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共享的环保式道旁停车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3830发布日期:2018-12-12 00:16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基于网络共享的环保式道旁停车位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网络共享的环保式道旁停车位。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目前私家轿车已经非常常见,尤其是城市中更为普遍,伴随社会进步城市中的道路在不断的扩展,但是堵车仍然十分常见,在上下班及上放学的时间更为明显,而在城市道路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不同路段设有用以美化城市、净化空气的绿化植被,尤其在靠近小区或者工厂的旁边,在绿化植被的旁边机动车道或者非机动车道上会划分多个免费停车位,以缓解一些小区或工厂车位不足的状况,因此这些车位就成为一些私家车的常住之地,这样就会导致本来就不宽敞的机动车道或者非机动车道在人流高峰期显得更加拥挤,还经常会看到一些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对所停放的车剐蹭等现象;对于这些道旁共享的车位,因为每位车主使用时间不同,在每次使用时,只能到达目的地后在寻找车位,有时还可能没有,就需要在附近找车位停车,另外还有些车主可能连续多天不使用车,就一直占用车位,以至于其他车主不能使用车位,失去了共享车位的意义。因此,在不影响城市绿化的及道旁车位使用的前提下,缓解道路拥堵压力并且还能节省停车时间,这样的停车方式出现对于解决现实问题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网络共享的环保式道旁停车位,通过将道旁绿化植被和停车位结合在一起,减少道旁的占用面积,以缓解交通压力,还能通过网络数据进行提前预定车位,可节省停车时间。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共享的环保式道旁停车位,包括:

停车位本体,其为设置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长方形凹槽,所述凹槽内竖直设置多个隔板,以将所述凹槽划分为多个停车隔间,每个所述停车隔间作为一个停车单位,每个所述停车单位的四角设置可伸缩的立柱,所述立柱顶端设有盖板,在所述立柱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盖板与路面齐平,每块所述盖板四周边缘设置挡板以围成长方形结构,所述长方形结构内设置植物种植层;每个所述停车单位靠近非机动车道的路面上设置提示柱,所述提示柱上设置led显示屏和刷卡区;

托车机构,其包括支撑板、牵引板及支撑轴,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停车单位的底面上,所述牵引板是由三条竖直板和一条横板构成山字形的托板,所述牵引板平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方,所述牵引板和所述支撑板可接触位置设置多根竖直方向的所述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可伸缩并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牵引板两侧的竖直板分别延伸出条形板,所述条形板和所述牵引板铰接并可在0-90°内转动,所述条形板和所述牵引板上表面设置柔性材料;

识别器,其内置于所述刷卡区,所述识别器包含身份识别模块,所述身份识别模块用以识别车主身份;

车位预定模块,其包括信息采集模块、gps定位模块、重量感应器及计时模块,所述gps定位模块设置在车上,所述重量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牵引板上,所述计时模块内置于所述识别器;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gps定位模块、重量感应器及计时模块连接,所述gps定位模块与所述led显示屏通讯连接,所述led显示屏内存储所述停车单位设置位置的交通路面地图,所述led显示屏与所述重量感应器连接,以使所述重量感应器低于预设最小阈值时,按着由近及远向所述gps定位模块发出空车位的信号,所述gps定位模块标记所述停车单位的在所述交通路面地图上的位置;所述gps定位模块内预定模块,所述预定模块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通讯连接,以通过所述预设模块预定所述交通地图上所标记的所述停车单位,预定成功后所述led显示屏显示车位已预订;所述计时模块分别与所述gsp定位模块及led显示屏连接,以使所述计时模块超过预设的最大阈值时,已预订车位的车上所述gps定位模块在所述交通路面地图上标记的所述停车单位的位置解除,所述led显示屏上显示空位。

优选的是,所述植物种植层包括防水层、吸水层和种植层,所述防水层、所述吸水层和所述种植层由下至上依次铺设在所述盖板上;靠近所述挡板的顶角处设置多个渗水口,所述渗水口分别连接渗水管。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轴由多节自下自上套接而成的套管组成,所述套管的底端连接液压缸及液压泵,以使所述套管可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板上平行于所述牵引板的三条竖直板设置导轨,所述套管的底端设置与所述导轨适配的滑轮,所述滑轮嵌入式设置在所述导轨内,所述滑轮连接驱动装置,以使所述滑轮沿所述导轨滑动。

