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旋转装置及3D房屋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8261发布日期:2018-08-24 19:2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房屋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旋转装置及3d房屋打印机。



背景技术:

三维打印技术又称为3d(threedimensions)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运用塑料或粉末状金属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机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是运用3d打印技术设计的用于构造不同形式物体的机械设备。3d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设计的蓝图打印成实物。在3d打印技术的实现过程中,3d打印机运用快速成型技术,集cad(computeraideddesign)建模、cam(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建模、激光技术、数控技术、化工、材料技术等于一体,通过计算机中三维建模软件设计并制作三维图纸,并以此创建的数字模型为基础,运用软件分层离散并通过数控技术读取分层文件信息,最终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诸如塑料、金属粉末、陶瓷粉末等“打印材料”以物体截面分层堆积、粘结的方式叠加成型。目前,3d打印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工业造型、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军事、建筑、家电、轻工、医学、考古、雕刻艺术等领域开始应用并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3d打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自动化程度高,由于其数字化制造的模式无需复杂的工艺和庞大的机床,同时亦可省去众多的人力,直接从计算机中获取图形数据便制造任意形状零件,这使得其应用范围可以延伸到很多工程制造领域,3d打印技术生成效率相比传统方式有着很大的提高,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质量好等特点,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对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规模逐年加大,建筑工程存在一些值得关注和改进的方面。人工成本的提高、建筑工程带来的环境污染、管理模式的滞后、建筑材料与能源的浪费等问题开始受到行业和社会的关注。此外传统建筑工程施工工艺也存在劳动力需求量大、受气候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基于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考虑新的建筑施工技术来解决,以求达到降低劳动力需求、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建筑材料和能源消耗、减轻建筑工程环境污染等目的。

现有的3d打印机多采用龙门框架,设备所占据的空间大,且能够打印的范围有限,不能满足不同建造要求的需求,当需要另一个方向时,需要移动整体设备,操作繁琐,不利于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房屋打印机,用以解决打印的范围有限,不能满足不同建造要求的需求,当需要另一个方向时,需要移动整体设备,操作繁琐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3d房屋打印机,包括第一驱动件、旋转组件、升降组件和行走组件;

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旋转组件相连接;

所述旋转组件上设置有桁架组件,所述旋转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桁架组件转动;

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旋转组件的下方用于支撑所述旋转组件且带动所述旋转组件升降;

所述行走组件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的下方用于带动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旋转组件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平台、设置于所述平台上的第一垫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垫板上的第一传动组件和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上的第二垫板;

所述桁架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垫板上且与所述第二垫板相连接;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蜗轮、与所述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和罩设于所述蜗轮和所述蜗杆外侧的外壳;

所述蜗杆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相连接;

所述蜗轮与所述第二垫板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桁架组件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件、第二升降件、第三升降件和底座;

所述第一升降件、所述第二升降件和所述第三升降件间隔均匀设置于所述底座内;

所述第一升降件、所述第二升降件和所述第三升降件分别与所述平台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装置包括第一行走组件、第二行走组件和第三行走组件;

所述第一行走组件、所述第二行走组件和所述第三行走组件分别包括行走轮支架和行走轮;

所述行走轮支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底部;

所述行走轮与所述行走轮支架相转动连接;

所述行走轮与所述行走轮支架之间设置有刹车片。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尘罩;

所述防尘罩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为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接的减速器;

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减速器与所述蜗轮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升降旋转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旋转组件、升降组件和行走组件,第一驱动件与旋转组件相连接,旋转组件上设置有桁架组件,旋转组件用于带动桁架组件转动,升降组件设置于旋转组件的下方用于支撑旋转组件且带动旋转组件升降,行走组件设置于升降组件的下方用于带动升降组件和旋转组件移动,通过升降组件和旋转组件使桁架组件完成转动和升降,相比较现有的龙门框架的结构形式,只需进行桁架组件的旋转和升降即可,不必移动整体设备,简化了建造房屋的步骤,提高了效率,同时,能够满足不同房屋建造时的需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3d房屋打印机,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升降旋转装置,还包括还包括控制组件和与所述控制组件分别连接的桁架组件、供料组件、出料组件和驱动组件;

所述供料组件与所述出料组件相连接用于向所述出料组件输送建筑材料;

所述出料组件设置于所述桁架组件的一端用于打印房屋时进行下料;

所述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桁架组件、所述出料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旋转组件相连接,用于分别驱动所述桁架组件、所述出料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和所述旋转组件运动;

所述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桁架组件的下方用于调节所述桁架组件的高度;

所述旋转组件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桁架组件之间,用于驱动所述桁架组件旋转;

所述桁架组件用于运送所述出料组件至打印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桁架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旋转组件上的第一滑轨组件、与所述第一滑轨组件滑动连接的第二滑轨组件、与所述第二滑轨组件滑动连接的第三滑轨组件和配重块;

所述出料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滑轨组件的一端;

所述第一滑轨组件包括第一滑轨和与所述第一滑轨一端相连接的第二滑轨;

