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音结构及静音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5307发布日期:2018-10-13 02:13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音结构及静音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教室、会议室、博物馆、展览厅、办公室、营业厅、接待室、拍卖室、候车室、审判厅、图书馆、画廊和医院等场合中需要降噪,现有的降噪效果不好。

目前,传统的隔音施工方法包括轻钢龙骨石膏板(或水泥板、 FC板),还得使用专门的弹性减震器,施工麻烦,造价高,吸音还得另外做,工序繁多。现有的隔音结构具有隔音量低、吸声效果不明显、不能够防潮防水且甲醛含量高污染较大等问题。

现有的隔音结构具有隔音量低,吸声效果不明显和污染较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音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隔音结构具有隔音量低,吸声效果不明显和污染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音建筑结构,应用上述提供的隔音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隔音结构,其中,包括吸声板和吸声面层,所述吸声板设置于墙体上,所述吸声面层设置于所述吸声板上,所述吸声板的厚度为所述吸声面层厚度的4-6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音结构中吸声板的厚度为所述吸声面层厚度的4-6倍,内侧的吸声板能够更好的隔音,外侧的吸声面层能够更好的吸音,由于吸声板具有丰富的多孔性隔声效果好,吸声面层具有柔弹性,对湿热涨缩具有自适应性,表面不会开裂,且通过纯净的天然砂岩污染低,具有吸声效果好和环保的优点。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吸声板为膨化砂岩,所述吸声面层为柔性砂岩。

为了使得吸声效果更好,所述吸声板的厚度为所述吸声面层厚度的4-6倍。所述吸声板的厚度为18mm,吸声面层的厚度为3-4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声板内设置有加固网。

所述吸声板的材质为二氧化硅含水玻璃质火山熔岩砂岩,经高温膨化处理后进行微粒,再通过硅基化学作用将微粒聚合成膨化砂岩,在聚合过程中,膨化微粒自身及微粒之间始终存在大量空隙,故可以形成良好的多孔吸声性和隔音性。

吸声面层具有柔弹性,对湿热涨缩具有自适应性,表面不会开裂,吸声面层的抗裂强度为3.8Mpa,抗压强度为12.4Mpa,抗冲击强度为5.2J/m2

吸声面层采用刮抹或喷涂的方法,覆盖于吸声板上,形成大面积无缝隙的具有砂岩亲切质感的室内装饰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声板通过水泥设置于所述墙体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墙体上的龙骨,所述吸声板设置于所述龙骨上,所述龙骨与所述墙体之间留有空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龙骨上设置有玻璃棉,所述玻璃棉位于所述空腔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龙骨与所述墙体之间的距离为195mm-205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声面层可以为平面、圆形、弧形或曲面。

为了便于更好的吸声,可以将吸声板的表面设置有凸粒,凸粒的高度为1mm。

吸声板的面密度为6kg/m2,吸声面层的面密度为4-5kg/m2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静音建筑结构,应用第一方面提供的隔音结构,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隔音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墙体或吊顶,所述吸声板设置于所述墙体或所述吊顶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音结构中吸声板的厚度为所述吸声面层厚度的4-6倍,内侧的吸声板能够更好的隔音,外侧的吸声面层能够更好的吸音,由于吸声板具有丰富的多孔性隔声效果好,吸声面层具有柔弹性,对湿热涨缩具有自适应性,表面不会开裂,且通过纯净的天然砂岩污染低,具有吸声效果好和环保的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吸声板内设置有加固网。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墙体上的龙骨,所述吸声板设置于所述龙骨上,所述龙骨与所述墙体之间留有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龙骨上设置有玻璃棉,所述玻璃棉位于所述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隔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隔音结构中设置有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隔音结构中设置有玻璃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隔音结构中静音建筑结构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标记:

1-墙体; 2-空腔; 3-龙骨;

4-吸声板; 5-吸声面层; 6-玻璃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解释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隔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 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隔音结构中设置有龙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隔音结构中设置有玻璃棉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隔音结构,包括吸声板4和吸声面层5,所述吸声板4设置于墙体1上,所述吸声面层5设置于所述吸声板4上,所述吸声板4的材质为黑曜石砂岩,所述吸声面层5的材质为砂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声板4的厚度为所述吸声面层5厚度的4-6倍。现有的吸声板4可以制作呈不同造型,也可以在吸声板4两侧分别设置有凹槽和凸起,相邻的的吸声板4 通过凹槽和凸起进行插接。便于连接,增加结构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音结构中吸声板4的厚度为所述吸声面层 5厚度的4-6倍,内侧膨化砂岩的吸声板4能够更好的隔音,外侧柔性砂岩的吸声面层5能够更好的吸音,由于膨化砂岩具有丰富的多孔性隔声效果好,吸声面层5具有柔弹性,对湿热涨缩具有自适应性,表面不会开裂,且通过纯净的天然砂岩污染低,具有吸声效果好和环保的优点。

