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地用钢筋捆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56502发布日期:2019-03-30 09:23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地用钢筋捆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地用钢筋捆扎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在建筑工程建设中,通常需要对钢筋骨架进行定位固定,现在该工作,主要采用手工捆扎,先由工人专门将钢丝剪断成固定规格的小段,然后再将钢丝手工缠绕在钢筋交叉点上,再用钩杆经过旋转将钢丝打结,整个捆扎过程非常繁琐,特别是旋转钩杆环节耗费大量时间,费时费力,工作量繁重,不利于工程的快速进行,同时手部需要很大的扭力,使手指疼痛,易引起安全事故,在进行大量紧急施工任务时,劳动强度大,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用钢筋捆扎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地用钢筋捆扎装置,其特征是:该钢筋捆扎装置包括钩杆、驱动管、单向离合组件、复位组件;

所述钩杆为直杆下端设有尖钩;

所述驱动管穿套在钩杆上,通过手拉动驱动管来驱动钩杆转动,驱动管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螺旋凹槽,螺旋凹槽从下到上呈从密到疏分布;

所述单向离合组件设置在钩杆上且在驱动管内,单向离合组件通过与驱动管上的螺旋凹槽配合,将驱动管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钩杆的旋转运动,且只有当驱动管被正向拉动时才能驱动钩杆,而驱动管被反向拉动时不驱动钩杆;所述单向离合组件包括传动轮、止转件、限位件;所述传动轮转动设置在钩杆上端,传动轮沿周向间隔设置若干个凸起,凸起的数量和形状与驱动管螺旋凹槽的数量和形状相匹配,传动轮上端面设有第一棘齿;所述止转件固定设置在钩杆上端且在传动轮上方,止转件下端面设有第二棘齿,该第二棘齿与传动轮上的第一棘齿相匹配,当第二棘齿与第一棘齿啮合时,传动轮能带动钩杆转动,当第二棘齿与第一棘齿脱离时,传动轮只能在钩杆空转,不能带动钩杆转动;所述限位件固定设置在钩杆上且在传动轮下方,限位件用来限制传动轮在钩杆上向下滑动范围,限位件与止转件之间距离要满足位于其中的传动轮转动需要;

所述复位组件设置在钩杆和驱动管上,复位组件用来将被拉动的驱动管自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轴承和弹簧;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在钩杆下端;所述弹簧穿套在钩杆上,弹簧下端与轴承的外圈相连接,弹簧上端与驱动管下端相连接。

进一步,为了防止驱动管与钩杆被拉脱离,所述驱动管下端设有盖帽,盖帽中心处设有供钩杆穿行的导向孔。

进一步,为了增大手和驱动管之间的摩擦,所述驱动管外壁上设有防滑橡胶层。

进一步,为了减水驱动管与传动轮之间摩擦,所述驱动管内设有润滑油。

进一步,为了使驱动管平稳运行,所述驱动管上的螺旋凹槽为三条,所述传动轮上的凸起为三个。

进一步,所述驱动管上的螺旋凹槽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传动轮上的凸起为半球形。

进一步,所述止转件、限位件与钩杆固定连接的方式是螺纹固定连接或销钉固定连接或焊接。

本发明是对现有钩杆的改进,通过在钩杆上增加螺旋传动装置,使手动直接旋转钩杆改变为间接旋转钩杆。其工作过程是:手握驱动管向上拉,驱动管上的螺旋凹槽与传动轮上的凸起扺触作用,使传动轮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使传动轮上的第一棘齿与止转件的第二棘齿啮合,由于止转件与钩杆是固定连接,驱动管上的螺旋凹槽与传动轮上的凸起相互配合就驱动钩杆旋转,同时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当停止拉动驱动管时,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拉动驱动管向下复位,驱动管上的螺旋凹槽与传动轮上的凸起扺触作用,使传动轮受到向下的力,这个力使传动轮上的第一棘齿与止转件的第二棘齿脱离,传动轮在驱动管的作用下沿钩杆空转,不会驱动钩杆旋转。

应当知道,捆扎钢丝开始时阻力较小,随着钢丝被拧动圈数增加,阻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把驱动管上的螺旋凹槽设计成从密到疏,其目的就是越来越更省力。

需要说明,传动轮周身上没有采用传统的螺旋凸棱,而是将螺旋凸棱简化为点状凸起,原因是螺旋凸棱无法适应疏密变化的螺旋凹槽,另外,点状凸起还能减小与螺旋凹槽的接触面,减小摩擦。

在复位组件中设置轴承,原因是钩杆是转动的,如果将弹簧直接设置在钩杆上,拉动驱动管时弹簧扭转产生的阻力会很大。

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发明相对现有的技术更省力,操作更方便,捆扎质量更高,捆扎效率更快,且结构简单,成本低,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如图1是本发明外观结构示意图。