所述第二滑轨组件包括第三滑轨和与所述第三滑轨一端相连接的第四滑轨;

所述第三滑轨组件包括第五滑轨和与所述第五滑轨一端相连接的第六滑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3d房屋打印机包括控制组件和与控制组件分别连接的桁架组件、供料组件、出料组件、驱动组件、升降组件和旋转组件,供料组件与出料组件相连接用于向出料组件输送建筑材料,出料组件设置于桁架组件的一端用于打印房屋时进行下料,驱动组件分别与桁架组件、出料组件、升降组件和旋转组件相连接,分别驱动桁架组件、出料组件、升降组件和旋转组件运动,升降组件设置于桁架组件的下方用于调节桁架组件的高度,旋转组件设置于升降组件与桁架组件之间以使桁架组件旋转,桁架组件用于运送出料组件至打印位置,该3d房屋打印机能够完成自动打印建造房屋,提高建筑工程的机械化施工水平和效率、减少建筑材料与能源消耗。

该3d房屋打印机在使用时,根据房屋的设计效果图模型生成该装置可执行的3d打印程序包,通过无线、有线传输或u盘拷贝到3d房屋打印机中,到施工现场搭建该装置,根据房屋模型定位到施工起始点位置开始施工,供料组件向出料组件输送建筑材料,在桁架组件、升降组件和旋转组件的驱动下实现出料组件的平移、升高和转动,桁架组件x方向的移动,升降组件完成z方向的移动,旋转组件与桁架组件相配合完成y方向的移动。

该3d房屋打印机的三维精确定位移动技术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末班制作的实现和高精度的控制,三维图形建模与数控技术可使得建筑结构通过该装置实现空间布局和造型的多样化,相比传统的建造方式,能够高效、精准地实现复杂立体模型的造型,减少劳动力,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根据模型计算出所需要的建筑材料使用量,减少浪费,相比传统方式有着很大的提高,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质量好等特点,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对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同时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3d房屋打印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3d房屋打印机未安装出料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3d房屋打印机的正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3d房屋打印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3d房屋打印机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3d房屋打印机的未安装出料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3d房屋打印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的3d房屋打印机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3d房屋打印机的旋转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的3d房屋打印机的导电滑环与导电连接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控制组件;2-桁架组件;3-供料组件;4-出料组件;5-驱动组件;6-升降组件;7-旋转组件;8-监测调整组件;9-加固组件;10-集成电柜;101-液压站;102-第一拖链;103-第二托链;104-第三拖链;21-第一滑轨组件;22-第二滑轨组件;23-第三滑轨组件;24-配重块;25-第一滑动组件;26-第二滑动组件;27-第三滑动组件;28-第四滑动组件;31-水泥泵站;32-输出管路;33-固定组件;41-出料喷枪;42-第二传动组件;43-第七滑轨;44-第八滑轨;45-第六支架;51-第四驱动件;52-第二驱动件;53-第三驱动件;54-第一驱动件;55-第一支架;56-第三传动组件;57-第四传动组件;61-第一升降件;62-第二升降件;63-第三升降件;64-底座;71-平台;72-第一垫板;73-第一传动组件;74-第二垫板;81-第一监测调整件;82-第二监测调整件;83-第三监测调整件;91-第一加固组件;92-第二加固组件;93-第三加固组件;211-第一滑轨;212-第二滑轨;213-第一连接板;221-第三滑轨;222-第四滑轨;223-第二连接板;231-第五滑轨;232-第六滑轨;233-第三连接板;251-第一滑块;252-第二滑块;253-第一导轨;254-第二导轨;255-第二支架;261-第三滑块;262-第四滑块;263-第三导轨;264-第四导轨;265-第三支架;271-第五滑块;272-第六滑块;273-第五导轨;274-第六导轨;275-第四支架;281-第七滑块;282-第八滑块;283-第七导轨;284-第八导轨;285-第五支架;321-上料管;322-出料管;323-输料管;324-导电滑环;325-导电连接盘;331-第一支撑杆;332-第二支撑杆;333-支撑架;334-止挡块;421-第一导轮;422-第二导轮;423-第三导轮;424-第四导轮;425-第五导轮;426-第三接近开关;427-第三感应器;561-第一齿轮;562-第一齿条;563-第一接近开关;564-第一感应器;571-第二齿轮;572-第二齿条;573-第二接近开关;574-第二感应器;811-第一固定支架;812-第二固定支架;813-导向杆;814-拉线式位移传感器;815-拉线固定盘;911-第一立柱;912-第二立柱;913-第一连接柱;921-第三立柱;922-第四立柱;923-第二连接柱;3211-第一上料管;3212-旋转连接法兰;3213-第二上料管;8111-第一抱箍;8112-第二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0所示,包括第一驱动件54、旋转组件7、升降组件6和行走组件;

第一驱动件54与旋转组件7相连接;

旋转组件7上设置有桁架组件2,旋转组件7用于带动桁架组件2转动;

升降组件6设置于旋转组件7的下方用于支撑旋转组件7且带动旋转组件7升降;

