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力墙预应力筋的快速吊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56494发布日期:2019-03-30 09:23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反力墙预应力筋的快速吊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力墙预应力筋的快速吊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程建设领域的飞速发展,重大工程及复杂结构大量涌现,钢筋混凝土特种结构的应用亦日趋广泛。特种结构的预应力反力墙在大型土木结构实验室的建设中屡见不鲜,是大型结构实验室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能为大型结构静力试验、反复加载试验及大型拟动力试验等的进行提供保障,以满足土木工程结构理论研究,而且还为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与推广提供有力的依据。

反力墙的主要特点是体积庞大且自身的变形控制要求非常高、结构刚度大、加载孔及结构垂直度、平整度的精度要求非常严格,反力墙中结构配筋与预埋件众多,施工工艺复杂,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要求高,属于受力情况复杂的大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反力墙中布置预应力筋的主要目的,一是为了增大整个墙体的刚度,控制其顶端最大侧移量,二是为了减少墙面裂缝的产生,提高反力墙的耐久性。反力墙与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在使用过程中是受往复荷载作用的,这就决定了反力墙结构中的预应力筋必须是对称、均匀布置的,即反力墙截面在施加预应力后均匀受压。以反力墙中共有竖向预应力筋244根为例,每根预应力筋从反力墙基础底至反力墙顶长约17m,每根预应力筋重约168kg。

通常反力墙钢架整体吊装拼装后,开始进行预应力筋的安装,预应力筋在外部预装后进行吊装,由于反力墙钢架内部锚孔管、锚孔管架及为保证反力墙钢架自身稳定的加固角钢纵横交错,每根预应力筋的单独吊装费时费力,严重降低了施工作业的效率,且对工期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力墙预应力筋的快速吊装方法,本方法克服了传统反力墙钢架内单组预应力筋吊装的缺陷,极大提高吊装速度,节省了吊装时的汽车吊台班,加快了反力墙的施工速度,从而确保了施工工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反力墙预应力筋的快速吊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反力墙钢架内预应力筋按三根组和两根组交叉布置,在地面预装三根组和两根组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顶端设有预应力锚垫板,预应力钢绞线穿入预应力锚垫板内;

步骤二、制作主受力杆和定位杆并矫直,主受力杆分别设于三根组预应力筋和两根组预应力筋顶端预应力锚垫板的两侧并且位于预应力锚垫板端面下方,定位杆分别设于三根组预应力筋和两根组预应力筋顶端每个预应力锚垫板的两侧并与主受力杆垂直,定位杆位于每个预应力锚垫板端面下方;

步骤三、采用汽车吊通过主受力杆和定位杆将组装好的三根组预应力筋和两根组预应力筋依次吊入反力墙钢架内,同时反力墙钢架内施工人员调整三根组预应力筋和两根组预应力筋位置使主受力杆外伸部分置于反力墙钢架顶部的钢筋支架上,直至完成全部预应力筋组的吊装。

进一步,所述主受力杆和定位杆与所述预应力锚垫板端面下方的肩部点焊连接。

进一步,所述主受力杆和定位杆分别为直径20mm和12mm的钢筋,其中,三根组预应力筋的主受力杆长度为1000mm,两根组预应力筋的主受力杆长度为700mm,定位杆长度为190mm。

由于本发明反力墙预应力筋的快速吊装方法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方法首先设定反力墙钢架内预应力筋按三根组和两根组交叉布置并在地面预装,预应力筋顶端设有预应力锚垫板并穿入预应力钢绞线;制作主受力杆和定位杆,主受力杆设于各组预应力锚垫板的两侧,定位杆设于每个预应力锚垫板的两侧并与主受力杆垂直,主受力杆和定位杆位于预应力锚垫板端面下方;采用汽车吊通过主受力杆和定位杆将组装好的各组组预应力筋依次吊入反力墙钢架内,同时调整各组预应力筋位置使主受力杆外伸部分置于反力墙钢架顶部的钢筋支架上,直至完成全部预应力筋组的吊装。本方法克服了传统反力墙钢架内单组预应力筋吊装的缺陷,极大提高吊装速度,节省了吊装时的汽车吊台班,加快了反力墙的施工速度,从而确保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方法中三根组预应力筋主受力杆和定位杆设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方法中两根组预应力筋主受力杆和定位杆设置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反力墙预应力筋的快速吊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反力墙钢架内预应力筋按三根组和两根组交叉布置,在地面预装三根组和两根组预应力筋,预应力筋顶端设有预应力锚垫板1,预应力钢绞线穿入预应力锚垫板1内;

步骤二、制作主受力杆2和定位杆3并矫直,主受力杆2分别设于三根组预应力筋和两根组预应力筋顶端预应力锚垫板1的两侧并且位于预应力锚垫板1端面下方,定位杆3分别设于三根组预应力筋和两根组预应力筋顶端每个预应力锚垫板1的两侧并与主受力杆2垂直,定位杆3位于每个预应力锚垫板1端面下方;

步骤三、采用汽车吊通过主受力杆2和定位杆3将组装好的三根组预应力筋和两根组预应力筋依次吊入反力墙钢架内,同时反力墙钢架内施工人员调整三根组预应力筋和两根组预应力筋位置使主受力杆2外伸部分置于反力墙钢架顶部的钢筋支架上,直至完成全部预应力筋组的吊装。

优选的,所述主受力杆2和定位杆3与所述预应力锚垫板1端面下方的肩部点焊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受力杆2和定位杆3分别为直径20mm和12mm的钢筋,其中,三根组预应力筋的主受力杆2长度为1000mm,两根组预应力筋的主受力杆2长度为700mm,定位杆3长度为190mm。

本方法解决了反力墙单组预应力筋吊装费时较长及浪费人工的问题,极大的提高反力墙钢架预应力筋的安装速度,加快了反力墙整体的施工进度。通过本方法将反力墙钢架内原244根预应力筋拆分成三根组和两根组,并在三根组和两根组预应力筋的预应力锚垫板设置主受力杆和定位杆,主受力杆和定位杆作为各组预应力筋的吊具,通过汽车吊依次将三根组和两根组预应力筋吊入反力墙钢架,通过两种规格吊具的应用,反力墙预应力筋吊装组数减少为98组,使吊装速度提高了约2.5倍,同时节省了吊装时的汽车吊台班,避免了竖向预应力筋在反力墙钢架内部组装,同时使预应力筋的快速吊装成为可能。吊装速度的提升加快了反力墙的施工速度,从而也加快了整个结构主体的施工进度。作为吊具的主受力杆和定位杆均可采用钢筋尾料,废物利用的同时,节省了施工成本。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力墙预应力筋的快速吊装方法,本方法首先设定反力墙钢架内预应力筋按三根组和两根组交叉布置并在地面预装,预应力筋顶端设有预应力锚垫板并穿入预应力钢绞线;制作主受力杆和定位杆,主受力杆设于各组预应力锚垫板的两侧,定位杆设于每个预应力锚垫板的两侧并与主受力杆垂直,主受力杆和定位杆位于预应力锚垫板端面下方;采用汽车吊通过主受力杆和定位杆将组装好的各组组预应力筋依次吊入反力墙钢架内,同时调整各组预应力筋位置使主受力杆外伸部分置于反力墙钢架顶部的钢筋支架上,直至完成全部预应力筋组的吊装。本方法极大提高吊装速度,节省了吊装时的汽车吊台班,加快了反力墙的施工速度,从而确保了施工工期。

技术研发人员:梁飞;李高阳;黄杰恒;郑名超;朱志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9.22
技术公布日:2019.03.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