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位智能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2508发布日期:2018-10-16 19:3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车位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燃油车禁售的时间表已经被多个国家提上日程。在这个新能源汽车井喷发展的阶段,充电难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巨大痛点。充电桩车位被燃油车占用的问题,尤为明显突出。

现有的新能源车位(充电桩)应用类型有:

一、普通停车场内安装充电桩,规划新能源车车位;

二、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场,采用专人管理,只能停放新能源汽车;

三、新能源车位(充电桩),采用现有的车位锁;车位锁主要包括机械式和智能式:

机械式,汽车进出停车位时需要人工打开车位锁的撑杆,撑起或放下,然后再开关锁;

智能式,采用蓝牙或者手机app控制,汽车进出时,根据感应,车位锁打开或者关闭。

现有技术的客观缺点:

停车难的问题在各大城市都很严重,可以说现有的车位都很难满足停车的需求,如果在停车场现有的车位中重新规划出新能源汽车车位,会导致燃油车在找不到车位时,占用新能源车车位(充电桩),而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

新能源汽车还在发展阶段,尽管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车将是大势所趋,但目前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保有量还很低,同时由于城市规划的问题,可能导致市区内不可能有很多的空地去建设新能源车专用停车场,新能源车专用停车场通常只建在高速服务区、城市周边等区域,无法解决新能源车市区内充电的问题;

城市规划的公共停车位,因为没有专人管理,很难禁止燃油车占用新能源车位(充电桩)的状况;

停车场规划新能源车位(充电桩),采用现有的车位锁,机械式的车位锁需要人为控制,增加了人力成本,智能式的车位锁都需要蓝牙或者app去控制,适合月租或者年租用户,而新用户在没有注册或者办卡的情况下无法打开车位锁,致使新能源车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车位智能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新能源汽车停车难,充电难,新能源车位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位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车牌识别装置、中心控制模块、车位锁装置及车型识别装置;

所述车牌识别装置设置在车位后端,所述车牌识别装置与所述中心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中心控制模块能够读取所述车牌识别装置识别的即将进入车位的汽车车牌信息;

所述车位锁装置设置在车位内,所述车位锁装置与所述中心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中心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所述车位锁装置开启或关闭,所述车位锁装置开启时车位不可用,所述车位锁装置关闭时车位可用;

所述车型识别装置埋设在车位所在处的地面以下,所述车型识别装置与所述中心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中心控制模块能够读取所述车型识别装置识别的经过车位的汽车的类型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车牌识别装置包括摄像头;

所述摄像头与所述中心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位锁装置包括架体、基座及控制器;

所述架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基座内;

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中心控制模块的信号并控制所述架体相对于所述基座打开或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车型识别装置包括电磁感应线圈。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有后台管理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控制模块与所述后台管理模块通过tcp/ip协议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车牌比对模块;

所述车牌比对模块与所述中心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所述车牌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车牌识别装置识别的车牌信息与所述中心控制模块存储的车牌信息进行比对,当存在匹配信息时,所述中心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车位锁装置继续保持开启状态,所述车位锁装置对应的车位不可用,当不存在匹配信息时,所述中心控制模块控制所述车位锁装置转变为关闭状态,所述车位锁装置对应的车位可用。

本发明提供的新能源车位智能控制系统,车牌识别装置识别即将进入车位的汽车车牌信息,中心控制模块根据车牌信息判断驶入的车辆为新能源车时,控制车位内的车位锁装置关闭,新能源车可驶入车位,车型识别装置在车辆行驶靠近车位时识别其类型信息,识别为新能源车时,辅助中心控制模块控制车位锁装置关闭,车位变为可用状态,本系统能够实现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位只对新能源汽车开放,实现新能源车位定向投入使用,为新能源汽车的停车及充电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新能源车位的有效利用率,防止了新能源车位被燃油车占用,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停车难,充电难,新能源车位利用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位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车牌识别装置;200-中心控制模块;300-车位锁装置;400-车型识别装置;500-后台管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能源车位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车牌识别装置100、中心控制模块200、车位锁装置300及车型识别装置400;

车牌识别装置100设置在车位后端,车牌识别装置100与中心控制模块200电性连接,中心控制模块200能够读取车牌识别装置100识别的即将进入车位的汽车车牌信息;

车位锁装置300设置在车位内,车位锁装置300与中心控制模块200电性连接,中心控制模块200能够控制车位锁装置300开启或关闭,车位锁装置300开启时车位不可用,车位锁装置300关闭时车位可用;

车型识别装置400埋设在车位所在处的地面以下,车型识别装置400与中心控制模块200电性连接,中心控制模块200能够读取车型识别装置400识别的经过车位的汽车的类型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车牌识别装置100识别即将进入车位的汽车车牌信息,中心控制模块200根据车牌信息判断驶入的车辆为新能源车时,控制车位内的车位锁装置300关闭,新能源车可驶入车位。

在本实施例中,车型识别装置400在车辆行驶靠近车位时识别其类型信息,识别为新能源车时,辅助中心控制模块200控制车位锁装置300关闭,车位变为可用状态,避免因车牌识别装置100识别牌照失误或者中心控制模块200控制失灵而导致车位锁装置300启闭异常,使得新能源车能够顺利使用车位,保证车位定向投入使用的稳定性;当新能源车从车位驶离时,车型识别装置400将信息发送给中心控制模块200,中心控制模块200控制车位锁装置300开启,车位恢复到不可用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车型识别装置400靠近车位的前端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控制模块200包括单片机控制模块,由12v直流电源供电;可同时采用太阳能电池,实现双系统供电,稳定性高。