行走组件设置于升降组件6的下方用于带动升降组件6和旋转组件7移动。

该升降旋转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54、旋转组件7、升降组件6和行走组件,第一驱动件54与旋转组件7相连接,旋转组件7上设置有桁架组件2,旋转组件7用于带动桁架组件2转动,升降组件6设置于旋转组件7的下方用于支撑旋转组件7且带动旋转组件7升降,行走组件设置于升降组件6的下方用于带动升降组件6和旋转组件7移动,通过升降组件6和旋转组件7使桁架组件2完成转动和升降,相比较现有的龙门框架的结构形式,只需进行桁架组件2的旋转和升降即可,不必移动整体设备,简化了建造房屋的步骤,提高了效率,同时,能够满足不同房屋建造时的需求。

进一步的,旋转组件7包括平台71、设置于平台71上的第一垫板72、设置于第一垫板72上的第一传动组件73和设置于第一传动组件73上的第二垫板74;

桁架组件2设置于第二垫板74上且与第二垫板74相连接;

第一传动组件73与第一驱动件54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传动组件73包括蜗轮、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和罩设于蜗轮和蜗杆外侧的外壳;

蜗杆与第一驱动件54相连接;

蜗轮与第二垫板74相连接用于带动桁架组件2转动。

进一步的,升降组件6包括第一升降件61、第二升降件62、第三升降件63和底座64;

第一升降件61、第二升降件62和第三升降件63间隔均匀设置于底座64内;

第一升降件61、第二升降件62和第三升降件63分别与平台71相连接。

进一步的,行走装置包括第一行走组件、第二行走组件和第三行走组件;

第一行走组件、第二行走组件和第三行走组件分别包括行走轮支架和行走轮;

行走轮支架设置于底座64的底部;

行走轮与行走轮支架相转动连接;

行走轮与行走轮支架之间设置有刹车片。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尘罩;

防尘罩设置于升降组件6的外侧。

进一步的,行走轮为万向轮。

进一步的,第一驱动件54包括驱动电机和与驱动电机相连接的减速器;

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器与蜗轮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该3d房屋打印机是将建筑材料一层一层叠加建造出房屋,需要不断加高或下降该装置的高度,因此设置有升降组件6,包括第一升降件61、第二升降件62和第三升降件63,在底座64上间隔均匀设置,对桁架组件2及与桁架组件2相连接的部分供料组件3和出料组件4进行一个高度的抬升或降低,第一升降件61、第二升降件62和第三升降件63的设置,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第一升降件61、第二升降件62和第三升降件63之间连线为三角形,是较为稳定的图形,进一步保证了该装置的平稳性,满足了不同建造时期的高度要求,第一驱动件54与第一传动组件73相连接,即第一驱动件54与蜗杆相连接带动蜗杆转动,进而带动与蜗杆相啮合的蜗轮转动,与蜗轮相连接的第二垫板74同步转动,最后带动桁架组件2转动完成出料组件4的位置转换,在蜗轮和蜗杆的外侧设置有外壳,防止施工过程中的灰尘和杂质等进入到第一传动组件73中,影响第一传动组件73的性能和精确度,平台71和第一垫板72作为第一传动组件73的底座64,为第一传动组件73提供支撑力。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房屋打印机,包括实施例1提供的升降旋转装置,还包括控制组件1和与控制组件1分别连接的桁架组件2、供料组件3、出料组件4和驱动组件5;

供料组件3与出料组件4相连接用于向出料组件4输送建筑材料;

出料组件4设置于桁架组件2的一端用于打印房屋时进行下料;

驱动组件5分别与桁架组件2、出料组件4、升降组件6和旋转组件7相连接,用于分别驱动桁架组件2、出料组件4、升降组件6和旋转组件7运动;

升降组件6设置于桁架组件2的下方用于调节桁架组件2的高度;

旋转组件7设置于升降组件6与桁架组件2之间,用于驱动桁架组件2旋转;

桁架组件2用于运送出料组件4至打印位置。

该3d房屋打印机包括控制组件1和与控制组件1分别连接的桁架组件2、供料组件3、出料组件4、驱动组件5、升降组件6和旋转组件7,供料组件3与出料组件4相连接用于向出料组件4输送建筑材料,出料组件4设置于桁架组件2的一端用于打印房屋时进行下料,驱动组件5分别与桁架组件2、出料组件4、升降组件6和旋转组件7相连接,分别驱动桁架组件2、出料组件4、升降组件6和旋转组件7运动,升降组件6设置于桁架组件2的下方用于调节桁架组件2的高度,旋转组件7设置于升降组件6与桁架组件2之间以使桁架组件2旋转,桁架组件2用于运送出料组件4至打印位置,该3d房屋打印机能够完成自动打印建造房屋,提高建筑工程的机械化施工水平和效率、减少建筑材料与能源消耗。

