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成型模板的早拆构件及早拆模板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2624发布日期:2018-11-14 03:26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成型模板的早拆构件及早拆模板支架。

背景技术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3.2.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采用的专利技术,不应违反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086.19.2: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和底座,顶部应设可调支托,u型支托与椤梁两侧如有间隙,必须锲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得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不得大于3mm,安装应保证上下同心。

而现有的螺纹升降式早拆模板支架,至少包括有能在可调托撑丝杆上动的托板套与能在可调托撑丝杆定位和支承托板套的螺母两个构件组成,用于支撑主梁、次梁以及位于主梁和次梁上搭建的模具板,使用的构件至少两个,占用空间大,现行安全技术规程的制约,因此不能在施工现场得到大面积推广,现有技术存在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成型模板的早拆构件,通过支撑托板、早拆托板和设置在早拆托板下部周侧的连接座上可升降的阻拦杆配合实现主梁、次梁以及模具板的固定,减少现有技术中构件的数量,便于在施工现场推广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凝土成型模板的早拆构件,包括有丝杆以及设置在所述丝杆端部的支撑托板,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早拆托板,所述早拆托板包括有圆盘结构的板本体以及与垂直于所述板本体延伸的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开设有与所述丝杆螺纹配合的通道;所述板本体沿自身直径方向的两侧延伸有两相对设置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阻拦杆,所述阻拦杆与所述连接套筒之间形成有卡嵌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托板与模具板抵接使丝杆支撑固定,使用者将主梁放置于阻拦杆与丝杆之间形成的卡嵌空间内实现主梁的定位,然后在主梁上放置次梁完成早拆构件的搭建,通过支撑托板、早拆托板和设置在早拆托板下部周侧的连接座上可升降阻拦杆配合实现主梁、次梁以及模具板的固定,减少现有技术中构件的数量,便于在施工现场推广使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平行于所述丝杆长度方向的螺纹孔,所述阻拦杆包括有杆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杆本体两端的抵接块;所述杆本体包括有螺纹段和光杆段,所述光杆段设置在所述杆本体靠近所述支撑托板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杆段能够在螺纹孔内滑动,以便于阻拦杆固定时的预固定,避免在阻拦杆上升过程中主梁在阻拦杆与丝杆之间发生偏移,同时在阻拦杆下降时只需转动较短的距离即可实现拆除,大大提高阻拦杆的拆卸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块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光杆段一侧的第一抵接块和设置在所述螺纹段一侧的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一抵接块与所述杆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杆本体靠近所述螺纹段的一端开设有装配孔,所述第二抵接块转动设置并卡接于所述装配孔内,所述装配孔与所述第二抵接块之间设置有相互咬合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抵接块固定设置在杆本体上,提高杆本体与次梁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阻拦杆支撑时的稳定性;第二抵接块通过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咬合实现第二抵接块和杆本体之间的转动连接,使用者通过转动第二抵接块即可使杆本体发生旋转。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抵接块沿所述杆本体的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装配孔内,所述第二抵接块朝向所述装配孔一侧延伸有插接柱,所述第一凸台间隔分布于所述插接柱的周侧上,所述第二凸台间隔分布于所述装配孔的周侧,且所述第二凸台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抵接块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凸台设置在远离转动座的一侧,第二抵接块受重力作用使得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分离,避免使用者误转动导致阻拦杆松动而影响混凝体的成型质量;使用者在拆卸时需要将第二抵接块朝远离转动座一侧推动从而使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咬合。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沉头孔,所述沉头孔与所述第一抵接块对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沉头孔能够容纳第一抵接块并限制阻拦杆的晃动;同时,当第一抵接块位于沉头孔内时,板本体表面平整,便于使用者对模具板高度的调整以及通过旋转板本体使主梁下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平行于所述丝杆长度方向的光孔,所述阻拦杆滑动设置在所述光孔内;所述连接座上还开设有垂直于所述光孔且与所述光孔相连通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螺纹连接有抵接杆,所述抵接杆的端部与所述阻拦杆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抵接杆与阻拦杆的抵接实现阻拦杆在板本体上的定位,阻拦杆滑动设置在光孔内,使用者通过控制抵接杆即可实现阻拦杆安装与拆除;在实际使用时阻拦杆成光杆结构,大大降低了阻拦杆的加工难度,便于推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连接座与所述连接套筒之间延伸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提高连接座与套筒、早拆托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强连接座的结构强度,提高板本体的承载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转动设置在所述板本体上,所述板本体沿垂直于所述丝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有支撑柱,所述连接座对应所述支撑柱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支撑柱靠近所述板本体的一侧延伸有限位板,所述插接孔靠近所述板本体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板对应的卡接槽,所述限位板插接于所述卡接槽内后所述连接座停止转动;所述阻拦杆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设置在支撑柱上的连接座实现阻拦杆位置的变化从而实现阻拦杆与丝杆之间卡嵌空间的产生和消失,从而实现主梁的固定和脱离;连接座通过支撑柱与板本体转动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早拆托板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混凝土的早拆模板支架,用于安装上述早拆构件。

