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钢智能建筑施工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2715发布日期:2018-12-14 23:0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全钢智能建筑施工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附着式升降手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钢智能建筑施工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分开了专利号为201320538568(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专利,该专利:1、架体提升系统中的电动提升机是安装于架体体外,长期受到雨淋的建筑砂浆的污损,使得电动提升机损坏机率高,同时,吊挂后需反复移动,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增加了吊挂时的操作危险,电缆也存在漏电风险;2、架体没有设置通过塔吊附墙的装置,因此,无法使用于有塔吊附墙装置的位置;3、没有设置水平桁架,使得架体的稳定性差;4、导轨与导轨、立杆与立杆之间对接于同一高度,使得架体对接处的节点强度差;5、没有电器总控制系统,只对单个提升系统进行单独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电动提升机设置吊挂在架体内部,一次吊挂不必反复移动,由钢走道板遮挡,避免雨淋和建筑砂浆的污损,减少电动提升机损坏机率,大大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降低了吊挂时的操作危险。电缆相对固定也降低了漏电风险;设置有通过塔吊附墙的装置,可以使用在有塔吊附墙装置的位置;架体对处的节点强度高,可以采用电器总控制系统同整个系统进行总控制和远程控制;架体稳定性好的全钢智能建筑施工升降平台。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全钢智能建筑施工升降平台,包括支架系统、附着导向和卸荷系统、架体提升系统、双重防坠系统、施工防护系统、电器控制系统,所述支架系统中,主要由导轨、竖向立杆、Z支撑、走道板总成、防倾装置、防坠装置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所述架体提升系统包括电动葫芦提升机、葫芦的上、中、下吊点,提升机采用环链电动葫芦,在架体上安装有水平桁架,所述水平桁架至少与两根外立杆紧固连接;所述的走道板总成采用连接孔板与方管焊接形成的矩形框架,所述条形框架的宽度与竖向内立杆与竖向外立杆之间的距离相配合,使得安装时,两侧的方管分别与竖向内立杆、竖向外立杆接合,在方管上开有多个等间距的通孔,用于采用螺栓连接结构将方管固定于竖向内立杆或者竖向外立杆;在矩形框架的一侧焊接有花纹钢板,形成一个上方封闭的走道板;所述连接孔板上开有多个通孔,用于相邻的走道板相互连接;所述架体提升系统中的葫芦上吊点为杆状,两端焊接有连接板,其中一端连接板开有葫芦上吊点与导轨连接孔,另一端连接板开有葫芦上吊点与内立杆连接孔,在中间焊接有吊孔板,在吊孔板上开有葫芦上吊点通孔,在葫芦上吊点与导轨、内立杆用螺栓连接固定后,使得葫芦上吊点位于架体内部,葫芦上吊点通孔朝向建筑方向,所述的下吊点包括上、下两根横向方管和左、右两根竖向方管焊接成的框架,所述竖向方管与横向方管交结处焊接有固定孔板,所述固定孔板为向上或者下外伸出的结构,在固定孔板与竖向方管、横向方管的交结点外侧焊接有贴板,在上一根的横向方管中部焊接有下吊点支座,下吊点支座开有电动葫芦吊板连接孔,当下吊点一侧竖向方管通过固定孔板用螺栓与架体内立杆紧固,另一侧竖向方管通过固定孔板与导轨紧固后,将电动葫芦设置吊挂在架体内部;所述支架系统中,在塔吊附墙的相应位置的走道处铰接有塔吊附墙翻转B板装置,在塔吊附墙翻转B板装置的转动端与架体之间连接有拉动塔吊附墙翻转B板装置翻转定位的翻板钢丝绳。

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水平桁架安装在第一走道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桁架安装在倒数第二道塔吊走道板上。

