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建筑墙体渗漏水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27003发布日期:2019-04-17 02:5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治建筑墙体渗漏水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防水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建筑墙体渗漏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有些分类为了明确表达使用性,会将建筑物与人们不长期占用的非建筑结构物区别,另外有些建筑学者也为了避免混淆,而刻意在其中把外型经过人们具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建筑物细分为“建筑”。需注意的是,有时建筑物也可能会被扩展到包涵“非建筑构筑物”,诸如桥梁、电塔、隧道等。建筑墙体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建筑墙体材料或施工不当,或建筑墙体裸露在大气中时间太久,长年受到日晒、风雨、温差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都会引起建筑墙体出现裂漏。尤其在是土质比较松软的地区,建筑物外墙容易因地质沉降而出现裂痕间隙导致建筑墙体渗水问题较为严重。目前,解决建筑墙体渗水的措施主要是采取封堵的方法,即以防水密封材料将墙面上的裂缝水缝隙堵塞,阻止水由建筑墙体外部渗入内部,但由于造成渗漏的原因多种多样,加上建筑墙体尤其是外墙户外面难免存在剧变,位移变形,故现有的封堵方法往往并不能有效阻止水渗入建筑墙体内,还会影响到建筑墙体的观感,为此提出一种用于防治建筑墙体渗漏水的方法。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建筑墙体渗漏水的方法,其可有效阻止水渗入建筑墙体内部,且不会影响到建筑墙体的观感,甚至施工后的墙体更加美观,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防治建筑墙体渗漏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墙体的内侧面上对其内部的缝隙填充第一混凝土层,且保证第一混凝土层不凸出墙体的内侧面;第二步、在墙体的外侧面上对齐其内部的缝隙采用开槽机开设凹槽,并在凹槽的内部两侧采用电钻开设若干安装孔;第三步、在墙体的外侧面上对其内部的缝隙填充第一防水填料层,且保证第一防水填料层与第一混凝土层紧密结合;第四步、利用膨胀螺栓配合若干安装孔将橡胶板固定安装在凹槽的内部,且保证橡胶板与第一防水填料层之间存在间隙,同时保证橡胶板不凸出墙体的外侧面;第五步、在第五步中的间隙中填充第二防水填料层,且保证第二防水填料层分别与橡胶板和第一防水填料层紧密结合;第六步、在墙体的外侧面上对准凹槽利用第二混凝土层将橡胶板封装在墙体的内部;第七步、待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干燥后,利用喷雾器将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的外侧面喷湿,且保证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的外侧面不会滴水;第八步、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在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的外侧面上均匀的喷涂一层防水涂料,自然晾干即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在墙体的内侧面上对其内部的缝隙填充第一混凝土层,再在墙体的外侧面上开设凹槽以及在凹槽的内部开设安装孔,可有效防止开设凹槽和安装孔时产生的粉尘通过缝隙进入墙体的内侧,可有效避免粉尘污染室内的环境;其次,采用第一防水填料层和第二防水填料层以及橡胶板紧密结合,使得该方法防水效果较好,即使在墙体内部的缝隙稍微变大时,在橡胶板的防护作用下,依然可防止雨水通过缝隙进入室内,另外,在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和喷涂的防水涂料的协同作用下,不仅可将雨水阻隔在墙体的外部,同时使用颜色和墙体外观相同颜色的防水涂料,可使得使用该方法处理后的墙体的外观不会受到影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厚度不大于所述墙体厚度的十分之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避免第一混凝土层太厚影响第一防水填料层的施工厚度,这样可保证第一防水填料层的施工厚度,进而保证墙体的防渗水性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凝土层的外侧面与所述墙体的内侧面齐平设置,所述第二混凝土层的外侧面与所述墙体的外侧面齐平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采用该方法对建筑墙体渗漏水的防治处理以后,使得墙体的外观不会受到影响,同时消除了缝隙对墙体的外观的影响,从而使得墙体的外观更加美观。