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式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6233发布日期:2018-08-18 23:3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式立体车库,具体是一种通过机构和控制系统实现汽车快速存取的立体车库,属于停车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汽车的数量呈指数增长,尤其私家车的保有量急剧增加,造成了城市道路的拥挤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使本来不宽裕的停车位急剧短缺。传统的停车方式因占用道路资源且数量有限,造成了现代社会中停车难的局面,间接地增加了交通压力,为解决此问题,立体车库应运而生。立体车库不仅能缓解平面车位紧张的问题,还可一定程度上保护用户的车辆不受损害;同时也避免了部分车主因无地停车而乱停的社会不良现象。大力发展立体停车技术是解决目前城市停车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市场上的立体车库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空间利用率不够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循环式立体车库,它机构创新,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空间利用率高,能实现汽车的快速存取。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循环式立体车库,包括机架、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和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沿其圆周外缘均布有多个载车平台,所述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沿其圆周内缘均布有多个载车平台;

所述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和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分别转动支撑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以同轴心布置的方式套设在所述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中;

所述机架的前端设有布置在地面基础上的进出库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包括一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后端的第一驱动电机、后端外侧驱动齿圈、后端内侧转动支撑圈、前端外侧转动支撑圈、前端内侧转动支撑圈,其中,

所述后端外侧驱动齿圈、后端内侧转动支撑圈转动支撑于所述机架的后端,所述前端外侧转动支撑圈、前端内侧转动支撑圈转动支撑于所述机架的前端;

所述后端内侧转动支撑圈和前端内侧转动支撑圈之间通过若干个周向布置的横梁相互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机齿轮轴与所述后端外侧驱动齿圈啮合传动连接;

多个所述载车平台布置在所述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的圆周外缘;

所述后端外侧驱动齿圈的圆周外缘均布有多个第一连杆,所述后端内侧转动支撑圈的圆周外缘均布有多个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后端外侧驱动齿圈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一第一曲柄连杆,所述第一曲柄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载车平台的后端底部凸耳上;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后端内侧转动支撑圈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载车平台的后端底部凸耳上;

所述前端外侧转动支撑圈的圆周外缘均布有多个第三连杆,所述前端内侧转动支撑圈的圆周外缘均布有多个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前端外侧转动支撑圈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一第二曲柄连杆,所述第二曲柄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载车平台的前端底部凸耳上;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前端内侧转动支撑圈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在所述载车平台的前端底部凸耳上。

进一步地,所述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包括一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后端内侧的第二驱动电机、转动支撑于所述机架后端内侧的后端内侧驱动圈、转动支撑于所述机架前端内侧的前端内侧转动圈;所述后端内侧驱动圈和前端内侧转动圈之间通过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横梁相互连接,且二者之间周向均布多个所述载车平台;所述后端内侧驱动圈和前端内侧转动圈的结构相同,圆周内缘上均向内伸出多个连接臂,中心处设有一带有多个转动臂的转动支架;每一所述连接臂均与所述载车平台的底部凸耳铰接,每一所述转动臂均通过一第三曲柄连杆与所述载车平台的底部凸耳铰接;位于所述后端内侧驱动圈中的转动支架,其中心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载车平台包括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载车板,所述载车板的底面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连接凸耳;所述载车板的上表面上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以限制汽车在所述载车板上移动;所述载车板的顶部设有用以遮蔽汽车的顶篷。

进一步地,所述进出库平台包括两外车位进出基板和位于两所述外车位进出基板之间的一内车位进出基板,所述外车位进出基板的高度基本与地面平齐,所述内车位进出基板位于外车位进出基板的上方且基本与所述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的中心位置高度平齐,所述内车位进出基板与地面之间设有过渡坡道。

进一步地,所述外车位进出基板的底面设有第一底板推送机构,所述第一底板推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车位进出基板底面的第一推送电机、第一推送板,所述第一推送板的左右两侧外边缘被限制在所述外车位进出基板底面上的限位槽中,所述第一推送板上设置一滑块凸起,所述第一推送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一带长条形滑槽的转动连杆,所述滑块凸起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长条形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内车位进出基板的底面设有第二底板推送机构,所述第二底板推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内车位进出基板底面的第二推送电机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推送板、第三推送板,所述第二推送板、第三推送板之间使用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中心处设置一滑块凸起,所述第二推送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一带长条形滑槽的转动连杆,所述滑块凸起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长条形滑槽中,所述第二推送板、第三推送板的外边缘限制在所述内车位进出基板底面左右两端的限位槽中。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循环式立体车库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空间利用率高,能实现汽车的快速存取等显著技术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循环式立体车库的正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循环式立体车库的背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的正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的背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的正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的背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载车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进出库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底板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仰视图;

图11为第二底板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加以详细说明,应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发明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循环式立体车库,包括机架100、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200和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300,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200沿其圆周外缘均布有多个载车平台400,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300沿其圆周内缘均布有多个载车平台400;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200和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300分别转动支撑于机架100上,且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300以同轴心布置的方式套设在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200中,机架100的前端设有布置在地面基础上的进出库平台500。