该3d房屋打印机在使用时,根据房屋的设计效果图模型生成该装置可执行的3d打印程序包,通过无线、有线传输或u盘拷贝到3d房屋打印机中,到施工现场搭建该装置,根据房屋模型定位到施工起始点位置开始施工,供料组件3向出料组件4输送建筑材料,在桁架组件2、升降组件6和旋转组件7的驱动下实现出料组件4的平移、升高和转动,桁架组件2x方向的移动,升降组件6完成z方向的移动,旋转组件7与桁架组件2相配合完成y方向的移动。

该3d房屋打印机的三维精确定位移动技术可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末班制作的实现和高精度的控制,三维图形建模与数控技术可使得建筑结构通过该装置实现空间布局和造型的多样化,相比传统的建造方式,能够高效、精准地实现复杂立体模型的造型,减少劳动力,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根据模型计算出所需要的建筑材料使用量,减少浪费,相比传统方式有着很大的提高,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质量好等特点,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对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同时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中,桁架组件2包括固定于旋转组件7上的第一滑轨组件21、与第一滑轨组件21滑动连接的第二滑轨组件22、与第二滑轨组件22滑动连接的第三滑轨组件23和配重块24;

出料组件4设置于第三滑轨组件23的一端;

第一滑轨组件21包括第一滑轨211和与第一滑轨211一端相连接的第二滑轨212;

第二滑轨组件22包括第三滑轨221和与第三滑轨221一端相连接的第四滑轨222;

第三滑轨组件23包括第五滑轨231和与第五滑轨231一端相连接的第六滑轨232。

进一步的,第一滑轨211的一端与第二滑轨212同侧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213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三滑轨221的一端与第四滑轨222同侧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223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五滑轨231的一端与第六滑轨232同侧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板233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滑轨211和第三滑轨221通过第一滑动组件25相连接;

第一滑动组件25包括第一滑块251、第二滑块252、第一导轨253和第二导轨254;

第一滑块251和第二滑块252通过第二支架255与第一滑轨211相连接;

第一导轨253和第二导轨254与第三滑轨221相连接;

第一导轨253和第二导轨254分别与第一滑块251和第二滑块252相配合。

进一步的,第二滑轨212和第四滑轨222通过第二滑动组件26相连接;

第二滑动组件26包括第三滑块261、第四滑块262、第三导轨263和第四导轨264;

第三滑块261和第四滑块262通过第三支架265与第二滑轨212相连接;

第三导轨263和第四导轨264与第四滑轨222相连接;

第三导轨263和第四导轨264分别与第三滑块261和第四滑块262相配合。

进一步的,第三滑轨221和第五滑轨231通过第三滑动组件27相连接;

第三滑动组件27包括第五滑块271、第六滑块272、第五导轨273和第六导轨274;

第五滑块271和第六滑块272通过第四支架275与第三滑轨221相连接;

第五导轨273和第六导轨274与第五滑轨231相连接;

第五导轨273和第六导轨274分别与第五滑块271和第六滑块272相配合。

进一步的,第四滑轨222和第六滑轨232通过第四滑动组件28相连接;

第四滑动组件28包括第七滑块281、第八滑块282、第七导轨283和第八导轨284;

第七滑块281和第八滑块282通过第五支架285与第四滑轨222相连接;

第七导轨283和第八导轨284与第六滑轨232相连接;

