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水构件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20725发布日期:2019-01-05 09:57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截水构件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截水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地上,常见的施工工序为主体结构工程完成封顶后进行外立面装饰工程的施工。部分施工项目为提高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时间成本,对外立面工程施工进度进行了优化,使得外立面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交叉进行,因此在不同的施工领域存在下面两种施工情况:

1)、在设计中存在外保温的外墙装饰工程与主体结构工程穿插作业。

2)、在设计中没有外保温的外墙装饰工程与主体结构工程穿插作业。

但是建筑外装饰面交叉作业时,外墙上部混凝土结构施工产生的污水、水泥浆等污染物对下部交叉进行的外保温或外墙腻子等工序势必造成污染或损害。因此交叉作业会大量增加外立面施工作业的污染区域清理成本。

因此,亟需一种截水构件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截水构件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墙上部混凝土结构施工产生的污水、水泥浆等污染物对下部交叉进行的外保温或外墙腻子等工序造成污染或损害,导致污染区域清理成本增加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截水构件,设置在施工建筑的外墙上,所述外墙位于所述施工建筑顶部混凝土浇注层与下方的外保温施工层或下方的外墙腻子施工层之间,所述外墙包括多个混凝土墙体,多个所述混凝土墙体首尾依次相连,包括:

截水槽,其纵截面呈u形,其宽度方向的一侧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墙体上并且与所述混凝土墙体密封连接,其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截水槽长度方向的两端,高度高的一端为接水端,高度低的一端为排水端,所述截水槽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伸出所述混凝土墙体,除去高度最高的所述截水槽和高度最低的所述截水槽,相邻的两个所述截水槽中,一个所述截水槽的接排水端位于另一个所述截水槽的接水端的正上方;

排水管,安装在高度最低的所述截水槽上。

作为优选,沿所述截水槽的长度方向,所述截水槽靠近混凝土墙体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固定孔,对应每一个所述固定孔,均通过螺丝穿过所述固定孔并与混凝土墙体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截水槽的材质为镀锌钢板。

作为优选,还包括沿所述截水槽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拉口线,所述拉口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截水槽宽度方向的两侧壁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截水槽宽度方向的两侧,其中和所述混凝土墙体贴合的一侧的高度不低于远离所述混凝土墙体的一侧的高度。

作为优选,所述截水槽与所述混凝土墙体固定的一侧的上端通过密封胶与所述混凝土墙体密封连接。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截水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

在施工建筑的外墙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层截水构件和第二层截水构件,所述第一层截水构件位于所述第二层截水构件上方,所述第一层截水构件和所述第二层截水构件均对应所述施工建筑的第n-1层且位于外墙爬架的内侧,所述施工建筑的第n层为混凝土浇注层,第n-1层为养护层;

当所述混凝土浇注层浇注完成后,将所述外墙爬架向上爬升一层,并将所述第一层截水构件和所述第二层截水构件的安装位置均向上提升一层。

作为优选,当进行外保温层施工时,所述截水构件的施工方法还包括:

在外保温施工层上方设置悬挑硬防护结构,所述悬挑硬防护结构用于承接上方落下的物体;

在所述外保温施工层和所述悬挑硬防护结构之间设置第三层截水构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层截水构件与所述外保温施工层之间的间距为300~500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层截水构件和所述第二层截水构件之间的间距为300~80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截水槽拦截施工建筑顶部混凝土浇注层流下的污水,防止污水继续向下流动并对下方的外部保温施工层或者外墙腻子施工层造成污染,可以保证在进行混凝土浇注层施工的同时对外保温施工层或者外墙剃子施工层进行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不仅节约了整体工程时间成本,也节约了外墙工程的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截水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截水构件布置在施工建筑的外墙上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截水构件布置在施工建筑的外墙上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截水构件布置在施工建筑的外墙上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截水构件布置在施工建筑的外墙上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发明截水构件位于阳角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截水构件位于阴角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截水构件位于阳角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截水构件位于阴角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中:

1、混凝土浇注层;

2、外保温施工层;

3、混凝土墙体;

4、截水槽;

5、排水管;

6、拉口线;

7、悬挑硬防护结构;

8、爬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截水构件,其设置在正在建造的施工建筑的外墙上,该外墙是指施工建筑的外部墙体位于顶部混凝土浇注层1与下方的外保温施工层2或下方的外墙腻子施工层之间的部分,本实施例中,外墙包括多个混凝土墙体3,并且多个混凝土墙体3首尾依次相连。

该截水构件包括截水槽4和排水管5,截水槽4的纵截面呈u形,该截水槽4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截水槽4的延伸方向为其长度方向,截水槽4u形结构相对两侧的连线方向为其宽度方向。本实施例中,截水槽4宽度方向的一侧固定在混凝土墙体3上并且与混凝土墙体3密封连接,从而通过截水槽4能够拦截施工建筑顶部混凝土浇注层1流下的污水,防止污水继续向下流动并对下方的外保温施工层2或者外墙腻子施工层造成污染,可以保证在进行混凝土浇注层1施工的同时对外保温施工层2或者外墙腻子施工层进行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整体工程时间成本以及外墙工程的施工成本。截水槽4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截水槽4长度方向的两端均伸出混凝土墙体3外,截水槽4长度方向的两端中,高度高的一端为接水端,高度低的一端为排水端。从而,外墙的每一个混凝土墙体3上均对应的设有一个截水槽4,多个截水槽4绕外墙的外周围绕成一圈。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截水槽4在对应的两个混凝土墙体3的转角处交叉,并且相邻的两个截水槽4中(除去高度最高的所述截水槽4和高度最低的所述截水槽4),一个截水槽4的排水端位于另一个截水槽4的接水端的正上方,从而,多个截水槽4的高度依次降低,收集到截水槽4内的污水可以从高度最高的截水槽4流向高度最低的截水槽4。排水管5安装在高度最低的截水槽4上,通过排水管5将收集在其中的污水排向污水收集处。

