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易搭接建筑用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7419发布日期:2018-07-11 01:4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易搭接建筑用砖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用的人造小型块材,分烧结砖(主要指粘土砖)和非烧结砖(灰砂砖、粉煤灰砖等),俗称砖头,粘土砖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成型、干燥和焙烧而成,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陆续创制了方形和长形砖,秦汉时期制砖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质量和花式品种都有显著发展,世称“秦砖汉瓦”。

常用的建筑用砖只能以水泥等材料进行连接,存在对砖的摆放要求以及水泥的平整度要求较高,且砖自身的连接度不高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易搭接建筑用砖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常用的建筑用砖只能以水泥等材料进行连接,存在对砖的摆放要求以及水泥的平整度要求较高,且砖自身的连接度不高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易搭接建筑用砖结构,包括建筑砖主体,所述建筑砖主体顶端两侧均安装有主体垒高柱,且建筑砖主体右侧两端均设置有主体延伸柱,所述建筑砖主体左侧两端均安装有延伸凹槽,且建筑砖主体底端两侧均设置有垒高凹槽,所述建筑砖主体左侧连接有第一边角砖,其第一边角砖右侧安装有左侧封口柱,且左侧封口柱外侧连接有延伸凹槽,所述建筑砖主体上端连接有第二边角砖,其第二边角砖内部设置有顶端封口槽,且顶端封口槽内部连接有主体垒高柱,所述建筑砖主体右侧安装有第三边角砖,其第三边角砖内部设置有右端衔接槽,其右端衔接槽内部连接有主体延伸柱,所述建筑砖主体下端安装有第四边角砖,其第四边角砖上端设置有底端固定柱,且底端固定柱上端连接有垒高凹槽,所述第一边角砖上端安装有左上填充块,且左上填充块右侧连接有第二边角砖,所述第二边角砖右侧安装有右上填充块,且右上填充块下端连接有第三边角砖,所述第三边角砖下端设置有右下填充块,且右下填充块左侧安装有第四边角砖,所述第四边角砖左侧设置有左下填充块,其左下填充块上端安装有建筑砖主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边角砖、建筑砖主体、第四边角砖、第二边角砖、第三边角砖、左上填充块、左下填充块、右上填充块和右下填充块的厚度均相等,且第一边角砖和第三边角砖的高度等于建筑砖主体的高度,第二边角砖和第四边角砖的宽度等于建筑砖主体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主体垒高柱、垒高凹槽、顶端封口槽和底端固定柱上端均为圆台形结构,下端均为圆柱形结构,且四者各尺寸相等,并且四者均以建筑砖主体垂直中心线成左右对称结构。

优选的,所述主体延伸柱、延伸凹槽、左侧封口柱和右端衔接槽右端均为圆台形结构,左端均为圆柱形结构,且四者各尺寸相等,并且四者均以建筑砖主体水平中心线成上下对称结构。