如图2是本发明分解示意图。

如图3是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4是本发明驱动管横切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5是本发明单向离合组件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建筑工地用钢筋捆扎装置,其特征是:该钢筋捆扎装置包括钩杆1、驱动管2、单向离合组件3、复位组件4;

所述钩杆1为直杆11下端设有尖钩12;

所述驱动管2穿套在钩杆1上,通过手拉动驱动管2来驱动钩杆1转动,驱动管2的内壁上设有若干条螺旋凹槽21,螺旋凹槽21从下到上呈从密到疏分布;

所述单向离合组件3设置在钩杆1上且在驱动管2内,单向离合组件3通过与驱动管2上的螺旋凹槽21配合,将驱动管2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钩杆1的旋转运动,且只有当驱动管2被正向拉动时才能驱动钩杆1,而驱动管2被反向拉动时不驱动钩杆1;所述单向离合组件3包括传动轮32、止转件31、限位件33;所述传动轮32转动设置在钩杆1上端,传动轮32沿周向间隔设置若干个凸起322,凸起322的数量和形状与驱动管2螺旋凹槽21的数量和形状相匹配,传动轮32上端面设有第一棘齿321;所述止转件31固定设置在钩杆1上端且在传动轮32上方,止转件31下端面设有第二棘齿311,该第二棘齿311与传动轮32上的第一棘齿321相匹配,当第二棘齿311与第一棘齿321啮合时,传动轮32能带动钩杆转动,当第二棘齿311与第一棘齿321脱离时,传动轮32只能在钩杆1空转,不能带动钩杆1转动;所述限位件33固定设置在钩杆1上且在传动轮32下方,限位件33用来限制传动轮32在钩杆1上向下滑动范围,限位件33与止转件31之间距离要满足位于其中的传动轮32转动需要;

所述复位组件4设置在钩杆1和驱动管2上,复位组件4用来将被拉动的驱动管2自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所述复位组件4包括轴承42和弹簧41;所述轴承42的内圈固定在钩杆1下端;所述弹簧41穿套在钩杆1上,弹簧41下端与轴承42的外圈相连接,弹簧41上端与驱动管2下端相连接。

进一步,为了防止驱动管2与钩杆1被拉脱离,所述驱动管2下端设有盖帽5,盖帽5中心处设有供钩杆1穿行的导向孔。

进一步,为了增大手和驱动管2之间的摩擦,所述驱动管2外壁上设有防滑橡胶层。

进一步,为了减水驱动管2与传动轮32之间摩擦,所述驱动管2内设有润滑油。

进一步,为了使驱动管2平稳运行,所述驱动管2上的螺旋凹槽21为三条,所述传动轮32上的凸起322为三个。

进一步,所述驱动管2上的螺旋凹槽21横截面为半圆形,所述传动轮32上的凸起322为半球形。

进一步,所述止转件31、限位件33与钩杆1固定连接的方式是螺纹固定连接或销钉固定连接或焊接。

本发明是对现有钩杆1的改进,通过在钩杆1上增加螺旋传动装置,使手动直接旋转钩杆改变为间接旋转钩杆。其工作过程是:手握驱动管2向上拉,驱动管2上的螺旋凹槽21与传动轮32上的凸起322扺触作用,使传动轮32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使传动轮32上的第一棘齿321与止转件31的第二棘齿311啮合,由于止转件31与钩杆1是固定连接,驱动管2上的螺旋凹槽21与传动轮32上的凸起322相互配合就驱动钩杆1旋转,同时弹簧41发生弹性形变,当停止拉动驱动管2时,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41拉动驱动管2向下复位,驱动管2上的螺旋凹槽21与传动轮32上的凸起322扺触作用,使传动轮32受到向下的力,这个力使传动轮32上的第一棘齿321与止转件31的第二棘齿311脱离,传动轮32在驱动管2的作用下沿钩杆1空转,不会驱动钩杆1旋转。

应当知道,捆扎钢丝开始时阻力较小,随着钢丝被拧动圈数增加,阻力会越来越大,因此把驱动管2上的螺旋凹槽21设计成从密到疏,其目的就是越来越更省力。

需要说明,传动轮32周身上没有采用传统的螺旋凸棱,而是将螺旋凸棱简化为点状凸起322,原因是螺旋凸棱无法适应疏密变化的螺旋凹槽,另外,点状凸起还能减小与螺旋凹槽的接触面,减小摩擦。

在复位组件4中设置轴承42,原因是钩杆1是转动的,如果将弹簧41直接设置在钩杆1上,拉动驱动管2时弹簧扭转产生的阻力会很大。

需要说明,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