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钢管的扣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2781发布日期:2019-03-15 23:5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连接钢管的扣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钢管的扣件。



背景技术:

扣件在土木工程领域中,尤其是在工程工地施工等方面应用居多,在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使用一些脚手架或者塔台操作台之类的钢结构,这些钢结构基本都是用一些钢管之类通过扣件的连接而搭建完成,通过各个钢管的配合搭建成具有现场要求的一种钢结构操作台以便人们进一步对工程施工,那么在完成这些各个钢管连接过程所使用的的钢管连接扣件也是各种各样,但是大多数扣件没有自锁功能,基本都是通过螺钉螺母来实现扣件的紧扣配合,这在有些场合尤其是钢结构较为固定的场所或者震动小的场所应用是可以的,但是在一些震动较大或者户外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难免扣件上的螺钉螺母出现松动的现场,当螺母出现松动的现象时候就会使得连接螺母的转轴脱落,一旦出现松动脱落的现场意味着整个钢结构操作台就有可能出现倒塌的情况发生,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目前的扣件在整体钢结构在震动较为强烈环境下的隐患非常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钢管的扣件,以解决普通扣件在震动较为强烈的场合下易松动的情况的发生,本发明的扣件具有自锁功能,很好的确保了连接的钢管之间的稳固性,使用效果极其良好,操作也简单方便。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连接钢管的扣件,包括背向设置的卡环,连接在所述卡环之间的转盘,使得所述卡环彼此相互转动;

所述卡环为u形设计,并且在所述卡环的u形端面设有开口,所述其中一开口处设有垂直于开口的圆孔,所述圆孔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可沿着所述开口自由转动,所述转轴上设有螺母;

所述卡环的u形端面的另一开口处设有垂直于所述开口的忙孔,所述忙孔设有锁合柱,所述锁合柱上设有复位弹簧;通过复位弹簧与锁合柱的配合使得锁合柱可沿着所述盲孔轴向往复移动;

所述转轴为t形设计。

所述锁合柱均设置在所述背向设置的卡环的盲孔之中;

所述锁合柱中间部位设计有凹槽,端部设计有倒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以解决普通扣件在震动较为强烈的场合下易松动的情况的发生,使其扣件具有自锁功能,很好的确保了连接的钢管之间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详细介绍。

图1是本发明轴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使用过程中一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锁合柱原始状态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锁合柱打开过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卡环;2、转盘;3、转轴;4、螺母;5、锁合柱;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用于连接钢管的扣件,包括背向设置的卡环1,连接在卡环1之间的转盘2,使得卡环1彼此相互转动,卡环1为u形设计,并且在卡环1的u形端面设有开口,其中一开口处设有垂直于开口的圆孔,圆孔设有转轴3,转轴3可沿着所述开口自由转动,转轴3上设有螺母4,卡环1的u形端面的另一开口处设有垂直于开口的忙孔,忙孔设有锁合柱5,锁合柱5上设有复位弹簧6;通过复位弹簧6与锁合柱5的配合使得锁合柱5可沿着盲孔轴向往复移动,转轴3为t形设计,锁合柱5均设置在背向设置的卡环1的盲孔之中,锁合柱5中间部位设计有凹槽,端部设计有倒角。

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很简单:每当钢管放置于卡环1内之后首先将其转轴转3转动到开口处之后,拧紧螺母4即可,普通扣件就只是这样操作的,没有锁合柱5,在没有锁合柱5时,螺母4拧紧之后会在震动强烈的环境下就容易松动,就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本发明增加了锁合柱5,使得具有自锁功能,首先直接把锁合6柱提升,使得锁合柱所在的开口处有一定的空间,那么当钢管安装到卡环之内后,转轴3转动到位置后,松开锁合柱6即可,锁合柱在6在其配合的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就会使得锁合柱5自动复位到原始状态,那么就使得锁合柱6就把转轴3挡住了,那么转轴3上的螺母4即便是松动了也不会使得转轴3转动脱落,确保了转轴3的稳固性,确保了整个钢管连接的稳定性,要拆卸整个钢结构时,只需要轻轻提升锁合柱就能使其转轴3打开,使得整体钢结构拆卸掉。

本发明通过锁合柱的自锁功能实现了整体搭建的钢结构的一个稳定性,具有自锁功能的扣件实现了整体钢结构的安全性,彻底除去了整体钢结构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扣件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连接钢管的扣件,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钢管的具有自锁功能的扣件,包括卡环、转盘、转轴、螺母、锁合柱、复位弹簧等,通过锁合柱的使用实现了扣件的自锁功能,使其连接的钢结构具有即稳定又安全特点,彻底除去了整体钢结构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扣件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燕飞;祝新顺;王鑫;谢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16
技术公布日:2019.03.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