第二槽部222的延伸长度L的一半。即,使平行于锁合方向X的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板材2之间的间距p与锁合长度L满足p<L<2p。在具有这种构造的墙面铺设组件中,当拆卸目标板材2A时,如图12B所示,先将与目标板材2A相邻的锁合方向的相邻板材2B朝目标板材2A和相邻板材2B的板材间距扩大的方向移动最大距离p。

然后,将目标板材2A朝解除锁合的方向移动。由于两个板材之间的间距p大于锁合长度L(即,第二槽部222的延伸长度L)的一半,因此,在相邻板材2B已移动最大距离的情况下,目标板材2A和相邻板材2B的板材间距2p变得大于锁合长度L。此时,能够解除目标板材2A的锁合槽22与对应的锁合部32的锁合,拆卸目标板材2A,如图12C、12D所示。

然后,在目标板材2A的位置安装新板材2A’。即,采用前述方法,使锁合部32从垂直于新板材2A’的安装面21的方向插入新板材2A’的第一槽部322,并锁合新板材2A’的锁合槽22与对应的锁合部32而固定新板材2A’,如图12E所示。

最后,将相邻板材2B复位,使其回到原来的位置,如图12F所示。至此,将目标板材2A更换成新板材2A’。

通过上述更换方法,即使在铺设的板材密集的情况下,也无需拆除相邻一侧的其他板材,只需通过移动相邻的一个板材的简单操作,就能够更换目标板材。

以上,通过例举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如前所述,上述具体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例示性说明。只要不相互矛盾,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各技术手段可任意组合。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还包括一般技术人员基于上述各实施例无需创造性劳动即可获得的各种变形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