优选的是,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提示柱内,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识别器和所述车位预定模块连接,以使所述停车单位被预定后,所述识别器在预设的时间范围内仅能和预定车位的车主身份相匹配;所述停车单位未被预定时,所述识别器可与其他车主的身份识别证明相匹配,其中,所述身份识别证明包括身份证或者交通部门统一办理的身份证明,所述预设的时间范围为10-15min;所述控制系统分别连接所述立柱、液压泵、驱动装置和led显示屏并分别进行控制。

优选的是,每个所述停车单位底部竖直设置中空的液位柱,所述液位柱侧面均匀设置多个与外部连通的通孔,所述液位柱顶端设置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以使所述停车单位内的水位超过液位计设置的最大阈值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相应所述停车单位的立柱及托车机构启动以将所述停车单位内的车移到地面上。

优选的是,还包括计费模块和收费模块,所述计费模块分别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和所述计时模块连接,所述计费模块根据所述计时模块统计的所述身份识别证明被所述身份识别模块两次识别的时间间隔进行计费;所述收费模块分别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所述计时模块及所述控制系统连接,以使经所述身份识别模块识别后由所述计费模块进行计费,将计费信号发送至所述收费模块,当所述收费模块发出收费信号后,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立柱和托车机构的运行以取车。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板下方设置防震机构,所述防震机构包括弹簧、滑竿及滑槽,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四角处,所述滑竿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弹簧的顶端,所述滑竿另一端设置适配滑块,所述滑块对应所述停车单位侧壁位置设置竖直方向的所述滑槽,所述滑块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滑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凹槽侧面及底面由水泥浇筑而成,所述盖板包括钢筋混凝土板及覆于钢筋混凝土板上的隔热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和所述隔热板上均匀设置通孔;所述隔热板上方设有透气板,所述透气板和所述隔热板距离0.5-1cm,所述挡板设置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顶角处气体相通,所述双层结构的顶面和底面均封闭设置,所述双层结构的底面及外层侧面上设置透气孔。

优选的是,相邻的所述立柱之间设置连接杆,所述立柱靠近非机动车道的侧面设置开口,所述立柱其他三个侧面外围设有透明板,所述透明板位于所述连接杆外侧。

优选的是,所述立柱伸出路面的高度设置为2-2.5m,所述开口沿道路延伸方向的长度为5-6m。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停车位本体,可实现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设置的植物种植层的地下进行停车,一方面为附近的小区及工厂提供停车位,另一方面还能缓解路面的交通拥堵问题;对于待停的车,可通过gps定位模块提前定位目的地的车位,如果目的地有停车位,并且重量感应器通过感应牵引板上的重量以发出是否有未停车的停车位的信号,如果有空车位通过信号采集模块则在gps定位模块中标记出空车位所在的具体位置,并可通过预定模块提前预定车位,预定成功后同时在led显示屏上显示车位已预订,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识别器仅能和该预定车位的车主身份相识别,以防止其他车主占用车位,如果超过预设的时间,预定车位的车主未到达则在gps定位模块中空车位所在的具体位置的标记解除,以提示预定车位的车主未按规定时间到达预定车位,此时led显示屏显示空位,其他车主可进行预定或者直接进行身份识别刷卡停车;当预定的车主按时到达或者直接刷卡停车的车主,可将车停在停车单位侧面,以通过设置的立柱的升高,使得盖体连带植物种植层撑离地面,使得待停的车可以停到凹槽内的停车单位中,具体的可以通过山字形牵引板升高并滑动到凹槽侧面,通过牵引板插到相应的车底面,将车托起,再将条形板翻折辅助固定车头和车尾,牵引板按原路滑动返回并降低,使车放置在停车单位内的支撑板上,再通过立柱降低,使得植物种植层重新置于路面上。本申请将道旁的停车位和绿化系统相结合,既实现了缓解道旁小区或者工厂停车位紧张的状况,也不影响绿化功能,还将本来设置在绿化植被旁边地面上的停车位作为通行道,可一定程度上缓解道路拥挤的状况,同时还结合大数据为车主提供方便,提前预定车位,以节约停车时间。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停车单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托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防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网络共享的环保式道旁停车位,包括:

停车位本体,其为设置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长方形凹槽,所述凹槽内竖直设置多个隔板,以将所述凹槽划分为多个停车隔间,每个所述停车隔间作为一个停车单位100,每个所述停车单位100的四角设置可伸缩的立柱101,所述立柱101顶端设有盖板102,在所述立柱101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盖板102与路面齐平,每块所述盖板102四周边缘设置挡板103以围成长方形结构,所述长方形结构内设置植物种植层104;每个所述停车单位100靠近非机动车道的路面上设置提示柱,所述提示柱上设置led显示屏和刷卡区;

托车机构105,其包括支撑板200、牵引板201及支撑轴202,所述支撑板200设置在所述停车单位100的底面上,所述牵引板201是由三条竖直板203和一条横板204构成山字形的托板,所述牵引板201平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00上方,所述牵引板201和所述支撑板200可接触位置设置多根竖直方向的所述支撑轴202,所述支撑轴202可伸缩并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00上;所述牵引板201两侧的竖直板203分别延伸出条形板205,所述条形板205和所述牵引板201铰接并可在0-90°内转动,所述条形板205和所述牵引板201上表面设置柔性材料;

识别器,其内置于所述刷卡区,所述识别器包含身份识别模块,所述身份识别模块用以识别车主身份;

车位预定模块,其包括信息采集模块、gps定位模块、重量感应器及计时模块,所述gps定位模块设置在车上,所述重量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牵引板201上,所述计时模块内置于所述识别器;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gps定位模块、重量感应器及计时模块连接,所述gps定位模块与所述led显示屏通讯连接,所述led显示屏内存储所述停车单位100设置位置的交通路面地图,所述led显示屏与所述重量感应器连接,以使所述重量感应器低于预设最小阈值时,按着由近及远向所述gps定位模块发出空车位的信号,所述gps定位模块标记所述停车单位100的在所述交通路面地图上的位置;所述gps定位模块内预定模块,所述预定模块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通讯连接,以通过所述预设模块预定所述交通地图上所标记的所述停车单位100,预定成功后所述led显示屏显示车位已预订;所述计时模块分别与所述gsp定位模块及led显示屏连接,以使所述计时模块超过预设的最大阈值时,已预订车位的车上所述gps定位模块在所述交通路面地图上标记的所述停车单位100的位置解除,所述led显示屏上显示空位。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停车位本体,将现存的地上道旁停车位转移到地下,并和植物种植层104相结合,可在植物种植层104上种植绿化植被以在不影响绿化绿化前提下,可为附近小区或者工厂提供车位,以缓解小区或者工厂车位不足的压力;对于待停的车来说,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可通过设置在车上的gps定位模块提前定位目的地附近的停车位,如果目的地有停车位,并且通过设置在停车单位100中牵引板201上的重量感应器,感应牵引板201上的重量以发出是否为未停车的停车位的信号,如果是空车位经信号采集模块采集向gps定位模块发出信号,并在gps定位模块中标记出空车位所在的具体位置,然后可通过预定模块提前预定车位,预定成功后同时会在led显示屏上显示车位已预订,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识别器仅能和该预定车位的车主身份相识别,以防止其他车主占用车位,如果超过一定的时间,预定车位的车主未到达停车单位100处则在gps定位模块中空车位所在的具体位置的标记解除,以提示预定车位的车主未按规定时间到达预定车位,led显示屏重新显示为空位,其他车主可进行预定或者直接进行身份识别刷卡停车,其中,识别器中的身份识别模块预存已获取驾照人员的身份证信息;当预定的车主按时到达或者直接刷卡停车的车主,可将车停在停车单位100侧面,以通过设置的立柱101的升高,使得盖板撑离地面。

待盖板撑离地面后,即可通过托车机构将车停到停车单位100内,具体实现方式可以通过山字形牵引板201升高并滑动伸出到凹槽侧面,以将待停的车以前轮胎和后轮胎为界分为三部分,通过牵引板201插到相应的车底面,将车托起,然后再将条形板205翻折以将车头和车尾部分辅助固定,牵引板201再按原路滑动返回并降低,即可使待停的车放置在凹槽内的支撑板200上,再通过立柱101降低,使得盖板降低即使植物种植层重新置于路面上。本发明将道旁的停车位和绿化系统相结合,既实现了缓解道旁小区或者工厂停车位紧张的状况,也不影响绿化功能,还将本来设置在绿化植被旁边地面上的停车位作为通行道,可一定程度上缓解道路拥挤的状况,同时还结合大数据方便车主提前查看目的地是否有空车位并可提前预定车位,可节约停车时间并且停车位成为供人们使用的共有资源。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植物种植层104包括防水层、吸水层和种植层,所述防水层、所述吸水层和所述种植层由下至上依次铺设在所述盖板102上;靠近所述挡板103的顶角处设置多个渗水口,所述渗水口分别连接渗水管。

