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91177发布日期:2018-08-04 13:2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施工方法,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墙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建筑外墙由剪力墙和砖墙围成,剪力墙施工时,首先在要浇筑的剪力墙两侧设置浇筑模板,并用普通对拉丝杆将两侧的模板连接成整体,从而对模板进行加固,然后开始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建筑成型后,对拉丝杆拆除留下了贯穿室外的孔洞,对于这类孔洞,一旦封堵不密实,房屋使用后会留下很大的外墙渗水隐患。通常,这类孔洞的封堵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内抹灰前由内部注浆,一种是在外抹灰时由外部注浆,对于第一种方式,在内墙抹灰前就在内部一次性注浆,由于外部是敞开的空间,无法确保孔洞被全部填充;对于第二种方式,在外墙抹灰时都是工人在吊篮上操作,这种方式由于管理人员不好监控,工人可能因为偷懒或疏忽,导致孔洞并未被封堵或封堵不密实,质量控制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施工方法,更好的密封外墙施工孔洞,保证防水效果,节约后期维护费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墙体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要浇筑剪力墙的两侧设置浇筑模板,用对拉丝杆将两侧的浇筑模板连接成整体;

步骤二:将混凝土、水泥沙、灰砂浆、橡胶塞和腻子放到脚手架上,脚手架将混凝土、水泥沙、灰砂浆和腻子输送到施工的位置;

步骤三:向两侧模板之间形成的空隙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成型后得到剪力墙,然后拆除对拉丝杆和两侧模板;

步骤四:用橡胶塞将对拉丝杆拆除后的孔洞的外部开口堵住;

步骤五:从孔洞内部的开口端向孔洞内注入水泥砂浆或发泡剂,将孔洞填充密实;

步骤六:在相邻的剪力墙之间砌筑砖墙,砖墙与剪力墙围成整个外墙;

步骤七:在剪力墙与砖墙的交界处挂设钢丝网片,然后依次涂刷界面剂、保温砂浆、抗裂砂浆、外墙防水腻子和外墙涂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脚手架包括操作台、移动架、阶梯和驱动操作台与阶梯升降的升降机构,阶梯包括四根结构柱、多块结构板,四根结构柱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架和操作台铰接,以形成由三对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框架结构,多块结构板铰接在框架内,以形成供人攀爬的台阶,升降机构包括液压泵、液压缸和升降柱,液压泵和液压缸设置在移动架上,液压缸与升降柱连接,升降柱与结构柱铰接,以推动结构柱向上或向下翻转。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调节升降机构输出高度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滑移设置在移动架上的第一滑移架、用于锁定移动架与第一滑移架的第一锁定螺栓、滑移设置在结构柱上的第二滑移架、用于锁定结构柱与第二滑移架的第二锁定螺栓,移动架包括呈字型的结构架和设置在结构架底部的滚轮,结构架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移架设置在第一滑槽内,液压泵和液压缸设置在第一滑移架上,结构柱上设置有滑轨,第二滑移架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滑轨滑移设置在第二滑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滑轨有两根,第二滑移架包括基座和两个引导件,基座上开设有两个容纳槽,第二滑槽设置在引导件上,两个引导件分别固定在两个容纳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移动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滚轮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壳体、固定盘、异形弹簧、第一摩擦片、第二摩擦片和活塞,壳体固定在移动架上,壳体上开设有安装槽,固定盘与滚轮同轴固定且设置在安装槽内,安装槽的一个侧壁上开设有活塞孔,活塞滑移设置在活塞孔内,液压泵与活塞孔连接,以驱动活塞滑出或者回位,第一摩擦片固定在安装槽未开设活塞孔的侧壁上,异形弹簧固定在安装槽的侧壁上,第二摩擦片固定在异形弹簧上且位于活塞与固定盘之间。

本发明在对拉丝杆拆除后,外脚手架拆除前,采用橡胶塞(橡胶塞根据孔洞的大小选择类型)对孔洞外部的开口部分进行封堵,然后从孔洞内部的开口部分向孔洞内一次性注浆,将孔洞填充密实,这种封堵方法具有易操作、可监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保证防水效果,节约了后期维护费用,同时采用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得到的建筑外墙具有抗裂、保温、防水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为脚手架的结构图;

图3为图1标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脚手架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5为滚轮和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刷墙装置的结构图;

图7为刷墙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墙体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要浇筑剪力墙的两侧设置浇筑模板,用对拉丝杆将两侧的浇筑模板连接成整体;

步骤二:将混凝土、水泥沙、灰砂浆、橡胶塞和腻子放到脚手架上,脚手架将混凝土、水泥沙、灰砂浆和腻子输送到施工的位置;

步骤三:向两侧模板之间形成的空隙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成型后得到剪力墙,然后拆除对拉丝杆和两侧模板;

步骤四:用橡胶塞将对拉丝杆拆除后的孔洞的外部开口堵住;

步骤五:从孔洞内部的开口端向孔洞内注入水泥砂浆或发泡剂,将孔洞填充密实;

步骤六:在相邻的剪力墙之间砌筑砖墙,砖墙与剪力墙围成整个外墙;

步骤七:在剪力墙与砖墙的交界处挂设钢丝网片,然后依次涂刷界面剂、保温砂浆、抗裂砂浆、外墙防水腻子和外墙涂料。

本发明采用橡胶塞封堵孔洞外部,然后从内部注浆的封堵方式,具有易操作、可监控的特点,能够更好地保证防水效果,节约了后期维护费用,同时本发明在外墙上依次涂刷界面剂、保温砂浆、抗裂砂浆、外墙防水腻子和外墙涂料,使得外墙具有抗裂、保温、防水等特点。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脚手架包括操作台1、移动架2、阶梯3和驱动操作台1与阶梯3升降的升降机构,阶梯3包括四根结构柱31、多块结构板32,四根结构柱31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架2和操作台1铰接,以形成由三对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框架结构,多块结构板32铰接在框架内,以形成供人攀爬的台阶,升降机构包括液压泵33、液压缸34和升降柱35,液压泵33和液压缸34设置在移动架2上,液压缸34与升降柱35连接,升降柱35与结构柱31铰接,以推动结构柱31向上或向下翻转。

