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20658发布日期:2019-01-05 09:56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日益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各构件连接也将变得频繁且重要。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连接中,预制剪力墙-预制楼板连接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连接形式。在该种连接形式中,预制楼板的一端搭接在预制剪力墙的边缘,预制楼板的上方有吊车吊起,预制楼板的底部进行竖向支撑。在吊装预制楼板之前,需先将预制剪力墙装配好,以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能够稳定的承托预制楼板。上述连接形式中,一方面需要先安装预制剪力墙后安装预制楼板,使得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时间长,另一方面预制楼板的底部需要设置复数个竖向支撑进行支护,从而支护结构的安装与拆除也给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带来较大的工作量,从而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的装配式建筑中预制的剪力墙和楼板的连接形式中存在的需要先后安装而导致施工时间长,楼板需要采用竖向支撑进行支护带来的安装于拆除的大工作量进而影响施工效率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包括:

立设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作业面的支撑柱;

垂直设于所述支撑柱的横向调节件,且所述横向调节件的端部距所述支撑柱的距离可调,通过所述横向调节件连接装配式建筑的竖向构件并通过调节所述横向调节件的端部距所述支撑柱的距离以将所述竖向构件调节到位;

架设于相对的两个支撑柱之上的支撑桁架;以及

装设于所述支撑桁架上的多个竖向调节件,所述竖向调节件的支撑高度可调,通过所述竖向调节件承托装配式建筑的横向构件,并通过调节所述的多个竖向调节件的支撑高度以将所述横向构件调节至水平状态,进而利用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支撑桁架一起支撑所述竖向构件和所述横向构件。

本发明的支撑系统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的侧向支撑和竖向支撑一体化,大大减少传统支撑中侧向支撑和竖向支撑的数量,增加了施工作业层的空间,且安装与拆卸均方便。本发明的支撑系统能够满足横向构件和竖向构件的同时安装,使得横向构件的安装不受竖向构件施工工序的影响,节约了施工时间,也减少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本发明的支撑系统通过设置的横向调节件和竖向调节件可对竖向构件和横向构件的安装位置进行精确的调节,提高安装的精确度,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且本发明的支撑系统在装配式建筑安装完成后,可拆除并重复使用。

本发明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支设于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支撑桁架之间的液压机构,通过所述液压机构调节所述支撑桁架的支撑高度,进而实现调节所述横向构件的安装高度。

本发明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液压机构和所述支撑桁架之间的压力传感器,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横向构件的施工荷载。

本发明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一支撑柱上设有两个横向调节件,分别连接于所述竖向构件的上部和下部,通过调节位于所述竖向构件上部和下部的横向调节件的端部距所述支撑柱的距离可将所述竖向构件调节至竖直状态。

本发明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桁架的支撑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上述的支撑系统,将所述支撑系统的支撑柱支设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作业面;

提供竖向构件,将所述竖向构件连接于对应的横向调节件上;

调节所述横向调节件的端部距所述支撑柱的距离并带动所述竖向构件向着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撑柱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竖向构件调节到位;

调节所述竖向调节件的支撑高度以使得所有竖向调节件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及

提供横向构件,将所述横向构件铺设于所述支撑桁架的竖向调节件上,从而利用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支撑桁架一起支撑所述竖向构件和所述横向构件。

本发明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提供液压机构,将所述液压机构支设于所述支撑柱和所述支撑桁架之间,并通过所述液压机构调节所述支撑桁架的支撑高度,进而实现调节所述横向构件的安装高度。

本发明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提供压力传感器,将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液压机构和所述支撑桁架之间,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横向构件的施工荷载。

本发明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每一支撑柱上设有两个横向调节件;

将两个横向调节件连接在所述竖向构件的上部和下部;