一种用于混凝土的早拆模板支架,包括有立杆,所述立杆的端部设置有一种混凝土成型模板的早拆构件。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丝杆上还螺纹连接有可调螺母,所述早拆托板设置在所述可调螺母与所述支撑托板之间;所述可调螺母对应所述立杆开设有环形结构的卡嵌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螺母便于丝杆整体长度的调节,环形结构的卡嵌槽能够提高早拆构件在立杆上固定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实施例1中一种混凝土成型模板早拆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早拆托板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早拆托板的正视图;

图4为实施例1中阻拦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一种用于混凝土的早拆模板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可调螺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中一种混凝土成型模板早拆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4中早拆托板的正视图。

图中:1、丝杆;2、支撑托板;3、早拆托板;31、板本体;311、通道;312、支撑柱;313、限位板;32、连接套筒;33、连接座;331、螺纹孔;332、光孔;333、定位孔;334、插接孔;335、卡接槽;34、阻拦杆;341、杆本体;3411、光杆段;3412、螺纹段;342、第一抵接块;343、第二抵接块;3431、插接柱;35、卡嵌空间;4、加强筋;5、装配孔;6、卡接盘;7、第一凸台;8、第二凸台;9、模具板;10、次梁;11、主梁;12、调节螺母;121、卡嵌槽;122、转动把手;13、立杆;14、固定座;15沉头孔;16、抵接杆;17、水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混凝土成型模板的早拆构件,包括有丝杆1以及设置在丝杆1端部的支撑托板2,在丝杆1上螺纹连接有早拆托板3,早拆托板3包括有圆盘结构的板本体31,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板本体31的中部延伸有用于与丝杆1配合的连接套筒32,连接套筒32具有与丝杆1螺纹配合的通道311;板本体31沿自身直径方向的两端延伸有连接座33,连接座33上开设有平行于丝杆1轴线方向的螺纹孔331,螺纹孔331内螺纹连接有阻拦杆34,阻拦杆34与上述丝杆1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主梁11的卡嵌空间35;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板本体31的承载强度,连接座33与连接套筒32之间延伸有加强筋4,加强筋4与板本体31一体成型设置。

结合图1和图4所示,阻拦杆34包括有杆本体341以及设置杆本体341两端的抵接块,杆本体341包括有螺纹段3412和光杆段3411,光杆段3411设置在杆本体341靠近支撑托板2一侧;抵接块包括有设置在光杆段3411一侧的第一抵接块342和设置在螺纹段3412一侧的第二抵接块343,第一抵接块342与杆本体341固定连接,第一抵接块342固定设置在杆本体341上,提高杆本体341与次梁10之间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阻拦杆34支撑时的稳定性;杆本体341靠近螺纹段3412的一端开设有装配孔5,第二抵接块343转动设置并卡接于装配孔5内,装配孔5与第二抵接块343之间设置有相互咬合的第一凸台7和第二凸台8;第二抵接块343沿杆本体341的轴线方向滑动设置在装配孔5内,第二抵接块343朝向上述装配孔5一侧延伸有插接柱3431,第一凸台7间隔分布于插接柱3431的周侧,第二凸台8间隔分布于装配孔5的周侧,且第二凸台8设置在远离第二抵接块343一侧;在使用时第二抵接块343通过第一凸台7和第二凸台8的咬合实现第二抵接块343和杆本体341之间的转动连接,使用者通过转动第二抵接块343即可使杆本体341发生旋转;而第二凸台8设置在远离转动座的一侧,第二抵接块343受重力作用使得第一凸台7与第二凸台8分离,避免使用者误转动导致阻拦杆34松动而影响混凝体的成型质量;使用者在拆卸时需要将第二抵接块343朝远离转动座一侧推动从而使第一凸台7与第二凸台8咬合。

