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玻璃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2888发布日期:2019-04-20 05:5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玻璃幕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玻璃幕墙。



背景技术:

双层玻璃幕墙即为设有内外两层玻璃层的建筑幕墙墙体,由于幕墙的保温隔热性能优良,双层玻璃幕墙正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高层建筑中。然而高层建筑所受的风荷载随着建筑的高度增加而增大,双层玻璃幕墙的自重较大,在较高楼层的幕墙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双层玻璃幕墙安装的牢固性以及自身的稳固性对双层玻璃幕墙安全问题有着重大的影响。此外,双层玻璃幕墙还有着良好的通风性能,利用双层玻璃幕墙之间空间的温度与室内温度的差异,可以对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双层玻璃幕墙缺乏与新风交换的通风路径,导致室内空气环境不清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玻璃幕墙,本发明具有良好的安装稳固性,以及良好的抵消风载的能力,并且本发明在现有双层通风幕墙的基础上增设了新风进风口,可以更新室内空气。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层玻璃幕墙,包括:内墙体、外墙体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内墙体和外墙体的边缘处;所述固定件包括:锚固杆、第一固定板、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固定板;所述锚固杆的一端锚固在建筑主体内将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建筑主体连接,所述锚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设置,二者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内侧板、第二内侧板、横梁、横板以及加强板;所述第一内侧板与所述第一内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内侧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安装内墙体,所述第二内侧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安装外墙体;所述第一内侧板和所述第二内侧板均垂直设置在所述横板上,所述横梁设置在所述横板的上方,与所述第一内侧板以及所述第二内侧板垂直连接;所述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板与所述第二内侧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外墙体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以及所述第二内侧板之间分别设置弹性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稳固筋,所述稳固筋固定在所述建筑主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外墙体和所述内墙体之间设有遮阳百叶帘。

进一步地,所述幕墙的下端设置室内进风口,所述幕墙的上端设置室内出风口,所述幕墙的顶端设置新风进风口;所述室内进风口与循环风系统连接,控制室内风通过所述室内进风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循环;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新风系统连接,控制室外风通过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进入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幕墙还包括拼接件;所述内墙体和外墙体均由单片玻璃拼接而成,所述拼接件设置在所述外墙体用单片玻璃的拼接处;所述外墙体用单片玻璃的面积小于所述内墙体用单片玻璃的面积;所述拼接件包括:所述锚固杆、所述第一固定板、第二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三内侧板、第四内侧板、所述横梁、所述横板以及所述加强板;所述第三内侧板与所述第四内侧板与所述横梁、所述横板呈井字形布置;所述第三内侧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设有所述内墙体,所述第四内侧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设有所述外墙体;所述第四内侧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设有减震装置,所述外墙体用单片玻璃设置在所述减震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底板、顶板和位于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的弹簧减震组件;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横梁上;所述顶板上设有卡接所述外墙体用单片玻璃的卡接槽,所述外墙体用单片玻璃置于所述卡接槽内并通过玻璃胶密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外墙体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以及所述第四内侧板之间分别设置弹性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幕墙还包括通风窗,所述通风窗包括:窗体立柱、窗框和窗体;所述窗体立柱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与拼接件之间,和/或所述拼接件之间;所述窗框安装在所述窗体立柱上;所述窗体包括两层玻璃层。

进一步地,所述窗体与所述窗框通过安装在二者侧面的连杆连接,通过推动所述窗体底端开启所述通风窗。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具有稳定性强、通风性能好、抗风荷载能力强的优点,且结构简单,适宜推广;

2、本发明公开的固定件能够牢固地固定幕墙的内墙体和外墙体,防止幕墙在强风中脱落;

3、本发明公开的外墙体用单片玻璃面积小于内墙体用单片玻璃,且在外墙体与固定件的连接处设置减震装置以及弹性垫片,使得外墙体具有缓冲风荷载的功能,从幕墙墙体自身的角度增加墙体的抗风性能;