通过调节位于所述竖向构件上部和下部的横向调节件的端部距所述支撑柱的距离将所述竖向构件调节至竖直状态。

本发明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

提供支撑杆,将所述支撑杆可拆卸地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桁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安装竖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安装竖向构件和横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用于同时安装装配式建筑的竖向构件和横向构件,使得横向构件的装配不受竖向构件装配施工工序的影响,减小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本发明的支撑系统设置了横向调节件和竖向调节件,通过横向调节件可调节竖向构件安装到位,通过竖向调节件可调节横向构件安装到位,其中的安装到位既能保证构件的安装位置又能确保构件的竖直及水平,本发明的支撑系统在横向构件上浇筑的叠合层养护至拆模强度后可拆除重复使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参阅图1,显示了本发明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安装竖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2,显示了本发明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安装竖向构件和横向构件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发明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20包括支撑柱21、横向调节件22、支撑桁架23以及多个竖向调节件24;支撑柱21立设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作业面,在施工第一楼层的装配式建筑时,该施工作业面为地面,在施工第二楼层及以上楼层的装配式建筑时,该施工作业面为当前施工楼层的下一楼层的楼板面。横向调节件22垂直设于支撑柱21上,且该横向调节件22的端部距支撑柱21的距离可调,通过横向调节件22连接装配式建筑的竖向构件11,并通过调节该横向调节件22的端部距支撑柱21的距离以将竖向构件11调节到位,即调节到设定的安装位置处;在调节横向调节件22的过程中,可带动支撑柱21向着靠近或远离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直至该支撑柱21移动至设定的安札位置;支撑桁架23架设于相对的两个支撑柱21之上,通过相对的两个支撑柱21承托支撑桁架23,较佳地,支撑桁架23的端部置于对应的支撑柱21上;竖向调节件24装设于支撑桁架23上,且竖向调节件24的支撑高度可调,通过竖向调节件24承托装配式建筑的横向构件12,并通过调节竖向调节件24的支撑高度以将横向构件12调节至水平状态,进而实现了利用支撑柱21和支撑桁架23一起支撑竖向构件11和横向构件12,使得竖向构件11和横向构件12可同时完成装配。在竖向构件11和横向构件12安装到位后,于横向构件12的上方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层,且叠合层会有部分位于竖向构件11的顶部处,从而通过叠合层将横向构件12和竖向构件11连接固定,在浇筑的叠合层养护至拆模强度后,可将本发明的支撑系统20拆除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两个支撑柱21和其上的支撑桁架23形成门字型结构,在承托横向构件12后,于横向构件12的下方形成较大的施工作业空间,相比于传动的竖向支撑的支护结构,本发明的支撑系统能够方便现场施工作业,为现场施工提高较大的作业空间。

本发明的支撑系统20通过横向调节件22和支撑柱21装配竖向构件11,该竖向构件11可以为预制的剪力墙构件,还可以为预制的框架柱构件,利用横向调节件22的调节功能,可将竖向构件11安装到位。通过支撑柱21和支撑桁架23装配横向构件12,该横向构件12可以为预制的楼板构件,还可以为预制的框架梁构件,利用支撑桁架23上的竖向调节件24的支撑高度可调的功能,可将横向构件11安装到位并确保呈水平状态。横向调节件22和竖向调节件23能够实现竖向构件11和横向构件12的精确调节,保证装配式建筑的安装质量。

本发明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的侧向支撑和竖向支撑的一体化,实现了竖向构件和横向构件的同时装配,一方面减少了传统支撑的数量,增加了施工作业层的空间,另一方面节约施工时间,减少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支撑系统20还包括支设于支撑柱21和支撑桁架23之间的液压机构25,该液压机构25为可升降调节的机构,通过液压机构25调节支撑桁架23的支撑高度,进而实现调节横向构件12的安装高度,也即将横向构件12调节到设定的安装标高。

液压机构25的底部设有安装座,该安装座固设于支撑柱21的顶端,液压机构25的顶部与支撑桁架23固定连接,升降调节液压机构25,从而带动支撑桁架23上下移动,实现了调节支撑桁架23的安装高度。

