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杆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5776发布日期:2018-08-24 20:35阅读:2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配电线路领域,涉及到一种电线杆加固装置,这种电线杆加固装置主要由若干块波形钢板组成,波形钢板包含中间凸起和卷边。



背景技术:

在电网中,混凝土电线杆杆体由于在常年累月中受到风雨侵蚀,会出现混凝土劣化、强度降低、外表层剥落和钢筋裸露等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会对电网埋下了安全隐患,而且还会影响电线杆外形的美观性。

在电网中,通常在路边设置电线杆,作为路灯照明或输电设备承载等。然而电线杆设在路边容易受到车辆的撞击而受损,受损的电线杆在供电中会存在很大的隐患。

在电网中,电线杆承受着输电线的水平荷载、风荷载、检修人员的自重力、覆冰荷载、输电线自重等;而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电力的供给需求不断增大,相应的荷载也会增大,一些电线杆的承载力已经不能目前的需求。

传统的维修方式是在电线杆出现裂纹的水泥外表再粉刷一层水泥,将裸露的钢筋和裂纹遮盖,但水泥浆经过凝固收缩的过程后仍然会有微细裂缝,电线杆受损部位并不能完全修复,对增强杆体的承载力影响甚微,也无法改善电化学腐蚀效应对电线杆的侵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电的需求不断增大,相应的对电力问题的处理要求更快更好更有安全保障,但在电线杆损坏后,按照传统的电线杆加固方法,施工较为麻烦而且施工周期比较长,相应电力的中断时间长,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基于上述情况,急需开发一种安全有效、施工周期较短、安装便捷的电线杆加固装置,以减小破损电线杆的安全隐患,减少对破损电线杆维修时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的时间,提高电线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线杆加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受损电线杆维修时施工较为麻烦、施工周期较长所导致的电力中断时间长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维修后水泥浆经过凝固收缩后电线杆受损部位仍然有微细裂缝,不能完全修复受损部位,对增强杆体的承载力影响甚微,也无法改善电化学腐蚀效应的侵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电线杆加固装置主要由波形钢板组成,波形钢板包括中间凸起和卷边,沿卷边纵向布置螺栓孔,相邻的卷边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相邻的卷边连接后沿着电线杆环向有间隙。

所述电线杆为钢筋混凝土电线杆、木质电线杆或金属电线杆。

所述波形钢板沿着电线杆环向布置或纵向布置。

所述卷边上相邻螺栓孔的孔距不大于30cm。

所述波形钢板的波状为波浪形或长方形波。

本实用新型增加了电线杆的抗弯刚度、防撞性能,电缆通穿过波形钢板波峰与电线杆的间隙从而形成暗装,有效地保护了电缆线;波形钢板通过螺栓连接,施工速度快,而且可以形成环向预应力,有效地保证了加固后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横截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竖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图

图中标记:

1波形钢板,2电线杆,3螺栓,4螺栓孔,1-1中间凸起,1-2卷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波形钢板1组成,波形钢板1包括中间凸起1-1和卷边1-2,沿卷边1-2纵向布置螺栓孔4,相邻的卷边1-2通过螺栓3连接或焊接,相邻的卷边1-2连接后沿着电线杆2环向有间隙。

电线杆2加固前,根据电线杆2的直径、需要加固的长度、方向,选定波形钢板1的数量、长度、波形尺寸和波形形状。根据波形的尺寸、螺栓3的直径和螺栓孔4的孔径,选定卷边1-2尺寸和螺栓孔4的孔径,对卷边1-2和螺栓孔4的孔径进行加工,以上的步骤经过现场勘测数据后在预制加工厂进行。

电线杆2现场加固时,沿着电线杆2的环形,相邻的卷边1-2通过螺栓3连接固定或焊接固定;当电线杆2需要纵向加固时,相邻的卷边1-2沿着电线杆2纵向采用螺栓3连接固定或焊接固定,最后对加固装置进行防腐处理。

所述电线杆2为钢筋混凝土电线杆、木质电线杆或金属电线杆。

所述波形钢板1沿着电线杆2环向布置或纵向布置。

所述卷边上相邻螺栓孔4的孔距不大于30cm。

所述波形钢板1的波状为波浪形或长方形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