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楼板及其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71983发布日期:2018-10-16 19:30阅读:8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楼板及其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楼板的施工主要采用现浇,传统预制空心板和预制叠合板三种方式。

一、现浇即是对建筑的墙板、楼板和梁柱结构在现场进行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这种模式施工成的建筑虽然整体性好、抗震性好的优点,但是存在很多缺点,具体说明如下:

1、需要大量模板及支撑架等周转材料,浪费大,不环保;

2、现场分为模板安装、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和养护等多道工序,施工难度大,且受天气影响,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容易造成开裂,影响使用寿命,降低抗震性;

3、由于工序多,而且现浇混凝土需要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上层建筑的施工,施工周期长;

4、由于工序多,现场交叉作业,相互干扰,不安全,不环保;

5、由于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自重大,楼板的跨度受限:平板现浇结构4米已经达到极限,井字梁结构也最多只能达到6米,而且井字梁结构厚度较大,影响了房间的净高。

二、传统预制空心板是在工厂加工,实现了工业化,具有加工时不受季节和天气限制,质量能够保证,节省大量模板及支撑等优点。

但是现有的预制空心板如图44所示,缺点如下:

1、预制板的四周为光面,搭接在梁上以后,相邻预制板之间没有连接,所以整体性差,抗震性大大降低,只能适用于低层建筑;

2、相邻预制板拼接后,形成上下贯穿的拼接缝,容易发生开裂、渗漏和装饰层的空鼓开裂;

3、由于现有空心楼板中没有设置横向钢筋,所以其宽度受限,一般只有1.2米;

4、现有空心楼板安装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装饰层及防火层的处理,造成二次施工。

三、预制叠合板楼板分两部分组成,底部为预制部分(如图45所示),多为薄板,在工厂加工完成,运输至现场吊装就位后,在预制板面上进行二次钢筋绑扎与顶部混凝土板层的浇筑。叠合板技术被现有装配式建筑普遍采用,一是因为预制板部分可以作为现浇板的底部模板使用,节约了模板;二是因为顶部现浇板为整面板,而且钢筋相互拉接,所以相比传统的预制空心板的整体性好。但是存在如下缺点:

1、由于叠合楼板为双层结构,所以其厚度比现浇楼板更厚,从而增加了原材料,自重增大,降低了可承受荷载和抗震性;

2、双层板结构,在结合层处容易空鼓开裂,而且二次浇筑质量不易控制,容易出现开裂等质量通病;

3、施工现场既要吊装,又要现浇,工序多,施工复杂;

4、由于存在现浇层,所以只能等待现浇层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后,才能进行上层结构的施工,所以工期长;

5、由于其自重大,所以跨度有限,目前只能应用于住宅建筑中,对于地下车库、商场等建筑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楼板及其连接结构,其具有相邻楼板容易连接,整体性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预制楼板,包括楼板模块,楼板模块相对的两个周侧面上固定有连接钢筋,连接钢筋伸出楼板模块的端部固定扩大头,扩大头的尺寸大于连接钢筋的外径。

进一步地,楼板模块内与连接钢筋平行固定预应力钢筋。

进一步地,连接钢筋部分预埋或者通长设置在楼板模块内。

进一步地,楼板模块内预埋钢筋网架。

进一步地,钢筋网架包括上钢筋网、与上钢筋网平行的下钢筋网,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之间连接支撑钢筋网,支撑钢筋网垂直支撑在上钢筋网和下钢筋网之间。

进一步地,楼板模块的外周侧面与连接钢筋垂直的周侧面预埋横向钢筋。

进一步地,楼板模块的上表面固定有装饰层和/或耐磨层;楼板模块的下表面固定有保温层和/或防火层和/或隔音层。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将相邻的预制楼板很好地连接在一起,提高了楼板的整体性,而且套筒连接结构采用卡接原理,将钢筋接头的拉力转化为对筒体的混凝土的压力,进而传导至筒体上,连接更加牢固,解决了传统预制空心板整体性和抗震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其包括上述的预制楼板,相邻的两个预制楼板之间预留第一后浇带,相邻两个预制楼板中相对的两个连接钢筋采用套筒相连,套筒上开设与扩大头端部外径适配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套筒在第一后浇带中错位排布。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预制楼板的侧面还固定辅助连接筋,辅助连接筋伸出预制楼板的端部设置弯钩部,第一后浇带中穿过若干弯钩部设置通长钢筋。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地面预先搭建墙板或者钢架,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预制楼板吊装至墙板或者钢架的上端面、并沿水平面铺展形成楼板,沿水平面相邻的两个预制楼板之间形成第一后浇带;