较佳地,本发明的液压机构25为液压油缸,通过油缸杆的伸缩实现液压机构25的升降调节,且油缸杆与支撑桁架23固定连接,进而通过油缸杆的伸缩使得调节支撑桁架23的安装高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支撑系统20还包括安装于液压机构25和支撑桁架23之间的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横向构件12的施工荷载。在横向构件12铺设好后,横向构件12上还会进行钢筋绑扎、叠合层浇筑等操作,在横向构件12上还会有施工人员行走,所以横向构件12上部会受到种种施工荷载,在该施工荷载过大时很容易对横向构件12造成破坏,本发明提供的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每一横向构件12所受到的施工荷载,在施工荷载超出设定值时,会进行报警提醒,提醒施工人员进行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在每一支撑柱21上设有两个横向调节件22,分别连接在竖向构件11的上部和下部,同一支撑柱21上的两个横向调节件22位于同一竖直面内,通过调节位于竖向构件11上部和下部的横向调节件22的端部距支撑柱21的距离可将竖向构件11调节至竖直状态。调节位于上部的横向调节件22时,可带动竖向构件11的上部向着靠近或远离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调节位于下部的横向调节件22时,可带动竖向构件11的下部向着靠近或远离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所以通过上部的和下部的横向调节件22一起调节,能够实现竖向构件11的垂直度的调节。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支撑系统20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桁架23的支撑杆26。本发明的支撑系统20设置的支撑桁架23的数量根据所需支撑的横向构件12的面积来确定,支撑桁架23沿着横向构件12的设置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支撑桁架23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支撑柱21,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桁架23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支撑杆26,通过支撑杆26的设置将多个支撑桁架23连接在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的支撑体系。较佳地,支撑杆26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支撑桁架23上的竖向调节件24的上表面的高度。又佳地,支撑杆26设置有多个,且间隔地拉结在两个支撑桁架23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横向调节件22为调节螺杆,在竖向构件11上预设有预埋件,调节螺杆的第一端部可与对应的预埋件螺合连接,从而实现了竖向构件11与横向调节件22的连接。在支撑柱21对应调节螺杆开设有通孔,调节螺杆的第二端部从支撑柱21上的通孔穿过而后与一调节螺母螺合连接,旋拧该调节螺母使得调节螺母抵靠于支撑柱21上远离竖向构件11的一侧,进而再继续旋拧调节螺母,使得调节螺杆的第二端部向着远离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调节螺杆带动竖向构件11向着靠近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直至竖向构件11调节到位。若需将竖向构件11向着远离支撑柱21的方向调节,则反向旋拧调节螺母,使得调节螺母远离支撑柱21,而后将竖向构件11向着远离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从而拉动调节螺杆移动并使得调节螺母抵靠于支撑柱21,而后再通过调节螺母进行精细的位置调节。利用调节螺母抵靠支撑柱21,结合调节螺杆可拉结住竖向构件11,从而对竖向构件11起到支撑的作用。

在调节竖向构件11的垂直度时,先对竖向构件11的垂直度进行测量,若竖向构件11的上部向外倾斜,则调节位于竖向构件11上部的调节螺杆,旋拧该调节螺杆上的调节螺母,以拉动竖向构件11的上部向靠近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直至竖向构件11呈竖直状态。反之若竖向构件11的下部向外倾斜,则调节位于竖向构件11下部的调节螺杆,旋拧该调节螺杆上的调节螺母,以拉动竖向构件11的下部向靠近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直至竖向构件11呈竖直状态。在调节垂直度时,可同时调节上部和下部的调节螺杆,以使得竖向构件11能够精确且快速的调正,即呈竖直状态。

在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调节螺母的设置位置不同,支撑柱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钢件,两个钢件上对应调节螺杆开设有通孔,调节螺母夹设于两个钢件之间,且该调节螺母可自由转动,调节螺杆的第二端部穿过钢件上的通孔并与调节螺母螺合连接,进而通过旋拧该调节螺母而使得调节螺杆可沿着钢件的通孔进行水平移动,进而可将竖向构件11调节到位。进一步地,为提高两个钢件夹设调节螺母的稳定性,在两个钢件上对应调节螺母的位置开设有与调节螺母相适配的容槽,该容槽与通孔相重合且直径略大于通孔,容槽设于钢件上靠近调节螺母的一侧,非贯通形式设置,从而使得调节螺母的两端部均对应置于容槽内,且调节螺母的端面抵靠于容槽的槽底,实现了调节螺母在两个钢件之间可自由的转动,且两个钢件又能够限位调节螺母的水平位移,提高了竖向构件11安装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再又一较佳实施方式,支撑桁架23包括位于顶部的两个上弦杆231、位于底部的一个下弦杆232以及多个支杆233,两个上弦杆231相平行设置,在两个上弦杆231之间支撑连接了多个支杆233,支杆233间隔的设置;在两个上弦杆231和下弦杆232之间支撑连接了多个支杆233,连接上弦杆231和下弦杆232之间的支杆233呈倾斜状设置,将倾斜设置的支杆233与连接在两个上弦杆231之间的支杆233的端部连接,以提高支撑桁架23的整体稳定性。支撑桁架23还包括位于端部的加固框234,加固框234与对应的上弦杆231和下弦杆232的端部固定连接。在拼装支撑系统20时,将加固框234放置于液压机构25的顶部并与液压机构25固定连接,利用设置的加固框23提高支撑桁架23整体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再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竖向调节件24包括固设于支撑桁架23顶部的螺纹套筒和螺合连接该螺纹套筒的调节螺栓,通过旋拧该调节螺栓来调节该调节螺栓的顶部的标高,在需要将调节螺栓调高时,旋拧该调节螺栓使得调节螺栓向外旋出,需要将调节螺栓调低时,旋拧该调节螺栓使得调节螺栓向内旋入。在调节螺栓的顶部设置有端板,端板的上表面固设有柔性的橡胶垫,以避免磨损横向构件12。

