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网箱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5438发布日期:2018-09-14 20:4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网箱构件,可用于装配式建筑中的楼盖、墙体或其他建筑构件中填充使用。



背景技术:

在建筑技术领域,随着装配式技术以及高层混凝土建筑结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建筑构件采用空心填充技术,用轻质高强度的填充构件来代替部分混凝土不仅不会影响整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整体受力,而且可以大大减轻建筑结构的自重和建造施工的成本。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用组合式网状箱形构件成孔的现浇空心楼盖中采用了网格形状外壳的组合式网状箱形构件,替代全密封空心空腔构件或聚苯乙烯泡沫实心空腔构件,但是这种组合式网状箱形构件,仍然存在承重能力弱、混凝土砂浆渗漏严重、构件制作麻烦、成本高等明显的缺陷。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填充构件存在的诸多缺陷,研制一种具有现有技术的综合功能特点的使装配式建筑整体性能好的金属网箱构件,使其与混凝土相融性好,增强结构承载能力,实现工业化便捷生产组装,已经成为装配式建筑领域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金属网箱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属网箱构件,包括第一金属板网组件和第二金属板网组件;所述第一金属板网组件和第二金属板网组件均为由金属板网折叠形成的U形多面体,所述第一金属板网组件和第二金属板网组件相对扣合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封闭空腔的填充体构件;所述第一金属板网组件的两端连续弯折形成两个支撑加强部,且所述第一金属板网组件和所述支撑加强部为一体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加强部位于所述封闭空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板网组件和第二金属板网组件旋转90°相对扣合连接在一起;所述金属板网为金属扩张网或收口网。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板网的厚度为0.4-0.8m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板网设置有U形加强肋,所述U形加强肋是由第一加强板带、第一弧形连接部、第一倾斜面部、圆弧顶部、第二倾斜面部、第二弧形连接部和第二加强板带依次平滑连接而成;所述U形加强肋朝外凸起的高度为2-4.9mm。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加强部具有叠合面和连接面;所述叠合面叠合于第二金属板网组件上,且所述叠合面的U形加强肋和第二金属板网组件的U形加强肋垂直相交;所述连接面连接叠合面和第一金属板网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叠合面和连接面相互垂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板网为金属扩张网,所述金属扩张网包括若干个平行间隔布置的凸起的U形加强肋以及位于每相邻两个所述U形加强肋之间的扩张网面,所述扩张网面包括平板连接筋以及均匀设置的若干个网孔,所述U形加强肋与所述扩张网面为一体成型,所述平板连接筋设置在所述扩张网面的中心线,所述平板连接筋两侧均匀布置相同行列的网孔。

进一步的,每相邻两条U形加强肋之间的所述平板连接筋两侧各设置有三列网孔,所述网孔的形状呈平行四边形或菱形结构;位于所述平板连接筋两侧的网孔相对于所述平板连接筋对称排布,位于所述平板连接筋一侧的网孔的倾斜方向相同,且位于所述平板连接筋两侧的网孔的倾斜方向不同,呈“人”字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顶部、第一弧形连接部和第二弧形连接部的圆弧半径均为1-3mm;所述网孔的形状呈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长边之间的距离为2-4.9mm;每相邻两个所述U形加强肋之间的宽度为40-60mm。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板网为收口网,所述收口网包括凸起的U形加强肋和收口钢网面两部分,所述的U形加强肋与收口钢网面间隔平行排列,所述收口钢网面上具有整齐排列的冲孔,每个冲孔上形成有凸起的两个牙板,所述冲孔凸起的方向与U形加强肋凸起的方向相同;所述收口钢网面上每个冲孔所占的网格面积小于100mm2;所述的U形加强肋的顶端距离所述的牙板的底端之间的高度差H为9-12mm,相邻两个冲孔间的缝隙宽度L7为3-6mm,所述的冲孔上的两个牙板之间的夹角为 40-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金属网箱构件整体刚度大、结构牢固、承重能力强;