s2、预制楼板和墙板/钢架的连接位置处均预埋有钢角铁,相邻的两个预制楼板和墙板/钢架所构成的空间形成第二后浇带;

s3、相邻两个预制楼板的连接钢筋插入套筒中对齐拼接,穿过弯钩部设置通长钢筋;

s4、在第一后浇带和第二后浇带的下端部支撑底模,在第一后浇带和第二后浇带中浇筑混凝土;

s5、第一后浇带和第二后浇带中的混凝土凝固后,在凝固混凝土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做饰面处理。

空心结构的设置,减轻了自重,提高了抗震性和隔音、保温性能,而且节材、环保。

预制楼板内设置预应力钢筋,增加了板板跨度,而且节省钢材、降低成本,提高了楼板的延展性和抗震性,能够适用于商业、工业、仓储和地下停车场等大空间结构的建筑。

将预制楼板加工成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现场不需要大面积二次施工,减少了找平层、装饰、保温层等工作。预制楼板为一体预制,工厂化加工,节约材料,施工效率高,工期短,成本低,经济性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结构轻质、高强,而且采用连接钢筋和套筒技术连接,整体性好,抗震性好;

2、空心结构节村率40%以上,隔音保温性能好;保温装饰一体化,解决了混凝土开裂问题,耐久性好,减少了二次作业,缩短了工期;

3、预制楼板自重轻、强度高,跨度大,可适用范围广;

4、现场施工时,无需等待混凝土强度上升,可以连续作业,大幅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预制楼板的结构图;

图2是为显示连接钢筋为通长钢筋而作的预制楼板示意图;

图3是为显示连接钢筋为u形而作的预制楼板示意图;

图4是预制楼板内预应力钢筋位于靠近下表面的示意图;

图5是预制楼板内预应力钢筋上下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预应力钢筋端部连接扩大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预制楼板内设置横向钢筋的示意图;

图8是预制楼板内预埋钢筋网架的示意图;

图9是钢筋网架中支撑单元呈u形的示意图;

图10是钢筋网架中制成单元呈三角形的示意图;

图11是空心预制楼板的周侧面预埋u形钢筋的示意图;

图12是预制楼板的周侧面预埋u形钢筋的示意图;

图13是楼板模块用于车库时附加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附加层结构贴附于楼板模块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附加层结构设置于凹陷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预制楼板周侧面安装预埋件的示意图;

图17是预制楼板表面安装预埋件的示意图;

图18是预制楼板沿宽度方向排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预制楼板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预制楼板拼接时第一后浇带中预埋通长钢筋和箍筋的示意图;

图21是预制楼板拼接时第一后浇带中预埋u形加强钢筋的示意图;

图22是预制楼板拼接时,套筒错位排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预制楼板连接辅助连接筋的示意图;

图24是预制楼板纵向和横向均采用套筒连接的示意图;

图25是预制楼板拼接完成后,在其表面固定附加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26是预制楼板和工字钢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预制楼板和预制混凝土梁相连的示意图;

图28是预制楼板和预制混凝土梁连接时,预制混凝土梁中预埋u形连接筋的示意图;

图29是预制楼板和预制墙板拼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预制楼板和预制墙板拼接时,第一后浇带的宽度小于预制墙板厚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预制楼板的端头与上层预制墙板之间留有混凝土的浇筑口的示意图;

图32是楼板模块和预制墙板的拼接位置处预埋钢板的示意图;

图33是楼板模块和预制墙板的上下面内预埋螺栓套筒的示意图;

图34是楼板模块和预制墙板的周侧面预埋螺栓套筒的示意图;

图35是缩口式钢筋连接套筒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缩口的端面示意图;

图37是套筒和连接钢筋的配合示意图;

图38是缩口式钢筋连接套筒与预制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9是分体式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分体式筒体和预制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1是套筒与竖直状态的两根钢筋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图42是外伸入卡件式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外伸入卡件式套筒与连接钢筋的装配示意图;

