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网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9624发布日期:2018-08-28 22:1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网,特别涉及一种防护网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不稳定的落石对人、车辆等造成严重危害,各式各样的防护网充当了现代社会人生财产安全的“安全卫士”。在建筑领域,特别是行人较为密集的地方,建筑外层通常会围上一层防护网,起到防止高层落物砸到行人的作用,但现有的防护网对位于防护网内部的建筑工人能起到的防护作用有限。

目前,在建筑施工中,通常在建筑物外围搭建防护网,一方面加强施工安全,避免建筑物物料滑落伤及施工人员,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灰尘扩散,影响卫生,污染环境。目前采用的防护网大部分在方形钢架上连接尼龙网。

目前,公告号为CN205591134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浮动立柱防护网构造,以有效避免立柱受落石直接冲击而发生损坏。包括成排设置的立柱和悬挂固定于其上的防护网网体,所述立柱两侧分别设置与地层连接为一体的前侧锚固构件、后侧锚固构件。各立柱通过一对前侧钢索、后侧钢索悬置于地面之上,前侧钢索在立柱上部、前侧锚固构件和立柱下部之间形成三点固定连接且张紧,后侧钢索在立柱上部、后侧锚固构件和立柱下部之间形成三点固定连接且张紧。前侧钢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阻尼器。

上述方案防止落下的物体对防护网的立柱造成损坏,当高层有较重物体撞击防护网时,尼龙网的强度难以抵挡重力冲击,易破损,造成物体从防护网露出,非常危险,当工人不小心掉落时不能有效的对工人进行缓冲保护,容易受到伤害,落下的重物若冲破了防护网,则直接冲出防护网,缺少二次保护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网组合结构,具有对冲破防护网的物体进行二次防护的结构,提高防护网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护网组合结构,包括连接在脚手架外围的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竖直防护网,所述竖直防护网包裹于脚手架外围并与脚手架固定连接;

所述竖直防护网与建筑物间设有位于脚手架上的斜向防护网,所述斜向防护网靠近竖直防护网的一端高于靠近建筑物的一端,所述斜向防护网沿脚手架的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组;

所述竖直防护网外斜向设有滑落支架,所述滑落支架靠近竖直防护网的一端低于远离竖直防护网的一端,所述滑落支架上设有滑落防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物进行施工时,建筑物外围搭设脚手架,脚手架远离建筑物的外围连接有竖直防护网,竖直防护网防止施工时的落物呈抛物线飞出较远的距离,伤及周围的人和物;

对于一些高空落物,竖直防护网阻止其抛物线运动,但若直接坠落,可能伤及竖直防护网内部的工作人员,此时斜向防护网可对坠落物体进行横向阻挡,并将阻挡的物体送向靠近建筑物的一端,使得坠落人员可在坠落过程中攀附脚手架,防止飞出竖直防护网;

设有多组的斜向防护网可在一层斜向防护网破裂时,使得坠落物或人进入下方的斜向防护网,通过多层斜向防护网的层层阻挡,减少坠落的冲力,大大减少对坠落人的损伤,安全性更高;

当坠落的人或物的呈抛物线运动时,水平方向的速度较大时,存在人直接冲破竖直防护网的情况,此时竖直防护网外壁延伸的滑落支架与滑落防护网,可兜住飞出竖直防护网的人,斜向坡度设计使得坠落人或物产生向脚手架滑动的趋势,更为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竖直防护网与滑落防护网之间设有连接在脚手架外侧壁上的接收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滑落防护网与竖直防护网的夹角为锐角,人或物掉落到滑落防护网上后,存在向竖直防护网滑动的趋势,增设接收框结构更为稳定,若滑落防护网上接收的为物体,物体可进入接收网,便于收纳,防止继续坠落伤及下方人物;若滑落防护网接收的是人,接收框的结构更稳定,可接收人,以便等待救援。