进一步的,所述第九步喷涂的防水涂料层厚为80-100n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层厚为80-100nm防水涂料层的防水效果已经符合施工标准,同时可防止层厚较厚而造成防水涂料的浪费。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水填料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填料层均为聚氨酯密封胶和聚硫密封胶以及沥青按照重量比例为3:1:1搅拌混合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防水填料层和第二防水填料层具备较好的韧性和较好的弹性,不会因为缝隙的稍微变化而与缝隙的内壁脱离,从而使得第一防水填料层和所述第二防水填料层的防水效果较好。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板的两侧靠近其长边边缘对称开设有若干用于穿插所述膨胀螺栓的通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橡胶板便于通过膨胀螺栓与通孔相配合安装在凹槽的内部,无需施工人员自行打孔,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橡胶板的两侧面上均一体设有若干凸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凸条可增强橡胶板与第二防水填料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的结合力,从而使得橡胶板的防水效果较好,可有效隔绝雨水进入缝隙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深度不超过所述墙体厚度的四分之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防止凹槽的深度太深,影响墙体的支撑强度,可以保证安全的施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凝土层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均为水泥、黄沙和直径不大于3mm的石子以及水按照重量比例为10:14:25:6利用搅拌机搅拌混合制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的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的表面没有较大的颗粒突出物,且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的内部不易产生孔洞,使得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的密度较大,粘附性较好,施工后不易脱落,不易开裂。进一步的,所述防水涂料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20-30份、二氧化钛粉末8-12份、丙烯酸聚合物乳液25-35份、酚醛树脂10-15份、三聚氰胺树脂12-16份、聚氨酯15-20份、石蜡3-5份、醇酯十二2-4份、三乙醇胺2-4份、乳化硅油1-3份和乙醇30-50份;s1、将称量好的丙烯酸聚合物乳液、石蜡、醇酯十二、三乙醇胺、乳化硅油和乙醇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25-35min,搅拌速度为600-800r/min,制得混合溶液;s2、将环氧树脂、二氧化钛粉末、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和聚氨酯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4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20-30min,所述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700-900r/min,温度设置60-80℃,即制得防水涂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防护涂料的工艺步骤简单,容易实现,制备的防护涂料粘度适中、不易分层、便于喷涂、无气泡产生、各组分充分结合,综合性能较好,使得防护涂料在喷涂后能够形成较好的涂膜,不易产生裂纹,成膜效果较好,同时具备较好的防腐、防水、抗老化的性能,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可有效增加墙体的防渗水性能。综上所述,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先在墙体的内侧面上对其内部的缝隙填充第一混凝土层,再在墙体的外侧面上开设凹槽以及在凹槽的内部开设安装孔,可有效防止开设凹槽和安装孔时产生的粉尘通过缝隙进入墙体的内侧,可有效避免粉尘污染室内的环境;2、本发明,采用第一防水填料层和第二防水填料层以及橡胶板紧密结合,使得该方法防水效果较好,即使在墙体内部的缝隙稍微变大时,在橡胶板的防护作用下,依然可防止雨水通过缝隙进入室内3、本发明,在第一混凝土层和第二混凝土层和喷涂的防水涂料的协同作用下,不仅可将雨水阻隔在墙体的外部,同时使用颜色和墙体外观相同颜色的防水涂料,可使得使用该方法处理后的墙体的外观不会受到影响,甚至更加美观;4、本发明,制备防护涂料的工艺步骤简单,容易实现,制备的防护涂料粘度适中、不易分层、便于喷涂、无气泡产生、各组分充分结合,综合性能较好,使得防护涂料在喷涂后能够形成