较佳地,支撑柱2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11,该底座211可放置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作业面上,且底座211可与施工作业面固定连接。施工作业面为地面或楼面板时,通过膨胀螺栓将底座211固定于对应的地面或楼面板上。又佳地,支撑柱21包括两个槽钢,且两个槽钢以一定的间距相对设置。

下面对本发明的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安装竖向构件和横向构件的过程进行说明。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先将支撑柱21固定在施工作业面上,旋转调节横向调节件22使得该横向调节件22的位置对应位于竖向构件11的待安装位置处;升降调节液压机构25使得支撑桁架23上的竖向调节件24的顶部标高对应位于横向构件12的待安装位置处;而后吊装竖向构件11到安装位置处,旋转横向调节件22使其与竖向构件11上的预埋件螺合连接,连接好竖向构件11和横向调节22后,旋转支撑柱21处的调节楼母以调节横向调节件22的端部距支撑柱21的距离,也即调节竖向构件11的安装位置,以将竖向构件11调节到位,即竖向构件11本身呈竖直状态并位于设定的安装位置处,竖向构件11调节完成后,解除吊具与竖向构件11的连接。接着调节竖向调节件24的顶端的标高,使得所有竖向调节件24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与横向构件12的待安装位置相对应,吊装横向构件12,将横向构件12放置于竖向调节件24之上,且横向构件12的端部搭设于对应的竖向构件11的顶端上,横向构件12吊装好后,于横向构件12之上设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层,叠合层有部分置于竖向构件11上,通过叠合层连接横向构件12和竖向构件11。相邻的竖向构件11之间和相邻的横向构件12之间也通过现浇混凝土实现连接,该现浇的混凝土与叠合层一起浇筑,形成一体结构,从而将装配式建筑的所有竖向构件11和横向构件12均连接在一起。

下面对本发明还提供的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如图3所示,执行步骤s101,提供上述的支撑系统,将支撑系统的支撑柱支设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作业面;接着执行步骤s102。

执行步骤s102,提供竖向构件,将竖向构件连接于对应的横向调节件上;接着执行步骤s103。

执行步骤s103,调节横向调节件的端部距支撑柱的距离并带动竖向构件向着靠近或远离支撑柱的方向移动,直至竖向构件调节到位;接着执行步骤s104。

执行步骤s104,调节竖向调节件的支撑高度以使得竖向调节件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接着执行步骤s105。

执行步骤s105,提供横向构件,将横向构件铺设于竖向调节件上,从而利用支撑柱和支撑桁架一起支撑竖向构件和横向构件。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施工方法所用的支撑系统20与上述的用于安装装配式建筑的支撑系统20的结构相同,具体可参见上述的结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作业面,在施工第一楼层的装配式建筑时,该施工作业面为地面,在施工第二楼层及以上楼层的装配式建筑时,该施工作业面为当前施工楼层的下一楼层的楼板面。在支撑柱2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11,该底座211可放置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作业面上,且底座211可与施工作业面固定连接。施工作业面为地面或楼面板时,通过膨胀螺栓将底座211固定于对应的地面或楼面板上。

在竖向构件11和横向构件12安装到位后,于横向构件12的上方浇筑混凝土形成叠合层,且叠合层会有部分位于竖向构件11的顶部处,从而通过叠合层将横向构件12和竖向构件11连接固定,在浇筑的叠合层养护至拆模强度后,可将本发明的支撑系统20拆除重复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该施工方法还包括:

提供液压机构25,将液压机构25支设于支撑柱21和支撑桁架23之间,并通过液压机构25调节支撑桁架23的支撑高度,进而实现调节横向构件12的安装高度。液压机构25的底部设有安装座,该安装座固设于支撑柱21的顶端,液压机构25的顶部与支撑桁架23固定连接,升降调节液压机构25,从而带动支撑桁架23上下移动,实现了调节支撑桁架23的安装高度。

较佳地,本发明的液压机构25为液压油缸,通过油缸杆的伸缩实现液压机构25的升降调节,且油缸杆与支撑桁架23固定连接,进而通过油缸杆的伸缩使得调节支撑桁架23的安装高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

提供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传感器安装于液压机构和支撑桁架之间,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横向构件的施工荷载。本发明提供的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控每一横向构件12所受到的施工荷载,在施工荷载超出设定值时,会进行报警提醒,提醒施工人员进行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每一支撑柱21上设有两个横向调节件22;

