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线及具有该预制构件生产线的产存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98321发布日期:2019-02-19 17:4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线及具有该预制构件生产线的产存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预制构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线及具有该预制构件生产线的产存线。



背景技术:

预制构件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的特点是台模/钢台车(也就是工作平台)随着工艺顺序通过生产线的传送系统流动至每个工序对应的工位;每一个工位的操作人员和具体工作相对固定,例如,钢筋摆放、混凝土浇筑、振捣等操作在固定位置由相对固定的人和设备来操作。这种生产工艺形式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工,因此目前国内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对于预制外墙板和内墙板多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进行生产。

现有夹心保温外墙板的生产工艺流程一般包括:清洁模具、喷油划线、安装模具、安装钢筋网、一次浇筑振捣混凝土、赶平混凝土、铺保温板、安装连接件、铺钢筋网、二次浇筑振捣混凝土、赶平、预养护、磨平、养护窑养护、脱模、吊装。

目前,通过对国内主要的pc构件生产企业调研发现,生产线普遍为养护工位位于生产线中间,生产工位分布于养护窑左右两侧的布局方式;养护工位一侧为二次布料,另一侧为脱模工位、转运至室外堆场。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号:cn104626348a)和专利文献2(公开号:cn107650258a)中的预制构件生产线均采用了这种布置方式。

现有技术中,预制构件在脱模后通过龙门吊一块一块地吊至室外堆场。

在相同条件下该生产线布局方式会导致:

1、养护工位的养护位少;因为养护工位布局在中间位置,养护工位的位置有限,所以养护工位的养护位少;一些预制构件的养护时间远远大于预制构件布料生产时间,养护工位不够情况下,将严重降低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2、对于有二次布料需求的生产线,较多的生产工位使得生产线的长度较大,提高了生产线的用地要求;

3、养护工位靠近脱模起吊区,养护窑的高度较高,养护窑将生产线分割为左右两段,导致行车不能贯通,使得起吊用的行车使用不便,影响生产效率;

4、目前普通使用室外堆场,用龙门吊将预制构件一块一块吊运,一方面吊运效率低,预制构件生产线和成品堆场的衔接效果差,另一方面,单块预制构件的吊装容易损坏预制构件。

5、采用两个布料工位,布料区的占地增多,车间空间较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提高预制构件生产线的生产效率,本发明提供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线及具有该预制构件生产线的产存线,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构件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布料工位的第一流水线、设有脱模工位的第二流水线、位于所述第一流水线和第二流水线之间的第三流水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流水线与所述第二流水线同一端的养护工位,所述第一流水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流水线的一端均对接于所述养护工位,所述第一流水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流水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台模摆渡机构进行衔接;所述第三流水线的一端通过第二台模摆渡机构与所述第一流水线的所述一端衔接,所述第三流水线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台模摆渡机构与所述第一流水线衔接,所述第三流水线的中部通过第四台模摆渡机构与所述第一流水线衔接,所述第三台模摆渡机构位于所述布料工位的上游侧,所述第四台模摆渡机构位于所述布料工位的下游侧;所述第一流水线、第二流水线、第一台模摆渡机构和第二台模摆渡机构形成一个完整的预制构件生产循环线,所述第三流水线用于布置养护前的操作工位和二次布料前的操作工位。优选地,所述第一流水线、第二流水线、第三流水线相互平行。

本发明将养护工位设置在两条相互平行的第一流水线、第二流水线的端头,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的养护工位设置在流水线中部的方式,第一流水线上布料工位的上游侧可依次设置布筋工位、预埋工位、检查工位,第二流水线上拆模工位的下游侧可依次设置清理工位、装模工位。用于生产预制构件的台模在第二流水线的脱模工位进行预制构件脱模处理后,依次经过台模清理、挡边模具装配处理,之后通过第一台模摆渡机构转移到第一流水线上,在第一流水线上依次进行钢筋布置、预埋件预埋、混凝土浇筑前检查等操作工序后,在布料工位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第一流水线上布料工位的下游侧设置有后处理工位,用于对浇筑好的预制构件进行后处理和预养护,之后从第一流水线转移到养护工位的养护窑中进行养护处理,经过养护处理后的预制构件和台摸一起转移到第二流水线上,第二流水线上位于脱模工位的上游侧设置有拆模工位,拆模工位用于拆除挡边模具,预制构件在第二流水线上完成脱模吊装后完成一个循环生产工艺。