在上述方案中,植物种植层104的设置可以用以种植道旁的绿化植被,并且有防水层的存在可避免浇水或下雨时植物种植层中的水渗入到停车单位内,影响停车,多余的水分也可以部分被吸收层吸收重新利用或者通过渗水口排出。

如图2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轴202由多节套管自下自上套接而成,,所述套管的底端连接液压缸及液压泵,以使所述套管可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板200上平行于所述牵引板201的三条竖直板203设置导轨206,所述套管的底端设置与所述导轨206适配的滑轮,所述滑轮嵌入式设置在所述导轨206内,所述滑轮连接驱动装置,以使所述滑轮沿所述导轨206滑动。

在上述方案中,液压缸及液压泵设置在凹槽内,支撑轴202设置为多节自下而上套接而成的套管组成,是可通过支撑轴202顶端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并通过液压泵为液压缸提供动力,以使液压缸的活塞杆可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套管一节节伸长或缩短,实现支撑轴202的升降;支撑轴202沿着牵引板201竖直板203所在方向均匀布置在牵引板201下方,并且每条竖直板203下方设置一排支撑轴202,在不影响支撑效果的前提下可减少设置数量,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连有控制器及电源,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带动滑轮沿着导轨206的移动,进而使上方连接的牵引板201可向凹槽侧面伸出,以托住车底面。

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提示柱内,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识别器和所述车位预定模块连接,以使所述停车单位100被预定后,所述识别器在预设的时间范围内仅能和预定车位的车主身份相匹配;所述停车单位100未被预定时,所述识别器可与其他车主的身份识别证明相匹配,其中,所述身份识别证明包括身份证或者交通部门统一办理的身份证明,所述预设的时间范围为10-15min;所述控制系统分别连接所述立柱101、液压泵、驱动装置和led显示屏并分别进行控制。

在上述方案中,控制系统包含控制器,可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识别器,以在停车单位100被预定成功后,可有gps定位系统内设的预定模块发出信号,使得识别器在预设的范围内仅能和预定车位的车主身份相识别,以防止别人在这段时间的查询到或预定该车位,避免造成混乱;如果预定车位的车主未按预设的时间范围到达停车单位100进行使用,则取消预定车位的车主的使用,以供其他车主停车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在停车单位100未被预定时,空车位一侧设置的识别器与任意身份识别证明相匹配,供车主停车。控制系统连接液压泵及驱动装置并进行控制,为实现牵引板201的升降及滑动,而控制系统连接led显示屏,是为时刻让在路上进行预定车位的车主及在停车单位100跟前寻找车位的车主,能清楚的知道车位的使用情况;另外,立柱是由多节套管自下而上的套接而成,套管的顶端连接液压缸的活塞杆,而液压缸连有液压泵,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液压泵启动也带动立柱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盖板能撑离地面或覆于地面上。

一个优选方案中,每个所述停车单位100底部竖直设置中空的液位柱,所述液位柱侧面均匀设置多个与外部连通的通孔,所述液位柱顶端设置液位计,所述液位计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以使所述停车单位100内的水位超过液位计设置的最大阈值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相应所述停车单位100的立柱101及托车机构105启动以将所述停车单位100内的车移到地面上。

在上述方案中,停车单位底部竖直设置中空的液位柱,液位柱侧面均匀设置多个与外部连通的通孔,以使停车单位内有存水时保持液位柱的内外水面一致,液位柱顶端设置液位计,可随时监测停车单位内的水位,而液位计连接控制系统,是为防止一旦碰见大雨或者雨季,停车单位内灌入水,当水位一旦超过液位计设置的最大阈值,控制系统可以自启动,通过立柱的升高及托车机构的托付将停车单位内的车移动到地面上,以防止车被水浸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其中,液位计设置的最大阈值可依据一般家庭使用的轿车底盘的高度设置。另外,液位计连接控制系统,还可以当停车单位灌水以后,使得控制系统连接的led显示屏显示维修状态,并且刷卡区不能识别任何车主身份进行停车,以保证车辆安全。