进一步的:在架体的走道板处至少设置两道翻板封闭,其中一道翻板封闭设置在第一道走道,另一道翻板封闭设置在第三道走道或者根据建筑的需要设定。

进一步的:在架体导轨与导轨、立杆与立杆之间的对接处的对接位置不在同一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Z支撑在连接竖向方管的下端固定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前端焊接有槽型弯板,该槽型弯板的槽卡在导轨上通过Z字支撑椭圆形与导轨连接孔用连接螺栓与导轨连接紧固,在竖向方管上开有Z字支撑圆形与竖向外立管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走道板总成的底部支撑于走道板托架,所述走道板托架具有走道板支撑部和与导轨或内立杆连接部,其中走道板支撑部为横向伸向走道板总成的底部,与导轨或内立杆连接部具有竖向的走道板托板与导轨上方管或内立杆连接插进槽和走道板托板与导轨上方管或内立杆连接螺孔。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导轨与导轨对接高度高于立杆与立杆的对接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施工防护系统中的防火安全网框采用喷塑防火安全网框。

进一步的:所述电器控制系统包括总控制箱、分控制箱,由总控制箱通过分控制箱对每个电动葫芦进行控制,使得各个机位自动调节行走距离,对各机位超载、失载进行预警和控制,对导轨卡顿报警并断电的控制。

本发明的优点是:

1、电动提升机设置吊挂在架体内部,一次吊挂不必反复移动,由钢走道板遮挡,避免雨淋和建筑砂浆的污损,减少电动提升机损坏机率,大大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降低了吊挂时的操作危险,电缆相对固定也降低了漏电风险;

2、设置有通过塔吊附墙的装置,可以使用在有塔吊附墙装置的位置;

3、架体对接处的节点强度高;

4、水平桁架结构保证了架体的稳定性。

5、附墙支座采用双重防坠系统,防坠系统一:采用偏心碰撞式防坠器,非能动设计永不坠落理念,全自动工作,完成杜绝防坠器人为失效;防坠系统二:可调式卸载限位支顶器在爬架平台提升过程中始终搭靠在轨道防坠档杆档杆上,一旦因异常出现爬架下坠,则支顶器可即时顶住导轨,起到防下坠作用。因此该支顶器在爬架平台是由工况即可起到卸荷作用,在爬架升降工况又起到防坠作用;

6、T型轨道设计和导向座滑到式配合,导向座采用双滚轮设计,解决放倾翻问题,导轨智能上下运行,安全可靠,减少意外的发生,配合导向座无极调节架体离建筑的距离;

7、全钢结构设计,工厂生产,现场装配吊装,降低运输成本,全集成、全防火、防滑、底部全封闭,模数化理念,适合建筑各种结构的防护要求;

8、采用一体化倒置免移动电动提升机,取消提升机高空转运过程,防止高空坠物延长机器设备寿命,减少劳动强度;

9、全自动电脑控制系统,实时监控各机位运行状态,自动处理运行过程中的各项信号参数,保证架体能够正确运行;

10、容易管理,安全性高,是现代化优先选用的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I放大图。

图4是图2局部J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5的左视图。

图8是图7的局部K放大图。

图9是图8的B-B剖视图。

图10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11是图7的局部M放大图。

图12是架体提升系统示意图。

图13是系统控制示意图。

图14是葫芦上吊点2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附墙支座3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Z字撑6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水平桁架8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下吊点9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防火安全框11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工字撑15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走道板14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走道板托架18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导轨19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翻板连接方管20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位于塔吊附墙装置外的架体正常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位于塔吊附墙装置外的架体通过附墙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建筑层面,2、葫芦上吊点,3、附墙支座,4、中吊点,5、内立杆,6、Z字撑,7、环链电动葫芦,8、水平桁架,9、下吊点,10、塔吊附墙翻转B板装置,11、防火安全网框,12、外立杆,13、Z型弯板,14、走道板总成,15、工字撑,16、工字撑封闭板,17、翻版装置,18、走道板托板,19、导轨,20、翻版连接方管,21、外夹板,22、内插板,23、网框固定座,24、第一道翻板封闭,25、第二道翻板封闭,26、自攻螺钉,27、导轨和内立杆对接的位置,28、外立杆对接的位置,29、葫芦上吊点与导轨连接孔,30、葫芦上吊点与内立杆连接孔,31、葫芦上吊点通孔,32、连墙螺栓,33、新型板式支座,34、可调式卸载限位支顶器, 35、导向支座,36、防坠装置,37、Z字支撑椭圆形与导轨连接孔,38、Z字支撑圆形与竖向外立管连接孔,39、水平桁架与竖向外立管连接孔,40、水平桁架连接孔,41、与电动葫芦吊板连接孔,42、与架体内立杆或导轨连接孔,43、与走道板连接孔,44、与翻板方管连接孔,45、走道板托板与导轨上方管或内立杆连接插进槽,46、走道板托板与导轨上方管或内立杆连接螺孔,47、走道板托板与走道板连接螺孔,48、走道板托板与走道板下表面的支撑部,49、起垂直方向导向的导向槽,50、与走道板托架连接孔,51、翻板连接方管与工字撑或翻板装置连接孔52、翻板螺栓,53、翻板钢丝绳,54、走道板连接孔板,55、走道板方管,56、花纹钢板,57、下吊点固定孔板,58、下吊点贴板,59、支撑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支架系统、附着导向和卸荷系统、架体提升系统、双重防坠系统、施工防护系统、电器控制系统。