作为优选,所述接收框上方设有分别与接收框上部两端连接的接收网,所述接收网的横截面为U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倘若追落并接触到滑落防护网的是人,此时的下坠冲力较大,会以较大的速度进入接收框,接收框的底部坚硬,存在对人产生二次伤害的可能,增设的U形接收网,对进入接收框内的人起到一次缓冲作用,防止二次伤害。

作为优选,所述接收框底部内壁设有充气垫,所述充气垫的内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电连接有蜂鸣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充气垫对坠落的人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当有人触及充气垫时,压力传感器可感知到有人坠落,通过蜂鸣器报警,提示来人进行救援。

作为优选,所述竖直防护网、斜向防护网周缘及中部设有多个用于与脚手架连接的安全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人或物坠落后,竖直防护网与斜向防护网存在破损的可能,通过安全扣,使得斜向防护网与竖直防护网与脚手架可拆卸,便于更换与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安全扣包括两条相对的弧边,两条相对的直边,一条所述直边上开设有缺口,所述直边的末端设有外螺纹,靠近缺口处的所述直边螺纹连接有用于封闭缺口的螺纹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全扣需要打开时,工作人员只需螺纹旋下螺纹套,并与脚手架连接,再旋紧螺纹套,使得螺纹套封住缺口处,即可将竖直防护网、斜向防护网与脚手架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竖直防护网上设有供工人进出的防护门,所述防护门包括与脚手架铰接的门框,门框上包裹有门框防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防护机构将脚手架包裹,工作人员与材料进出不便,增设的防护门便于工作人员的进出,便捷了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门框与脚手架间设有搭扣,所述搭扣包括转动连接在门框相对铰接处一侧的弯钩,所述脚手架设有供弯钩扣入的限位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防护门与脚手架铰接,增设的搭扣用于固定防护门,当关闭防护门后,转动弯钩,使得弯钩嵌入限位扣中,即可实现防护门与竖直防护网的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搭扣设有两组,分别位于防护门相对竖直防护网的内外两侧,两组所述弯钩间固定连接有共用轴,所述共用轴转动连接在门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只在防护门的一侧设有搭扣,外部的人要进入,则需要内部的人打开,操作不便,防护门内外同轴设置的弯钩便于门内外的双向打开与锁定。

作为优选,所述竖直防护网、斜向防护网、接收网均为尼龙绳编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尼龙绳编织的防护网柔性与韧性较强,结构更合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竖直防护网防止施工时的落物呈抛物线飞出较远的距离,伤及周围的人和物;斜向防护网可对坠落物体进行横向阻挡,并将阻挡的物体送向靠近建筑物的一端;

2、滑落支架与滑落防护网,可兜住飞出竖直防护网的人,斜向坡度设计使得坠落人或物产生向脚手架滑动的趋势,并通过接收框接收;

3、增设的防护门便于人员通行,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接收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防护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共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安全扣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竖直防护网;2、斜向防护网;3、滑落支架;31、滑落防护网;4、接收框;41、接收网;42、充气垫;421、压力传感器;422、蜂鸣器;5、安全扣;51、直边;512、外螺纹;511、缺口;52、弧边;53、螺纹套;6、防护门;61、门框;62、门框防护网;7、搭扣;71、弯钩;72、限位扣;73、共用轴;8、防护机构;9、脚手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防护网组合结构,如图1、图2所示,建筑物进行施工时,建筑物外围搭设脚手架9,脚手架9外围设有防护机构8,防护机构8包括竖直防护网1,竖直防护网1包裹于脚手架9外围并与脚手架9固定连接,竖直防护网1与建筑物间设有位于脚手架9上的斜向防护网2,斜向防护网2靠近竖直防护网1的一端高于靠近建筑物的一端,斜向防护网2沿脚手架9的高度方向间隔设有多组。

