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30187发布日期:2018-12-19 06:09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公交候车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人们需求也会日新月异,广大市民出行方便、信息化和智能化。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稳步推进产业低碳化、交通清洁化、建筑绿色化、服务集约化、主要污染物减量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等“六化”进程。候车亭一般是与公交站台互相配套使用的,为方便市民乘客候车时遮阳、防雨等,在道路两旁或绿化带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上建设的交通设施。目前普通的候车亭只能为乘客遮阳、防雨,并展示公交线路信息等,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化多功能的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包括支架,其下端固定在地面上;led显示灯箱,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用于播放视频;至少一个滚轴显示灯箱,与所述led显示灯箱相邻、且并排设置在所述支架上;遮阳板,其呈上下起伏的波浪型并设置在所述支架顶部;太阳能采集器,其包括太阳能电池组、太阳能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组设置在所述遮阳板的顶面上;智能液晶站牌,设置在所述支架左侧或右侧;电池箱,设置在所述led显示灯箱与所述滚轴显示灯箱下部,其内安装有所述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电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进一步包括下列技术特征的部分或全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液晶站牌包括依次从左到右设置的液晶公交信息屏、站点名牌以及设置在所述液晶公交信息屏下方的智能液晶线路牌、设置在所述站点名牌下方的触摸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还包括若干个用于向候车乘客提供手机充电的手机充电接口,其设置在所述电池箱上,所述手机充电接口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站点名牌以及所述触摸屏之间的喇叭,所述喇叭用于车辆即将进站自动语音播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还包括候车椅,所述候车椅椅面镶嵌木质板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还包括实时监控系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还包括用于向候车乘客提供的用于验证登路、限时链接的免费wifi热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安装所述led显示灯箱以及滚轴显示灯箱的第一支架和安装所述智能液晶站牌的第二支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以红色基调为主,色彩艳丽、增强视觉冲击力;采用耐力板附加太阳能电池组,环保、隔热,充满科技感;加入led显示灯箱,可播放视频,信息传递量丰富、趣味性强;候车椅椅面镶嵌木质板材,受环境气温影响较小,夏天温热、冬天不冰,更能被候车市民接受;安装了实时监控,市民候车环境安全性也得到提高,同时实时监控可得到大数据的分析,可辅助相关部门的协调规划和管理工作;从便民服务出发,结合创新科技,设立智能液晶站牌,具备语音播报功能方便视障人士,结合电子站牌精准公交运行信息;增加了信息化网络应用,市民候车同时可使用移动网络验证登陆,限时连接上网,满足了市民实时获取信息更新的需求;配备触摸屏,可播放实时新闻咨询、候车市民可通过触摸屏查询网络信息,方便了乘客的时间规划和信息获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3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信息化网络应用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大数据分析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包括支架,其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其中,所述支架包括安装所述led显示灯箱30以及滚轴显示灯箱40的第一支架10和安装所述智能液晶站牌的第二支架20;led显示灯箱30,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具体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0上,用于播放视频;至少一个滚轴显示灯箱40,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具体为设置有两个滚轴显示灯箱40;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具体为设置一个滚轴显示灯箱40,与所述led显示灯箱30相邻、且并排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具体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0上;遮阳板50,采用耐力板制成,其呈上下起伏的波浪型并设置在所述支架顶部;太阳能采集器,其包括太阳能电池组60、太阳能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组60设置在所述遮阳板50的顶面上;耐力板附加太阳能电池组,环保、隔热,充满未来科技感;智能液晶站牌,设置在所述支架左侧或右侧;电池箱110,设置在所述led显示灯箱30与所述滚轴显示灯箱40下部,其内安装有所述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60电连接。具体地,led显示灯箱为led显示屏,其规格为333*128cm,屏体无缝对接,后台控制、实时播放,平均功耗2050w,峰值3270w;滚轴显示灯箱,其规格350cm*150cm,屏体整体结构、无拼接,后台控制、实时滚动更换画面,平均功率500w,峰值650w;更为具体地,侯车亭顶棚构件面积:17.5m*2m=35m2每个站点平均供电量为:35度/日;特点:清洁高效、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和安全可靠等。

其中,所述智能液晶站牌包括依次从左到右设置的液晶公交信息屏70、站点名牌80以及设置在所述液晶公交信息屏70下方的智能液晶线路牌90、设置在所述站点名牌下方的触摸屏100。具体地,液晶公交信息屏70,喇叭车辆即将进站自动语音播报;智能液晶线路牌90,实现交通智能感知及精准报站、公交到达位置、道路路况等信息,打造人车路协同的智能公交系统;智能液晶站牌,结合电子站牌、智能站亭、公交出行服务app,公交出行微信应用等展现形式,将用户融入移动公交应用场景,共享并分享移动公交应用场景的各类信息;通过人、车、路的协同应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站点名牌80以及所述触摸屏100之间的喇叭130,所述喇叭130用于车辆即将进站自动语音播报。

该新型智能公交候车亭还包括若干个用于向候车乘客提供手机充电的手机充电接口,其设置在所述电池箱110上,所述手机充电接口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其输入电压110v-240v,输出电压4v-5v,输出电流1a-2.1a(每条充电线最大输出2.1a连接手机只能匹配);充电线:采用高品质可延伸数据线,最大延深1米,充电线配置:充电线8条;16位注入式芯片,单独的usb输出,每个接口设有智能自动恢复保险,当漏电、短路过压、过流、过温、过充和输出不稳定时,智能保险会起动。

本发明还包括候车椅120,所述候车椅120椅面镶嵌木质板材。还包括实时监控系统,所述实时监控系统的监控探头为高清摄像枪机140。还包括用于向候车乘客提供的用于验证登路、限时链接的免费wifi热点。

如图5所示,信息化网络应用系统:实时监控:公交站点的实时监控查看以及调用视频;显示屏:连接服务器、实时播放、无缝切换;触摸屏:链接服务器、新闻资讯播放、互动查询;wifi热点:验证登路、限时链接;云服务器: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扩展;mstp专线到管理维护单位主控电脑;实时共享监控数据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触摸屏100为可触摸lcd查询屏,建立开发专属app,实现乘客触摸屏互动及手机联网互动实现最新新闻播报实现交通信息及其他便民信息的查询服务实现视障人员语音提示功能;触摸屏是利用x、y方向上密布的红外线矩阵来检测并定位人的触摸手势的电子设备。红外触摸屏在显示器的前面安装一个电路板外框,电路板在屏幕四边排布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一一对应形成横竖交叉的红外线矩阵。手指在触摸屏幕时,就会挡住经过该位置的横竖两条红外线,因而可以判断出触摸点在屏幕的坐标位置。

公交站实时监控系统,采用宽带vpn网络实现了图像远程监控、传输、存储及管理的功能,前端的高清摄像枪机140拍摄采集通过光纤由专线传送到监控室,同时可共享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实行实时查看及调用。

如图6所示,大数据分析数据流程说明:候车亭客流数据来自ap数据,画像数据来自覆盖候车站亭的基站扇区人流画像数据;省大数据平台每月预先跑出所有基站扇区用户画像、偏好标签数据,通过api接口(输入lac和ci信息)直接调用画像数据。功能服务:提供候车亭实时客流分析和客户画像服务,帮助管理部门进行站点监控,辅助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后期关于公交线路的调整和规划管理;帮助管理维护部门进行人流数字化的管理,结合人流评估各种公交线路的车辆增减。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