2、该金属网箱构件的组成部件机械制作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3、组成部件少,整体性好,生产制作过程中能够减少标准化部件的数目;加工拼装和运输施工均极为方便快捷;可以在施工现场拼装该金属网箱构件,能大大减少运输成本;

4、该金属网箱构件与混凝土复合相融性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砂浆渗入钢网;

5、该构件重量轻,且不产生浮力,克服了构件存在的诸多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该金属网箱构件,生产、运输、安装方便,力学性能好,用这种产品形成的建筑构件重量轻、隔音、隔热效果好,结构的可靠性、抗震性、抗裂性也较好;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网箱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网箱构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网箱构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金属扩张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金属扩张网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4中的部分扩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部分扩大示意图;

图8是收口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收口网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部分扩大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

1-第一金属板网组件,2-第二金属板网组件,3-封闭空腔,4-支撑加强部,5-U形加强肋,6-扩张网面,7-平板连接筋,8-网孔,9-第一弧形连接部,10-第一加强板带,11-第二加强板带,12-第一倾斜面部,13- 圆弧顶部,14-第二倾斜面部,15-第二弧形连接部,16-收口钢网面,17- 冲孔,18-牙板,19-叠合面,20-连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网箱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网箱构件,包括第一金属板网组件1和第二金属板网组件2;所述第一金属板网组件1和第二金属板网组件2均为由金属板网折叠形成的U形多面体,所所述第一金属板网组件1和第二金属板网组件2旋转90°相对扣合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封闭空腔3的填充体构件。所述第一金属板网组件1的两端连续弯折形成两个支撑加强部4,且所述第一金属板网组件1和所述支撑加强部4为一体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加强部4位于所述封闭空腔3内。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网箱构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金属板网组件1位于上部,第二金属板网组件2位于下部,第一金属板网组件1的两端连续弯折形成两个支撑加强部4,第一金属板网组件1和第二金属板网组件2相对交错地扣合连接在一起。

所述支撑加强部4具有叠合面19和连接面20;所述叠合面19叠合于第二金属板网组件2上,且所述叠合面19的U形加强肋5和第二金属板网组件2的U形加强肋5垂直相交;所述连接面20连接叠合面19和第一金属板网组件1。所述叠合面19和连接面20之间可以为相互垂直连接或者呈其他不同角度。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网箱构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金属板网组件1位于下部,第二金属板网组件2位于上部,第一金属板网组件1和第二金属板网组件2相对交错地扣合连接在一起,构成了该金属网箱构件。

所述金属板网可采用金属扩张网、收口网或其他金属网。所述金属板网的厚度为0.4-0.8mm。所述金属板网设置有U形加强肋5;所述U形加强肋5朝外凸起的高度为2-4.9mm。

如图4-6所示为金属扩张网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金属扩张网包括若干个平行间隔布置的凸起的U形加强肋5以及位于每相邻两个所述U形加强肋之间的扩张网面6,所述扩张网面6包括平板连接筋7以及均匀设置的若干个网孔8,所述U形加强肋5与所述扩张网面6为一体成型,所述平板连接筋7设置在所述扩张网面6的中心线,所述平板连接筋7 两侧均匀布置相同行列的网孔8,每相邻两条U形加强肋5之间的所述平板连接筋7两侧各设置有三列网孔8,所述网孔8的形状呈平行四边形或菱形结构;位于所述平板连接筋7两侧的网孔8相对于所述平板连接筋7对称排布,位于所述平板连接筋7一侧的网孔8的倾斜方向相同,且位于所述平板连接筋7两侧的网孔8的倾斜方向不同,呈“人”字形设置。