竖直防护网1防止施工时的落物呈抛物线飞出较远的距离,伤及周围的人和物,对于一些高空落物,竖直防护网1阻止其抛物线运动,但若直接坠落,可能伤及竖直防护网1内部的工作人员,此时斜向防护网2可对坠落物体进行横向阻挡,并将阻挡的物体送向靠近建筑物的一端,使得坠落人员可在坠落过程中攀附脚手架9,防止飞出竖直防护网1。设有多组的斜向防护网2可在一层斜向防护网2破裂时,使得坠落物或人进入下方的斜向防护网2,通过多层的斜向防护网2的层层阻挡,减少坠落的冲力,大大减少对坠落人的损伤,安全性更高。

如图1、图2所示,当坠落的人或物的呈抛物线运动时,水平方向的速度较大时,存在人直接冲破竖直防护网1的情况,竖直防护网1外斜向设有滑落支架3,滑落支架3靠近竖直防护网1的一端低于远离竖直防护网1的一端,滑落支架3上设有滑落防护网31。竖直防护网1外壁延伸的滑落支架3与滑落防护网31,可兜住飞出竖直防护网1的人。

如图3、图4所示,因滑落防护网31与竖直防护网1的夹角为锐角,人或物掉落到滑落防护网31上后,存在向竖直防护网1滑动的趋势,竖直防护网1与滑落防护网31之间设有连接在脚手架9外侧壁上的接收框4,接收框4上方设有分别与接收框4上部两端连接的接收网41,接收网41的横截面为U形。增设接收框4结构更为稳定,若滑落防护网31上接收的为物体,物体可进入接收框4,便于收纳,防止继续坠落伤及下方人物。

若滑落防护网31接收的是人,此时的下坠冲力较大,会以较大的速度进入接收框4,接收框4的底部坚硬,易对人造成二次伤害,接收框4的两端连接有横截面呈U形的接收网41,接收网41由尼龙绳编织而成,柔韧性好,接收框4底部内壁设有充气垫42,充气垫42的内部设有压力传感器421,所述压力传感器421电连接有蜂鸣器422。接收网41与充气垫42对进入接收框4内的人起到缓冲与防护的作用,防止二次伤害。当有人触及充气垫42时,压力传感器421可感知到有人坠落,通过蜂鸣器422报警,提示来人进行救援。

如图5所示,因防护机构8将脚手架9包裹,工作人员与材料进出不便,竖直防护网1上设有供工人进出的防护门6,防护门6包括与脚手架9铰接的门框61,门框61上包裹有门框防护网62。增设的防护门6便于工作人员的进出。门框61与脚手架9间设有用于固定防护门6的搭扣7,搭扣7包括转动连接在门框61相对铰接处一侧的弯钩71,脚手架9设有供弯钩71扣入的限位扣72。当关闭防护门6后,转动弯钩71,使得弯钩71嵌入限位扣72中,即可实现防护门6与竖直防护网1的固定。搭扣7设有两组,分别位于防护门6相对竖直防护网1的内外两侧,弯钩71间固定连接有共用轴73(参考图6),共用轴73转动连接在门框61上。便于工作人员从门内外的双向打开与锁定。

如图1、图7所示,当有人或物坠落后,竖直防护网1与斜向防护网2存在破损的可能,竖直防护网1周缘及中部设有多个用于与脚手架9连接的安全扣5,通过安全扣5,使得竖直防护网1与脚手架9可拆卸,便于更换与安装。安全扣5包括两条相对的弧边52,两条相对的直边51,一条直边51上开设有缺口511,直边51的末端设有外螺纹512,靠近缺口511处的直边51螺纹连接有用于封闭缺口511的螺纹套53。通过旋转螺纹套53,可移动螺纹套53,使得螺纹套53的两端可分别与直边51两端的外螺纹512连接,从而使得螺纹套53将缺口511封闭,安全扣5需要打开时,工作人员只需螺纹旋下螺纹套53,并与脚手架9连接,再旋紧螺纹套53,使得螺纹套53封住缺口511处,即可将竖直防护网1、斜向防护网2与脚手架9连接或拆卸。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