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罩壳式体育练习型恒温节能馆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0221发布日期:2018-12-19 06:09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罩壳式体育练习型恒温节能馆舍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体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罩壳式体育练习型恒温节能馆舍。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来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的原因,随着人们不断扩大的室内体育活动馆舍的需求,目前国内室外体育场地利用率低、改造难,体育馆少而大运营成本高的原因,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适用于网球、羽毛球等球类在室内训练、练习而开发的节能实用型产品,现有的体育场馆基本上是以比赛综合型体育场馆居多,要么就是改用其他的建筑馆舍来凑合使用,比赛型场馆用来做训练和练习的情况下存在浪费场馆的使用功能,增加了训练和练习成本,用传统建筑形式来建造满足网球、羽毛球等球类在室内练习所需的特殊空间要求的馆舍,就会出现大量的无用空间,从而也会浪费使用成本。

为满足网球、羽毛球等球类在室内练习所需的特殊空间要求而发明新型节能馆舍。结合钢、木、索、膜等建筑材料的使用技术特征,进行空间撑、拉等设计整合,模块化设计制作各个单元构件,通过栓接、铰接等活动拼接方式,使其形成整体新型建筑形式,本馆舍主要适用于网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项目的室内的教学、训练、练习场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供一种施工建造快的、可拆卸移动的罩壳式体育练习型恒温节能馆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罩壳式体育练习型恒温节能馆舍,包括组合式框架墙、第一框架、低拱形龙门架、第二框架、高拱形龙门架、第三框架、中轴拱形龙门架和多层保温面层,所述组合式框架墙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第一框架、低拱形龙门架、第二框架、高拱形龙门架、第三框架和中轴拱形龙门架;所述组合式框架墙、第一框架、低拱形龙门架、第二框架、高拱形龙门架和第三框架都关于高拱形龙门架的最大横截面对称设置;所述多层保温面层包覆在最外层。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地梁、第一稳梁、第一侧檐拉膜梁、第一撑拉杆、剪力钢拉索,第一地梁上端设有第一稳梁,第一稳梁上端设有第一侧檐拉膜梁,第一侧檐拉膜梁从前向后交替设有若干剪力钢拉索和第一撑拉杆,且第一地梁、第一稳梁和第一侧檐拉膜梁关于中间位置的第一撑拉杆的最大横截面对称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一地梁和第一稳梁之间设有腹撑柱和侧边撑拉杆。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二地梁、第二稳梁、第二侧檐拉膜梁和第二撑拉杆,第二地梁上端设有第二稳梁,第二稳梁上端设有第二侧檐拉膜梁,第二侧檐拉膜梁从前向后设有若干第二撑拉杆,且第二地梁、第二稳梁和第二侧檐拉膜梁关于中间位置的第二撑拉杆的最大横截面对称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第三框架包括第三地梁、第三稳梁、第三侧檐拉膜梁和第三撑拉杆,第三地梁上端设有第三稳梁,第三稳梁上端设有第三侧檐拉膜梁,第三侧檐拉膜梁从前向后设有若干第三撑拉杆,且第三地梁、第三稳梁和第三侧檐拉膜梁关于中间位置的第二撑拉杆的最大横截面对称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多层保温面层包括双曲面内膜顶、复合保温层、双曲面外膜面、双层采光膜和馆舍门,双曲面内膜顶上端包覆设有复合保温层,复合保温层上端包覆设有双曲面外膜面,双曲面外膜面下端四周设有双层采光膜,双层采光膜左端设有馆舍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所述复合保温层采用柔性网绗保温棉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专门针对解决网球、羽毛球等球类需要在室内训练及练习等体育活动需求而开发的,以一个个体标准的网球室内训练的运动轨迹所需的馆舍空间量身设计而成,同时也可多个个体并联组合形式;馆舍建造模式为现场模块化组装而成,现场施工快,变动使用位置方便,可快速拆装,对土建基础要求低,易变换场地,无功空间少,节能,保温效果好,外观造型现代美观,能解决目前投资和经营对现有市场上原有建造模式建造馆舍投资选项使用困难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罩壳式体育练习型恒温节能馆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罩壳式体育练习型恒温节能馆舍的半侧爆炸示意图;

图3为一种罩壳式体育练习型恒温节能馆舍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一种罩壳式体育练习型恒温节能馆舍的剖面局部示意图;