所述支架系统中,主要由导轨19、竖向立杆、Z支撑6、走道板总成14、防倾装置、防坠装置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所述架体提升系统包括电动葫芦提升机、葫芦的上、中、下吊点,提升机采用环链电动葫芦,在架体上安装有水平桁架8,所述水平桁架8至少与两根外立杆12紧固连接,一般水平桁架安装在第一道走道板上,安装有通过塔吊附墙的装置的,安装在倒数第二道塔吊走道板上,水平桁架横向方向要保证连续性。

如图22所示,所述的走道板总成14采用连接孔板54与方管55焊接形成的矩形框架,所述条形框架的宽度与竖向内立杆5与竖向外立杆12之间的距离相配合,使得安装时,两侧的方管分别与竖向内立杆5、竖向外立杆12接合,在方管55上开有多个等间距的通孔,用于采用螺栓连接结构将方管55固定于竖向内立杆7或者竖向外立杆12;在矩形框架的一侧焊接有花纹钢板56,形成一个上方封闭的走道板;所述连接孔板54上开有多个通孔,用于相邻的走道板相互连接。

上述支架系统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架体平台走道具有防滑、防火功能,架体步高可根据施工需求调整。

附着导向和卸荷系统该系统由导轨、可调式卸荷限位支顶器、导轮组、附墙支座和穿墙螺栓组成。

如图14所示,所述架体提升系统中的葫芦上吊点2为杆状,两端焊接有连接板,其中一端连接板开有葫芦上吊点与导轨连接孔29,另一端连接板开有葫芦上吊点与内立杆连接孔30,在中间焊接有吊孔板,在吊孔板上开有葫芦上吊点通孔31,在葫芦上吊点2与导轨、内立杆用螺栓连接固定后,使得葫芦上吊点2位于架体内部,葫芦上吊点通孔31朝向建筑方向。

如图19所示,所述的下吊点9包括上、下两根横向方管和左、右两根竖向方管焊接成的框架,所述竖向方管与横向方管交结处焊接有固定孔板57,所述固定孔板57为向上或者下外伸出的结构,在固定孔板57与竖向方管、横向方管的交结点外侧焊接有贴板58,在上一根的横向方管中部焊接有下吊点支座,下吊点支座开有电动葫芦吊板连接孔41,当下吊点9一侧竖向方管通过固定孔板57用螺栓与架体内立杆紧固,另一侧竖向方管通过固定孔板57与导轨紧固后,将电动葫芦设置吊挂在架体内部。

如图12所示,包括葫芦上吊点2、下吊点9及中吊点的电动提升机设置在在架体内部,一次吊挂不必反复移动,由钢走道板遮挡,避免雨淋和建筑砂浆的污损,减少电动提升机损坏机率,大大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降低了吊挂时的操作危险。电缆相对固定也降低了漏电风险;采用一体化倒置免移动电动提升机,取消提升机高空转运过程,防止高空坠物延长机器设备寿命,减少劳动强度。

双重防坠系统防坠系统一:采用偏心碰撞式防坠器,非能动设计永不坠落理念;防坠系统二:可调式卸载限位支顶器在爬架平台提升过程中始终搭靠在轨道防坠档杆档杆上,一旦因异常出现爬架下坠,则支顶器可即时顶住导轨,起到防下坠作用。因此该支顶器在爬架平台是由工况即可起到卸荷作用,在爬架升降工况又起到防坠作用。

