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系压脊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6330发布日期:2018-06-08 21:03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徽系压脊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领域的徽系压脊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徽系压脊构件。



背景技术:

传统的压脊瓦是由粘土烧制的小瓦片片竖直叠放而成,置于徽派建筑分水岭处,下部有弧形瓦片,瓦面呈弧形即瓦片包括两个彼此平行的直边和弧边,其中两直边彼此相对,两弧边彼此相对,具体使用时,将弧形瓦片扣在分水岭两侧,弧形瓦片的凹形口朝下,在屋脊处,再使用压脊瓦压住屋脊两侧布置的弧形瓦片,这种结构中压脊瓦片的接触面之间就会形成空隙,从而导致雨水容易进入建筑物内。

公布号为CN102691383A的申请文件中,名称为一种徽派建筑马头墙压脊构件包括整体为槽形的压脊构件,但是压脊构件的长度较大,不可以变形,在安装至弧形的分水岭位置时,压脊构件会搭在弧形的分水岭上与分水岭为两点接触,从而造成压脊构件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徽系压脊构件,其具有紧贴在弧形的分水岭上,使其形状与分水岭走向相同,结构比较稳定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徽系压脊构件,包括多个压脊瓦,所述压脊瓦为板状,压脊瓦的其中一个板面上设置有竖直的连接凸条,另一板面上与连接凸条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连接凸条配合的连接凹槽,多个所述压脊瓦水平叠靠在一起且相邻的两个压脊瓦之间通过连接凸条与连接凹槽的配合使连接凸条卡在连接凹槽内,且两个压脊瓦之间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工作人员先在地面上把多个压脊瓦通过连接凸条与连接凹槽的配合安装在一起,然后吊到屋顶,在屋顶上分水岭的位置放置弧形瓦片,把组装好的多个压脊瓦压在弧形瓦片上,如果分水岭的位置根据需要设置成弧形,多个压脊瓦通过连接凸条在连接凹槽内上下滑动,使压脊瓦安装后进一步贴着分水岭的走向,从而结构比较稳定,压脊瓦的过渡比较均匀,外观精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凸条为燕尾形,连接凹槽为燕尾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凸条为燕尾形,与连接凸条配合的连接凹槽设置有燕尾形槽,通过连接凸条与连接凹槽的配合,从而使相邻的两个压脊瓦卡在一起,运动方向仅沿着连接凹槽的开设方向竖直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凸条为T形,连接凹槽为T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凸条设置成T形,连接凸条T形插入到连接凹槽内,卡接部位的长度较长,连接结构强度更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脊瓦的板面上开设有中间吊孔,中间吊孔内用于吊装时插入搬运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脊瓦的板面上开设中间吊孔,工作人员在搬动时通过插入搬运杆,使用吊车或者人工均比较方便,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中间吊孔在靠近压脊瓦下侧部位的尺寸大于靠近压脊瓦的上侧部位的尺寸,搬运杆等于中间吊孔上部的尺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装时使用搬运杆,即可以在两端吊起,也可以用人在两端抬起,搬动杆从中间吊孔的下部较大的位置处插入,然后抬起时,搬动杆向上运动卡在中间吊孔的最小处,从而使搬运或吊装过程中比较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脊瓦的板面上开设有多个减压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压孔用于去除掉压脊瓦上多余的材料,从而减轻压脊瓦的自重,一方面吊装时比较轻便,另一方面减少其对房屋建筑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徽系压脊构件用于压在弧形瓦片的上部,所述压脊瓦压在弧形瓦片的一面为下侧弧面,下侧弧面的尺寸与弧形瓦片尺寸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在弧形瓦片上时,下侧弧面与下方的弧形瓦片表面贴合,从而使压脊瓦的受力比较均匀,还可以防止雨水溅到压脊瓦的下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安装时,工作人员先在地面上把多个压脊瓦通过连接凸条与连接凹槽的配合安装在一起,然后吊到屋顶,在屋顶上分水岭的位置放置弧形瓦片,把组装好的多个压脊瓦压在弧形瓦片上,如果分水岭的位置根据需要设置成弧形,多个压脊瓦通过连接凸条在连接凹槽内上下滑动,使压脊瓦安装后进一步贴着分水岭的走向,从而结构比较稳定,压脊瓦的过渡比较均匀,外观精致;

2. 在压脊瓦的板面上开设中间吊孔,工作人员在搬动时通过插入搬运杆,搬动杆从中间吊孔的下部较大的位置处插入,然后抬起时,搬动杆向上运动卡在中间吊孔的最小处,从而使搬运或吊装过程中比较稳定;

3. 在安装在弧形瓦片上时,下侧弧面与下方的弧形瓦片表面贴合,从而使压脊瓦的受力比较均匀,还可以防止雨水溅到压脊瓦的下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徽系压脊构件的立体图;

图2是压脊瓦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微系压脊构件搬运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徽系压脊构件的主视图。

图中,1、压脊瓦;11、中间吊孔;12、减压孔;13、下侧弧面;14、连接凸条;15、连接凹槽;2、弧形瓦片;3、搬运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徽系压脊构件,参考图1,包括多个压脊瓦1,压脊瓦1为板状,压脊瓦1水平叠靠在一起,使其从外表看与古建筑中的外部结构相同,压脊瓦1的下侧用于压在弧形瓦片2上,弧形瓦片2压在房屋或者墙体中部分水岭的位置。

参考图2和图3,压脊瓦1上板面上设置有连接凸条14,连接凸条14竖直设置,且连接凸条14为燕尾形,在压脊瓦1的另一板面上与连接凸条14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与连接凸条14大小相等的连接凹槽15,结合图1,两个块相靠放置在一起的压脊瓦1,其中一块上的连接凸条14从上向下滑进至另一块的连接凹槽15中。连接凸条14可以为T字形,连接凹槽15也开设成与连接凸条14配合的T形口。

安装时,工作人员先在地面上把多个压脊瓦1通过连接凸条14与连接凹槽15的配合安装在一起,然后吊到屋顶,在屋顶上分水岭的位置放置弧形瓦片2,把组装好的多个压脊瓦1压在弧形瓦片2上,如果分水岭的位置根据需要设置成弧形,多个压脊瓦1通过连接凸条14在连接凹槽15内上下滑动,使压脊瓦1安装后进一步贴着分水岭的走向,从而使压脊瓦1的过渡比较均匀,外观精致。

参考图2和图4,为了使工作人员吊装时比较方便,在压脊瓦1的中部开设有中间吊孔11,中间吊孔11的形状靠近压脊瓦1最上部的位置小于靠近压脊瓦1下部的位置,吊装时使用搬运杆3,即可以在两端吊起,也可以用人在两端抬起,搬动杆从中间吊孔11的下部较大的位置处插入,然后抬起时,搬动杆向上运动卡在中间吊孔11的最小处,从而使搬运或吊装过程中比较稳定。

参考图2和图5,在压脊瓦1上开设有多个减压孔12,减压孔12开设在压脊瓦1板面不同于中间吊孔11的位置,减压孔12用于去除掉压脊瓦1上多余的材料,从而减轻压脊瓦1的自重,一方面吊装时比较轻便,另一方面减少其对房屋建筑的压力。

参考图2和图5,在压脊瓦1的下部设置有下侧弧面13,下侧弧面13为向上的弓起的弧形且与下方的弧形瓦片2形状相同,在安装在弧形瓦片2上时,下侧弧面13与下方的弧形瓦片2表面贴合,从而使压脊瓦1的受力比较均匀,还可以防止雨水溅到压脊瓦1的下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