图5为一种罩壳式体育练习型恒温节能馆舍的多层保温面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组合式框架墙、2-第一地梁、3-第一稳梁、4-第一侧檐拉膜梁、5-第一撑拉杆、6-剪力钢拉索、7-低拱形龙门架、8-第二地梁、9-第二稳梁、10-第二侧檐拉膜梁、11-第二撑拉杆、12-高拱形龙门架、13-第三地梁、14-第三稳梁、15-第三侧檐拉膜梁、16-第三撑拉杆、17-中轴拱形龙门架、18-双曲面内膜顶、19-复合保温层、20-双曲面外膜面、21-双层采光膜、22-馆舍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轴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罩壳式体育练习型恒温节能馆舍,包括组合式框架墙1、第一框架、低拱形龙门架7、第二框架、高拱形龙门架12、第三框架、中轴拱形龙门架17和多层保温面层,所述组合式框架墙1由左向右依次设置第一框架、低拱形龙门架7、第二框架、高拱形龙门架12、第三框架和中轴拱形龙门架17;所述组合式框架墙1、第一框架、低拱形龙门架7、第二框架、高拱形龙门架12和第三框架都关于高拱形龙门架12的最大横截面对称设置,组合式框架墙1由立柱、端头架墙地梁、外檐拉膜梁和剪力撑拉杆组成;所述多层保温面层包覆在最外层,具有保温、遮阳避雨作用;所述第一框架包括第一地梁2、第一稳梁3、第一侧檐拉膜梁4、第一撑拉杆5、剪力钢拉索6,第一地梁2上端设有第一稳梁3,第一稳梁3上端设有第一侧檐拉膜梁4,第一侧檐拉膜梁4从前向后交替设有若干剪力钢拉索6和第一撑拉杆5,且第一地梁2、第一稳梁3和第一侧檐拉膜梁4关于中间位置的第一撑拉杆5的最大横截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地梁2和第一稳梁3之间设有腹撑柱和侧边撑拉杆,提供高强度支撑;所述第二框架包括第二地梁8、第二稳梁9、第二侧檐拉膜梁10和第二撑拉杆11,第二地梁8上端设有第二稳梁9,第二稳梁9上端设有第二侧檐拉膜梁10,第二侧檐拉膜梁10从前向后设有若干第二撑拉杆11,且第二地梁8、第二稳梁9和第二侧檐拉膜梁10关于中间位置的第二撑拉杆11的最大横截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框架包括第三地梁13、第三稳梁14、第三侧檐拉膜梁15和第三撑拉杆16,第三地梁13上端设有第三稳梁14,第三稳梁14上端设有第三侧檐拉膜梁15,第三侧檐拉膜梁15从前向后设有若干第三撑拉杆16,且第三地梁13、第三稳梁14和第三侧檐拉膜梁15关于中间位置的第二撑拉杆11的最大横截面对称设置;所述多层保温面层包括双曲面内膜顶18、复合保温层19、双曲面外膜面20、双层采光膜21和馆舍门22,双曲面内膜顶18上端包覆设有复合保温层19,复合保温层19上端包覆设有双曲面外膜面20,双曲面内膜顶18和双曲面外膜面20是采用空间张拉设计,热合成型,保温效果好,承受张力大,双曲面外膜面20下端四周设有双层采光膜21,双层采光膜21左端设有馆舍门22;所述复合保温层19采用柔性网绗保温棉制成,保温效果好、耐光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本发明组合式空间框架结构是由五轴即两个低拱形龙门架7、两个高拱形龙门架12和一个中轴拱形龙门架17侧面扇形排列方式通过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两端的组合式框架墙1通过高强栓接方式组装而成,而两个低拱形龙门架7和两端的组合式框架墙1之间的第一框架上设有剪力钢拉索6和第一撑拉杆5使场馆两端形成墩性结构形式;从而可使中间部分的两个高拱形龙门架12和一个中轴拱形龙门架17与两端墩性结构通过两者之间的拉杆、外檐拉膜梁、稳梁及地梁的栓接使整个构件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稳定的场馆空间框架罩壳自身受力结构;本发明外层设有多层保温面层,即双曲面内膜顶18、复合保温层19、双曲面外膜面20和双层采光膜21,分三层与钢性结构组合式框架场馆壳体通过铰、栓综合连接方式使壳面与结构框架形成场馆的建筑整体,馆舍建造模式为现场模块化组装而成,现场施工快,变动使用位置方便,可快速拆装,满足网球、羽毛球等球类需要在室内训练及练习等体育活动需求。

本发明专门针对解决网球、羽毛球等球类需要在室内训练及练习等体育活动需求而开发的,以一个个体标准的网球室内训练的运动轨迹所需的馆舍空间量身设计而成,同时也可多个个体并联组合形式;馆舍建造模式为现场模块化组装而成,现场施工快,变动使用位置方便,可快速拆装,对土建基础要求低、易变换场地、无功空间少、节能、保温效果好、外观造型现代美观,能解决目前投资和经营对现有市场上原有建造模式建造馆舍投资选项使用困难问题。

上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