如图26、27所示,所述支架系统中,在塔吊附墙的相应位置的走道处铰接有塔吊附墙翻转B板装置10,在塔吊附墙翻转B板装置10的转动端与架体之间连接有拉动塔吊附墙翻转B板装置10翻转定位的翻板钢丝绳53,正常状态下如图26所示,当要通过塔吊附墙时,拆去安全网框,拆去塔吊附墙翻转B板装置10和连接螺栓,收紧翻板钢丝强绳53,形成图27所示结构,就可通过塔吊附墙,通过塔吊附墙后,马上恢复原位。

如图1所示,在架体的走道板处至少设置两道翻板封闭,用于对架体与建筑之间的封闭,其中一道翻板封闭设置在第一道走道,另一道翻板封闭设置在第三道走道或者根据建筑的需要设定。

如图11所示,在架体导轨与导轨、立杆与立杆之间的对接处的对接位置不在同一高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架体导轨与导轨对接高度高于立杆与立杆的对接高度,保证架体对接位置的节点强度大于或等于其他节点的强度。

如图17所示,所述的Z支撑6在连接竖向方管的下端固定有支撑管59,所述支撑管59的前端焊接有槽型弯板,该槽型弯板的槽卡在导轨上通过Z字支撑椭圆形与导轨连接孔37用连接螺栓与导轨连接紧固,在竖向方管上开有Z字支撑圆形与竖向外立管连接孔38。

如图22、23所示,所述走道板总成14的底部支撑于走道板托架18,所述走道板托架18具有走道板支撑部和与导轨或内立杆连接部,其中走道板支撑部为横向伸向走道板总成的底部,与导轨或内立杆连接部具有竖向的走道板托板与导轨上方管或内立杆连接插进槽45和走道板托板与导轨上方管或内立杆连接螺孔46。

如图13所示,所述电器控制系统包括总控制箱、分控制箱,由总控制箱通过分控制箱对每个电动葫芦进行控制,使得各个机位自动调节行走距离,对各机位超载、失载进行预警和控制,对导轨卡顿报警并断电的控制。

电器控制系统是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研制而成的爬架升降预警系统,本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各个机位具有同步性;

2、各个机位具有自动调节行走距离,保证每个电动葫芦机位所行走的距离是相等的;

3、各机位具有超载、失载预警和控制装置;

4、具有导轨卡顿报警并断电,同时发送到远程监控的电脑上,并发出警报;当导轨卡顿时,该机位电动葫芦受力会突然变大,主控制箱,发出报警声音,报告该机位的故障,并断电,防止附墙支座把建筑楼层拉裂;

5、该系统还可进行远程监控,监控内容有:每次升降时的时间、载荷、升降的路程、是否有故障,也可远程修复故障代码,还可以打印出每次升降的数据,便于后期工作的维护和操作。信号采集采用单一双绞屏蔽线并多个监测点与主控器、pc机连接,远距离传输抗干能力强,免除施工现场多点多线连接,更加适应复杂工况。

如图20所示 ,所述施工防护系统中的防火安全网框11采用喷塑防火安全网框,爬架平台施工防护系统由喷塑防火安全网框、防滑钢走道板、Z型弯板安全密封钢防护翻板及连接螺栓构成。

如图15、16所示,附墙支座采用双重防坠系统,防坠系统1:采用偏心碰撞式防坠器,非能动设计永不坠落理念,全自动工作,完成杜绝防坠器人为失效;防坠系统2:可调式卸载限位支顶器在爬架平台提升过程中始终搭靠在轨道防坠档杆档杆上,一旦因异常出现爬架下坠,则支顶器可即时顶住导轨,起到防下坠作用。因此该支顶器在爬架平台是由工况即可起到卸荷作用,在爬架升降工况又起到防坠作用。

如图24、25所示,T型轨道设计和导向座滑到式配合,导向座采用双滚轮设计,解决放倾翻问题,导轨智能上下运行,安全可靠,减少意外的发生,配合导向座无极调节架体离建筑的距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