图44是背景技术中传统预制空心板的附图;

图45是背景技术中预制叠合板的附图;

图46是本发明预制楼板的效果图;

图47是本发明预制楼板的饰面效果图。

图中,1、楼板模块;11、连接钢筋;110、扩大头;12、预应力钢筋;13、横向钢筋;14、钢筋网架;141、上钢筋网;142、下钢筋网;143、支撑钢筋网;1431、上通长钢筋;1432、下通长钢筋;1433、支撑单元;15、空心孔;16、u形钢筋;17、附加层结构;171、装饰层;172、耐磨层;173、保温层;174、防火层;175、隔音层;176、凹陷槽;18、预埋件;181、预埋钢板;182、预埋角铁;183、螺栓套筒;19、辅助连接筋;191、弯钩部;101、浇筑缺口;102、第一后浇带;1021、通长钢筋;1022、箍筋;1023、u形加强钢筋;1024、加强箍筋;1025、u形连接筋;103、第二后浇带;

2、套筒;20、栓钉;21、栓钉孔;22、安装孔;

3、钢梁;

4、预制混凝土梁;

5、固定角铁;51、固定螺栓;

6、筒体;61、缩口;611、过渡圆锥面;62、注浆孔;63、连接板;631、通孔;64、隔挡元件;65、卡接块;651、卡接孔;66、弹片;

7、预制板;71、预制墙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预制楼板,如图1所示,预制楼板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模具大小进行浇筑形成楼板模块1。楼板模块1的四周侧面预埋连接钢筋11,连接钢筋11伸出楼板模块1的端部固定扩大头110,扩大头110的外径尺寸大于连接钢筋11的外径,以方便后续将楼板模块1拼接形成楼板。

如图2所示,连接钢筋11可以通长穿过楼板模块1设置,可以是单层或双层;如图3所示,连接钢筋11也可以部分预埋在楼板模块1中,预埋部分可以是直筋或弯筋,也可将两根连接成u形。

(为方便说明方向,将设置有连接钢筋11的方向定义为纵向,与其垂直的方向为横向)

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楼板模块1的承重强度,穿过楼板模块1设置多个预应力钢筋12,预应力钢筋12在楼板模块1中靠近下表面的位置处、并沿纵向水平方向排布。

如图5所示,预应力钢筋12还可以在楼板模块1中按照上下方式排布,设置在预制楼板的靠近上表面和/或下表面的位置。下部预应力钢筋12多于上部预应力钢筋12,例如可以是2:1的关系。

如图6所示,预应力钢筋12伸出楼板模块1的端部也可以固定扩大头110,扩大头110的外径尺寸大于预应力钢筋12的外径。

如图7所示,为了增加楼板模块1横向的宽度,可以在楼板模块1内设置横向钢筋13,横向钢筋13优选靠近楼板模块1的下表面设置,以增强楼板模块1在横向的抗弯性能。

此外,如图8所示,当建筑开间较大,即预制楼板模块1尺寸较大时,在楼板模块1内还可以预埋钢筋网架14。钢筋网架14包括上钢筋网141、与上钢筋网141平行相对设置的下钢筋网142,上钢筋网141和下钢筋网142之间采用若干支撑钢筋网143连接。支撑钢筋网143间隔垂直设置在上钢筋网141和下钢筋网142之间,并且与上钢筋网141和下钢筋网142焊接固定,以提高预制楼板的承重强度。

在相邻的两个支撑钢筋网143之间可设置通长的空心孔15,以减轻整个楼板模块1的重量,空心孔15为纵向设置。

上钢筋网141和下钢筋网142的结构相同,以上钢筋网141的结构为例,其主要是由横钢筋和纵钢筋互相搭接焊接固定,横钢筋和纵钢筋的交叉位置处绑扎固定。同时支撑钢筋网143的上端部与上钢筋网141焊接,支撑钢筋网143的下端部与下钢筋网142焊接。