第七导轨283和第八导轨284分别与第七滑块281和第八滑块282相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滑轨211与第三滑轨221、第二滑轨212与第四滑轨222、第三滑轨221与第五滑轨231和第四滑轨222和第六滑轨232之间分别设置有滑动组件,以减小滑轨之间的摩擦力,使滑轨在伸出的时候保持平稳,减小震动,对每一条滑轨分别从两个方向上进行限定,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在第一滑轨211与第三滑轨221之间设置有第一滑动组件25,其中,第一滑块251和第二滑块252通过第二支架255与第一滑轨211相连接,由第一滑轨211提供着力点,第二支架255为l型支架,l型支架的长边与第一滑轨211的侧面相连接,l型支架的短边与第一滑轨211的地面相平行,第一滑块251设置于l型支架的长边,即第一滑轨211与第三滑轨221之间,第二滑块252设置于l型支架的短边上,即与第三滑轨221的底面相接触,在第一滑块251和第二滑块252朝向第三滑轨22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导轨253和第二导轨254相适配的滑槽,一方面,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进行了限定,增强了桁架组件2的稳定性和强度,第一滑轨211保持不动,第三滑轨221沿着其长度方向向前延伸,在第二滑轨212与第四滑轨222之间设置有第二滑动组件26,其中,第三滑块261和第四滑块262通过第三支架265与第二滑轨212相连接,由第二滑轨212提供着力点,第三支架265为l型支架,l型支架的长边与第二滑轨212的侧面相连接,l型支架的短边与第二滑轨212的地面相平行,第三滑块261设置于l型支架的长边,即第二滑轨212与第四滑轨222之间,第四滑块262设置于l型支架的短边上,即与第四滑轨222的底面相接触,在第三滑块261和第四滑块262朝向第四滑轨222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三导轨263和第四导轨264相适配的滑槽,一方面,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进行了限定,增强了桁架组件2的稳定性和强度,第二滑轨212保持不动,第四滑轨222沿着其长度方向向前延伸,在第三滑轨221与第五滑轨231之间设置有第三滑动组件27,其中,第五滑块271和第六滑块272通过第四支架275与第三滑轨221相连接,由第三滑轨221提供着力点,第四支架275为l型支架,l型支架的长边与第三滑轨221的侧面相连接,l型支架的短边与第三滑轨221的地面相平行,第五滑块271设置于l型支架的长边,即第三滑轨221与第五滑轨231之间,第六滑块272设置于l型支架的短边上,即与第五滑轨231的底面相接触,在第五滑块271和第六滑块272朝向第五滑轨23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五导轨273和第六导轨274相适配的滑槽,一方面,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进行了限定,增强了桁架组件2的稳定性和强度,第三滑轨221保持不动,第五滑轨231沿着其长度方向向前延伸,在第四滑轨222与第六滑轨232之间设置有第四滑动组件28,其中,第七滑块281和第八滑块282通过第五支架285与第四滑轨222相连接,由第四滑轨222提供着力点,第五支架285为l型支架,l型支架的长边与第四滑轨222的侧面相连接,l型支架的短边与第四滑轨222的地面相平行,第七滑块281设置于l型支架的长边,即第四滑轨222与第六滑轨232之间,第八滑块282设置于l型支架的短边上,即与第六滑轨232的底面相接触,在第七滑块281和第八滑块282朝向第六滑轨232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七导轨283和第八导轨284相适配的滑槽,一方面,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从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进行了限定,增强了桁架组件2的稳定性和强度,第四滑轨222保持不动,第六滑轨232沿着其长度方向向前延伸,由于第一滑轨211与第二滑轨212、第三滑轨221和第四滑轨222、第五滑轨231和第六滑轨232为一组,通过连接板两两固定,在第三滑轨221向前延伸时,即第三滑轨221和第四滑轨222同时相对第一滑轨211和第二滑轨212向前延伸,在第五滑轨231向前延伸时,即第五滑轨231和第六滑轨232同时相对第三滑轨221和第四滑轨222向前延伸,连接板的设置保证每一组滑轨组件的同步运动,减小打印时的误差。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中,驱动组件5包括第四驱动件51、第二驱动件52、第三驱动件53和第一驱动件54;

第四驱动件51通过第一支架55设置于第三滑轨组件23上且与出料组件4相连接用于驱动出料组件4运动;

第二驱动件52与第一滑轨211相固定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滑轨组件22运动;

第三驱动件53与第三滑轨221相固定连接用于驱动第三滑轨组件23运动;

第一驱动件54与旋转组件7相连接用于驱动旋转组件7带动桁架组件2旋转。

进一步的,第二驱动件52通过第三传动组件56与第三滑轨221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二滑轨组件22运动。

进一步的,第三传动组件56包括与第二驱动件52相连接的第一齿轮561和设置于第三滑轨221上且与第一齿轮561相啮合的第一齿条562。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第二驱动件52上的第一接近开关563和设置于第三滑轨221上的第一感应器564。

进一步的,第三驱动件53通过第四传动组件57与第五滑轨231相连接用于驱动第三滑轨组件23运动。

进一步的,第四传动组件57包括与第三驱动件53相连接的第二齿轮571和设置于第五滑轨231上且与第二齿轮571相啮合的第二齿条572。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第三驱动件53上的第二接近开关573和设置于第五滑轨231上的第二感应器574。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滑轨组件21设置于旋转组件7上,作为第二滑轨组件22和第三滑轨组件23的支撑座和导向件,在第二驱动件52的作用下,第二驱动件52转动,带动与其相连接的第一齿轮561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一齿轮561相啮合的第一齿条562沿第三滑轨221的长度方向移动,因第一齿条562与第三滑轨221之间为固定连接,完成了第二驱动件52间接带动第三滑轨221的移动,由于第三滑轨221与第四滑轨2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板223相连接,第三滑轨221与第四滑轨222可同步运动,完成出料组件4的移位,当第二驱动件52在工作时,第三驱动件53保持静止状态,当第二驱动件52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一接近开关563位于第一感应器564的的上方,当第二驱动件52开始工作时,第一接近开关563和第一感应器564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相对运动,当第二驱动件52恢复初始状态时,第一接近开关563和第一感应器564再次靠近,当监测到第二驱动件52已到达初始位置,立即停止,防止第二驱动件52过度复位,同样的,第二滑轨组件22作为第三滑轨组件23的支撑座和导向件,在第三驱动件53的作用下,第三驱动件53转动,带动与其相连接的第二齿轮571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二齿轮571相啮合的第二齿条572沿第五滑轨231的长度方向移动,因第二齿条572与第五滑轨231之间为固定连接,完成了第三驱动件53间接带动第五滑轨231的移动,由于第五滑轨231与第六滑轨23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板233相连接,第五滑轨231与第六滑轨232可同步运动,完成出料组件4的再次移位,当第三驱动件53在工作时,第二驱动件52保持静止状态,当第三驱动件53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二接近开关573位于第二感应器574的的上方,当第三驱动件53开始工作时,第二接近开关573和第二感应器574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相对运动,当第三驱动件53恢复初始状态时,第二接近开关573和第二感应器574再次靠近,当监测到第三驱动件53已到达初始位置,立即停止,防止第三驱动件53过度复位,设置第一接近开关563、第一感应器564、第二接近开关573和第二感应器574,保证了该装置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中,出料组件4包括与供料组件3相连接的出料喷枪41、第二传动组件42和通过第七滑轨43和第八滑轨44与第一支架55相滑动连接的第六支架45;