4、本发明公开的幕墙墙体具有新风进风口可以和室内出风口一起形成新风换风系统,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此外,幕墙墙体的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能够形成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温度进行热交换,具有绿色节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幕墙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幕墙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名实施例3提供的幕墙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幕墙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通风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墙体;2、外墙体;3、固定件;4、锚固杆;5、第一固定板;6、第一定位件;7、第二固定板;8、建筑主体;9、第一内侧板;10、第二内侧板;11、横梁;12、横板;13、加强板;14、弹性垫片;15、稳固筋;16、室内进风口;17、室内出风口;18、新风进风口;19、拼接件;20、第三内侧板;21、第四内侧板;22、减震装置;23、底板;24、顶板;25、弹簧减震组件;26、卡接槽;27、通风窗;28、窗体立柱;29、窗框;30、窗体;31、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双层玻璃幕墙,包括:内墙体1、外墙体2和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3设置在所述内墙体1和外墙体2的边缘处。

所述固定件3包括:锚固杆4、第一固定板5、第一定位件6和第二固定板7。所述锚固杆4的一端锚固在建筑主体8内将所述固定件3与所述建筑主体8连接,所述锚固杆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5连接。锚固杆4是连接双层幕墙与建筑主体8的主要部件,为了使双层幕墙更加牢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板5上设置两排锚固杆4,并且每根锚固杆4之间的间距,应该根据当地风荷载程度具体设定,本实施例不作限定。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7平行设置,二者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定位件6。所述第一定位件6包括:第一内侧板9、第二内侧板10、横梁11、横板12以及加强板13。所述横板12主要为了承载内墙体1和外墙体2,所述横梁11设置在第一内侧板9和第二内侧板10的侧面,是一根杆件,主要为了限定所述内墙体1和外墙体2的横向位移。所述第一内侧板9与所述第一内侧板9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内侧板9与所述第一固定板5之间安装内墙体1,所述第二内侧板10与所述第二固定板7之间安装外墙体2。所述第一内侧板9和所述第二内侧板10均垂直设置在所述横板12上,所述横梁11设置在所述横板12的上方,与所述第一内侧板9以及所述第二内侧板10垂直连接;所述加强板13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板9与所述第二内侧板10之间。在第一内侧板9和第二内侧板10之间设置加强板13,主要为了防止内墙体1和外墙体2倾覆。所述外墙体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7以及所述第二内侧板10之间分别设置弹性垫片14。弹性垫片14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缓冲外墙体2受到风力时发生的震动,防止风力冲坏玻璃。所述第一固定板5连接稳固筋15,所述稳固筋15固定在所述建筑主体8内。稳固筋15进一步地将双层幕墙与建筑主体8固定连接,双层幕墙墙体自重要大于单层幕墙因此,增设稳固筋15十分必要。

所述外墙体2和所述内墙体1之间设有遮阳百叶帘(未示出)。在外墙体2和内墙体1之间设置遮阳百叶帘一方面充分利用墙体之间的空间,另一方面能够保护遮阳百叶帘,不用清洗百叶帘,增加其使用寿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了双层玻璃幕墙的风循环系统,使本发明能够进行室内风循环,也能进行室内外的风交换。

如图2所示,一种双层玻璃幕墙,包括:内墙体1、外墙体2和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3设置在所述内墙体1和外墙体2的边缘处。所述固定件3包括:锚固杆4、第一固定板5、第一定位件6和第二固定板7。所述锚固杆4的一端锚固在建筑主体8内将所述固定件3与所述建筑主体8连接,所述锚固杆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5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7平行设置,二者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定位件6。所述第一定位件6包括:第一内侧板9、第二内侧板10、横梁11、横板12以及加强板13。所述横板12主要为了承载内墙体1和外墙体2,所述横梁11设置在第一内侧板9和第二内侧板10的侧面,是一根杆件,主要为了限定所述内墙体1和外墙体2的横向位移。所述第一内侧板9与所述第一内侧板9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内侧板9与所述第一固定板5之间安装内墙体1,所述第二内侧板10与所述第二固定板7之间安装外墙体2。所述第一内侧板9和所述第二内侧板10均垂直设置在所述横板12上,所述横梁11设置在所述横板12的上方,与所述第一内侧板9以及所述第二内侧板10垂直连接;所述加强板13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板9与所述第二内侧板10之间。所述外墙体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7以及所述第二内侧板10之间分别设置弹性垫片14。所述第一固定板5连接稳固筋15,所述稳固筋15固定在所述建筑主体8内。所述外墙体2和所述内墙体1之间设有遮阳百叶帘。

所述幕墙的下端设置室内进风口16,所述幕墙的上端设置室内出风口17,所述幕墙的顶端设置新风进风口18;所述室内进风口16与循环风系统连接,控制室内风通过所述室内进风口16与所述室内出风口17循环;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新风系统连接,控制室外风通过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所述室内出风口17进入室内。