较好的涂膜,不易产生裂纹,成膜效果较好,同时具备较好的防腐、防水、抗老化的性能,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可有效增加墙体的防渗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施工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橡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施工完毕后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墙体开设凹槽和安装孔后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施工完毕后的后视图;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施工完毕后的前视图;图8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施工完毕后的俯视图。图中:1、墙体;2、缝隙;3、凹槽;4、安装孔;5、第一混凝土层;6、第一防水填料层;7、第二防水填料层;8、橡胶板;9、膨胀螺栓;10、第二混凝土层;11、通孔;12、凸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用于防治建筑墙体渗漏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墙体1的内侧面上对其内部的缝隙2填充第一混凝土层5,且保证第一混凝土层5不凸出墙体1的内侧面;第二步、在墙体1的外侧面上对齐其内部的缝隙2采用开槽机开设凹槽3,并在凹槽3的内部两侧采用电钻开设若干安装孔4;第三步、在墙体1的外侧面上对其内部的缝隙2填充第一防水填料层6,且保证第一防水填料层6与第一混凝土层5紧密结合;第四步、利用膨胀螺栓9配合若干安装孔4将橡胶板8固定安装在凹槽3的内部,且保证橡胶板8与第一防水填料层6之间存在间隙,同时保证橡胶板8不凸出墙体1的外侧面;第五步、在第五步中的间隙中填充第二防水填料层7,且保证第二防水填料层7分别与橡胶板8和第一防水填料层6紧密结合;第六步、在墙体1的外侧面上对准凹槽3利用第二混凝土层10将橡胶板8封装在墙体1的内部;第七步、待第一混凝土层5和第二混凝土层10干燥后,利用喷雾器将第一混凝土层5和第二混凝土层10的外侧面喷湿,且保证第一混凝土层5和第二混凝土层10的外侧面不会滴水;第八步、利用高压喷雾器喷枪在第一混凝土层5和第二混凝土层10的外侧面上均匀的喷涂一层防水涂料,自然晾干即可。先在墙体1的内侧面上对其内部的缝隙2填充第一混凝土层5,再在墙体1的外侧面上开设凹槽3以及在凹槽3的内部开设安装孔4,可有效防止开设凹槽3和安装孔4时产生的粉尘通过缝隙2进入墙体1的内侧,可有效避免粉尘污染室内的环境;其次,采用第一防水填料层6和第二防水填料层7以及橡胶板8紧密结合,使得该方法防水效果较好,即使在墙体1内部的缝隙2稍微变大时,在橡胶板8的防护作用下,依然可防止雨水通过缝隙2进入室内,另外,在第一混凝土层5和第二混凝土层10和喷涂的防水涂料的协同作用下,不仅可将雨水阻隔在墙体1的外部,同时使用颜色和墙体1外观相同颜色的防水涂料,可使得使用该方法处理后的墙体1的外观不会受到影响。较佳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5的厚度不大于所述墙体1厚度的十分之一。可避免第一混凝土层5太厚影响第一防水填料层6的施工厚度,这样可保证第一防水填料层6的施工厚度,进而保证墙体1的防渗水性能。较佳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5的外侧面与所述墙体1的内侧面齐平设置,所述第二混凝土层10的外侧面与所述墙体1的外侧面齐平设置。在采用该方法对建筑墙体渗漏水的防治处理以后,使得墙体1的外观不会受到影响,同时消除了缝隙2对墙体1的外观的影响,从而使得墙体1的外观更加美观。较佳地,所述第九步喷涂的防水涂料层厚为80-100nm。层厚为80-100nm防水涂料层的防水效果已经符合施工标准,同时可防止层厚较厚而造成防水涂料的浪费。较佳地,所述第一防水填料层6和所述第二防水填料层7均为聚氨酯密封胶和聚硫密封胶以及沥青按照重量比例为3:1:1搅拌混合制成。使得第一防水填料层6和第二防水填料层7具备较好的韧性和较好的弹性,不会因为缝隙2的稍微变化而与缝隙2的内壁脱离,从而使得第一防水填料层6和所述第二防水填料层7的防水效果较好。较佳地,所述橡胶板8的两侧靠近其长边边缘对称开设有若干用于穿插所述膨胀螺栓9的通孔11。使得橡胶板8便于通过膨胀螺栓9与通孔11相配合安装在凹槽3的内部,无需施工人员自行打孔,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较佳地,所述橡胶板8的两侧面上均一体设有若干凸条12。若干凸条12可增强橡胶板8与第二防水填料层7和第二混凝土层10的结合力,从而使得橡胶板8的防水效果较好,可有效隔绝雨水进入缝隙2的内部。较佳地,所述凹槽3的深度不超过所述墙体1厚度的四分之一。可防止凹槽3的深度太深,影响墙体1的支撑强度,可以保证安全的施工。较佳地,所述第一混凝土层5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层10均为水泥、黄沙和直径不大于3mm的石子以及水按照重量比例为10:14:25:6利用搅拌机搅拌混合制成。制备的第一混凝土层5和第二混凝土层10的表面没有较大的颗粒突出物,且第一混凝土层5和第二混凝土层10的内部不易产生孔洞,使得第一混凝土层5和第二混凝土层10的密度较大,粘附性较好,施工后不易脱落,不易开裂。