如图9所示,支撑钢筋网143为多道相互平行纵向设置的桁架。支撑钢筋网143主要包括与上钢筋网141平行的上通长钢筋1431,与下钢筋网142平行的下通长钢筋1432,上通长钢筋1431和下通长钢筋1432平行,上通长钢筋1431和下通长钢筋1432之间支撑由一根钢筋多次弯折形成的多个支撑单元1433。支撑单元1433呈u形(参考图9)或者三角形(参考图10),支撑单元1433的上顶点与上通长钢筋1431和上钢筋网141的横钢筋同时焊接,支撑单元1433的下顶点与下通长钢筋1432和下钢筋网142的横钢筋同时焊接。

需要指出的是,上文中所述的钢筋网架14均选择小直径钢筋,例如可以是4-6mm的钢筋;而用于将相邻两块楼板模块1连接的连接钢筋11需采用大直径,以便起到较好的抗拉作用,例如直径为16mm的钢筋。

进一步地,如图8与图9所示,上钢筋网141和/或下钢筋网142的全部或部分钢筋伸出楼板模块1的周侧面;参考图9与图10,上钢筋网141和/或下钢筋网142伸出楼板模块1周侧面的钢筋端头设置为扩大头110。分属不同楼板模块1的伸出钢筋进行绑扎、焊接或套筒2连接后,能够进一步加强楼板的整体性。

如图11与图12所示,楼板模块1的周侧面还可以预埋竖直方向的u形钢筋16,u形钢筋16的开口的一端埋入楼板模块1内。u形钢筋16作为一种将相邻两块预制楼板进行连接的方式,可以与扩大头110连接钢筋11用套筒2连接的方法进行组合,使得楼板的整体性更好。

现有装配式建筑技术,主体结构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装饰装修工程。为了将装饰装修工程与主体结构同步进行,还可以在楼板模块1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一体成型的附加层结构17。

如图13所示,当预制楼板用于车库时,楼板模块1的上表面固定有耐磨层172,下表面设置保温层173、防火层174、隔音层175,或者三者的复合层。当预制楼板用于住宅层时,上表面设置装饰层171,当作现有楼板上的瓷砖等。

例如,预制楼板的保温层173选择厚度为50mm的聚苯乙烯板,防火层174选择50mm厚的a级防火岩棉板,隔音层175选择厚度为2cm的纤维石膏板。

如图14与图15所示,为了方便安装预制楼板,楼板模块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预制墙板71或横梁搭接处不设置附加层结构17,即附加装饰层171不会延伸至预制楼板的边缘。

如图14所示,附加层结构17贴附于楼板模块1的表面;如图15所示,楼板模块1的表面设置凹陷槽176,附加层结构17设置于凹陷槽176内,其表面与楼板模块1的表面平齐。

此外,楼板模块1的附加层结构17中还可以预埋管线,用于后期电线、网线等线路的穿设。

如图16与图17所示,为了方便对预制楼板进行搭接安装,楼板模块1的周侧面靠近底面处或其底面靠近周侧面处设置有预埋件18,预埋件18可以是预埋钢板181或预埋角铁182或螺栓套筒183。

此外,为了方便对预制楼板进行搭接安装,预制楼板的四周侧面与连接钢筋11平行固定辅助连接筋19,辅助连接筋19伸出预制楼板的端部向内弯曲形成弯钩部191。预制楼板的周向侧面内凹形成浇筑缺口101,加强相邻预制楼板的连接。预制楼板与墙板或者钢立柱的连接位置处预埋角铁182和螺栓套筒183,以加强预制楼板与墙板或者钢立柱的连接。最终楼板模块1的效果图如图46所示,饰面效果图如图47所示。

实施例二:

一种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如图18所示,由实施例一的预制楼板沿水平方向铺设形成。相邻两块预制楼板在纵向采用带有连接钢筋11进行连接,横向可以直接进行拼接。

相邻的两个预制楼板之间形成第一后浇带102,连接钢筋11采用套筒2连接。如图19所示,套筒2的两端开设与连接钢筋11的扩大头110外径适配的安装孔22,两个预制楼板中的连接钢筋11分别插入套筒2中,实现两个预制楼板的连接(套筒2结构及具体连接方式最后段落进行介绍)。

