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5592发布日期:2018-12-25 20:2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

背景技术

我国在大力推进传统建筑向工业化建筑转型,而传统建筑中,绝大部分的工作需要在施工现场完成,整个过程施工周期长、环境污染严重、堆料场地大、对施工人员的技能要求高,常规的需要各种技能的工人配合施工作业,对整个施工现场的管理要求高,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建筑设计阶段的标准化、工业化生产和可模块化装配的墙体建筑。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包括若干个基本面板、转角模块和基座模块;所述基本面板由若干平板模块拼装而成,转角模块位于各转角处,用于连接不同位置的基本面板,所述基座模块位于基本面板下部,用于基本面板的安装定位。

基座模块作为固定基础安装于地面上,基本板面采用平板模块拼装而成,转角模块位于各转角处,用于连接不同位置的基本面板,基本板面安装于基座模块上,采用转角模块连接相邻的基本面板形成建筑物基本体结构,平板模块、转角模块和基座模块均可在工厂标准化生产,运送在施工现场后,可实现快速模块化装配,整个过程现场施工周期较短,安装过程中,可减少多工种技能人员配合,从而降低整个施工安全和现场管理的难度,同时可降低现场施工环境污染和减少使用堆料场地面积等问题。

优选的,所述基座模块包括夹持部和固定部,所述夹持部与基本面板的底部可拆卸连接,基座模块包括夹持部和固定部,基座模块包括夹持部和固定部,通过固定部与地面预制基础固定连接,基本面板的下部与夹持部连接,将基本面板固定安装于基座模块上,从而形成一个稳固的拼装式墙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平板模块和转角模块的侧壁上均设有凸出部或凹槽部,相邻的所述平板模块通过凸出部与凹槽部相适配拼装连接,所述平板模块与转角模块通过凸出部与凹槽部相适配拼装连接,相邻的平板模块之间通过凸出部和凹槽部的配合连接形成基本面板,平板模块与转角模块通过凸出部与凹槽部的配合连接基本面板形成建筑物的基本体结构,整个装配过程,快捷方便,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整个施工效率。

优选的,还包括有连接块,所述平板模块和转角模块上均开有凹台,相应规格的所述连接块与平板模块拼装成形后的所述凹台围合的外形及深度相适配,相应规格的所述连接块与平板模块和转角模块拼装成形后的所述凹台围合的外形及深度相适配,所述连接块和凹台相对位置上设有螺纹孔,平板模块和转角模块上均开有凹台,相邻的平板模块拼装成形后或平板模块与转角模块拼装成形后,凹台围合成相应的形状,相应规格形状的连接块与凹台围合的外形及深度相适配,连接块和凹台相对位置上设有连接螺纹孔,在螺纹孔内穿装紧固螺栓,使相邻的平板模块以及平板模块和转角模块之间固定形成一个整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效果。

优选的,所述平板模块和转角模块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开设有凹台,拼装成形后的凹台内均安装连接块,平板模块和转角模块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开设有凹台,可使平板模块之间或平板模块和转角模块之间均相对于连接块安装更加紧固,从而加强整个建筑物基本体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的转角模块包括对称转角模块和非对称转角模块,所述平板包括对称平板模块和非对称平板模块,通过对称转角模块、非对称转角模块、对称平板模块以及非对称平板模块的不同组合,用于建筑框体的组合装配。

优选的,所述对称转角模块包括对称直角转角模块和非直角对称转角模块,所述非对称转角模块包括直角非对称转角模块和非对称非直角转角模块,对称转角模块和非对称转角模块分别与基本面板拼装连接,可形成以外形整体规则的各种复合型建筑框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对称平板模块为对称设有凹槽部或突出部的平板模块,所述非对称平板模块为非对称设置凹槽部和突出部的平板模块。

优选的,所述平板模块为空腔结构,所述平板模块内填充有保温材料。

优选的,所述保温材料为发泡聚苯乙烯板、聚苯发泡水泥复合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基座模块作为固定基础安装于地面上,基本板面采用平板模块拼装而成,转角模块位于各转角处,用于连接不同位置的基本面板,基本板面安装于基座模块上,采用转角模块连接相邻的基本面板形成建筑物基本体结构,平板模块、转角模块和基座模块均可在工厂标准化生产,运送在施工现场后,可实现快速模块化装配,整个过程现场施工周期较短,安装过程中,可减少多工种技能人员配合,从而降低整个施工安全和现场管理的难度,同时可降低现场施工环境污染和减少使用堆料场地面积等问题。

