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5573发布日期:2018-08-31 20:5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厂房货物的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净化室。



背景技术:

传统的厂房货物经过简单地消毒处理后,经过厂房非洁净区送入至厂房洁净区中,并在厂房洁净区进行再次加工、存储等处理。然而,简单消毒处理的厂房货物在厂房非洁净区移送过程中,容易被厂房非洁净区的空气再次污染,导致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净化室,它能够保障进入到厂房洁净区内的厂房货物的洁净度。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净化室,包括:净化室本体,所述净化室本体的墙体上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与厂房非洁净区相应设置,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与厂房洁净区相应设置;第一门与第二门,所述第一门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二门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导轨与装载机构,所述导轨由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装载机构能够沿着所述导轨移动,所述装载机构用于装设货物;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设置在所述净化室本体内,所述净化机构用于对所述货物进行净化处理。

上述的净化室,将货物送至厂房洁净区内之前,先将货物装设至装载机构上,打开第一门,装载机构沿着导轨移动将货物送入至净化室本体内;然后关闭第一门,由净化机构对装载机构上的货物进行净化处理;货物净化处理后,再打开第二门,装载机构穿过第二开口将货物移动至净化室本体外,并送入至厂房洁净区中。如此,上述的净化室能够保障进入到厂房洁净区内的厂房货物的洁净度,能够保证洁净区不受污染,提高产品品质。

进一步地,所述的净化室还包括第三门,所述净化室本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净化室本体分隔形成第一室与第二室,所述第一室与所述隔板相对设置的墙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室与所述隔板相对设置的墙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隔板设有用于所述导轨穿过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三门可打开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开口处;所述净化机构包括消毒机构与风淋机构,所述消毒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室中,所述风淋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室中。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机构包括臭氧喷出机构和/或紫外线灯,所述臭氧喷出机构设有一个以上臭氧喷出口;所述紫外线灯设置在第一室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风淋机构包括第一风淋机构与第二风淋机构;所述第一风淋机构与所述第二风淋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室的两侧,所述第一风淋机构的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淋机构的出风口均对着所述导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淋机构包括第一风机、第一过滤机构、第二过滤机构,所述第一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的入风侧,所述第二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侧;

所述第二风淋机构包括第二风机、第三过滤机构、第四过滤机构,所述第三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的入风侧,所述第四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淋机构还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与第一喷嘴,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室的其中一侧部,且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室的其中一侧壁、所述第二室的顶壁及所述第二室的底壁配合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二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中,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第一挡板相连,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第一空间分隔形成第二空间与第三空间;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中,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嘴贯穿所述第二挡板伸入至所述第三空间中,所述第二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三空间中;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空间相应的第一窗口以及与所述第三空间相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窗口处,所述第一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处;

所述第二风淋机构还包括第三挡板、第四挡板与第二喷嘴,所述第三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室的另一侧部,且所述第三挡板与所述第二室的另一侧壁、所述第二室的顶壁及所述第二室的底壁配合形成第四空间;所述第四挡板设置在所述第四空间中,所述第四挡板与所述第三挡板相连,所述第四挡板将所述第四空间分隔形成第五空间与第六空间;所述第二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五空间中,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嘴贯穿所述第四挡板伸入至所述第六空间中,所述第四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第六空间中;所述第三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五空间相应的第二窗口以及与所述第六空间相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过滤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窗口处,所述第二喷嘴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处。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室本体包括顶板、底板及侧墙板,所述顶板通过所述侧墙板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顶板、底板及所述侧墙板的表面上静电喷涂有塑胶层;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侧墙板及所述隔板均为不锈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门、所述第二门、所述第三门均包括第一门板、第二门板、第一滑轨、第二滑轨、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门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二门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室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所述驱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在所述感应器感应到所述装载机构靠近所述第一门板或第二门板时驱动所述第一门板与所述第二门板背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伸出到所述净化室本体外部;所述导轨伸出到所述净化室本体外部的部分用于装设在建筑墙体或固定支架上,所述导轨悬挂在所述洁净室本体中;所述第一门板设有与所述导轨其中一侧相应的第一柔性部,所述第二门板设有与所述导轨另一侧相应的第二柔性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净化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在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净化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0、净化室本体,111、第一室,112、第二室,120、第一门,130、第二门,140、导轨,150、装载机构,161、臭氧喷出口,162、紫外线灯,163、第一风淋机构,1631、第一风机,1632、第一过滤机构,1633、第二过滤机构,1634、第一挡板,1635、第二挡板,1636、第一喷嘴,1637、第二空间,1638、第三空间,164、第二风淋机构,1641、第二风机,1642、第三过滤机构,1643、第四过滤机构,1644、第三挡板,1645、第四挡板,1646、第二喷嘴,1647、第五空间,1648、第六空间,165、日光灯,166、指示灯,170、厂房非洁净区,180、厂房洁净区,190、隔板,191、第三开口,200、第三门,211、第一门板,212、第二门板,213、第一滑轨,214、第二滑轨,215、感应器,216、第一柔性部,217、第二柔性部,220、建筑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净化室,包括:净化室本体110、第一门120、第二门130、导轨140、装载机构150与净化机构。所述净化室本体110的墙体上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用于与厂房非洁净区170相应设置,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与厂房洁净区180相应设置。所述第一门120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第二门130可开合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处。所述导轨140由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二开口。所述装载机构150能够沿着所述导轨140移动,所述装载机构150用于装设货物。所述净化机构设置在所述净化室本体110内,所述净化机构用于对所述货物进行净化处理。