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为了加强连接,第一后浇带102中还设置多根通长钢筋1021,和将多根通长钢筋1021包围的箍筋1022。四根通长钢筋1021与连接钢筋11垂直设置,其横截面连线形成正方形,在四根通长钢筋1021的外周箍设箍筋1022,通长钢筋1021和箍筋1022的连接位置处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21所示,相邻两个预制楼板的侧面还固定u形加强钢筋1023,通长钢筋1021在横向穿过若干u形加强钢筋1023,再加上加强箍筋1024的配合,使第一后浇带102内部在横向上形成了三个相互交叉的拉接网格,大大增强了两个相邻预制楼板的连接效果。

如图22所示,第一后浇带102中的套筒2可以交错排布。结合图23,与u形加强钢筋1023并列的方案还可以是在相邻两个预制楼板的侧面固定辅助连接筋19,辅助连接筋19伸出预制楼板的端部设置弯钩部191,通长钢筋1021穿过若干弯钩部191,并与弯钩部191绑扎连接。

采用u形钢筋16方案时,通长钢筋1021需要从第一后浇带102的一头进行穿设,而采用辅助连接筋19的方案,当辅助连接筋19为只在底部单层设置时,通长钢筋1021可以就位放入弯钩部191即可,安装更容易进行。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4所示,多块楼板单位安装时,除了在纵向设置第一后浇带102以外,在横向相邻的两块预制楼板之间设置第二后浇带103。该方案不仅没有拼接缝的产生,而且第一后浇带102和第二后浇带103组成了网格状的加强梁体,使得整个楼板结构的整体性更好。

从楼板模块1横向的周面伸出的钢筋相互连接后,浇筑在第二后浇带103中,从而进一步加强了两块预制楼板的横向连接。

如图24所示,横向伸出的钢筋端头也可以设置为扩大头110,并用套筒2连接。

横向伸出的钢筋可以是钢筋网架14的横钢筋,也可以附加的加强钢筋。第二后浇带103中的钢筋设置可以参考第一后浇带102中进行。

如图25所示,在第一后浇带102和第二后浇带103的混凝土凝固后,还可以在其上下表面设置附加层结构17。例如,当预制楼板顶面设置耐磨层172时,可以在后浇带上部浇筑相同厚度的耐磨层172材料。然后对新浇筑的耐磨层172进行打磨,使整个耐磨层172表面形成整体,完成表面装饰层施工。

由于预制楼板加工成装饰一体板之后,后期只需对后浇带部分进行装饰层的补充施工即可,工作量小,可以大大缩短整体建筑的施工工期。

在第一后浇带102和第二后浇带103浇筑混凝土前,还可以进行预埋管线的安装,方便后期水、电、网线的穿设。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一种预制楼板的连接结构,在第一后浇带102的底部设置有钢梁3或预制混凝土梁4。

如图26所示,当底部为钢梁3时,例如是工字钢梁时,可以在套筒2上开设栓钉孔21,栓钉20穿过套筒2上的栓钉孔21后与钢梁3焊接。

如图27所示,当底部为预制混凝土梁4时,两块预制楼板搭接在预制混凝土梁4的顶部。如图28所示,预制混凝土梁4的顶面设置预埋的u形连接筋1025,u形连接筋1025伸入第一后浇带102中,从而使梁与楼板结合成整体,连接节点更加牢固。

实施例五:

与实施例四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9所示,第一后浇带102的底部设置有预制墙板71,第一后浇带102的宽度小于预制墙板71的厚度,从而实现两块预制楼板可以搭接在预制墙板71顶面。

如图30所示,第一后浇带102的宽度也可以小于预制墙板71的厚度,此种设置有几个好处:一是增加了第一后浇带102的宽度,方便了内部钢筋的安装,特别是套筒2的安装;二是如图31所示,当上层预制墙板71需要先安装,然后再浇筑第一后浇带102混凝土时,预制楼板的端头与上层预制墙板71之间可以留出混凝土的浇筑口。

由于一般预制墙板71的厚度为150、200mm,当两块预制楼板搭接在预制墙板71顶部时,第一后浇带102的宽度会更小,不方便内部钢筋和套筒2的安装。但是搭接如果只有30-50mm时,由于预制墙板71的该厚度范围是保护层,在较大压力下,容易被压坏。所以,为了方便预制楼板与预制墙板71的安装,如图32所示,楼板模块1的底面靠近周侧面处设置有预埋钢板181,预制墙板71靠近上端的侧面设置有预埋钢板181。安装时,将两块预埋钢板181焊接,可以更好地对预制楼板进行临时固定。这种固定方式,搭接长度只要有20mm以上即可满足受力要求,省去了对预制楼板其它的支撑设置,提高了施工效率。

