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铜饰柱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6417发布日期:2018-06-08 21:03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仿古铜饰柱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古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古铜饰柱子。



背景技术:

古建筑中会普遍用到木制或水泥制的柱子,为了体现柱子与古建筑整体外观相搭配的特性,人们常用的办法是在柱子表面进行刷漆或者直接包裹一层铜制表皮。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如刷漆的方式较为便捷,但是时间一久漆料产生退化变色或者脱落的状况,需要人工进行重新粉刷,但是铜皮由于自身质地较软,易随着水泥柱子膨胀收缩发生变形,造成整体的平面度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古铜饰柱子,其具有外部的铜饰面板随着水泥柱子的膨胀收缩进行调节,防止整体出现变形,影响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仿古铜饰柱子,包括位于墙角位置的混凝土柱子以及覆盖在混凝土柱子表面的铜饰面板,铜饰面板至少有两块,铜饰面板一端通过角码固定在墙体与混凝土柱子的连接处,铜饰面板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连接件呈“工”字形,连接件的底面与混凝土柱子固定相连,连接件的上表面开设有若干组相对的滑槽,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柱子的圆周方向相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滑杆分别与铜饰面板相对的一边固定相连,滑槽远离滑杆连接的铜饰面板的一端侧壁与滑杆之间设置有弹簧,铜饰面板之间通过扣件将连接件进行遮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杆在连接件上滑动,当混凝土柱子发生膨胀时,铜饰面板可以随之发生移动,通过弹簧,确保铜饰面板在混凝土柱子收缩时恢复到原位,使铜饰面板可随着混凝土柱子膨胀收缩都是随之自动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铜饰面板沿混凝土柱子高度方向两侧伸出有凸台,凸台上开设有供滑杆穿过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滑杆穿过凸台的通孔,从而将铜饰面板与滑杆相连,使混凝土柱子膨胀收缩时,铜饰面板带动滑杆在滑槽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凸台与铜饰面板的上表面之间留有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间距,可以防止滑杆的端头伸出铜饰面板的上表面,防止滑杆端头伸出影响仿古铜饰柱子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滑杆包括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动部以及与铜饰面板固定的固定部,滑动部位于滑槽上下两面的两端设置有防止滑动部与滑槽脱离的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板,防止滑杆与滑槽之间脱离,同时确保在安装的时候,能够将铜饰面板安装到滑杆的固定部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挡板与滑动部之间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可拆卸连接,确保能将滑杆插入到滑槽中,在安装滑杆时,将挡板拆下,将固定部插入滑槽中,在将挡板通过工具安装在固定部的两端,从而将固定部固定在滑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固定部呈圆柱形,其轴身上设置有通长的外螺纹,固定部顶端旋有将铜饰面板固定在固定部上的紧固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紧固螺母,将铜饰面板压紧在滑块的固定端上,从而防止铜饰面板与固定端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滑动部的横截面呈矩形,其宽度与滑槽尺寸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矩形的滑动部,在安装铜饰面板时,拧动紧固螺母的时候,防止滑动部随着转动,造成不能将铜饰面板固定在固定端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铜饰柱子包括铝板层、蜂窝板层和铜板层,铜板层位于蜂窝板层的外表面,铝板层位于蜂窝板层的内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蜂窝板的特殊优势,有效的保证铜板层的平整度以及耐压性,延长铜饰面板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滑杆在连接件上滑动,当混凝土柱子发生膨胀时,铜饰面板可以随之发生移动,通过弹簧,确保铜饰面板在混凝土柱子收缩时恢复到原位,使铜饰面板可随着混凝土柱子膨胀收缩都是随之自动调节;

2、利用蜂窝板的特殊优势,有效的保证铜板层的平整度以及耐压性,延长铜饰面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仿古铜饰柱子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滑杆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6是扣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基座的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铜饰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混凝土柱子;3、铜饰面板;31、凸台;32、蜂窝板;33、铜板;34、铝合金板;4、角码;5、连接件;51、下端面;52、上端面;521、滑槽;6、滑杆;61、滑动部;62、固定部;63、螺纹段;64、挡板;65、紧固螺母;7、第一弹簧;8、扣件; 81、基座;811、腰型孔;812、圆孔;82、插槽;821、挡条;83、扣条;831、插块;832、圆弧面;8321、防滑沟槽;84、第二弹簧;85、插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仿古铜饰柱子,如图1、图2所示,包括位于墙体1墙角位置的混凝土筑成的四分之三圆的混凝土柱子2,在混凝土柱子2的表面覆盖有铜饰面板3。铜饰面板3至少有两块且并排分布在混凝土柱子2的圆周方向上。在铜饰面板3靠近墙体1的一端通过角码4固定在墙体1与混凝土柱子2之间的夹角处。在铜饰面板3相对的一端,铜饰面板3通过连接件5相连。其中连接件5通过螺栓固定在混凝土柱子2上,铜饰面板3通过滑杆6与连接件5滑动连接。