第三流水线可用于二次布料,这样将有利于减小生产线的总体长度;在第一流水线上完成第一次布料后,可通过第四台模摆渡机构转移到第三流水线上,在第三流水线可再次进行钢筋布置、预埋件预埋处理后通过第三台模摆渡机构转移回到第一流水线上布料工位的上游侧,再一次在布料工位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第一流水线和第三流水线形成一个二次布料小循环,这种操作尤其适用于夹心墙板的生产。在第一流水线上的预制构件和台摸也可以通过第四台模摆渡机构转移到第三流水线后进行(浇筑)后处理(养护前预处理),再通过第二台模摆渡机构转移到第一流水线上,然后再转移到养护窑中,第一流水线和第三流水线形成一个养护前预处理小循环。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还包括有第四流水线,所述第四流水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台模摆渡机构与所述第一流水线和第三流水线衔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台模摆渡机构与所述第一流水线和第三流水线衔接,所述第四流水线用于布置养护前的操作工位。在所述第四流水线上可设置多个后处理工位(养护前操作工位,比如刮平工位、预养工位和/或抹光工位),在第一流水线上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台模和预制构件一起可以通过第四台模摆渡机构进行分流,使得后处理可以在第一、第三、第四流水线任意一条或多条流水线上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还包括有第五流水线,所述第五流水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台模摆渡机构与所述第二流水线衔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台模摆渡机构与所述第二流水线衔接,所述第五流水线用于布置拆模工位。在所述第五流水线上可设置多个拆模工位,在养护工位的养护窑中完成养护处理后,台模和预制构件一起可以通过第二台模摆渡机构进行分流,使得拆模工序可以在第二、第五流水线其中一条或两条流水线上进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流水线通过第二、第四台模摆渡机构进行衔接,在极端情况下,拆模工位和后处理工位可循环互通,相互之间可借用工位,使产线更灵活。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还包括有第六流水线,所述第六流水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台模摆渡机构与所述第一流水线和第三流水线衔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台模摆渡机构与所述第一流水线和第三流水线衔接,所述第六流水线用于布料操作前的操作工位。第六流水线上可依次设置布筋工位、预埋工位、检查工位,台模通过第一台模摆渡机构可转移至第一流水线或第六流水线上,提高了布筋预埋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还包括有第七流水线,所述第七流水线的一端通过第五台模摆渡机构与所述第二流水线衔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台模摆渡机构与所述第二流水线衔接,所述第五台模摆渡机构位于所述脱模工位的下游侧,所述第七流水线用于布置容错工位。第七流水线上设置有容错工位,当单个台模出现工艺延误时可通过生产线的线路或行车吊至容错工位上,避免影响生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产存线,用于生产和存储预制构件,其包括上述的预制构件生产线、成品堆场、第一转运线和第二转运线,所述第一转运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第二转运线衔接,所述第一转运线通过预制构件运输架转运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生产的预制构件至所述第二转运线,所述第二转运线与所述成品堆场衔接。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运线平行于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的纵向方向设置,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并列地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对应的所述第一转运线均与所述第二转运线衔接。

如此设置,预制构件生产线可并列地设置有多个,相应地,设置有多个第一转运线,多个第一转运线均与第二转运线衔接,一条第二转运线即可将全部生产线的预制构件转移至一个成品堆场集中存放,形成生产-转运-成品存储-成品发货环环相扣的预制构件生产体系,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运线包括第一运输通道、第一运输工具、第一暂存工位和第二暂存工位,所述第一暂存工位和第二暂存工位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运输通道两端,所述第一暂存工位与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对接,所述第二暂存工位与第二转运线对接,所述第一运输工具用于在所述第一暂存工位和第二暂存工位之间转移预制构件运输架;所述第二转运线包括第二运输通道、第二运输工具、第三暂存工位和第四暂存工位,所述第三暂存工位对应于所述第二暂存工位设置在所述第二运输通道的侧部,所述第四暂存工位对应于所述成品堆场设置在所述第二运输通道的侧部,所述第二运输工具用于在所述第三暂存工位和第四暂存工位之间转移预制构件运输架。