出料喷枪41设置于第六支架45上;

第二传动组件42分别与第四驱动件51和第六支架45相连接用于驱动出料喷枪41运动。

进一步的,第一支架55上还设置有与第七滑轨43和第八滑轨44相配合的第九滑块和第十滑块。

进一步的,第二传动组件42包括第一导轮421、第二导轮422、第三导轮423、第四导轮424、第五导轮425、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

第一导轮421与第四驱动件51相连接;

第二导轮422、第三导轮423、第四导轮424和第五导轮425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架55上,且第二导轮422、第三导轮423、第四导轮424和第五导轮425的中心连接形成四边形;

第一皮带包裹第一导轮421和第二导轮422;

第二皮带包裹第二导轮422、第三导轮423、第四导轮424和第五导轮425。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第六支架45上的皮带压板,皮带压板与第六支架45之间设置有容纳第二皮带穿过的空隙。

进一步的,第一支架55上设置有第三接近开关426,第六支架45上设置有第三感应器427。

需要说明的是,皮带可设置为第一皮带、第二皮带、第三皮带、第四皮带和第五皮带,第一皮带连接第一导轮421和第二导轮422,第二皮带连接第二导轮422和第三导轮423,第三皮带连接第三导轮423和第四导轮424,第四皮带连接第四导轮424和第五导轮425,第五皮带连接第五导轮425和第六导轮,皮带的设置形式不仅限于以上连接方式,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做出的改进,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第二传动组件42带动出料喷枪41进行位置的转换,具体的,通过皮带轮、滑轨、滑块组合实现,第六支架45通过第七滑轨43和第八滑轨44与第一支架55相连接,第一支架55朝向第六支架45的一侧设置有多个滑块,多个滑块朝向第六支架45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七滑轨43和第八滑轨44相适配的滑槽,一方面,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从水平方向上进行了限定,增强了出料组件4的稳定性和强度,皮带轮包括与第四驱动件51同轴设置的第一导轮421,通过第一皮带带动第二导轮422运动,第二导轮422上同时连接有第二皮带,第二皮带包裹第三导轮423、第四导轮424和第五导轮425,带动第三导轮423、第四导轮424和第五导轮425同步转动,第二皮带的部分皮带嵌入第六支架45的开槽中,且设置了皮带压板,将第二皮带压紧在第六支架45上,使第六支架45通过与第二皮带之间的摩擦力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出料喷枪41的位置转换,在第一支架55的下部设置有第三接近开关426,在第六支架45的下部相近位置上设置有第三感应器427,当第六支架45即出料喷枪41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三接近开关426靠近第三感应器427,开启第四驱动件51,在导轮和皮带的带动下,第六支架45向下移动,第三接近开关426和第三感应器427向相反的方向相对运动,运动到需要打印的位置,当需要恢复至初始位置时,第四驱动件51反向运动,带动第六支架45向上运动,第三接近开关426和第三感应器427靠近,当监测到已恢复至初始位置时,立即停止,防止第六支架45过度复位,设置第三接近开关426和第三感应器427,保证了该装置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中,还包括设置于升降组件6上的监测调整组件8;

监测调整组件8设置于第一升降件61、第二升降件62和第三升降件63朝向旋转组件7的一侧用于调整第一升降件61、第二升降件62和第三升降件63之间的高度差。

进一步的,第一升降件61、第二升降件62和第三升降件63均采用液压缸。

进一步的,监测调整组件8包括第一监测调整件81、第二监测调整件82和第三监测调整件83;

第一监测调整件81设置于第一升降件61朝向旋转组件7的一侧且分别与第一升降件61和旋转组件7相连接;

第二监测调整件82设置于第二升降件62朝向旋转组件7的一侧且分别与第二升降件62和旋转组件7相连接;

第三监测调整件83设置于第三升降件63朝向旋转组件7的一侧且分别与第三升降件63和旋转组件7相连接。

第一监测调整件81、第二监测调整件82和第三监测调整件83分别包括第一固定支架811、第二固定支架812、导向杆813、拉线式位移传感器814和拉线固定盘815;

第一固定支架811包括第一抱箍8111和与第一抱箍8111相扣合连接的第二抱箍8112;

导向杆813和拉线固定盘815分别设置于旋转组件7的底部;