通过角码4和连接件5,使铜饰面板3与混凝土柱子2之间留有一定的间距。在铜饰面板3相对的一端通过连接件5形成了一个连接缝,在连接缝的表面设置有将连接缝堵上的扣件8,其中扣件8的两侧分别与相对的铜饰面板3固定相连。

如图2、图3所示,连接件呈“工”字形,连接件5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柱子2的高度方向相同。其平行的两个表面与混凝土柱子2的外圆弧面相匹配。连接件5上较窄的平面为上端面52,较宽的平面为下端面51,其中下端面51上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通过将螺栓穿过通孔,从而将连接件5固定在混凝土柱子2的表面。在连接件5的上端面52上,开设有若干组供滑杆滑动的相对的滑槽521,滑槽521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柱子2的圆周方向相同。

如图4、图5所示,滑杆6包括与滑槽521滑动连接的滑动部61以及与铜饰面板3固定的固定部62。滑动部61的横截面积为矩形,其矩形的宽度与滑槽521的宽度相匹配。固定部62为圆柱形,在固定部62的圆周表面设置有外螺纹,外螺纹通长设置。在滑动部61远离固定部62的一端伸出有螺纹段63,在螺纹段63以及固定部62上螺纹连接有挡板64,挡板64位于滑动部61的两端。通过滑动部61两端的挡板64,从而防止滑动部61与滑槽521脱离。

在滑槽521远离铜饰面板3的一端侧壁与滑杆6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杆6和滑杆6固定相连。通过第一弹簧的拉力,使滑杆6带动铜饰面板3向连接件5的中轴线方向移动,从而使铜饰面板3自动随着混凝土柱子2膨胀收缩进行调节。

如图2所示,在铜饰面板3相对的一端端头,伸出有凸台31,凸台31位于铜饰面板3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凸台31的上表面与铜饰面板3的表面之间留有间距。在凸台31的表面,开设有供滑杆6中固定部62穿过的通孔,通过将滑杆6的固定部62穿过凸台31,并在固定部62穿过凸台31的一端旋入紧固螺母65,从而将凸台31与固定部62固定相连。通过凸台31与铜饰面板3表面之间的间距,从而使紧固螺母65不露出铜饰面板3的表面。

如图6所示,扣件8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铜饰面板3相对的两端上的基座81,基座81呈圆弧状与铜饰面板3的弯曲弧度相匹配。在基座81上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安装孔,其中安装孔包括位于基座宽度方向一端的圆孔812和位于相对的一端的腰型孔811。在基座的中心位置,伸出有插槽82,插槽82为三块壁板围成的“U”型结构。在插槽82相对的一侧侧壁上伸出有挡条821,挡条821之间留有间距。通过挡条821将插槽内部分为两个部位。

其中远离基座81的一部分内部滑动连接有扣条83,在靠近基座81的一部分内部插接有插板85,插板85的面积大于相对挡条821之间的间距,扣条83和插板85之间通过第二弹簧84相连,第二弹簧84穿过挡条821之间的间距两端分别与扣条83和插板85固定相连。通过第二弹簧84的拉力,从而使扣条83固定在插槽82内。

如图2、图6所示。扣条83包括外部的圆弧面832以及插入到插槽82内的插块831,圆弧面832的宽度大于插块831的宽度并与基座81的宽度相匹配。通过第二弹簧84拉动扣条83,从而使圆弧面832的两侧与基座81的上表面相相抵触。当圆弧面832的两侧与基座81的上表面相抵触时,圆弧面832的内部将紧固基座81用的螺栓隐藏在内部。在圆弧面832的外表面,开设有通长的防滑沟槽8321,通过防滑沟槽8321,可以增加扣条83外观的美观性,同时可以将扣条83从插槽82内拉出。

如图8所示,铜饰面板3包括横截面为蜂窝状的蜂窝板32和分别设置有蜂窝板32两侧表面的铜板33和铝合金板34,其中铝合金板34位于蜂窝板32与混凝土柱子2之间,铜板33位于蜂窝板32的外表面。其中蜂窝板32的两侧与铜板33和铝合金板34之间分别通过黏结膜层来固定相连。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