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伸缩式铝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5998发布日期:2019-01-02 22:47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伸缩式铝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施工用具或其他建筑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伸缩式铝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机构,按设计要求制作,是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型、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载荷的机构。通常将建筑模板搭建成一个空间模架,对该空间模架进行浇灌混凝土。

现在常用的建筑模板是由多个固定尺寸的模板单体拼接而成的,模板单体包括若干个模板,由于现有的模板为标准尺寸,均无法进行微调,因此,为了满足建筑模板搭配的尺寸,还会额外定制一些不同尺寸的模板单体,增加了加工模板单体的成本,另外,在搭建建筑模板时,需要多种不同尺寸的模板单体根据搭建情况进行选择搭配,在此过程中,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可根据需求调节模板尺寸的伸缩式铝模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伸缩式铝模板,包括搭建成模架的楼板和多块墙板,其中,楼板包括一个水平模板单体,墙板包括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竖直模板单体,水平模板单体包括若干个可沿长度方向伸缩的u型板,竖直模板单体包括若干个可沿宽度方向伸缩的u型板,楼板与每块墙板之间均设置有可沿高度方向伸缩的转角c槽板。

本技术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当建筑模板进行浇筑之前,为了满足建筑模板搭配的尺寸,这时,就需要对楼板、墙板进行微调,即对楼板的水平模板单体进行长度方向的调节,墙板的竖直模板单体进行宽度方向的调节,转角c槽板进行高度方向的调节,以适应不同户型的工程,从而提高建筑模板的适用范围,进而不再需要额外制定一些不同尺寸的模板单元,减少了加工成本,省时省力。

进一步,所述u型板包括横板,横板底面垂直设有两块相对的竖板,横板为可伸缩的横板,横板包括两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相对应处均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在使用过程中,拉开两块支撑板,使得滑动板从第一滑槽内滑出,增加横板的尺寸。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槽上下内侧壁厚度为0.5-1mm。当滑动板滑出第一滑槽后,由于本方案中第一滑槽上下内侧壁的厚度为0.5-1mm,因此滑动板在滑出第一滑槽后,滑动板侧边与相邻支撑板的侧边之间会产生一定的间隙,这样设置的效果在于:一方面,由于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因此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凝固,而间隙的存在便于混凝土中水分的排出,混凝土中的水分沿着间隙渗出,加速混凝土中水分的排出,从而加快了混凝土的凝固;另一方面,细小的间隙只供水分渗出,可避免混凝土中的尺寸较大的沙粒等进入间隙内,不仅导致对材料造成浪费的问题,同时也避免将间隙堵塞住,不利于模板单体的拆卸。

进一步,相邻u型板之间均固定有龙骨,龙骨下端固定有支撑架。龙骨以及支撑架用于增加建筑模板的抗弯强度,避免混凝土浇筑变形。

进一步,同一u型板的两个竖板之间设置有伸缩加强筋,伸缩加强筋包括梯形筋本体,梯形筋本体包括两块固定板,两块固定板相对应处均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板。伸缩加强筋是为了强加u型板的强度,在本方案中,梯形筋本体的设置是为了适应u型板的伸缩性,与u型板同步进行微调,滑板从第二滑槽滑出,从而使得梯形筋本体能够与u型板同步进行微调。

进一步,所述转角c槽板包括竖直连接板以及固定在竖直连接板同侧的两块水平连接板,一块水平连接板与楼板连接,另一块水平连接板与墙板连接,竖直连接板包括两块连板,两块连板相对应处均设置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本方案的转角c槽板通过滑动杆沿着第三滑槽向外滑出,增加竖直连接板的长度,且由于转角c槽板连接墙板和楼板,因此,转角c槽板可以对不同高度的墙板进行固定,避免重新生产转角c槽板而耽误建筑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铝模板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b处的剖视图;

图3为伸缩式转角c槽剖面图;

图4为图1中a-a处可伸缩式u型板的剖面图;

图5为伸缩式u型板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楼板1、墙板2、转角c槽板3、水平连接板5、滑动杆6、竖直连接板7、梯形筋本体8、第二滑槽9、滑板10、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2、第一滑槽13、滑动板14、气囊15、水囊16、活动盖17、l型水管18、尖刺管19、活动板20、混合管21、通孔22、u型板23、过氧化钠24。

实施例1:

基本如附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伸缩式铝模板,包括搭建成模架的楼板1和多块墙板2,楼板1包括一个水平模板单体,墙板2包括两个呈对称设置的竖直模板单体,楼板1与每块墙板2之间均设置有可沿高度方向伸缩的转角c槽板3,水平模板单体包括若干个可沿长度方向伸缩的u型板23,竖直模板单体包括若干个可沿宽度方向伸缩的u型板23,相邻u型板23之间均螺纹连接有龙骨,u型板23和龙骨共同搭建形成模架,龙骨下端螺纹连接有支撑架。龙骨以及支撑架用于增加建筑模板的抗弯强度,避免混凝土浇筑变形。

u型板23包括横板,横板底面垂直焊接有两块相对的竖板,横板为可伸缩,横板包括两块支撑板,两块支撑板相对应处均开设有第一滑槽13,第一滑槽13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4,第一滑槽13的上下内侧壁厚度为0.5-1mm。在使用过程中,拉开两块支撑板,滑动板14在两个支撑板内的第一滑槽13内滑动,使得滑动板14从第一滑槽13内滑出,增加横板的尺寸。