优选的,所述左上填充块和左下填充块的宽均等于第一边角砖的宽,右上填充块和右下填充块的宽均等于第三边角砖的宽,且左上填充块和右上填充块的高均等于第二边角砖的高,左下填充块和右下填充块的高均等于第四边角砖的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易搭接建筑用砖结构可以方便快速的进行搭接,无需每块砖的表面都涂抹水泥等材料,节省材料的同时提高了墙面的搭建速度,且所有的建筑用砖都可以连成一体,更加牢固。本新型易搭接建筑用砖结构设置有左上填充块、左下填充块、右上填充块和右下填充块,能够使得墙面的边角也能够被填充,不留下空隙,且本新型易搭接建筑用砖结构设置有主体垒高柱和垒高凹槽,能够使砖块运用自身的结构进行连接,无需在砖块的表面涂抹水泥的材料,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砖主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边角砖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边角砖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边角砖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边角砖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形成墙面时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边角砖,2、建筑砖主体,3、第四边角砖,4、第二边角砖,5、第三边角砖,6、主体垒高柱,7、主体延伸柱,8、延伸凹槽,9、垒高凹槽,10、左侧封口柱,11、顶端封口槽,12、右端衔接槽,13、底端固定柱,14、左上填充块,15、左下填充块,16、右上填充块,17、右下填充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易搭接建筑用砖结构,包括建筑砖主体2,建筑砖主体2顶端两侧均安装有主体垒高柱6,且建筑砖主体2右侧两端均设置有主体延伸柱7,主体垒高柱6、垒高凹槽9、顶端封口槽11和底端固定柱13上端均为圆台形结构,下端均为圆柱形结构,且四者各尺寸相等,并且四者均以建筑砖主体2垂直中心线成左右对称结构,此结构使得主体垒高柱6和底端固定柱13能够通过上端的圆台形结构顺利进入垒高凹槽9和顶端封口槽11,从而实现多个建筑用砖的垒高动作,主体延伸柱7、延伸凹槽8、左侧封口柱10和右端衔接槽12右端均为圆台形结构,左端均为圆柱形结构,且四者各尺寸相等,并且四者均以建筑砖主体2水平中心线成上下对称结构,此结构使得主体延伸柱7和左侧封口柱10能够通过右端的圆台形结构顺利进入延伸凹槽8和右端衔接槽12,从而将主体延伸柱7和左侧封口柱10的圆柱形部分伸入延伸凹槽8和右端衔接槽12中,实现主体延伸柱7和左侧封口柱10与延伸凹槽8或右端衔接槽12的配合,建筑砖主体2左侧两端均安装有延伸凹槽8,且建筑砖主体2底端两侧均设置有垒高凹槽9,建筑砖主体2左侧连接有第一边角砖1,其第一边角砖1右侧安装有左侧封口柱10,且左侧封口柱10外侧连接有延伸凹槽8,第一边角砖1、建筑砖主体2、第四边角砖3、第二边角砖4、第三边角砖5、左上填充块14、左下填充块15、右上填充块16和右下填充块17的厚度均相等,且第一边角砖1和第三边角砖5的高度等于建筑砖主体2的高度,第二边角砖4和第四边角砖3的宽度等于建筑砖主体2的宽度,此结构使得第一边角砖1、建筑砖主体2、第四边角砖3、第二边角砖4、第三边角砖5、左上填充块14、左下填充块15、右上填充块16和右下填充块17相互配合构成墙面时,墙面的整体厚度一致,不会出现墙面凹凸不平的情况,且第一边角砖1、第四边角砖3、第二边角砖4和第三边角砖5能够与建筑砖主体2完全配合,五者的接触面不会出现空隙,使得第一边角砖1、建筑砖主体2、第四边角砖3、第二边角砖4和第三边角砖5能够无缝配合,建筑砖主体2上端连接有第二边角砖4,其第二边角砖4内部设置有顶端封口槽11,且顶端封口槽11内部连接有主体垒高柱6,建筑砖主体2右侧安装有第三边角砖5,其第三边角砖5内部设置有右端衔接槽12,其右端衔接槽12内部连接有主体延伸柱7,建筑砖主体2下端安装有第四边角砖3,其第四边角砖3上端设置有底端固定柱13,且底端固定柱13上端连接有垒高凹槽9,第一边角砖1上端安装有左上填充块14,且左上填充块14右侧连接有第二边角砖4,左上填充块14和左下填充块15的宽均等于第一边角砖1的宽,右上填充块16和右下填充块17的宽均等于第三边角砖5的宽,且左上填充块14和右上填充块16的高均等于第二边角砖4的高,左下填充块15和右下填充块17的高均等于第四边角砖3的高,此结构能够使得左上填充块14、左下填充块15、右上填充块16和右下填充块17能够完全填充多个第一边角砖1、第四边角砖3、第二边角砖4、第三边角砖5和建筑砖主体2配合时产生的边角空隙,使得整个墙面成为一个规整的矩形,第二边角砖4右侧安装有右上填充块16,且右上填充块16下端连接有第三边角砖5,第三边角砖5下端设置有右下填充块17,且右下填充块17左侧安装有第四边角砖3,第四边角砖3左侧设置有左下填充块15,其左下填充块15上端安装有建筑砖主体2。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易搭接建筑用砖结构时,先根据墙面的面积计算出大概的砖块使用数量,将其移至施工位置旁边,将左下填充块15砌在墙面左下端,右下填充块17砌在墙面右下端,保证左下填充块15和右下填充块17各端面的平行度,再将第四边角砖3紧贴左下填充块15固定,使用多个第四边角砖3直到第四边角砖3右侧紧贴右下填充块17,此时使用与第四边角砖3相同数量的建筑砖主体2搭接墙体的第一层,将建筑砖主体2下方的垒高凹槽9覆盖住第四边角砖3上的底端固定柱13,右端建筑砖主体2的延伸凹槽8覆盖住主体延伸柱7,再使用与第一层相同数量的建筑砖主体2,将第一层建筑砖主体2的主体垒高柱6插入第二层建筑砖主体2的垒高凹槽9中,使用同样的方法堆砌多层建筑砖主体2,再将第一边角砖1上的左侧封口柱10插入最左端建筑砖主体2的延伸凹槽8,第三边角砖5上的右端衔接槽12覆盖住最右端的主体延伸柱7,最后将左上填充块14填充于整体墙面左上端的空隙,将右上填充块16填充于整体墙面右上端的空隙,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