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有中间限位柱的间隔墙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38325发布日期:2019-02-22 21:01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包含有中间限位柱的间隔墙骨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墙骨架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包含有中间限位柱的间隔墙骨架结构。



背景技术:

在办公场所等大型的室内空间内,为了分隔出独立的小空间往往使用到间隔墙,间隔墙一般由支撑骨架系统和铺设在所述支撑骨架系统上的隔板组成。其中,所述支撑骨架系统由纵横交错的横向型材件和纵向型材件相互连接而成。专利cn201810669558.7中公开了一种背栓式板材幕墙,包括龙骨架,所述龙骨架由三根竖直设置的立柱2和六根横梁1组成。其中,所述立柱2为铝方管型材,所述横梁1是横截面为槽状的金属型材。在所述横梁1的首尾两端分别通过螺钉连接l型角码4的一端,所述l型角码4的另一端通过螺钉连接到立柱2上。如此所述横梁1的两端通过所述l性角码4连接到一对所述立柱2之间,可见连接操作非常繁琐,而且从所述立柱2的横截面看,所述立柱2的横截面结构过于简单,并不具有理想的支撑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间隔墙骨架结构,所述间隔墙骨架结构具有一种新型结构的竖向连接龙骨,所述竖向连接龙骨不仅具有理想的支撑强度还具有能够便捷地与横向连接龙骨进行连接的连接机构。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包含有中间限位柱的间隔墙骨架结构,所述间隔墙骨架包括分别呈型材状的横向连接龙骨和竖向连接龙骨,多根所述横向连接龙骨和多根所述竖向连接龙骨横竖交错布置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接龙骨包括中间限位柱,从所述中间限位柱的横截面看,所述中间限位柱呈中空的型材状且其内、外两侧边上分别具有凸起,所述凸起的两个侧肩部上分别设置有窗口;所述横向连接龙骨上设置有倾斜朝外凸出的卡臂,所述卡臂的横向宽度远小于所述横向连接龙骨的横向宽度,所述卡臂焊接在所述横向连接龙骨上或在所述横向连接龙骨上采用冲制方法形成出一体化的所述卡臂,所述横向连接龙骨能够通过所述卡臂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中间限位柱的窗口周壁上,并且所述横向连接龙骨的端部顶靠在所述中间限位柱的凸起的侧边。

其中,所述中间限位柱呈中空的型材状,即所述中间限位柱为型材件,其横截面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并能够根据实际加工需要指定不同的延伸长度。所述中间限位柱依靠其壁体围成了中空腔,如此从横截面看,所述中间限位柱并不呈直板状而具有折弯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其支撑强度。

其中,所述凸起是相对位于所述凸起两边的侧肩部背向所述中间限位柱的中空腔延伸的隆起部。所述凸起在所述中间限位柱上形成明显的折弯结构,从而能够进一步强化所述支撑强度。其中所述中间限位柱的内外两侧边是所述中间限位柱上的相对布置的两个侧边,在安装状态下,所述装饰面板位于所述中间限位柱的内、外两侧边,并在所述凸起配置有适度的凸出高度时,所述装饰面板还能够界定在左右不同的两根所述中间限位柱的所述凸起之间。

其中,所述凸起的两个侧肩部上分别设置有窗口。这样,一根所述中间限位柱的内、外两侧边至少能够分别连接两根所述横向连接龙骨,即一根所述中间限位柱至少能够连接四根所述横向连接龙骨,把横向方向上前后相邻布置的两根所述横向连接龙骨连接一起,并且在所述凸起配置有适度的凸出高度时,可以让下面将要提及的所述装饰面板的侧端部顶靠在所述凸起的侧边,让所述凸起能够形成不同幅面的所述装饰面板之间的分隔条。