导向杆813穿过第二固定支架812与拉线式位移传感器814相连接;

拉线固定盘815与拉线式位移传感器814的钢丝绳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房屋除了对于高度具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宽度也同样具有要求,桁架组件2具有延伸的功能,导致桁架组件2的重心会随着桁架组件2的延伸而改变,升降组件6与桁架组件2的连接点保持不变会导致重心偏移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因此设置有监测调整组件8,在每一个升降件的顶部均设置有一个监测调整件,监测调整的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拉线式位移传感器814,通过第一抱箍8111和第二抱箍8112将该拉线式位移传感器814与升降件相连接,在旋转组件7的底部设置有拉线固定盘815,拉线固定盘815与拉线式位移传感器814的拉线进行连接,当第一升降件61、第二升降件62和第三升降件63之间出现高度误差时,拉线式位移传感器814的拉线被拉伸或被压缩,拉线式位移传感器814把机械运动转换成可以计量、记录或传送的电信号,传送回控制组件1,由控制组件1对第一升降件61、第二升降件62和第三升降件63进行微调,保证第一升降件61、第二升降件62和第三升降件63的统一,为了增强连接的稳定性,在旋转组件7和拉线式位移传感器814之间还设置有导向杆813和第二固定支架812,导向杆813设置于旋转组件7的底部,第二固定支架812的一端与拉线式位移传感器814相连接,另一端上开设有与导向杆813相适配的通孔,导向杆813穿过通孔设置,第一抱箍8111和第二抱箍8112所组成的第一固定支架811从竖直方向上对拉线式位移传感器814进行了位置限定,导向杆813从水平位置上进行了限定,直接提高了该拉线式位移传感器814的精确程度,进一步保证了该3d房屋打印机在施工的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中,供料组件3包括水泥泵站31、与水泥泵站31相连接的输出管路32和固定组件33;

输出管路32包括上料管321、出料管322和输料管323;

上料管321设置于底座64内通过固定组件33贯穿旋转组件7的中心与输料管323相连接;

出料管322的两端分别与输料管323和喷枪相连接。

进一步的,上料管321包括与水泥泵站31相连接的第一上料管3211和通过旋转连接法兰3212与第一上料管3211相连接的第二上料管3213。

进一步的,固定组件33包括与平台71相连接的第一支撑杆331、第二支撑杆332和与第一支撑杆331和第二支撑杆332相连接的支撑架333;

支撑架333设置于旋转连接法兰3212的下方。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电滑环324和与导电滑环324电连接的导电连接盘325,导电滑环324和导电连接盘325为中空结构;

第二上料管3213穿过导电滑环324和导电连接盘325与输料管323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杆331和/或第二支撑杆332上设置有与导电滑环324相适配的止挡块334。

进一步的,出料管322为螺旋出料机。

进一步的,输料管323设置于桁架组件2的侧面,且输料管323为软管。

在该实施例中,供料组件3分为三部分,上料管321、输料管323和出料管322,水泥经由上料管321进入输料管323中,输料管323将水泥输送至出料管322进行出料,其中,上料管321分为第一上料管3211和第二上料管3213两部分,通过旋转连接法兰3212连接,且第二上料管3213穿过导电滑环324和导电连接盘325与输料管323相连接,为了避免旋转组件7转动时线路缠绕导致设备损坏,因此设置导电滑环324,利用导电滑环324的滑动接触、静电耦合或电磁耦合,在旋转组件7转动时依旧能够传递电信号的传输,由第一支撑杆331、第二支撑杆332和与第一支撑杆331和第二支撑杆332相连接的支撑架333构成第一上料管3211和旋转连接法兰3212的支撑件,保证在该3d房屋打印机工作的过程中,第一上料管3211的持续不断送料,在第一支撑杆331和/或第二支撑杆332上还设置有与导电滑环324相适配的止挡块334,进一步保证了在上料过程中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中,配重块24设置于桁架组件2的下方且背离设置出料组件4的一端。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房屋除了对于高度具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宽度也同样具有要求,因此桁架组件2具有延伸的功能,导致桁架组件2的重心会随着桁架组件2的延伸而改变,升降组件6与桁架组件2的连接点保持不变会导致重心偏移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在桁架组件2背离出料组件4的一端设置有配重块24,在桁架组件2逐渐延伸的过程中,配重块24起到了平衡桁架组件2重心的作用,使其保持稳定性,减少振动,使下料更均匀,进一步提高了房屋的强度和建造速度。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中,还包括加固组件9,加固组件9设置于桁架组件2的上方,加固组件9包括第一加固组件91、第二加固组件92和第三加固组件93;

第一加固组件91、第二加固组件92和第三加固组件93的两侧分别与桁架组件2的两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加固组件91包括设置于第一滑轨211上的第一立柱911、设置于第二滑轨212上的第二立柱912和与第一立柱911和第二立柱912顶部相连接的第一连接柱913;

第一立柱911分别与第一滑轨211的两端通过钢丝绳索相连接;