在冬季室内温度较低时,开启室内进风口16和室内出风口17,关闭新风进风口18。室内的空气从内墙体1和外墙体2之间通过,在阳光的照射下使空气温度提高,然后再由室内出风口17进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利用太阳能,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在夏季室内温度较高时,开启室内出风口17和新风进风口18,关闭室内进风口16。室外空气通过新风进风口18和室内出风口17进入室内,降低室内温度,平衡室外温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给外墙体2增加减震装置22,使双层玻璃幕墙自身具有抗风性,缓冲风力造成的外墙体2震动,具体方案如下:

如图3所示,一种双层玻璃幕墙,包括:内墙体1、外墙体2和固定件3,所述固定件3设置在所述内墙体1和外墙体2的边缘处;所述固定件3包括:锚固杆4、第一固定板5、第一定位件6和第二固定板7。所述锚固杆4的一端锚固在建筑主体8内将所述固定件3与所述建筑主体8连接,所述锚固杆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5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7平行设置,二者之间设置所述第一定位件6。所述第一定位件6包括:第一内侧板9、第二内侧板10、横梁11、横板12以及加强板13。所述第一内侧板9与所述第一内侧板9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内侧板9与所述第一固定板5之间安装内墙体1,所述第二内侧板10与所述第二固定板7之间安装外墙体2。所述第一内侧板9和所述第二内侧板10均垂直设置在所述横板12上,所述横梁11设置在所述横板12的上方,与所述第一内侧板9以及所述第二内侧板10垂直连接。所述加强板13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板9与所述第二内侧板10之间。所述外墙体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7以及所述第二内侧板10之间分别设置弹性垫片14。所述第一固定板5连接稳固筋15,所述稳固筋15固定在所述建筑主体8内。所述外墙体2和所述内墙体1之间设有遮阳百叶帘。

所述幕墙还包括拼接件19,拼接件19主要是为了承接上下层的单片玻璃。所述内墙体1和外墙体2均由单片玻璃拼接而成,所述拼接件19设置在所述外墙体2用单片玻璃的拼接处。所述外墙体2用单片玻璃的面积小于所述内墙体1用单片玻璃的面积。所述拼接件19包括:所述锚固杆4、所述第一固定板5、第二定位件和所述第二固定板7。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5和所述第二固定板7之间,所述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三内侧板20、第四内侧板21、所述横梁11、所述横板12以及所述加强板13。所述第三内侧板20与所述第四内侧板21与所述横梁11、所述横板12呈井字形布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定位件与实施例1中的第一定位件6的结构类似,只是第二定位件的第三内侧板20和第四内侧板21均和横板12垂直交叉设置,为了承接下层墙体。所述第三内侧板20与所述第一固定板5之间设有所述内墙体1,所述第四内侧板2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7之间设有所述外墙体2。所述第四内侧板2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7之间设有减震装置22,具体地,减震装置22安装在横板12上。所述外墙体2用单片玻璃设置在所述减震装置22上。所述外墙体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7以及所述第四内侧板21之间分别设置弹性垫片14。

如图4所示,所述减震装置22包括:底板23、顶板24和位于所述底板23与所述顶板24之间的弹簧减震组件25;所述底板23设置在所述横梁11上;所述顶板24上设有卡接所述外墙体2用单片玻璃的卡接槽26,所述外墙体2用单片玻璃置于所述卡接槽26内并通过玻璃胶密封固定。

本实施例中,由于外墙体2用的单片玻璃小于内墙体1用的单片玻璃,且外墙体2的单片玻璃之间设有减震装置22,外墙体2的单片玻璃在竖直方向上是有自由度的,因此外墙体2的单片玻璃可以在不同方向上分解风荷载,起到缓冲的作用,保护内墙体1。

如图5所示,所述幕墙还包括通风窗27,所述通风窗27包括:窗体立柱28、窗框29和窗体30;所述窗体立柱28设置于所述固定件3与拼接件19之间和所述拼接件19之间。所述窗框29安装在所述窗体立柱28上。所述窗体30包括两层玻璃层。如图6所示,所述窗体30与所述窗框29通过安装在二者侧面的连杆31连接,通过推动所述窗体30底端开启所述通风窗2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