其中,所述卡臂的横向宽度远小于所述横向连接龙骨的横向宽度,是指所述卡臂与所述横向连接龙骨之间具有明显的横向宽度差,例如所述横向连接龙骨的横向宽度为0.5m,而所述卡臂横向宽度仅为10mm。这样,所述卡臂具有一定的弹性,为能够卡紧所述窗口周壁提供可行的技术基础。所述横向连接龙骨与所述中间限位柱通过卡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一起。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所述中间限位柱呈中空的型材状且其内外两侧边上分别具有凸起,这样,所述中间限位柱上形成明显的折弯结构而具有理想的支撑强度。另外,所述凸起的两个侧肩部上分别设置有窗口。这样,一根所述中间限位柱能够同时连接两根所述横向连接龙骨,把横向方向上前后相邻布置的两根横向连接龙骨连接一起。所述中间限位柱与横向连接龙骨之间形成可拆卸的卡接结构,安装、拆卸都非常便捷。

所述间隔墙骨架不仅可以用于支撑下面将要论述到的装饰面板,还可以收藏动力信号管线,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竖向连接龙骨上设置有避让动力信号管线的通线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竖向连接龙骨还包括主柱体,所述主柱体包括用于定位于建筑物上的主竖立柱和依附连接在所述主竖立柱侧边位置的过渡竖立柱,在所述过渡竖立柱上也设置有用于衔接所述卡臂的窗口,所述中间限位柱布置在两根所述主柱体之间。这样,由于所述主柱体由所述主竖立柱和所述过渡竖立柱组合而成,所述主竖立柱和所述过渡竖立柱之间为分体结构,如此所述主竖立柱可以脱离所述过渡竖立柱由于要加工出所述窗口而要设置为薄壁结构的限制而采用具有更为优异的支撑强度的厚实或复杂的截面结构。在实质的应用中,所述主竖立柱甚至可以选择采用企业内或行业内的通用柱体担当,而不需要为了设置所述窗口而另外特别设计出新款的立柱。同样,所述过渡竖立柱也脱离了需要具有良好的支撑强度的限制而能够选择合适的薄壁结构从而满足既能有一定的支撑强度而又能够便捷地加工出所述窗口的要求,所述主竖立柱和所述过渡竖立柱的组合结构解决了所述主柱体既要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又要能便利地加工出窗口的难题。另外,由于所述过渡竖立柱是独立的柱体,其除了依附于所述主竖立柱上组成所述主柱体外,还可以用作独立的竖向连接龙骨,如此可以减少所述竖向连接龙骨的设置种类,简化管理和储存。其次,所述横向连接龙骨与所述过渡竖立柱之间为可拆卸的卡接结构,大大地简化了它们之间的拆装操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从所述过渡竖立柱的横截面看,所述过渡竖立柱呈门框状包括有左右侧框边和底边,所述左右侧框边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窗口。这样,所述过渡竖立柱的结构相对简单,能够减轻所述间隔墙骨架的总重量和耗材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从所述主竖立柱的横截面看,所述主竖立柱呈中空的正方形,正方形的每条边上都设置有t形槽,并且每条边的长度大于所述过渡竖立柱的宽度。这样,所述主竖立柱的每条边上都可以连接上所述过渡竖立柱,所述主竖立柱可以布置于所述间隔墙骨架结构的转角位置上。另外,在适当设置所述每条边的长度、所述过渡竖立柱的宽度以及所述过渡竖立柱与所述主竖立柱之间的相对位置后,可让卡接到所述过渡竖立柱上的所述横向连接龙骨的侧边与所述主竖立柱的侧边平齐,从而不影响下面将要论述到的装饰面板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横向连接龙骨呈槽状包括有大致平行布置的第一竖壁和第二竖壁,所述第一竖壁和第二竖壁之间通过槽底壁连接起来,所述卡臂设置在所述第一竖壁上。这样,所述横向连接龙骨以相对简单的结构实现与所述竖向连接龙骨的卡接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横向连接龙骨的外侧还设置有装饰面板,所述装饰面板的侧端部顶靠在所述凸起的侧边。这样,所述凸起成为在横向方向上相邻的两块所述装饰面板之间的间隔装饰条,丰富装饰效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横向连接龙骨的外侧还设置有装饰面板,在所述装饰面板的背侧壁上设置面板连接器,所述装饰面板通过所述面板连接器可拆卸地挂接在所述横向连接龙骨上。所述面板连接器可以直接成形于所述装饰面板上,也可以是独立构件而粘结、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在所述装饰面板的背侧壁上。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包含有中间限位柱的间隔墙骨架结构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间隔墙骨架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中间限位柱1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中间限位柱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主柱体4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过渡竖立柱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所述装饰面板200的挂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所述面板连接器7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挂装式间隔墙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是挂装式间隔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挂装式间隔墙包括有间隔墙骨架100和装饰面板200。所述间隔墙骨架100包括分别呈型材状的横向连接龙骨6和竖向连接龙骨(1、2、4),多根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和多根所述竖向连接龙骨(1、2、4)横竖交错布置并连接。下面首先对所述间隔墙骨架100的组成龙骨的结构分别作详细的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中间限位柱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中间限位柱1为型材件,属于竖向连接龙骨的一种。从所述中间限位柱1的横截面看,所述中间限位柱1呈中空的型材状,即所述中间限位柱1依靠其壁体围成了中空腔,如此从横截面看,所述中间限位柱1并不呈直板状而具有折弯结构,从而有利于提高其支撑强度。另外,在所述中间限位柱1内、外两侧边上分别具有凸起(11、11a)。所述凸起(11、11a)是相对位于所述凸起11两边的侧肩部(12、13)背向所述中间限位柱1的中空腔延伸的隆起部,在所述中间限位柱1上形成明显的折弯结构,能够进一步强化所述中间限位柱1的支撑强度,而且也能够起分隔作用。在所述凸起11的两个侧肩部(12、13)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竖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窗口14,同样在所述凸起11a的两个侧肩部(11a、12a)也上分别设置有多个竖向间隔布置的窗口。这样,一根所述中间限位柱1的内外两侧边至少能够分别连接两根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即一根所述中间限位柱1至少能够连接四根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把横向方向上前后相邻布置的两根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连接一起。其次,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的端部顶靠在所述中间限位柱1的凸起(11、11a)的侧边。