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设置有脱模吊装工具,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上的预制构件通过所述脱模吊装工具吊装至所述第一暂存工位处的预制构件运输架中;所述第一转运线和所述第二转运线通过过渡吊装工具进行衔接,所述第二暂存工位和所述第三暂存工位处的预制构件运输架通过所述过渡吊装工具相互转移;所述成品堆场设置有装载吊装工具,所述第四暂存工位和所述成品堆场的预制构件运输架通过所述装载吊装工具相互转移。预制构件在预制构件生产线的脱模工位利用脱模吊装工具脱模后吊装至第一暂存工位处的预制构件运输架中,当预制构件运输架中满载预制构件时,第一运输工具将满载的预制构件运输架运输至第二暂存工位处;过渡吊装工具将第二暂存工位处的预制构件运输架吊装至第三暂存工位,第二运输工具将第三暂存工位处的预制构件运输架运输至第四暂存工位处,装载吊装工具将第四暂存工位处的预制构件运输架吊装至成品堆场,装载吊装工具还可以将成品堆场的满载预制构件的预制构件运输架吊装至装载车上,装载车将预制构件运输至建筑施工地,以此完成预制构件从生产线向成品堆场/建筑施工地的转移。当装载车载着空的预制构件运输架回到成品堆场时,装载吊装工具将空的预制构件运输架吊装至成品堆场或第四暂存工位,第二运输工具将第四暂存工位处空的预制构件运输架转移至第三暂存工位处,过渡吊装工具将第三暂存工位处空的预制构件运输架转移至第二暂存工位处,第一运输工具将第二暂存工位处空的预制构件运输架转移至第一暂存工位处,依次完成空的预制构件运输架的运输。优选地,所述第一运输通道平行于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的纵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运输通道垂直于所述第一运输通道,所述过渡吊装工具能够对所述预制构件运输架进行90°旋转;如此设置,成品堆场可与多条预制构件生产线并列设置,优化了预制构件的产存布局。第一转运线设置在预制构件生产线的侧部,且预制构件的运输采用预制构件运输架,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而且还可避免单块预制构件多次搬运损坏。现在技术中,由于脱模吊装工位位于生产线(流水线)的末端,成品预制构件通过通常是一块一块地吊装至堆放区,脱模吊装工具移动范围大,吊装效率低。

进一步地,所述成品堆场采用室内堆场;所述装载吊装工具、所述过渡吊装工具、所述脱模吊装工具均为行车。室内堆场相比于室外可以避免因为恶劣天气对预制构件的损坏,方便存储养护。

进一步地,所述成品堆场具有沿着纵向方向用于供装载车行走的装载车通道,所述成品堆场的预制构件运输架通过所述装载吊装工具吊装至装载车上。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相比于传统的预制构件生产线,本发明能够在控制生产线长度的情况下提升了生产线的产能,拆模处理、养护前的后处理效率更高,灵活性大大增强;

2、钢筋布置、预埋件预埋能力大大增强,可与双养护窑的超大容量相匹配;生产线还设置了容错工位,当单个台模出现工艺延误时可通过生产线或行吊转移至容错工位上,避免影响生产效率;钢筋布置、预埋件预埋为双线进行,当单线上出现设备故障时,可通过另一条线继续生产,提高产线的容错率。

3、预制构件生产线和成品堆场并列设置,生产线和成品堆场通过第一转运线和第二转运线衔接,形成生产-转运-成品存储-成品发货环环相扣的预制构件生产体系,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4、养护工位位于流水线的端头,使养护工位的面积可以适当地根据需要进行扩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养护工位面积受限于生产线(流水线)的限制,有利于提高养护的效率;

5、养护工位位于流水线的端头,使用行车将不需要跨越养护工位的养护窑和堆码区,提高了安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线行车的使用效率;

6、有效缩短了生产线的长度,降低了对场地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预制构件生产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产存线的示意图。

图中:第一流水线1、第二流水线2、第三流水线3、第四流水线4、第五流水线5、第六流水线6、第七流水线7、布料工位8、养护工位9、第一台模摆渡机构10、第二台模摆渡机构11、第三台模摆渡机构12、第四台模摆渡机构13、第五台模摆渡机构14、脱模工位15、成品堆场16、第一转运线17、第一运输通道171、第一运输工具172、第一暂存工位173、第二暂存工位174、第二转运线18、第二运输通道181、第二运输工具182、第三暂存工位183、第四暂存工位184、脱模吊装工具19、过渡吊装工具20、装载吊装工具21、装载车通道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预制构件生产线包括设有布料工位8的第一流水线1、设有脱模工位15的第二流水线2、位于第一流水线1和第二流水线2之间的第三流水线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流水线1与所述第二流水线2同一端的养护工位9,所述第一流水线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流水线2的一端均对接于所述养护工位9,所述第一流水线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流水线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台模摆渡机构10进行衔接;所述第三流水线3的一端通过第二台模摆渡机构11与所述第一流水线1的所述一端衔接,所述第三流水线3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台模摆渡机构12与所述第一流水线1衔接,所述第三流水线3的中部通过第四台模摆渡机构13与所述第一流水线1衔接,所述第三台模摆渡机构12位于所述布料工位8的上游侧,所述第四台模摆渡机构13位于所述布料工位8的下游侧,所述第一流水线1、第二流水线2、第三流水线3相互平行。