进一步的,预埋钢板181可以换成预埋角铁182或是预埋螺栓套筒183。

如图33所示,楼板模块1的底面靠近周侧面处设置预埋螺栓套筒183,预制墙板71的靠近上端的侧面设置有预埋螺栓套筒183;然后将固定角铁5安装在预制楼板与预制墙板71连接形成的拐角处;固定螺栓51穿过固定角铁5后,拧入预埋螺栓套筒183后,将连接加强。

如图34所示,预埋螺栓套筒183也可以安装在预制墙板71的上端面和预制楼板周侧面。这种设置,固定角铁5最终浇筑在了端头后浇带中,不需要拆卸,提高了施工效率。

实施例六:

一种预制楼板的施工方法,主要涉及采用多块预制楼板拼接形成楼板,以及楼板与墙体或者梁体的固定,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s1、预先在地面支撑立柱,立柱上方固定横梁,横梁可以是钢梁3或混凝土预制梁

s2、将预制楼板吊装至横梁顶部,纵向相邻的两个预制楼板之间预留第一后浇带102的宽度;

s3、横向相邻的两块预制楼板直接拼接;

s4、将相邻两块预制楼板的钢筋进行连接:

套筒2连接:相邻两个预制楼板带有扩大头110的连接钢筋11插入套筒2中,两个扩大头110位于套筒2内部。具体地,可以是:将其中一个预制楼板的连接钢筋11插入套筒2的一个安装孔22中,使该连接钢筋11的扩大头110位于套筒2内部。之后,将另一块预制楼板吊起,将该预制楼板的扩大头110插入套筒2的另一个安装孔22中,并使得该扩大头110位于套筒2中,实现相邻两个预制楼板的初步定位;

s5、在第一后浇带102和第二后浇带103的下端面支撑底模;

在第一后浇带102上方安装上层预制墙板71,并临时支撑固定后,将上层墙板与下层墙板伸出的钢筋进行连接,可以是套筒2连接。

s6、第一后浇带102和第二后浇带103中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同时也会从套筒2的两个安装孔22和灌浆孔进入套筒2中。

s7、待第一后浇带102和第二后浇带103中的混凝土凝固后,根据需求在第一后浇带102和第二后浇带103的上表面浇筑耐磨层172并打磨或者做饰面层,在第一后浇带102和第二后浇带103的下表面安装保温层173、防火层174和隔音层175。

实施例七:一种预制楼板的施工方法,其与实施例六的区别在于步骤s1、s2和s3不同,步骤s1、s2和s3如下所示:

s1、在地面安装预制墙板71;

s2、将预制楼板吊装至预制墙板71顶部,当第一后浇带102宽度小于墙板厚度时,直接搭接;当宽度大于墙板厚度时,安装预制楼板底部安装支撑架进行支撑固定。

s3、在横向相邻两块预制楼板之间预留第二后浇带103的间隙。

套筒结构及其连接方法介绍:

套筒2可以采用缩口式钢筋连接套筒和外伸入卡件式套筒。

缩口式钢筋连接套筒:

如图35所示,缩口式钢筋连接套筒包括筒体6和一体连接于筒体6两端的缩口61,筒体6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注浆孔62,便于水泥浆流入筒体6内部;结合图36,缩口61为圆口,缩口61内壁为圆锥面状,圆锥面较大的一端朝向筒体6的内部;结合图37,缩口式钢筋连接套筒的连接结构由连接钢筋11和筒体6组成,连接钢筋11一端预埋固定连接在预制板7内部,另一端露在预制板7外面且在远离预制板7的一端端部一体连接有扩大头110,扩大头110的外壁径向尺寸大于连接钢筋11的外壁径向尺寸且小于缩口61的内壁径向尺寸,扩大头110可从缩口61伸入筒体6内部。