如图4所示为主柱体4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所述主柱体4也属于竖向连接龙骨中的一种。所述主柱体4包括用于定位于建筑物上的主竖立柱3和依附连接在所述主竖立柱3侧边位置的过渡竖立柱2,所述过渡竖立柱2通过螺丝连接在所述主竖立柱3上,其脚底端可以落地也可以悬空。所述主竖立柱3是通过挤压成型的铝合金型材。

其中,如图5所示,从所述过渡竖立柱2的横截面看,所述过渡竖立柱2呈门框状包括有左右侧框边(21、22)和底边23,所述左右侧框边(21、22)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窗口25。这样,所述过渡竖立柱2的结构相对简单,能够减轻所述间隔墙骨架的总重量和耗材量。所述过渡竖立柱2是通过折弯成型的铁质型材。

其中,如图4所示从所述主竖立柱3的横截面看,所述主竖立柱3呈中空的正方形,正方形的每条边上都设置有一对t形槽(31、32),并且每条边的长度l1大于所述过渡竖立柱2的底边23的宽度l2。所述过渡竖立柱2的底边23贴合在所述主竖立柱3的其中一条边33上,紧固件穿过所述过渡竖立柱2锁定到所述t形槽(31、32)内使所述过渡竖立柱2和所述主竖立柱3组合一起。所述过渡竖立柱2的左右侧框边(21、22)分别与所述主竖立柱3的另外两条边(34、35)具有间距(l3、l4),所述间距(l3、l4)与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的宽度w3相当,这样,可让卡接到所述过渡竖立柱2上的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的侧边与所述主竖立柱3的侧边平齐,从而不影响所述装饰面板200的安装稳定性。在另一种方案中,所述间距(l3、l4)与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的宽度w3+装饰面板200的厚度相当,这样当安装所述装饰面板200后让所述装饰面板200的外表面与所述主竖立柱3的外表面平齐而且让所述装饰面板200的侧端面靠在所述主竖立柱3上。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安装需要在所述主竖立柱3的每条边上都可以通过所述t形槽(31、32)连接上所述过渡竖立柱2,所述主竖立柱3可以布置于所述间隔墙骨架100的转角位置上。