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两连接座33上开设有与螺纹孔331对应的沉头孔15,沉头孔15与第一抵接块342对应设置。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一种用于混凝土的早拆模板支架,包括有立杆13,立杆13的端部插接设置有一种混凝土成型模板的早拆构件,在早拆构件的上方依次设置有主梁11、次梁10以及模具板9,立杆13通过底座固定设置在地面。

如图6所示,丝杆1上还螺纹连接有可调螺母12,早拆托板3设置在可调螺母12与支撑托板2之间。进一步的,可调螺母12开设有与立杆13开设有环形结构的卡嵌槽121,为了便于可调螺母12的转动,可调螺母12沿自身径向延伸有转动把手122。

具体实施过程:

使用者先将立杆13固定于底座上,然后将丝杆1插接于立杆13远离底座的一端,使用者通过在丝杆1上转动调节螺母12即可调整丝杆1在立杆13上方的长度;

使用者通过调节螺母12使丝杆1端部的支撑托板2位于合适高度即可在早拆托板3上依次设置主梁11、次梁10以及模具板9,模板板9铺设有水泥层17;在固定主梁11使使用者转动阻拦杆34使阻拦杆34朝向次梁10依次运动,使主梁11卡接于丝杆1与阻拦杆34之间,阻拦杆34与次梁10抵接后形成对次梁10的支撑;

由于模具板9安装和拆除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受力过程,按照施工工序的要求,在模具板9安装完成主梁11钢筋绑扎前,需对模具板9安装进行质量检验,此时早拆托板3只承受模具板9、次梁10以及主梁11的本身重量,一般按0.35kn/m2计算;根据克服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其中木制品在金属表面摩擦系数μ=0.15,按照立杆13纵横向间距均为1.20m,计算得到的f=0.35×1.2×1.2×1000×0.15=75.6n,因此当早拆托板3与调节螺母12一起旋转动克服早拆托板3与主梁11摩擦所用的力较小;

在混凝土达到50%设计强度时,使用者先转动阻拦杆34使阻拦杆34端部的第一抵接块342进入沉头孔16内,然后使用者通过旋转板本体31使板本体31朝向可调螺母12一侧运动,从而使主梁11、次梁10以及模具板9松动即可实现主梁11、次梁10以及模具板9的拆除;

在拆模过程则是现浇的混凝土已经达到50%设计强度,此时钢筋混凝土重量将由支撑托板2传至丝杆1,由丝杆1传至调节螺母12,由调节螺母12传至立杆13,早拆托板3的下移只需克服初始静摩擦力就行,即沿早拆托板3的下行方向给一个冲击力就能让早拆托板3下降。

实施例3:

结合图1与图7所示,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连接座33上开设有平行于丝杆1长度方向的光孔332,阻拦杆34滑动设置在光孔332内;连接座33上还开设有垂直于光孔332且与光孔332相连通的定位孔333,定位孔333内螺纹连接有抵接杆16,抵接杆16的端部与阻拦杆34抵接。

通过抵接杆16与阻拦杆34的抵接实现阻拦杆34在板本体31上的定位,阻拦杆34滑动设置在光孔332内,使用者通过控制抵接杆16即可实现阻拦杆34的固定与滑动;在实际使用时阻拦杆34成光杆结构,大大降低了阻拦杆34的加工难度,便于推广。

实施例4:

结合图3与图8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连接座33转动设置在板本体31上,板本体31沿垂直于丝杆1的长度方向延伸有支撑柱312,连接座33对应支撑柱312设置有插接孔334,支撑柱312靠近板本体31的一侧延伸有限位板313,插接孔334靠近板本体31的一侧开设有与限位板313对应的卡接槽335,限位板313插接于卡接槽335内后连接座33停止转动;阻拦杆34固定设置在连接座33上。

通过转动设置在支撑柱上的连接座实现阻拦杆位置的变化从而实现阻拦杆与丝杆之间卡嵌空间的产生和消失,从而实现主梁的固定和脱离;连接座通过支撑柱与板本体转动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早拆托板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