为了使得吸声效果更好,所述吸声板4的厚度为所述吸声面层 5厚度的4-6倍。所述吸声板4的厚度为18mm,吸声面层5的厚度为3-4m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声板内设置有加固网,防止膨化砂岩由于蓬松微粒多,强度差的问题。

所述吸声板4的材质为二氧化硅含水玻璃质火山熔岩砂岩,经高温膨化处理后进行微粒,再通过硅基化学作用将微粒聚合成膨化砂岩,在聚合过程中,膨化微粒自身及微粒之间始终存在大量空隙,故可以形成良好的多孔吸声性和隔音性。

吸声面层5每平米一亿三千万个吸声空隙,具有柔弹性,对湿热涨缩具有自适应性,表面不会开裂,吸声面层5的抗裂强度为 3.8Mpa,抗压强度为12.4Mpa,抗冲击强度为5.2J/m2。吸声面层为砂岩环保吸声材料,在该砂岩材料内,施加了柔性硅砂改性技术,所形成的面层具有适当的柔弹性,加上砂岩内部充满空隙,对湿热涨缩具有自适应性。

吸声板4的材质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硅基聚合剂,硅基聚合剂成分为纯硅和硅酸盐,均是性能稳定的、环保无毒的天然无机材料,因此吸声板4具有不燃、耐候、耐酸碱、耐水、耐日光、环保无味等优点。吸声面层5PH值为中性,实验室检测寒暑冻融循环25 次,材料强度不小于原强度99%。

吸声面层5采用刮抹或喷涂的方法,覆盖于吸声板4上,形成大面积无缝隙的具有砂岩亲切质感的室内装饰效果。吸声面层5的吸声系数通过砂岩粒径级配得以最优化,不同粒径砂岩的配比,会形成不同孔隙率,通过试验确定了最高吸声率的最佳砂岩级配。

通过砂岩进行吸声,吸声板4和吸声面层5的孔隙率达45%到 50%,多孔性吸声效果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声板4通过水泥设置于所述墙体1上。吸声板4底部可以通过软胶垫进行密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墙体1 上的龙骨3,所述吸声板4设置于所述龙骨3上,所述龙骨3与所述墙体1之间留有空腔2。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龙骨3上设置有玻璃棉6,所述玻璃棉6位于所述空腔2内。设置玻璃棉6使得吸声效果更好,玻璃棉6为多个,通过胶站在龙骨3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龙骨3与所述墙体1 之间的距离为195mm-205mm。所述龙骨3与所述墙体1之间的距离为空腔2,所述空腔2最佳宽度为200m。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吸声面层5可以为平面、圆形、弧形或曲面。优选为曲面,能够将声波进行吸收。

吸声板4的面密度为6kg/m2,吸声面层5的面密度为4-5kg/m2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静音建筑结构,应用第一方面提供的隔音结构,因此具有第一方面提供的隔音结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墙体或吊顶,所述吸声板设置于所述墙体或所述吊顶上。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隔音结构中静音建筑结构的工艺流程图,如图4所示,一种静音施工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墙体1上抹灰找平后贴上吸声板4;

S2、在吸声板4上设置有吸声面层5。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步骤S1中在墙体1上设置有龙骨3,所述吸声板4设置于所述龙骨3上。

实施例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更好的吸声,可以将吸声板 4的表面设置有凸粒,凸粒的高度为1mm。凸粒不仅能够使得吸声面层与吸声板连接牢固,且能够吸收吸声面层传递过来的声波。凸粒可以从加固网上延伸至吸声板外侧。

可以在墙体1上设置有多层吸声板4和吸声面层5,不同的墙体1上设置不同的吸声层和吸声面层5隔音量不同,如表1所示。

表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膈应结构中,吸声板4设置于墙体1或吊顶上,吸声面层5设置于吸声板4上,可以根据需求在墙体1上设置龙骨3,在龙骨3外侧设置有吸声板4,也可以根据吸声要求在龙骨 3内设置有玻璃棉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音结构中吸声板的厚度为所述吸声面层厚度的4-6倍,内侧的吸声板能够更好的隔音,外侧的吸声面层能够更好的吸音,由于吸声板具有丰富的多孔性隔声效果好,吸声面层具有柔弹性,对湿热涨缩具有自适应性,表面不会开裂,且通过纯净的天然砂岩污染低,具有吸声效果好和环保的优点。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