一个优选方案中,还包括计费模块和收费模块,所述计费模块分别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和所述计时模块连接,所述计费模块根据所述计时模块统计的所述身份识别证明被所述身份识别模块两次识别的时间间隔进行计费;所述收费模块分别与所述身份识别模块、所述计时模块及所述控制系统连接,以使经所述身份识别模块识别后由所述计费模块进行计费,将计费信号发送至所述收费模块,当所述收费模块发出收费信号后,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立柱101和托车机构105的运行以取车。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收费模块可以是常见的二维码或刷卡机中的一种,设置计费模块和收费模块,是可以实行一定的规定,比如按着上班族的休息时间,按每周休息两天,可以设置65小时内停车免费,超过65小时的部分可以按时间收费,这样可以防止一些车主的多天停在车位不使用,不能道旁公共的资源得到共享,另外根据实际状况,在国家节假日时进行调整,以合理进行收费;在计费模块要通过计时模块记录车主两次刷卡身份识别证明被身份识别模块识别的时间间隔,按要求进行计费,并且在收到收费模块发出的收费信号后,控制系统才能控制立柱101升高以及托车机构105的启动,以进行取车。

如图3所示,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支撑板200下方设置防震机构207,所述防震机构207包括弹簧300、滑杆301及滑槽302,所述弹簧300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00的四角处,所述滑杆301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弹簧300的顶端,所述滑杆301另一端设置适配滑块303,所述滑块303对应所述停车单位100侧壁位置设置竖直方向的所述滑槽302,所述滑块303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滑槽302内。

在上述方案中,在支撑板200下方设置防震机构200,可以实现当车被托车机构105停到到停车单位内进行下降将车放置到支撑板上时,车本身所具有的的重量对支撑板200带来的冲击力,可通过滑竿301沿着滑槽302向下移动,通过与滑竿301相连接的弹簧300的缓慢压缩,可起到缓冲作用,可以避免车晃动或者倾斜,造成的放置不稳。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凹槽侧面及底面由水泥浇筑而成,所述盖板102包括钢筋混凝土板及覆于钢筋混凝土板上的隔热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和所述隔热板上均匀设置通孔;所述隔热板上方设有透气板,所述透气板和所述隔热板距离0.5-1cm,所述挡板103设置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顶角处气体相通,所述双层结构的顶面和底面均封闭设置,所述双层结构的底面及外层侧面上设置透气孔106。

在上述方案中,凹槽侧面及底面由水泥浇筑而成,是为停车单位提供一个稳固安全的地下环境,盖板102用钢筋混凝土板和隔热板构成,一方面为上方的绿化机构104提供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停车单位提供牢固的顶层结构,还能通过隔热板、通孔及透气版,防止凹槽内温度过高还能透气,另外挡板设置双层结构,作为绿化机构104外围结构,共同形成可种植绿色植被的池子,而且在双层结构的底面及外层侧面设置透气孔106,以使每个停车单位与外部气体相通,而且还能防止下雨或者给绿色植被浇水时,水从挡板内层侧面或者上表面渗进凹槽内。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立柱101靠近非机动车道的侧面设置开口,所述立柱101其他三个侧面外围设有透明板,所述透明板位于所述连接杆外侧。

在上述方案中,在立柱101在靠近非机动车道的侧面设置开口,以供托车机构105进行从开口处取车停放到凹槽内,而在立柱101的其他三侧面设置透明板,是为防止在立柱101升起时如果在绿化机构104的端部设有机动车道到非机动车道的路口时,避免影响行人或者车辆的视线。

一个优选方案中,所述立柱101伸出路面的高度设置为2-2.5m,所述开口沿道路延伸方向的长度为5-6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立柱101有多节空心套管自上而下的套接而成,空心套管的底端固定在凹槽内,顶端固定在盖板102的底面,空心套管的顶端连有液压缸的活塞杆,液压缸连有液压泵并受控制系统的控制。立柱101伸出路面的高度设置为2.5-3m,开口沿道路延伸方向的长度为5-6m,还按着目前一般家庭使用小型轿车的比较常见,一般车高度在1.4-1.6m,长度在3.8-4.3m,在保证车能从开口进入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设置,另外两根立柱101之间的宽度的距离设为2.4-2.8m,也和一般轿车宽度1.6-1.8相配合。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