流水线主要包括两列相互平行的输送导向机构,如两列滚轮,驱动电机可驱动该滚轮转动,当用于生产预制构件的台模(钢台车)放置在流水线上,在滚轮的驱动下台模可以沿着流水线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台模在流水线上的驱动不限于滚轮驱动,驱动机构也可以采用液压顶进或链轮拖拉方式传动,定时定距离移动台模,移动节奏时间根据生产工艺时间计算,根据每种构件生产工艺决定每个工位执行工序时间,自动运行。

台模摆渡机构是为了将不同流水线上的台模进行相互转移的机构。台模摆渡机构可采用吊装机构或者摆渡小车,摆渡小车设置在摆渡导轨上。

用于生产预制构件的台模在第二流水线2的脱模工位8进行预制构件脱模处理后,依次经过台模清理、挡边模具装配处理,之后通过第一台模摆渡机构10转移到第一流水线1上,在第一流水线1上依次进行钢筋布置、预埋件预埋、混凝土浇筑前检查等操作工序后,在布料工位8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第一流水线1上布料工位8的下游侧设置有后处理工位,用于对浇筑好的预制构件进行后处理和预养护,之后从第一流水线1转移到养护工位9的养护窑中进行养护处理,经过养护处理后的预制构件和台摸一起转移到第二流水线2上,第二流水线2上位于脱模工位15的上游侧设置有拆模工位,拆模工位用于拆除挡边模具,预制构件在第二流水线上完成脱模吊装后完成一个循环生产工艺。

在第一流水线1上完成第一次布料后,可通过第四台模摆渡机构13转移到第三流水线3上,在第三流水线3可再次进行钢筋布置、预埋件预埋处理后通过第三台模摆渡机构12转移回到第一流水线1上布料工位8的上游侧,再一次在布料工位8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第一流水线1和第三流水线3形成一个二次布料小循环,这种操作尤其适用于夹心墙板的生产。在第一流水线1上的预制构件和台摸也可以通过第四台模摆渡机构13转移到第三流水线3后进行(浇筑)后处理(养护前预处理),再通过第二台模摆渡机构11转移到第一流水线1上,然后再转移到养护窑中,第一流水线1和第三流水线3形成一个养护前预处理小循环。

预制构件生产线还可设置第四流水线4,第四流水线4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台模摆渡机构11与所述第一流水线1和第三流水线3衔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台模摆渡机构13与所述第一流水线1和第三流水线3衔接。在所述第四流水线4上可设置多个后处理工位,在第一流水线1上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台模和预制构件一起可以通过第四台模摆渡机构13进行分流,使得后处理可以在第一、第三、第四流水线任意一条或多条流水线上进行。

预制构件生产线还可设置第五流水线5,所述第五流水线5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台模摆渡机构11与所述第二流水线2衔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四台模摆渡机构13与所述第二流水线2衔接。在所述第五流水线5上可设置多个拆模工位,在养护工位9的养护窑中完成养护处理后,台模和预制构件一起可以通过第二台模摆渡机构11进行分流,使得拆模工序可以在第二、第五流水线其中一条或两条流水线上进行。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流水线通过第二、第四台模摆渡机构进行衔接,在极端情况下,拆模工位和后处理工位可循环互通,相互之间可借用工位,使产线更灵活。

预制构件生产线还可设置第六流水线6,所述第六流水线6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三台模摆渡机构12与所述第一流水线1和第三流水线1衔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台模摆渡机构10与所述第一流水线1和第三流水线3衔接。第六流水线6上可依次设置布筋工位、预埋工位、检查工位,台模通过第一台模摆渡机构10可转移至第一流水线1或第六流水线6上,提高了布筋、预埋的效率,在其中一条流水线出现问题时,另一条仍然可以进行浇筑前的布筋、预埋操作,提高了容错率。