同一u型板23的两个竖板之间焊接有伸缩加强筋,伸缩加强筋包括梯形筋本体8,梯形筋本体8包括两块固定板,两块固定板相对应处均开设有第二滑槽9,第二滑槽9内滑动连接有滑板10,梯形筋本体8与横板之间焊接有两个第一支撑柱11,且梯形筋本体8与滑动板14之间螺纹连接有第二支撑柱12。伸缩加强筋是为了强加u型板23的强度,在本方案中,梯形筋本体8的设置是为了适应u型板23的伸缩性,与u型板23同步进行微调,滑板10沿着第二滑槽9向外滑动,从而使得梯形筋本体8能够与u型板23同步进行微调。

如图3所示,转角c槽板3包括竖直连接板7以及焊接在竖直连接板7板同侧的两块水平连接板5,一块水平连接板5与楼板1通过螺栓连接,另一块水平连接板5与墙板2通过螺栓连接,竖直连接板7包括两块连板,两块连板相对应处均开设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6,滑动杆6从第三滑槽滑出,增大竖直连接板的尺寸。由于转角c槽板3连接墙板2和楼板1,因此,转角c槽板3可以对不同高度的墙板2进行固定,避免重新生产转角c槽板3而耽误建筑工期。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将若干个u型板23拼接成水平模板单体和竖直模板单体,水平模板单体的u型板23的伸缩方向为长度方向,竖直模板单体的u型板23的伸缩方向为宽度方向,而转角c槽板3用于连接楼板1和墙板2,且转角c槽板3的伸缩方向为高度方向。

在将上述水平模板单体、竖直模板单体以及转角c槽板3搭建完成后,当需要对铝模板的长度或宽度进行微调时,即通过水平模板单体和竖直模板单体的u型板23进行微调,将两块支撑板拉伸,使得滑动板14沿着第一滑槽13滑出,扩大横板的尺寸,当需要对铝模板高度进行微调时,将两块连接板拉伸,使得滑动杆6沿着第三滑槽向外滑出,增加转角c槽板3自身的长度。

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第一支撑柱11和第二支撑柱12均加强u型板23的强度,避免u型板23受力过大而受损,同时,同时当浇灌的混凝土凝固后,需要将铝模板取下,握持u型板23上的梯形筋本体8便能够方便的将u型板23取下。

实施例2:

上述实施例1的u型板23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在较小质量施工现场,将混凝土往模板单体上表面进行浇灌时,混凝土会对支撑板和滑动板14产生压力,由于滑动板14上表面与支撑板上表面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支撑板上方的混凝土比滑动板14上方的混凝土量少,即滑动板14所承载的作用力大于支撑板所承载的作用力,这样就会存在一个问题,滑动板14中部在受力的情况下会逐渐向下弯曲,而夹持在滑动板14的第一滑槽13会漏出缝隙,因此,混凝土会流入到缝隙内,造成铝模板不易拆卸。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如图5和图6所示,滑动板14呈中空结构,滑动板14内部设有气囊15,位于滑动板14的底部螺纹连接有活动盖17,活动盖17内粘结连接有存储水的水囊16,活动盖17底部设有尖刺管19,尖刺管19顶部为尖刺状,且尖刺管19顶部朝向水囊16,尖刺管19可刺破水囊16,尖刺管19顶部设有两个通孔22,尖刺管19下端设有与尖刺管19连通的混合管21,混合管21内放置有过氧化钠24,在混合管21底部开设有用于更换过氧化钠24的活动板20,位于混合管21两端分别设有l型水管18,l型水管18设置在第二支撑柱12内,l型水管18一端连通尖刺管19,l型水管18另一端连通气囊15。

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如下:

当滑动板14产生变形时,滑动板14底部的水囊16会逐渐靠近尖刺管19,尖刺管19刺破水囊16,水囊16内的水通过通孔22流入到混合管21内,混合管21内的过氧化钠24遇到水时,生成氧气(即2na2o2+2h2o══4naoh+o2↑),氧气沿着混合管21的两端进入l型水管18,l型水管18将氧气输送到气囊15内,使得气囊15逐渐增大,气囊15增大的同时使得滑动板14逐渐扩大,因此,滑动板14逐渐恢复原形。

当需要更换水囊16时,将活动盖17以及混合管21取下来,更换滑动板14底部的水囊16。

当需要更换混合管21内的过氧化钠24时,打开活动板20,即可更换混合管21内的过氧化钠24。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