如图38所示,水泥浆从注浆孔62流入筒体6内部并且凝固形成混凝土之后,扩大头110可以被固定在筒体6内部,可以限制筒体6两端的连接钢筋11朝相互远离的方向运动拔出筒体6,从而对两端的预制板7(图38中连接钢筋11远离筒体6一端的矩形块状结构为预制板7的示意图)进行连接,提高两个预制板7之间的连接强度。扩大头110靠近连接钢筋11的一端为圆台面状,扩大头110靠近预制板7的一端小于另一端;为便于叙述,缩口61的圆锥面定义为过渡圆锥面611,缩口61与筒体6端部之间通过过渡圆锥面611一体连接,在连接钢筋11受到拔出筒体6方向的作用力之后,圆台面挤混凝土,混凝土将挤压作用力(如图38中f箭头所指的方向为作用力方向的示意图)传递给过渡圆锥面611,过渡圆锥面611产生的反作用力对扩大头110具有沿径向的分力,沿径向压紧扩大头110,因此,过渡圆锥面611可以使筒体6和内部的混凝土承载更大的载荷,提高连接钢筋11以及扩大头110与筒体6之间的连接强度。

与现有灌浆套筒相比,该套筒不需要单独的灌浆操作,而是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浆液进入筒体6即完成连接钢筋11的连接,操作更加方便而且不需要专门的灌浆材料,节约成本。此外,由于该方案是靠压力传递,相比灌浆套筒依靠灌浆料与钢筋之间的黏结咬合,连接更加可靠。

缩口6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长条形和椭圆形等多种形状,扩大头110的截面与缩口61的形状相适配。为了使扩大头110的压力通过混凝土有效传递至筒体6上,缩口61的尺寸比扩大头110的尺寸大1~5mm即可,优选2~3mm。

如图39和图40所示,筒体6具有分体结构,可以沿轴向拆分为两半。两半筒体6相互靠近的一端外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3,连接板63上均开设有通孔631,两半筒体6相互对接拼合后,连接板63上的通孔631可相互对齐,可通过将销或螺栓等插销件同时插入两个相互对齐的通孔631内,对两个连接板63进行销接,限制两半筒体6朝相互远离的方向相互分离。

当两个预制板7之间的距离比较小时,预埋在预制板7内部的连接钢筋11相互靠近的一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也比较小,可以将筒体6拆分为两半,先将其中一半筒体6套入在其中一个连接钢筋11上,再将另一半筒体6套接在连接钢筋11上,最后在将两半筒体6沿连接钢筋11的轴向且朝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使连接板63上的通孔631相互对齐,通过插销件插入通孔631使两半筒体6拼合在一起。

如图41所示,当连接的是竖直状态的两根钢筋时,为了将套筒2在浇筑混凝土前能够更方便地临时固定在两根连接钢筋11的对接位置,不至于滑落。所以,筒体6内壁中部位置固接有阻止扩大头110贯穿套筒2的隔挡元件64。隔挡元件64可以是位于筒体6中间圆片板。进一步地,为了使水泥浆可以在筒体6内自由流动,隔挡元件64设置成中空的圆环状,圆环内径小于扩大头110的直径。或者,隔挡元件64也可以是沿筒体6的径向设置的一根杆件。

外伸入卡件式套筒:

如图42与图43所示,外伸入卡件式套筒包括筒体6、卡接块65、弹片66,筒体6的两端均开设有供卡接块65插接的卡接孔651,筒体6上开设有注浆孔62。弹片66一端与筒体6的外侧面相固定连接,弹片66的另一端与卡接块65位于筒体6外侧的一端相固定连接。

连接钢筋11一端固定连接有扩大头110,扩大头110的径向尺寸大于连接钢筋11的径向尺寸,扩大头110可从筒体6的端口插入筒体6内部。插入过程中,扩大头110推动卡接块65朝远离筒体6中心轴线的方向运动时带动弹片66发生弹性变形,在扩大头110越过卡接块65之后,弹片66逐渐恢复形变插入筒体6复位,限制扩大头110拔出筒体6。

当筒体6周围的后浇带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可从筒体6的两端口和注浆孔62流入筒体6内部,水泥浆凝固之后形成固态混凝土,使连接钢筋11固定在筒体6内部,从而实现两根连接钢筋11的连接。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套筒可以采用本申请人于2018年4月8号提交的4个套筒相关的发明专利,申请号分别为201810306670.4、201810307419.x、201810307420.2和201810307967.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