本申请其他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

1.基座模块包括夹持部和固定部,通过固定部与地面预制基础固定连接,基本面板的下部与夹持部连接,将基本面板固定安装于基座模块上,从而形成一个稳固的拼装式墙体结构。

2.相邻的平板模块之间通过凸出部和凹槽部的配合连接形成基本面板,平板模块与转角模块通过凸出部与凹槽部的配合连接基本面板形成建筑物的基本体结构,整个装配过程,快捷方便,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整个施工效率。

3.平板模块和转角模块上均开有凹台,相邻的平板模块拼装成形后或平板模块与转角模块拼装成形后,凹台围合成相应的形状,相应规格形状的连接块与凹台围合的外形及深度相适配,连接块和凹台相对位置上设有连接螺纹孔,在螺纹孔内穿装紧固螺栓,使相邻的平板模块以及平板模块和转角模块之间固定形成一个整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效果。

4.拼装成形后的凹台内均安装连接块,平板模块和转角模块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开设有凹台,可使平板模块之间或平板模块和转角模块之间均相对于连接块安装更加紧固,从而加强整个建筑物基本体结构的稳定性。

5.通过对称转角模块、非对称转角模块、对称平板模块以及非对称平板模块的不同组合,用于建筑框体的组合装配。

6.对称转角模块和非对称转角模块分别与基本面板拼装连接,可形成以外形整体规则的各种复合型建筑框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的对称平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的另一种对称平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的非对称平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的对称转角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的非对称转角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的基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的对称平板模块和对称转角模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的对称平板模块、对称转角模块和连接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平板模块,11-对称平板模块,12-非对称平板模块,2-转角模块,21-对称转角模块,22-非对称转角模块,3-基座模块,31-夹持部,32-固定部,4-凹台,5-螺纹孔,6-凸出部,7-凹槽部,8-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附图7、附图8、附图9和附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框体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平板模块1,对称平板模块11,非对称平板模块12,转角模块2,对称转角模块21,非对称转角模块22,基座模块3,夹持部31,固定部32,凹台4,螺纹孔5,凸出部6,凹槽部7,连接块8,基座模块3作为固定基础安装于地面上,基本板面采用平板模块1拼装而成,转角模块2位于各转角处,用于连接不同位置的基本面板,基本板面安装于基座模块3上,采用转角模块2连接相邻的基本面板形成建筑物基本体结构,平板模块1、转角模块2和基座模块3均可在工厂标准化生产,运送在施工现场后,可实现快速模块化装配,整个过程现场施工周期较短,安装过程中,可减少多工种技能人员配合,从而降低整个施工安全和现场管理的难度,同时可降低现场施工环境污染和减少使用堆料场地面积等问题。

基座模块3包括夹持部31和固定部32,固定部32安装于地面的预制基础上,基本面板的下部与夹持部31连接,将基本面板固定安装于基座模块3上,从而形成一个稳固的拼装式墙体结构。

相邻的平板模块1之间通过凸出部6和凹槽部7的配合连接形成基本面板,平板模块1与转角模块2通过凸出部6与凹槽部7的配合连接基本面板形成建筑物的基本体结构,整个装配过程,快捷方便,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整个施工效率。

平板模块1和转角模块2上均开有凹台4,相邻的平板模块1拼装成形后或平板模块1与转角模块2拼装成形后,相应规格形状的连接块8与凹台4围合的外形及深度相适配,连接块8和凹台4相对位置上设有连接螺纹孔5,在螺纹孔5内穿装紧固螺栓,使相邻的平板模块1或者平板模块1和转角模块2之间固定形成一个整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效果。

拼装成形后的凹台4内均安装连接块8,平板模块1和转角模块2的正面和背面对称开设有凹台4,可使平板模块1之间或平板模块1和转角模块2之间均相对于连接块8安装更加紧固,从而加强整个建筑物基本体结构的稳定性。

通过对称转角模块21、非对称转角模块22、对称平板模块11以及非对称平板模块12的不同组合,用于建筑框体的组合装配。

通过对称转角模块21和非对称转角模块22分别与基本面板拼装连接,可形成以外形整体规则的各种复合型建筑框体结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