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保温砌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7881发布日期:2018-09-18 17:2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保温砌块。



背景技术:

再生混凝土砌块有水泥、水、细骨料、再生粗骨料及普通初骨料制成,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回收利用,并且再生混凝土具有高强度、优秀的保温性能,因此再生混凝土砌块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但目前,再生混凝土砌块在采用错缝搭砌的时候,虽然能够保证竖直方向上,整个砌块墙面的稳定性,但是在水平方向上,仅仅通过砌块之间的砂浆粘接,一旦遇到较大的水平作用力,容易受到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砌砖,所述砌砖为立方结构,并在所述砌砖的所有端面设有定位结构,因此在保证砌块竖直方向稳定的同时,也保证了水平方向的稳定,使得整个墙面在竖直及水平方向更加稳定。

为解决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保温砌块,包括砌砖本体,所述砌砖本体是采用再生混凝土制成的六面立方结构,分别为左端面、右端面、上端面、下端面、前端面及后端面,所述左端面设有第一定位凹槽,所述右端面设有与第一定位凹槽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凸块;所述前端面设有第二定位凹槽,所述后端面设有与第二定位凹槽匹配的第二定位凸块;所述下端面设有第三定位凹槽,所述上端面设有与第三定位凹槽相匹配的第三定位凸条;所述第一定位凹槽、第二定位凹槽为球型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凸块、第二定位凸块为球型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凹槽与左端面的连接处倒圆角;所述第二定位凹槽与前端面的连接处倒圆角;所述第三定位凹槽与下端面的连接处倒圆角;此种设计能够降低定位凹槽与端面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使得砌砖的强度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凸块与右端面的连接处倒圆角;所述第二定位凸块与后端面的连接处倒圆角;所述第三定位凸条与上端面的连接处倒圆角;此种设计能够降低定位凹槽与端面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使得砌砖的强度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砌砖本体采用的再生混凝土包括水泥、水、细骨料、新粗骨料、再生粗骨料,其配合比为1∶0.49∶1.55∶1.31∶1.9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所述砌砖为立方结构,并在所述砌砖的所有端面设有定位结构,所述砌块的定位凹槽与定位凸块都是弧形结构,采用此种结构可以降低所述砌砖在定位处的应力集中,使得墙面更为牢固,所述砌砖在保证砌块竖直方向稳定的同时,也保证了水平方向的稳定,使得整个墙面在竖直及水平方向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所述砌块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所述砌块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所述砌块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图3,一种高强度再生混凝土保温砌块,包括砌砖本体,所述砌砖本体是采用再生混凝土制成的六面立方结构,分别为左端面21、右端面22、上端面11、下端面12、前端面32及后端面31,所述左端面21设有第一定位凹槽211,所述右端面22设有与第一定位凹槽211相匹配的第一定位凸块222;所述前端面32设有第二定位凹槽321,所述后端面31设有与第二定位凹槽321匹配的第二定位凸块322;所述下端面12设有第三定位凹槽312,所述上端面11设有与第三定位凹槽312相匹配的第三定位凸条311;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11、第二定位凹槽321为球型凹槽;所述第一定位凸块222、第二定位凸块322为球型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11与左端面21的连接处倒圆角;所述第二定位凹槽321与前端面32的连接处倒圆角;所述第三定位凹槽312与下端面12的连接处倒圆角;此种设计能够降低定位凹槽与端面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使得砌砖的强度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凸块222与右端面22的连接处倒圆角;所述第二定位凸块322与后端面31的连接处倒圆角;所述第三定位凸条311与上端面11的连接处倒圆角;此种设计能够降低定位凹槽与端面连接处的应力集中,使得砌砖的强度更高。

所述砌砖本体采用的再生混凝土包括水泥、水、细骨料、新粗骨料、再生粗骨料,其配合比为1∶0.49∶1.55∶1.31∶1.97。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