由此可见,所述主柱体4由所述主竖立柱3和所述过渡竖立柱2组合而成,所述主竖立柱3和所述过渡竖立柱2之间为分体结构,如此所述主竖立柱3可以脱离所述过渡竖立柱2由于要加工出所述窗口14而要设置为薄壁结构的限制而采用具有更为优异的支撑强度的厚实或复杂的截面结构。在实质的应用中,所述主竖立柱3甚至可以选择采用企业内或行业内的通用柱体担当,而不需要为了设置所述窗口14而另外特别设计出新款的立柱。同样,所述过渡竖立柱2也脱离了需要具有良好的支撑强度的限制而能够选择合适的薄壁结构从而满足既能有一定的支撑强度而又能够便捷地加工出所述窗口的要求,所述主竖立柱3和所述过渡竖立柱2的组合结构解决了所述主柱体4既要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又要能便利地加工出窗口14的难题。另外,由于所述过渡竖立柱2是独立的柱体,其除了依附于所述主竖立柱3上组成所述主柱体4外,还可以用作独立的竖向连接龙骨,如此可以减少所述竖向连接龙骨的设置种类,简化管理和储存。

如图6所示为横向连接龙骨6的立体结构图,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是通过折弯成型的铁质型材。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呈槽状包括有大致平行布置的第一竖壁61和第二竖壁62,所述第一竖壁61和第二竖壁62之间通过槽底壁63连接起来。在所述第一竖壁61上采用冲制方法形成出一体化的多个所述卡臂611,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臂611可以焊接在所述第一竖壁61上。多个所述卡臂611沿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卡臂611倾斜朝外凸出,所述卡臂611的横向宽度w1远小于所述第一竖壁61的横向宽度w2,即所述卡臂611与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之间具有明显的横向宽度差,例如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的横向宽度为0.5m,而所述卡臂611横向宽度仅为10mm。这样,所述卡臂611具有一定的弹性,为能够卡紧所述窗口14周壁提供可行的实现基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墙骨架100呈一字形。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隔墙骨架100可以呈口字形、l形或其他的形状也是可以行。所述间隔墙骨架100的左右两边位置分别布置一根所述主柱体4,在两根所述主柱体4之间的墙幅范围内布置有了两根所述中间限位柱1和三根所述过渡竖立柱2a(所述过渡竖立柱2a与所述过渡竖立柱2的结构是相同的)。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只布置一根所述过渡竖立柱2a。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能够通过分别与所述过渡竖立柱2a、过渡竖立柱2和所述中间限位柱1配对的卡臂611可拆卸地卡接于所述过渡竖立柱2a、过渡竖立柱2和所述中间限位柱1上所分别设置窗口的窗口周壁上。当需要在两边都挂装上所述装饰面板200时,在所述过渡竖立柱2的两边分别卡接有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形成双层骨架构造并可以在所述过渡竖立柱2的两边分别安装一层装饰面板200。其次,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的端部不仅顶靠在所述中间限位柱1的凸起(11、11a)的侧边而且也顶靠在所述主竖立柱3的侧边。

在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的外侧设置有所述装饰面板200,所述装饰面板200的横向宽度与所述主竖立柱3与所述中间限位柱1的墙幅横向宽度相当,所述装饰面板200的一边顶靠在所述主竖立柱3的侧边,另一边顶靠在所述中间限位柱1的凸起11的侧边。这样,所述凸起11成为在横向方向上相邻的两块所述装饰面板200之间的间隔装饰条,丰富装饰效果。在所述装饰面板200的背侧壁上设置面板连接器7,所述装饰面板200通过所述面板连接器7可拆卸地挂接在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上。所述面板连接器7可以直接成形于所述装饰面板200上,也可以是独立构件而粘结、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在所述装饰面板200的背侧壁上。