本实施例中,截水槽4的材质采用镀锌钢板,厚度不小于0.6mm。截水槽4宽度方向的两侧,其中和混凝土墙体3贴合的一侧的高度不低于远离混凝土墙体3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截水槽4和混凝土墙体3贴合的一侧的高度为150mm~200mm,远离混凝土墙体3的一侧的高度为100mm~150mm。截水槽4底部的一端的宽度为120mm~150mm,由于外墙爬架8的内立杆和外墙之间的间距一般为150mm,因而将截水槽4底部的一端的宽度设置为120mm~150mm,可以保证截水槽4能够布置在外墙爬架8立杆的内侧,以保证截水槽4沿混凝土墙体3宽度方向的贯通。

沿截水槽4的长度方向,截水槽4靠近混凝土墙体3的一侧间隔设有多个固定孔,对应每一个固定孔,均通过螺丝穿过固定孔并与混凝土墙体3固定连接。可以通过冲击钻在混凝土墙体3上对应每一个固定孔的位置进行打孔,然后在打出的孔中嵌入塑料膨胀条,通过螺丝穿过固定孔,并拧入塑料膨胀条中,将截水槽4固定在混凝土墙体3上。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为300mm~400mm。

该截水构件还包括沿截水槽4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拉口线6,拉口线6的两端分别与截水槽4宽度方向的两侧壁固定连接。通过拉口线6使截水槽4宽度方向的两侧壁形成对拉,防止截水槽4变形。拉口线6可以采用8号或者10号铁丝。

本实施例中,截水槽4与混凝土墙体3固定的一侧的上端通过密封胶与混凝土墙体3密封连接,从而可以防止污水从截水槽4与混凝土墙体3之间的缝隙向下流动,保证污水均能够流入到截水槽4内。

以位置最高的截水槽4的接水端为起点,至位置最低的截水槽4的排水端为终点,多个截水槽4按照1%~3%的坡度倾斜设置。在两个混凝土墙体3的连接处(除去高度最高的所述截水槽4和高度最低的所述截水槽4),相邻的两个截水槽4中,其中一个截水槽4的排水端比另一个截水槽4的接水端高80mm~100mm,可以避免当相邻的两个截水槽4连接时,连接处难以密封容易导致漏水的问题。截水槽4的两端均伸出混凝土墙体310cm,并且截水槽4的排水端做封口处理,在截水槽4靠近排水端的两侧壁上均设置开口,污水可以方便的从截水槽4的开口处流入到下方截水槽4的接水端。排水管5可以为直径为80mm~100mm的pvc排水管。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截水构件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施工建筑的外墙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层截水构件和第二层截水构件,第一层截水构件位于第二层截水构件的正上方,第一层截水构件和第二层截水构件之间的间距为300~800mm,第一层截水构件和第二层截水构件均对应施工建筑的第n-1层且位于外墙爬架8的内侧,本实施中施工建筑的第n层为混凝土浇注层1,第n-1层为养护层。

当混凝土浇注层1浇注完成后,使外墙爬架8向上爬升一层,并将第一层截水构件和第二层截水构件的安装位置均向上提升一层。当施工建筑的第n层施工完成后,对施工建筑的第n+1层进行混凝土浇注,外墙爬架8向上爬升一层,将第一层截水构件和第二层截水构件均从混凝土墙体3上拆除,并将拆卸下的第一层截水构件和第二层截水构件均设置在第n层上。并将当前第n+1层作为新的第n层,将当前的第n层作为新的第n-1层,以此类推。

本实施通过在施工建筑的外部墙体位于顶部混凝土浇注层1与下方的外保温施工层2或下方的外墙腻子施工层之间的部分设置截水构件,保证在进行混凝土浇注层1施工时,沿外墙流下的污水不会对下方的外保温施工层2或外墙腻子施工层造成污染,保证外墙工程和混凝土浇注同时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整体工程时间成本的同时也节约了外墙工程的施工成本。

具体的,当对外保温施工层2进行施工时,该截水构件的施工方法还包括:

在外保温施工层2上方设置悬挑硬防护结构7,悬挑硬防护结构7用于承接上方落下的物体,起到安装防护作用。

在外保温施工层2和悬挑硬防护结构7之间设置第三层截水构件。

通过设置三层截水构件可保证外保温施工层2不受混凝土浇注层1流下的污水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第三层截水构件与外保温施工层2之间的间距为300~500mm。需要注意的是,当主体结构完成约60%-70%时,才开始进行外保温施工。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