如图3、4所示,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200,包括一固定设置在机架100后端的第一驱动电机201、后端外侧驱动齿圈202、后端内侧转动支撑圈203、前端外侧转动支撑圈207、前端内侧转动支撑圈208,后端外侧驱动齿圈202、后端内侧转动支撑圈203转动支撑于机架100的后端,前端外侧转动支撑圈207、前端内侧转动支撑圈208转动支撑于机架100的前端;后端内侧转动支撑圈203和前端内侧转动支撑圈208之间通过若干个周向布置的横梁相互连接;第一驱动电机201的电机齿轮轴与后端外侧驱动齿圈202啮合传动连接;多个载车平台400布置在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200的圆周外缘;后端外侧驱动齿圈202的圆周外缘均布有多个第一连杆204,后端内侧转动支撑圈203的圆周外缘均布有多个第二连杆206;第一连杆204的一端与后端外侧驱动齿圈202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一第一曲柄连杆205,第一曲柄连杆205的另一端铰接在载车平台400的后端底部凸耳上;第二连杆206的一端与后端内侧转动支撑圈203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在载车平台400的后端底部凸耳上;前端外侧转动支撑圈207的圆周外缘均布有多个第三连杆209,前端内侧转动支撑圈208的圆周外缘均布有多个第四连杆210;第三连杆209的一端与前端外侧转动支撑圈207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一第二曲柄连杆211,第二曲柄连杆211的另一端铰接在载车平台400的前端底部凸耳上;第四连杆210的一端与前端内侧转动支撑圈208固定连接,另一端铰接在载车平台400的前端底部凸耳上。

如图5、6所示,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300,包括一固定设置在机架100后端内侧的第二驱动电机301、转动支撑于机架100后端内侧的后端内侧驱动圈302、转动支撑于机架100前端内侧的前端内侧转动圈303;后端内侧驱动圈302和前端内侧转动圈303之间通过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横梁相互连接,且二者之间周向均布多个载车平台400;后端内侧驱动圈302和前端内侧转动圈303的结构相同,圆周内缘上均向内伸出多个连接臂304,中心处设有一带有多个转动臂305的转动支架;每一连接臂304均与载车平台400的底部凸耳铰接,每一转动臂305均通过一第三曲柄连杆306与载车平台400底部的连接凸耳铰接;位于后端内侧驱动圈302中的转动支架,其中心处固定连接在第二驱动电机301的电机轴上。

如图7所示,设置在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200、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300上的载车平台400的结构相同,载车平台400包括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载车板401,载车板401的底面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连接凸耳402;载车板401的上表面上设有限位板403,限位板403用以限制汽车在载车板401上移动;载车板401的顶部设有用以遮蔽汽车的顶篷402。

如图1、8所示,进出库平台500包括两外车位进出基板501和位于两外车位进出基板501之间的一内车位进出基板502,外车位进出基板501的高度基本与地面平齐,内车位进出基板502位于外车位进出基板501的上方且基本与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300的中心位置高度平齐,内车位进出基板502与地面之间设有过渡坡道。

如图9、10所示,外车位进出基板501的底面设有第一底板推送机构,第一底板推送机构包括设置在外车位进出基板501底面的第一推送电机5011、第一推送板5012,第一推送板5012的左右两侧外边缘被限制在外车位进出基板501底面上的限位槽5013中,第一推送板5012上设置一滑块凸起5016,第一推送电机5011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一带长条形滑槽5015的转动连杆5014,滑块凸起5016可滑动地设置在长条形滑槽5015中。在第一推送电机5011的带动下,第一推送板5012可从外车位进出基板501底部伸出以靠近外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200上的载车平台400或缩回。

如图11、12所示,内车位进出基板502的底面设有第二底板推送机构,第二底板推送机构包括设置在内车位进出基板502底面的第二推送电机5021以及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二推送板5022、第三推送板5023,第二推送板5022、第三推送板5023之间使用一连接板5024固定连接,连接板5024的中心处设置一滑块凸起5025,第二推送电机5021的电机轴上固定连接一带长条形滑槽5027的转动连杆5026,滑块凸起5025可滑动地设置在长条形滑槽5027中,第二推送板5022、第三推送板5023的外边缘限制在内车位进出基板502底面左右两端的限位槽5028中。在第二推送电机5021的带动下,第二推送板5022、第三推送板5023可同时从内车位进出基板502底部伸出以靠近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机架300上的载车平台400或缩回。

本发明的循环式立体车库,根据实际需要,可在机架100上设置对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200、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300的制动刹车装置,可采用机械领域所悉知的一切常规制动刹车装置,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的循环式立体车库的工作过程如下:

当有汽车需要存入时,转动环状外循环车位转动架200或环状内循环车位转动架300,使空余载车平台400与进出库平台500对齐,之后使进出库平台500中的推送板伸出以接近载车平台400,汽车从地面经进出库平台500驶进载车平台400,然后进出库平台500的推送板被拉回原来的位置;当有汽车需要被取出时,过程与此相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范围内可理解想到的变换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包含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