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预制叠合梁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18666发布日期:2018-11-20 22:06阅读:1460来源:国知局
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预制叠合梁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方法,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预制叠合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住宅体系中,预制叠合梁需通过支撑系统将其临时固定到安装位置,然后作业人员便可将预制叠合梁两端的钢筋同结构柱钢筋帮扎并统一安装模板,安装完模板后,便可对叠合梁现浇层、结构柱等统一现浇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受预制叠合梁自重、现浇层重量、混凝土振捣等各种施工荷载的影响,预制叠合梁同支撑系统的木梁接触部位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加大了后期的维修处理工作,耽误工期的同时还造成诸多的人力及物力浪费。

目前针对此项问题,没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都是通过后期对已经破坏的成品叠合梁进行修补来弥补此项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预制叠合梁施工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预制叠合梁施工方法,

a、首先制作钢托框6;

b、放置支撑系统,根据图纸,粗调支撑顶标高;

c、粗调完支撑系统顶标高后,放置钢托框6,钢托框6的支撑腿向上;放置后需根据图纸再次核对其水平位置及标高;

d、核对完毕后,塔吊即可将预制叠合梁1安装就位,此时预制叠合梁1便已不再直接同支撑系统的木梁5接触,而钢托框6也开始受力(所受力来自预制叠合梁1的自重),减小了压强;

e、预制叠合梁1就位后,开始根据图纸微调支撑系统标高,直至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调整完毕后,即可绑扎钢筋;预制叠合梁1两端的钢筋同结构柱2和钢筋同结构柱3的钢筋进行绑扎;预制叠合梁1顶部现浇层钢筋的绑扎、安装模板7;

f、模板7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统一的混凝土浇筑;

g、同理,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钢托框6还会承受来自现浇层自重、混凝土振捣等各种施工荷载,避免了因预制叠合梁1直接同支撑系统接触压强过大而引起的成品破坏;

h、等混凝土凝固后,便可将模板、托框等拆除进行下一轮的使用安装。

所述支撑系统包括支撑4及设置在支撑4顶部的木梁5。

所述钢托框包括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四个角设置有支撑腿。

所述矩形框架的高度为预制叠合梁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所述矩形框架的长度为预制叠合梁长度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所述矩形框架的宽度大于预制叠合梁宽度。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预制叠合梁施工方法,可有效地扩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避免了成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大批量的破坏,加快了工期、降低了各种维修成本。通过制作一钢托框,将托框放置到支撑系统同预制叠合梁之间,即预制叠合梁不再同支撑系统直接接触,改为托框同支撑系统接触,将受力面积无形中加大,减小了压强。对预制叠合梁在安装过程中的成品保护起到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避免了后期的各种维修成本,节约了工期,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托框示意图;

图2是预制叠合梁示意图;

图3是预制叠合梁平面布置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支撑系统支设示意图

图6是支撑系统放置钢托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钢托框上放置预制叠合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安装模板结的构示意图;

图9是拆除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拆除支撑系统及钢托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图中:

1、预制叠合梁2、混凝土结构柱

3、混凝土结构柱4、支撑

5、木梁6、钢托框

7、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附图1-10可知,一种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预制叠合梁施工方法,

a、首先制作钢托框6;

b、放置支撑系统,根据图纸,粗调支撑顶标高;

c、粗调完支撑系统顶标高后,放置钢托框6,钢托框6的支撑腿向上;放置后需根据图纸再次核对其水平位置及标高;

d、核对完毕后,塔吊即可将预制叠合梁1安装就位,此时预制叠合梁1便已不再直接同支撑系统的木梁5接触,而钢托框6也开始受力(所受力来自预制叠合梁1的自重),减小了压强;

e、预制叠合梁1就位后,开始根据图纸微调支撑系统标高,直至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调整完毕后,即可绑扎钢筋;预制叠合梁1两端的钢筋同结构柱2和钢筋同结构柱3的钢筋进行绑扎;预制叠合梁1顶部现浇层钢筋的绑扎、安装模板7;

f、模板7安装完毕并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统一的混凝土浇筑;

g、同理,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钢托框6还会承受来自现浇层自重、混凝土振捣等各种施工荷载,避免了因预制叠合梁1直接同支撑系统接触压强过大而引起的成品破坏;

h、等混凝土凝固后,便可将模板、托框等拆除进行下一轮的使用安装。

所述支撑系统包括支撑4及设置在支撑4顶部的木梁5;钢托框放置在木梁5上。

所述钢托框包括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的四个角设置有支撑腿。

所述矩形框架的高度为预制叠合梁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所述矩形框架的长度为预制叠合梁长度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所述矩形框架的宽度大于预制叠合梁宽度。

本发明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预制叠合梁施工方法,可有效地扩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避免了成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大批量的破坏,加快了工期、降低了各种维修成本。通过制作一钢托框,将托框放置到支撑系统同预制叠合梁之间,即预制叠合梁不再同支撑系统直接接触,改为托框同支撑系统接触,将受力面积无形中加大,减小了压强。对预制叠合梁在安装过程中的成品保护起到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避免了后期的各种维修成本,节约了工期,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预制叠合梁施工方法,首先制作钢托框,放置支撑系统,放置钢托框,钢托框的支撑腿向上,塔吊将预制叠合梁放置在钢托框上,预制叠合梁两端的钢筋同结构柱和钢筋同结构柱的钢筋进行绑扎;预制叠合梁顶部现浇层钢筋的绑扎、安装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板、托框。本发明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预制叠合梁施工方法,可有效地扩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避免了成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大批量的破坏,避免了后期的各种维修成本,节约了工期,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于晓利;李社增;张永;姜丽丽;李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6.27
技术公布日:2018.11.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