将两个横向调节件22分别连接在竖向构件11的上部和下部;

通过调节位于竖向构件11上部和下部的横向调节件22的端部距支撑柱21的距离将竖向构件11调节至竖直状态。调节位于上部的横向调节件22时,可带动竖向构件11的上部向着靠近或远离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调节位于下部的横向调节件22时,可带动竖向构件11的下部向着靠近或远离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所以通过上部的和下部的横向调节件22一起调节,能够实现竖向构件11的垂直度的调节。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还包括:

提供支撑杆26,将支撑杆26可拆卸地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支撑桁架23。本发明的支撑系统20设置的支撑桁架23的数量根据所需支撑的横向构件12的面积来确定,支撑桁架23沿着横向构件12的设置方向间隔设置,每一支撑桁架23的两端部均设置有支撑柱21,在相邻的两个支撑桁架23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有支撑杆26,通过支撑杆26的设置将多个支撑桁架23连接在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的支撑体系。较佳地,支撑杆26的上表面的高度低于支撑桁架23上的竖向调节件24的上表面的高度。又佳地,支撑杆26设置有多个,且间隔地拉结在两个支撑桁架23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再一较佳实施方式,横向调节件22为调节螺杆,在竖向构件11上预设有预埋件,调节螺杆的第一端部可与对应的预埋件螺合连接,从而实现了竖向构件11与横向调节件22的连接。在支撑柱21对应调节螺杆开设有通孔,调节螺杆的第二端部从支撑柱21上的通孔穿过而后与一调节螺母螺合连接,旋拧该调节螺母使得调节螺母抵靠于支撑柱21上远离竖向构件11的一侧,进而再继续旋拧调节螺母,使得调节螺杆的第二端部向着远离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调节螺杆带动竖向构件11向着靠近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直至竖向构件11调节到位。若需将竖向构件11向着远离支撑柱21的方向调节,则反向旋拧调节螺母,使得调节螺母远离支撑柱21,而后将竖向构件11向着远离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从而拉动调节螺杆移动并使得调节螺母抵靠于支撑柱21,而后再通过调节螺母进行精细的位置调节。利用调节螺母抵靠支撑柱21,结合调节螺杆可拉结住竖向构件11,从而对竖向构件11起到支撑的作用。

在调节竖向构件11的垂直度时,先对竖向构件11的垂直度进行测量,若竖向构件11的上部向外倾斜,则调节位于竖向构件11上部的调节螺杆,旋拧该调节螺杆上的调节螺母,以拉动竖向构件11的上部向靠近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直至竖向构件11呈竖直状态。反之若竖向构件11的下部向外倾斜,则调节位于竖向构件11下部的调节螺杆,旋拧该调节螺杆上的调节螺母,以拉动竖向构件11的下部向靠近支撑柱21的方向移动,直至竖向构件11呈竖直状态。在调节垂直度时,可同时调节上部和下部的调节螺杆,以使得竖向构件11能够精确且快速的调正,即呈竖直状态。

在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调节螺母的设置位置不同,支撑柱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钢件,两个钢件上对应调节螺杆开设有通孔,调节螺母夹设于两个钢件之间,且该调节螺母可自由转动,调节螺杆的第二端部穿过钢件上的通孔并与调节螺母螺合连接,进而通过旋拧该调节螺母而使得调节螺杆可沿着钢件的通孔进行水平移动,进而可将竖向构件11调节到位。进一步地,为提高两个钢件夹设调节螺母的稳定性,在两个钢件上对应调节螺母的位置开设有与调节螺母相适配的容槽,该容槽与通孔相重合且直径略大于通孔,容槽设于钢件上靠近调节螺母的一侧,非贯通形式设置,从而使得调节螺母的两端部均对应置于容槽内,且调节螺母的端面抵靠于容槽的槽底,实现了调节螺母在两个钢件之间可自由的转动,且两个钢件又能够限位调节螺母的水平位移,提高了竖向构件11安装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再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竖向调节件24包括固设于支撑桁架23顶部的螺纹套筒和螺合连接该螺纹套筒的调节螺栓,通过旋拧该调节螺栓来调节该调节螺栓的顶部的标高,在需要将调节螺栓调高时,旋拧该调节螺栓使得调节螺栓向外旋出,需要将调节螺栓调低时,旋拧该调节螺栓使得调节螺栓向内旋入。在调节螺栓的顶部设置有端板,端板的上表面固设有柔性的橡胶垫,以避免磨损横向构件12。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