较佳地,所述防水涂料由如下方法制备: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20份、二氧化钛粉末8份、丙烯酸聚合物乳液25份、酚醛树脂10份、三聚氰胺树脂12份、聚氨酯15份、石蜡3份、醇酯十二2份、三乙醇胺2份、乳化硅油1份和乙醇30份;s1、将称量好的丙烯酸聚合物乳液、石蜡、醇酯十二、三乙醇胺、乳化硅油和乙醇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25min,搅拌速度为600r/min,制得混合溶液;s2、将环氧树脂、二氧化钛粉末、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和聚氨酯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4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20min,所述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700r/min,温度设置60℃,即制得防水涂料。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水涂料的制备,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25份、二氧化钛粉末10份、丙烯酸聚合物乳液30份、酚醛树脂13份、三聚氰胺树脂14份、聚氨酯18份、石蜡4份、醇酯十二3份、三乙醇胺3份、乳化硅油2份和乙醇40份;s1、将称量好的丙烯酸聚合物乳液、石蜡、醇酯十二、三乙醇胺、乳化硅油和乙醇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30min,搅拌速度为700r/min,制得混合溶液;s2、将环氧树脂、二氧化钛粉末、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和聚氨酯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4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25min,所述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800r/min,温度设置70℃,即制得防水涂料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防水涂料的制备,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取以下原料按重量份称量:环氧树脂30份、二氧化钛粉末12份、丙烯酸聚合物乳液35份、酚醛树脂15份、三聚氰胺树脂16份、聚氨酯20份、石蜡5份、醇酯十二4份、三乙醇胺4份、乳化硅油3份和乙醇50份;s1、将称量好的丙烯酸聚合物乳液、石蜡、醇酯十二、三乙醇胺、乳化硅油和乙醇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35min,搅拌速度为800r/min,制得混合溶液;s2、将环氧树脂、二氧化钛粉末、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和聚氨酯加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直至物料颗粒直径不大于40nm,制得混合粉末物料;s3、将步骤s1中制得的混合溶液和步骤s2中制得的混合粉末物料加入反应釜中进行搅拌30min,所述反应釜的搅拌速度设置为900r/min,温度设置80℃,即制得防水涂料。对实施例1-3中的墙体1利用相同的高压水枪向其外侧面进行连续喷水72小时的结果统计如下表:统计结果实施例1墙体1的内侧面有微弱渗水现象实施例2墙体1的内侧面没有渗水现象实施例3墙体1的内侧面没有渗水现象从上表统计结果比较分析可知实施例2和3为制备的防水涂料防水性能较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防护涂料的工艺步骤简单,容易实现,制备的防护涂料粘度适中、不易分层、便于喷涂、无气泡产生、各组分充分结合,综合性能较好,使得防护涂料在喷涂后能够形成较好的涂膜,不易产生裂纹,成膜效果较好,同时具备较好的防腐、防水、抗老化的性能,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可有效增加墙体1的防渗水性能。综上所述:该用于防治建筑墙体渗漏水的方法,先在墙体1的内侧面上对其内部的缝隙2填充第一混凝土层5,再在墙体1的外侧面上开设凹槽3以及在凹槽3的内部开设安装孔4,可有效防止开设凹槽3和安装孔4时产生的粉尘通过缝隙2进入墙体1的内侧,可有效避免粉尘污染室内的环境;采用第一防水填料层6和第二防水填料层7以及橡胶板8紧密结合,使得该方法防水效果较好,即使在墙体1内部的缝隙2稍微变大时,在橡胶板8的防护作用下,依然可防止雨水通过缝隙2进入室内;在第一混凝土层5和第二混凝土层10和喷涂的防水涂料的协同作用下,不仅可将雨水阻隔在墙体1的外部,同时使用颜色和墙体1外观相同颜色的防水涂料,可使得使用该方法处理后的墙体1的外观不会受到影响,甚至更加美观;制备防护涂料的工艺步骤简单,容易实现,制备的防护涂料粘度适中、不易分层、便于喷涂、无气泡产生、各组分充分结合,综合性能较好,使得防护涂料在喷涂后能够形成较好的涂膜,不易产生裂纹,成膜效果较好,同时具备较好的防腐、防水、抗老化的性能,附着性较好,不易脱落,可有效增加墙体1的防渗水性能。本发明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