上述的净化室,将货物送至厂房洁净区180内之前,先将货物装设至装载机构150上,打开第一门120,装载机构150沿着导轨140移动将货物送入至净化室本体110内;然后关闭第一门120,由净化机构对装载机构150上的货物进行净化处理;货物净化处理后,再打开第二门130,装载机构150穿过第二开口将货物移动至净化室本体110外,并送入至厂房洁净区180中。如此,上述的净化室能够保障进入到厂房洁净区180内的厂房货物的洁净度,能够保证洁净区不受污染,提高产品品质。

进一步地,所述的净化室还包括第三门200。所述净化室本体110内设有隔板190,所述隔板190将所述净化室本体110分隔形成第一室111与第二室112。所述第一室111与所述隔板190相对设置的墙板上设有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室112与所述隔板190相对设置的墙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开口,所述隔板190设有用于所述导轨140穿过的第三开口191。所述第三门200可打开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开口191处。所述净化机构包括消毒机构与风淋机构。所述消毒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室111中,所述风淋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室112中。如此,打开第一门120,装载机构150穿过第一开口将货物移送到第一室111中,由消毒机构对货物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后,打开第三门200,装载机构150穿过第三开口191将消毒过的货物移送到第二室112中,由风淋机构将货物表面上的尘埃颗粒消除掉;最后打开第二门130,装载机构150穿过第二开口将货物移出至厂房洁净区180中。

一并参阅图2与图3,进一步地,所述消毒机构包括臭氧喷出机构和/或紫外线灯162。所述臭氧喷出机构设有一个以上臭氧喷出口161。所述紫外线灯162设置在第一室111内壁上。如此,臭氧喷出机构喷出的臭氧能对货物进行消毒处理,紫外线灯162照射货物表面上,同样能对货物进行消毒处理。

参阅图3,进一步地,所述风淋机构包括第一风淋机构163与第二风淋机构164。所述第一风淋机构163与所述第二风淋机构16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室112的两侧,所述第一风淋机构163的出风口、所述第二风淋机构164的出风口均对着所述导轨140。如此,装载机构150装载货物沿着导轨140进入到第二室112内时,第一风淋机构163、第二风淋机构164均将风吹送至货物上,能够将货物表面上的粉尘颗粒吹掉。

具体地,所述第一风淋机构163包括第一风机1631、第一过滤机构1632及第二过滤机构1633。所述第一过滤机构1632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1631的入风侧,所述第二过滤机构1633设置在所述第一风机1631的出风侧。所述第二风淋机构164包括第二风机1641、第三过滤机构1642及第四过滤机构1643。所述第三过滤机构1642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1641的入风侧,所述第四过滤机构1643设置在所述第二风机1641的出风侧。如此,第一风机1631工作时,进入到第一风机1631的空气将由第一过滤机构1632过滤处理,第一风机1631送出的空气将由第二过滤机构1633过滤处理;第二风机1641工作时,进入到第二风机1641的空气将由第三过滤机构1642过滤处理,第二风机1641送出的空气将由第四过滤机构1643过滤处理。这样能够保证货物表面较好的除尘效果,另外第二室112内的空气将不断地被过滤净化处理,保证第二室112内空气的洁净度。可选地,第一风机1631、第二风机1641均为单蜗壳风机。第一过滤机构1632、第三过滤机构1642均可以选择初效过滤器,第二过滤机构1633、第四过滤机构1643均可以选择高效过滤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淋机构163还包括第一挡板1634、第二挡板1635与第一喷嘴1636。所述第一挡板1634设置在所述第二室112的其中一侧部,且所述第一挡板1634与所述第二室112的其中一侧壁、所述第二室112的顶壁及所述第二室112的底壁配合形成第一空间。所述第二挡板1635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中。所述第二挡板1635与所述第一挡板1634相连,所述第二挡板1635将所述第一空间分隔形成第二空间1637与第三空间1638。所述第一风机1631设置在所述第二空间1637中,所述第一风机1631的出风嘴贯穿所述第二挡板1635伸入至所述第三空间1638中,所述第二过滤机构1633设置在所述第三空间1638中。所述第一挡板1634上设有与所述第二空间1637相应的第一窗口以及与所述第三空间1638相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过滤机构1632设置在所述第一窗口处,所述第一喷嘴1636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处。