预制构件生产线还可设置第七流水线7,所述第七流水线7的一端通过第五台模摆渡机构14与所述第二流水线2衔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台模摆渡机构10与所述第二流水线2衔接,所述第五台模摆渡机构14位于所述脱模工位15的下游侧。第六流水线6上设置有容错工位。当单个台模出现工艺延误时可通过生产线的线路或行车吊至容错工位上,避免影响生产。

优选地,第一至第七流水线相互平行设置,能够提高整个生产线的紧凑程度,减小占地面积。

变形例

在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取消实施例1中的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流水线中的一条或者多条。

参见图2,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产存线,其包括上述的预制构件生产线、成品堆场16、第一转运线17和第二转运线18,所述第一转运线1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第二转运线18衔接,所述第一转运线17通过预制构件运输架转运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生产的预制构件至所述第二转运线18,所述第二转运线18与所述成品堆场16衔接,所述第一转运线17平行于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的纵向方向设置,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并列地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对应的所述第一转运,17均与所述第二转运线18衔接,成品堆场16与预制构件生产线并列设置。其中,纵向方向为预制构件生产线的长度方向。

第一转运线17包括第一运输通道171、第一运输工具172、第一暂存工位173和第二暂存工位174,所述第一暂存工位173和第二暂存工位17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运输通道171两端,所述第一暂存工位173与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对接,所述第二暂存工位174与第二转运线18对接,所述第一运输工具171用于在所述第一暂存工位173和第二暂存工位174之间转移预制构件运输架,第一运输工具172沿着第一运输通道171运行;所述第二转运线18包括第二运输通道181、第二运输工具182、第三暂存工位183和第四暂存工位184,所述第三暂存工位183对应于所述第二暂存工位174设置在所述第二运输通道181的侧部,所述第四暂存工位184对应于所述成品堆场16设置在所述第二运输通道181的侧部,所述第二运输工具182用于在所述第三暂存工位183和第四暂存工位184之间转移预制构件运输架;所述第一运输通道171平行于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的纵向方向设置,所述第二运输通道181垂直于所述第一运输通道171。其中运输工具优选是轨道小车,运输通道为轨道。

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设置有脱模吊装工具19,所述预制构件生产线上的预制构件通过所述脱模吊装工具19吊装至所述第一暂存工位173处的预制构件运输架中;所述第一转运线17和所述第二转运线18通过过渡吊装工具20进行衔接,过渡吊装工具20能够对所述预制构件运输架进行90°旋转;所述第二暂存工位174和所述第三暂存工位183处的预制构件运输架通过所述过渡吊装工具20相互转移;所述成品堆场16设置有装载吊装工具21,所述第四暂存工位184和所述成品堆场16的预制构件运输架通过所述装载吊装工具20相互转移。预制构件在预制构件生产线的脱模工位15利用脱模吊装工具19脱模后吊装至第一暂存工位173处的预制构件运输架中,当预制构件运输架中满载预制构件时,第一运输工具172将满载的预制构件运输架运输至第二暂存工位174处;过渡吊装工具20将第二暂存工位174处的预制构件运输架吊装至第三暂存工位183,第二运输工具181将第三暂存工位183处的预制构件运输架运输至第四暂存工位184处,装载吊装工具21将第四暂存工位184处的预制构件运输架吊装至成品堆场16,装载吊装工具21还可以将成品堆场16的满载预制构件的预制构件运输架吊装至装载车上,装载车将预制构件运输至建筑施工地,以此完成预制构件从生产线向成品堆场/建筑施工地的转移。当装载车载着空的预制构件运输架回到成品堆场时,装载吊装工具21将空的预制构件运输架吊装至成品堆场或第四暂存工位,第二运输工具将第四暂存工位处空的预制构件运输架转移至第三暂存工位处,过渡吊装工具20将第三暂存工位处空的预制构件运输架转移至第二暂存工位处,第一运输工具将第二暂存工位处空的预制构件运输架转移至第一暂存工位处,依次完成空的预制构件运输架的运输。

成品堆场采用室内堆场;所述装载吊装工具21、所述过渡吊装工具20、所述脱模吊装工具19均为行车。成品堆场16具有沿着纵向方向用于供装载车行走的装载车通道22,所述成品堆场的预制构件运输架通过所述装载吊装工具吊装至装载车上。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局限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