第二立柱912分别与第二滑轨212的两端通过钢丝绳索相连接;

第二加固组件92包括设置于第三滑轨221上的第三立柱921、设置于第四滑轨222上的第四立柱922和与第三立柱921和第四立柱922顶部相连接的第二连接柱923;

第三立柱921分别与第三滑轨221的两端通过钢丝绳索相连接;

第四立柱922分别与第四滑轨222的两端通过钢丝绳索相连接;

第三加固组件93包括设置于第五滑轨231和第六滑轨232之间的第五立柱;

第五立柱分别与第五滑轨231和第六滑轨232的两端通过钢丝绳索相连接。

进一步的,钢丝绳索为钢丝拉杆。

在该实施例中,在桁架组件2延伸的过程中,因为长度变化导致重心移动会使桁架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在桁架组件2的上方设置有加固组件9,包括与第一滑轨211的两端相连接的第一立柱911和与第二滑轨212的两端相连接的第二立柱912,通过钢丝绳索相连接,且第一立柱911和第二立柱912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柱913相连接,提高了第一加固组件91的机械强度,进一步增强了第一滑轨组件21的稳定性,使其更好的成为第二滑轨组件22和第三滑轨组件23的基石,还包括与第三滑轨221的两端相连接的第三立柱921和与第四滑轨222的两端相连接的第四立柱922,通过钢丝绳索相连接,且第三立柱921和第四立柱922的顶部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柱923相连接,提高了第二加固组件92的机械强度,进一步增强了第二滑轨组件22的稳定性,使其更好的成为第三滑轨组件23的基石,还包括与第五滑轨231和第六滑轨232的两端分别相连接的第五立柱,通过钢丝绳索相连接,使第三滑轨组件23在延伸的时候保持稳定性,同时保证了房屋建造的精确性和质量,钢丝绳索采用钢丝拉杆,钢丝拉杆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以保证桁架组件2的稳定性,减少振动,当桁架组件2向内收回时。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中,控制组件1可设置于该装置的外围,也可设置于配重块24中。

在该实施例中,当控制组件1设置于外围时,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查维修及程序调试,但与装置内部的线路连接较长,将控制组件1设置于配重块24中,缩短了线路的长度,避免发生线路缠绕导致施工漏电等不安全事故。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中,还包括集成电柜10和液压站101。

在该实施例中,集成电柜10与控制组件1相连接,线路引出设置于底座64内,集成与导电滑环324和导电连接盘325连接,避免了旋转组件7转动时线路缠绕导致设备损坏,因此设置导电滑环324,利用导电滑环324的滑动接触、静电耦合或电磁耦合,在旋转组件7转动时依旧能够传递电信号的传输,液压站101与第一升降件61、第二升降件62和第三升降件63相连接,为其提供动力。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中,还包括防尘罩,防尘罩设置于升降组件6的外侧。

进一步的,防尘罩为可伸缩防尘罩。

在该实施例中,该装置对于升降组件6的精度要求高,需要保证升降组件6在施工的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升降组件6的外围设置有防尘罩,由于升降组件6具有高度的可伸缩性,因此,设置的防尘罩同样具有可伸缩性,防尘罩的一端与底座64相连接,防尘罩的另一端与平台71相连接,将升降组件6与外界相隔绝,保证其施工精度,同时,减少了维修的成本。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中,还包括与第四驱动件51相连接的第一拖链102、与第二驱动件52相连接第二拖链和与第三驱动件53相连接的第三拖链104。

在该实施例中,第四驱动件51、第二驱动件52和第三驱动件53分别通过第一拖链102、第二拖链和第三拖链104进行线路连接,将线路集成于拖链内部,防止该装置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生线路缠绕,导致线路漏电、施工停止或其他不安全事故。

如图1至图10所示,其中,第四驱动件51、第二驱动件52、第三驱动件53和第一驱动件54分别包括伺服电机和减速器。

在该实施例中,该装置包括多个部件的运动,由不同的电机对不同的部件驱动使其实现不同的功能,方便线路的设置,同时方便选择不同参数的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方便对各部件进行控制。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升降组件6采用塔吊。

进一步的,塔吊的数量可为一个,设置于底座64的中心,与旋转组件7的中心相连接。

进一步的,塔吊的数量可为多个,间隔均匀设置于底座64的中心,且与旋转组件7相连接。

在该市势力中,利用塔吊作为该装置的升降组件6,可完成对高度要求更高的房屋的建造。

实施例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房屋建造系统,包括上诉任一实施例中的3d房屋打印机,3d房屋打印机为多个。

在该实施例中,不同类型的房屋,如别墅、洋房、高层等,对于房屋的高度和宽度的要求不同,因此,提供一种房屋建造系统,包括多个3d房屋打印机,根据每一个3d房屋打印机的工作范围,将房屋进行区域划分,使不同的3d房屋打印机负责不同的区域,多个区域进行拼接完成房屋的建设,使该装置不再局限于某一类型的房屋建造,提高建筑工程的机械化施工水平和效率、减少建筑材料与能源消耗。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