该金属扩张网中连续平行排列的U形加强肋5为强度的主要来源。扩张网面6上具有整齐的网孔8,具有加强金属扩张网与浇注的混凝土材料间的结合之功能。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扩张网,相邻两列网孔的方向不同,极易造成在浇筑时混凝土渗透进入箱体内。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扩张网,其中相邻的三列网孔8的方向相同,避免了浇筑肋梁混凝土时,侧边混凝土的倒流,平板连接筋7一侧设置为同样的网孔方向使得混凝土与网孔的结合会更好,浇筑的流畅性更好,极大地减少了进入箱体内的混凝土量,减少损耗。

如图7所示,可以明显看到所述U形加强肋5是由第一加强板带10、第一弧形连接部9,第一倾斜面部12,圆弧顶部13,第二倾斜面部14,第二弧形连接部15和第二加强板带11依次平滑连接而成。圆弧顶部13 的顶端圆弧半径R与第一弧形连接部9和第二弧形连接部15的圆弧半径 R可以相同。其中的第一加强板带10和第二加强板带11对于网孔的拉伸以及扩张网面6和U形加强肋5的连接起到了过渡缓冲的作用,且加强了整个金属扩张网的结构强度。

所述扩张网面6上每个网孔8所占的面积不大于40mm2;所述U形加强肋5的高度H1为2-4.9mm,所述金属扩张网的厚度H2为0.4-0.8mm,每相邻两个所述U形加强肋5之间的宽度L1为40-60mm,每列网孔8的宽度L2为3-10mm;所述U形加强肋5的第一倾斜面部12和第二倾斜面部13之间的夹角α为40-60°,所述U形加强肋5的宽度L6为4-10mm。圆弧顶部13的顶端圆弧半径R为1-3mm。第一弧形连接部9和第二弧形连接部15的圆弧半径R也可为1-3mm。所述平行四边形的两条短边之间的距离L3为6-8mm,两条长边之间的距离L4为2-4.9mm,每个网孔的钢丝边宽度L5为0.5-1.2mm。

更具体的,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大量的有创造性的实验验证,将每相邻两个所述U形加强肋5之间的宽度L1设置为60mm,每列网孔8的宽度L2 为6-8mm。所述网孔8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所述平行四边形的两条短边之间的距离L3为7.6mm,两条长边之间的距离L4为3.11mm,每个网孔 8的钢丝边宽度L5为0.75mm。

此外,所述圆弧顶部13的形状也可以为平面、三角形或者半圆弧圆弧等形状。所述网孔8的网孔边,可设置为锯齿状,这样能有效增加钢板网与砂浆的接触面积,使浇筑后的构件表面更加牢固。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网箱构件中所采用的所述金属板网也可为收口网。

如图8-10所示,所述收口网包括凸起的U形加强肋5和收口钢网面 16两部分,所述的U形加强肋5与收口钢网面16间隔平行排列,所述收口钢网面16上具有整齐排列的冲孔17,每个冲孔17上形成有凸起的两个牙板18,所述冲孔17凸起的方向与U形加强肋5凸起的方向相同;所述收口钢网面16上每个冲孔17所占的网格面积小于100mm2;所述的U形加强肋5的顶端距离所述的牙板18的底端之间的高度差H为9-12mm,相邻两个冲孔17间的缝隙宽度L7为3-6mm,所述的冲孔17上的两个牙板18之间的夹角β为40-60°;所述U形加强肋5同样由第一加强板带 10、第一弧形连接部9,第一倾斜面部12,圆弧顶部13,第二倾斜面部 14,第二弧形连接部15和第二加强板带11依次平滑连接而成,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金属网箱构件可用于浇筑混凝土空心构件,其中金属网箱构件也以多个组合使用,构件之间的空间按照设计要求配筋,可大量用于大面积连梁地下室顶、板的浇筑,底板一次成型,免覆土吊顶,装配式墙板,也可作为空气隔热保温层使用。该金属网箱构件,生产、运输、安装方便,力学性能好,用这种产品形成的建筑构件重量轻、隔音、隔热效果好,结构的可靠性、抗震性、抗裂性也较好;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想到的各种改进、变化或替换,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