所述第二风淋机构164还包括第三挡板1644、第四挡板1645与第二喷嘴1646。所述第三挡板1644设置在所述第二室112的另一侧部,且所述第三挡板1644与所述第二室112的另一侧壁、所述第二室112的顶壁及所述第二室112的底壁配合形成第四空间。所述第四挡板1645设置在所述第四空间中,所述第四挡板1645与所述第三挡板1644相连,所述第四挡板1645将所述第四空间分隔形成第五空间1647与第六空间1648。所述第二风机1641设置在所述第五空间1647中,所述第二风机1641的出风嘴贯穿所述第四挡板1645伸入至所述第六空间1648中,所述第四过滤机构1643设置在所述第六空间1648中。所述第三挡板1644上设有与所述第五空间1647相应的第二窗口以及与所述第六空间1648相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过滤机构1642设置在所述第二窗口处,所述第二喷嘴1646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处。

如此,第一风机1631、第二风机1641工作时,第一过滤机构1632、第二过滤机构1633、第三过滤机构1642及第四过滤机构1643能够将空气进行较好的过滤处理,能够保证货物表面较好的除尘效果。可选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均为多个,第一喷嘴1636与第二喷嘴1646相应为多个。具体地,第一喷嘴1636、第二喷嘴1646为不锈钢喷嘴。此外,可选地,第二室112内设置有日光灯165。净化室本体110上设置有电源、工作指示灯166。

具体地,所述净化室本体110包括顶板、底板及侧墙板。所述顶板通过所述侧墙板与所述底板相连,所述顶板、底板及所述侧墙板的表面上静电喷涂有塑胶层。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侧墙板及所述隔板190均为不锈钢板。如此,能够保证净化室本体110的强度及洁净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门120、所述第二门130、所述第三门200均包括第一门板211、第二门板212、第一滑轨213、第二滑轨214、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门板211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213上,所述第二门板212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214上。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门板211与所述第二门板212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如此,当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门板211、第二门板212相向运动时,第一门板211与第二门板212相应合上,实现关门操作;当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门板211、第二门板212背向运动时,第一门板211与第二门板212相应打开,实现开门操作。

更具体地,所述净化室还包括感应器215。所述感应器215与所述驱动机构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在所述感应器215感应到所述装载机构150靠近所述第一门板211或第二门板212时驱动所述第一门板211与所述第二门板212背向运动。如此,感应器215能感应到装载机构150是否靠近第一门板211或第二门板212,并由驱动机构相应驱动第一门板211与第二门板212打开或者关闭,能自动感应到装载机构150的位置,自动化程度较高。具体地,感应器215为三个,三个感应器215与第一门120、第二门130、第三门200一一相应设置。可选地,感应器215为红外线感应器215、电磁感应器215或射频感应器215。此外,具体地,第一门120与第三门200、第三门200与第二门130可以采用双门电子互锁方式,以确保第一门120与第三门200不能同时开启,以及确保第三门200与第二门130不能同时开启。另外,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对第一门120、第二门130、第三门200的开门时间进行相应设置,例如将第一门120、第二门130、第三门200的开门时间均设置为10秒或15秒,这样能够在装载机构150通过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191后,及时地关掉第一门120、第二门130、第三门200,从而能保证净化室不受到外界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140两端分别通过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伸出到所述净化室本体110外部。所述导轨140伸出到所述净化室本体110外部的部分用于装设在建筑墙体220或固定支架上,所述导轨140悬挂在所述洁净室本体中。所述第一门板211设有与所述导轨140其中一侧相应的第一柔性部216,所述第二门板212设有与所述导轨140另一侧相应的第二柔性部217。如此,导轨140上的装载机构150悬挂在空中,并进入到净化室本体110中,装载机构150不会接触到地面,能保证货物不受到地面粉尘污染。另外,当第一门板211与第二门板212合上时,第一柔性部216接触导轨140的其中一侧,第二柔性部217接触导轨140的另一侧,从而能保证第一门板211与第二门板212合上后净化室较好的密封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