在施工时,工人先将建材放置到操作台1上,而后启动设备,液压泵33驱动液压缸34运行,液压缸34推动升降柱35上升,推动结构柱31向上翻转,带动操作台1上升到需要施工的地方,而后工人可通过阶梯3走到操作台1上,进行施工。通过上述设置,工人无需在施工时在地面与脚手架间搬运建材,减少体力消耗,提高施工效率。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用于调节升降机构输出高度的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滑移设置在移动架2上的第一滑移架41、用于锁定移动架2与第一滑移架41的第一锁定螺栓42、滑移设置在结构柱31上的第二滑移架43、用于锁定结构柱31与第二滑移架43的第二锁定螺栓44,移动架2包括呈字型的结构架21和设置在结构架21底部的滚轮22,结构架2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23,第一滑移架41设置在第一滑槽23内,液压泵33和液压缸34设置在第一滑移架41上,结构柱31上设置有滑轨,第二滑移架43上设置有第二滑槽45,滑轨滑移设置在第二滑槽45内。

在需要对不同高度的楼层施工时,工人先松开第一锁定螺栓42和第二锁定螺栓44,而后推动第一滑移架41沿移动架2滑移,推动第二滑移架43沿滑轨滑移,改变升降机构驱动结构柱31的开合角度,从而改变升降柱35升高的高度,从而使工作台可被推到所需的高度。增加本发明的适用高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滑轨有两根,第二滑移架43包括基座431和两个引导件432,基座431上开设有两个容纳槽433,第二滑槽45设置在引导件432上,两个引导件432分别固定在两个容纳槽433内。

两根滑轨的设置,双重定位第二滑移架43,减少第二滑移架43在运行时的偏移,使第二滑移架43滑移时更平稳,方便工人推动第二滑移架43。将第二滑移架43分隔成基座431和引导件432,引导件432可用强度更高的部件制作,而基座431可用相对差一点的材料,从而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节约成本,且在引导件432磨损后可对引导件432进行更换,而不用整个更换第二滑移架43,节约检修成本。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移动架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滚轮22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壳体51、固定盘52、异形弹簧53、第一摩擦片54、第二摩擦片55和活塞56,壳体51固定在移动架2上,壳体51上开设有安装槽57,固定盘52与滚轮22同轴固定且设置在安装槽57内,安装槽57的一个侧壁上开设有活塞孔58,活塞56滑移设置在活塞孔58内,液压泵33与活塞孔58连接,以驱动活塞56滑出或者回位,第一摩擦片54固定在安装槽57未开设活塞孔58的侧壁上,异形弹簧53固定在安装槽57的侧壁上,第二摩擦片55固定在异形弹簧53上且位于活塞56与固定盘52之间。

在施工时,工人启动设备,液压泵33给活塞孔58输送液压油,推动活塞56滑出活塞孔58,活塞56推动第二摩擦片55朝固定盘52移动,当第二摩擦片55与固定盘52抵触后,继续推动固定盘52朝第一摩擦片54移动,将固定盘52夹持在第一摩擦片54与第二摩擦片55之间,从而将固定盘52锁定,进而将滚轮22锁定,将移动架2固定住,防止移动架2在施工的过程中移动,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操作台1上设置有刷墙装置,刷墙装置包括支架61、升降台62、滚筒63、料筒64、用于将墙漆送到滚筒63上的上料机构和驱动滚筒63运动的驱动机构,支架61固定在操作台1上,支架61上设置有导轨65,升降台62上固定有导套66,导套66与导轨65滑移连接,料筒64和滚筒63设置在升降台62上,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67和驱动丝杆68,驱动电机67设置在支架61上,驱动丝杆68与驱动电机67的转轴同轴固定,升降台62上固定有螺套69,驱动丝杆68与螺套69啮合,上料机构包括上料电机71、上料丝杆72、套筒73和引流道74,上料电机71固定在支架61上,料筒64的底部开设有通孔,上料电机71的转轴穿过通孔伸入到料筒64内,上料丝杆72固定在上料电机71的转轴上,套筒73固定在料筒64内,套筒73内开设有与上料丝杆72相适配的输送槽75,上料丝杆72设置在料筒64内,套筒73的底部开设有与输送槽75连通的入料口,套筒73的顶部开设有与输送槽75连通的出料口,引流道74设置在出料口上。

在需要刷墙时,工人先将墙漆导入料筒64内,将滚筒63贴到要刷的墙面上,而后启动设备,上料电机71带动上料丝杆72转动,上料丝杆72于输送槽75配合,在输送槽75内形成向上的压力,从而将墙漆从入料口吸入套筒73内。而后墙漆通过输送槽75上升到出料口,从出料口流道引流道74上,墙漆通过引流道74流到滚筒63上。驱动电机67驱动驱动丝杆68转动,驱动升降架上下移动,从而驱动滚筒63在墙面上上下移动,从而将墙漆刷到墙面上。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自动刷墙,减少人工消耗,减少人工成本。且上料丝杆72与套筒73配合,只要转速固定,输出的墙漆的量也是固定,使墙漆定量输送到滚筒63上,从而使本发明能将墙漆均匀的涂到墙上。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