本系统能够实现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新能源车位只对新能源汽车开放,实现新能源车位定向投入使用,为新能源汽车的停车及充电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新能源车位的有效利用率,防止了新能源车位被燃油车占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车牌识别装置100包括摄像头;摄像头与中心控制模块200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车牌识别装置100拍照采集车辆的视频图像,提取车牌信息,包括车牌颜色、车牌号码。

在本实施例中,车牌识别装置100同时具有识别车位内有无停车和车牌信息的功能,若识别车位为无停车状态,中心控制模块200控制该车位锁装置300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视频识别技术和电磁感应技术相结合来控制车位锁装置300,稳定性高,准确性高。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200w像素高清摄像头,提高了识别车牌的准确率,车辆无需停车,在时速0-40km时均可识别车牌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通过万向节安装,灵活性高。

在本实施例中,车牌识别装置100还包括补光灯,特殊天气及夜间工作的稳定性高。

在本实施例中,车牌识别装置100匹配有车牌识别芯片,车牌识别芯片能够识别摄像头获取的汽车车牌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车牌识别装置100采集即将进入车位的汽车车牌的视频信息,通过车牌识别芯片识别车辆的号牌,并通过后台设置反馈出解锁信号,进而中心控制模块200控制车位锁装置300关闭,车位可用。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车位锁装置300包括架体、基座及控制器;架体设置在基座上;控制器设置在基座内;控制器用于接收中心控制模块200的信号并控制架体相对于基座打开或闭合。

在本实施例中,架体相对于基座开启,即架体支起,为车位锁装置300的工作状态,车位锁装置300处于工作状态时,对应的车位不可用;架体相对于基座关闭,即架体伏下,为车位锁装置300的非工作状态,车位锁装置30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对应的车位可用。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控制器为电磁控制器。

在本实施例中,车位锁装置300可匹配报警模块,受冲撞时发出报警鸣叫。

可选地,车位锁装置300还可匹配自身状态识别及反馈模块,识别自身处于开启或关闭状态,并将状态信号反馈给中心控制模块200。

可选地,车位锁装置300还可匹配自动复位控制模块,在得到汽车驶离车位的信号后,控制架体复位,架体支起,车位锁装置300恢复到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车型识别装置400包括电磁感应线圈。

在本实施例中,车型识别装置400感应经过的车辆的电磁辐射强度,根据强度判断来车是否为新能源车。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中心控制模块200电性连接有后台管理模块500。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中心控制模块200与后台管理模块500通过tcp/ip协议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本系统能够实现后台管理以及脱机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后台管理模块500包括系统主机,主机内搭载车辆管理软件。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车牌比对模块;车牌比对模块与中心控制模块200电性连接;车牌比对模块用于将车牌识别装置100识别的车牌信息与中心控制模块200存储的车牌信息进行比对,当存在匹配信息时,中心控制模块200控制车位锁装置300继续保持开启状态,车位锁装置300对应的车位不可用,当不存在匹配信息时,中心控制模块200控制车位锁装置300转变为关闭状态,车位锁装置300对应的车位可用。

在本实施例中,车牌比对模块使得本系统能够实现黑名单功能,禁止黑名单内的车辆使用停车场内的新能源车位。

可以理解,可同时实现白名单功能,如使得白名单内的车辆可自由使用车位,方便多样化管理。

总体地,本系统下的车位使用流程为:车辆在驶入停车位时被车牌识别装置100识别是否为新能源车,若为新能源车,则中心控制模块200控制新能源车位的车位锁装置300关闭,该车位变为可用状态,新能源车辆驶入停车场,到达目标车位,若车位锁装置300未正常关闭,车型识别装置400自动感应来车类型并辅助中心控制模块200控制车位锁装置300关闭,保证车位可用,当所停车辆离开时,车型识别装置400或者车牌识别装置100将信息发送给中心控制模块200,中心控制模块200控制车位锁装置300开启,车位恢复到不可用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系统可以应用于单个车位或少数几个聚集在一处的车位,对单个或少数几个聚集的车位进行管理,实现新能源车在市内的随处停靠、充电。

本系统涉及车牌识别、大数据、lcd显示、单片机控制等技术,可以在无人值守的公共新能源停车位安装,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实现新能源汽车可在市区内随处充电,避免充电桩车位被燃油车占用的问题,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可以理解,现有的停车场也可以使用本系统;具体地,在停车场入口处设置车牌识别装置100,在停车场内的新能源车位内均设置车位锁装置300及埋设车型识别装置400。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还包括引导显示装置;引导显示装置设置在停车场入口,引导显示装置与中心控制模块200电性连接;中心控制模块200控制车位锁装置300关闭时,引导显示装置能够显示关闭的车位锁装置300所对应的车位编号。

在本实施例中,便于驾驶者直接获得目标车位信息,进入停车场后能够快速地找到目标车位。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引导显示装置包括电子显示屏。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显示屏优选为lcd显示屏。

在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停车场出口也设有车牌识别装置100;车牌识别装置100与中心控制模块200电性连接,中心控制模块200能够读取车牌识别装置100识别的驶出停车场的汽车车牌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当新能源车驶出停车场时,停车场出口处的车牌识别装置100将信息传送给中心控制模块200,若该车停留过的车位内的车位锁装置300没有开启,该车位没有恢复到不可用状态,则中心控制模块200控制该车位锁装置300开启,确保车位锁装置300处于正确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停车场出口处的车牌识别装置100辅助车型识别装置400,避免因车型识别装置400失灵而导致车位锁装置300状态异常,确保新能源车从车位驶离后车位恢复到不可用状态,保证车位定向投入使用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或者在停车场内设置车牌识别装置100,识别车位内有无停车以及车牌信息,若识别车位为无停车状态,中心控制模块200控制该车位锁装置300开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视频识别技术和电磁感应技术相结合来控制车位锁装置300,稳定性高,准确性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