如图7所示,所述面板连接器7包括有用于连接到所述装饰面板200的背侧壁上的基体71、从所述基体71上向外方向延伸出的悬臂体72以及用于形成卡槽74的下延臂73,所述卡槽74用于让所述第二竖壁62卡接插入。所述卡槽74形成于所述下延臂73和所述基体71之间,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槽74可以整体设置在所述下延臂73上,又或者,所述下延臂73与装饰面板200协同形成所述卡槽74也是可行的。所述下延臂73从所述悬臂体72或所述基体71上延伸出来,在所述悬臂体72上还设置有螺纹调节孔720及旋接在所述螺纹调节孔720上的调节螺杆8,所述螺纹调节孔720与所述下延臂73之间错位布置,并让所述螺纹调节孔720位于相对于所述下延臂73更加远离所述基体71的位置;当所述装饰面板200通过所述面板连接器7挂接到所述第二竖壁62上时,所述第二竖壁62卡接插入所述卡槽74,所述调节螺杆8的底端顶抵在所述槽底壁63上并且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螺杆8能够微调所述装饰面板20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发现:由于安装时,所述第二竖壁62卡接插入所述卡槽74。这样通过所述第二竖壁62和所述卡槽74的卡接结合对所述装饰面板200在内外方向上进行定位,而又不影响所述装饰面板200在高度方向上的微调。另外,由于所述装饰面板20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是通过所述调节螺杆8来调整的,所述调节螺杆8主要用于微调所述装饰面板200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而不用于定位所述装饰面板200在内外方向上的位置,所以与所述调整螺杆8结合的由所述第一竖壁61、第二竖壁62和槽底壁63形成的槽腔并不需要类似专利cn201810669558.7中的支承槽一样设置得狭窄,所述槽腔不仅可以容置所述调节螺杆8,还可以适当增大宽度而使得所述调节螺杆8能够便捷地插入到所述槽腔内。如此,安装者站在所述装饰面板200正面一侧在不能直接观察所述面板连接器7和横向连接龙骨6而处于盲操作的状态下仍能够便捷地把所述调节螺杆8插入到所述槽腔内,所述调节螺杆8与所述槽腔的结合并不会阻碍所述装饰面板200便捷地挂装到所述横向连接龙骨6上。在所述基体71的面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收容粘结剂的凹凸纹。这样,所述基体71可以通过收容在所述凹凸纹上的粘结剂粘接到所述装饰面板200上。

进一步的,所述下延臂73为能够增强弹性的弧形臂,所述弧形臂的下端向远离所述基体71的方向延伸,所述弧形臂的中部向靠近所述基体71的方向凸出。如此使得所述卡槽74呈喇叭状而下方形成宽槽口,借助上述形状特征可以提升所述第二竖壁62一次性插入到所述卡槽74内的准确率,降低所述第二竖壁62快捷地插入到所述卡槽74内的难度。在所述第二竖壁62卡接插入所述卡槽74的过程中,所述下延臂73承受所述第二竖壁62的顶推力时能够适度地向外张开扩大所述卡槽74让所述第二竖壁62相对轻易地插入所述卡槽74内,然后又能够复位收窄所述卡槽74而缩少所述第二竖壁62在所述卡槽74内在内外方向上的松动,从而也就减少所述装饰面板200在内外方向上的松动。

所述挂装式间隔墙除了装饰、分隔空间外,还可以收藏动力信号管线,进一步的,所述竖向连接龙骨(1、2)上设置有避让动力信号管线的通线孔(15、2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通线孔(15、24)设置在所述竖向连接龙骨(1、2)的脚部。在所述挂装式间隔的交付后使用过程中,如果需要对所述动力信号管线进行维护或更换,需要拆卸下所述装饰面板200,在所述装饰面板200的面幅比较大例如1mx2m的情况下,整体拆卸是非常困难的。鉴于此,本实施例中,把所述装饰面板200分成主面板201和布置于所述主面板201上方、下方的辅面板(202、203),其中,所述辅面板202挂设于对应所述通线孔(15、24)布置的横向连接龙骨6上从而能够遮藏所述通线孔(15、24)。如此可以单独拆卸下所述辅面板202对所述动力信号管线进行维护或更换。

为了提高所述挂装式间隔墙的站立稳定性,还包括有大致呈l型的连接角码(图中未发出),所述连接角码连接于所述竖向连接龙骨(1、2、4)的顶部或\和脚部上用于将所述竖向连接龙骨(1、2、4)连接在建筑物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