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4642发布日期:2019-03-27 12:27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装置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筒仓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滑模施工技术是钢筋混凝土直壁和筒体结构工程施工中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场地占用少、安全作业有保障、综合效益显著的一种施工方法。国内一些筒仓滑模滑升平台在滑升过程中,由于筒仓的直径太大,平台受自重、施工活载、混凝土摩阻力及各种附加荷载的影响也很大,因此容易出现变形。当平台变形后,对滑模过程将造成很大的影响。会出现因平台滑升高差太大,造成结构的垂直度超差,或扭转偏差严重,甚至无法继续滑升的现象。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105971270a)公开了一种储粮立筒仓滑动模板,包括支撑杆,支撑杆预埋在仓壁混凝土中,支撑杆连接千斤顶,千斤顶连接提升架,提升架架在仓壁混凝土的上方,提升架由三部分组成,一个长横杆,两个竖杆和四个短横杆,长横杆和两个竖杆呈倒“u”型,四个短横杆,两个平行成为一组,分别设置在竖杆的下端;所述储粮立筒仓滑动模板的内外是镜像对称设置,以外侧为例,仓壁混凝土的外侧竖向设置有模板,模板由提升架的两个短横杆支撑且固定,两个短横杆和模板之间设有起横向支撑作用的围圈,支撑槽钢固定在提升架上,吊环吊在支撑槽钢上,支撑槽钢上面铺设有平台板,平台板的外端设有栏杆。上述虽然可以避免使用时与混凝土的粘接,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施工时间,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仓壁混凝土的承重情况,有时需要通过改模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受力在承重范围内,而传统改模时,由于所述提升架在运动方向上的中心线与所述支撑杆的中心线重合,当拆除所述模板时,必须先将所述提升架拆卸,再拆除所述模板,因此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改模费时费力,从而导致施工效率低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省时省力,从而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的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装置及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装置,包括设置在操作平台上的提升架,所述提升架上设置液压提升系统,所述液压提升系统设置在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预埋在筒仓的混凝土内,沿所述筒仓的高度方向设有内模板和外模板,且所述内模板和所述外模板均固定在所述提升架上,所述支撑杆的中心线与所述提升架在运动方向上的中心线不重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平台包括固定在所述提升架上的平台梁和斜支撑,且所述平台梁通过所述斜支撑固定在所述提升架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支撑上设有吊脚手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平台与圆盘相连,且所述操作平台上布设多个提升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架与所述内模板及所述外模板接触的位置均设有围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圆盘,且每个圆盘均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装置的操作平台相连,且相邻两个操作平台交叉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平台上均匀布设有多个提升架,且所述提升架与所述圆盘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盘上设有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提升架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相邻两个操作平台通过平台梁相连,所述提升架之间通过托架梁相连。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台梁与所述托架梁之间通过交叉撑相连。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装置及系统,所述支撑杆的中心线与所述提升架在运动方向上的中心线不重合,当需要改模时,所述筒仓上有部分仓壁是需要加厚的,当整个装置提升到指定位置时只需要拆除所述外模板与所述提升架之间的连接,就可以实现扩大所述外模板,由于不需要拆除所述提升架,因此施工时,省时省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系统的主视图。

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0-提升架,11-液压提升系统,12-支撑杆,13-筒仓,14a-内模板,14b-外模板,15-吊脚手架,15a-安全网,16-围圈,20-操作平台,21-斜支撑,22-第一防护栏杆,23-圆盘,24-拉杆,25-平台梁,26-托架梁,27-交叉撑。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装置,包括设置在操作平台20上的提升架10,所述提升架10上设置液压提升系统11,所述液压提升系统11设置在支撑杆12上,所述支撑杆12预埋在筒仓13的混凝土内,沿所述筒仓13的高度方向设有内模板14a和外模板14b,且所述内模板14a和所述外模板14b均固定在所述提升架10上,所述支撑杆12的中心线与所述提升架10在运动方向上的中心线不重合。

本实施例所述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装置,包括设置在操作平台20上的提升架10,所述提升架10上设置液压提升系统11,通过所述液压提升系统11带动所述提升架10的运动,所述液压提升系统11设置在所述支撑杆12上,所述液压提升系统11可沿所述支撑杆12运动,所述支撑杆12预埋在筒仓13的混凝土内,沿所述筒仓13的高度方向设有内模板14a和外模板14b,且所述内模板14a和所述外模板14b均固定在所述提升架10上,通过所述提升架10的运动带动所述内模板14a和所述外模板14b的运动,所述提升架10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模板侧向变形,在滑升过程中将全部垂直荷载传递给所述液压提升系统11,并通过所述液压提升系统11传递给所述支撑杆12,从而把所述内模板14a、外模板14b和所述操作平台20连成一体,且所述支撑杆12的中心线与所述提升架10在运动方向上的中心线不重合,当需要改模时,所述筒仓13上有部分仓壁是需要加厚的,当整个装置提升到指定位置时只需要拆除所述外模板14b与所述提升架10之间的连接,就可以实现扩大所述外模板14b,由于不需要拆除所述提升架10,因此施工时,省时省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所述操作平台20包括在所述提升架10上的平台梁25以及斜支撑21。其中,所述平台梁25为水平梁,作为施工平台,所述平台梁25通过所述斜支撑21固定在所述提升架10上,从而可以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所述操作平台20上设有第一防护栏杆22,通过所述第一防护栏杆22保证施工的安全性。所述斜支撑21上设有吊脚手架15,所述吊脚手架15可以用于仓壁脱模后进行表面整修和检查等。所述吊脚手架15的内侧和外侧均设有第二防护栏杆,有利于安全可靠的施工,且所述第二防护栏杆上满挂安全网15a。在用喷水养护砼时,喷水管附在所述吊脚手架15的下方。所述吊脚手架15采用直径16的圆钢制作。所述提升架10与所述内模板14a及所述外模板14b接触的位置均设有围圈16,用于提供横向支撑,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架10是千斤顶架或门字架。所述提升架10包括立柱和与所述立柱相连的横梁,其中所述立柱采用[14槽钢,所述横梁采用双排[12槽钢,且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梁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围圈16沿结构物截面周长设置,上、下各一道,用[8槽钢,接头对焊加绑条,上、下、内、外共4道,再加加固槽钢4道。所述内模板14a垂直,所述外模板14b上口向内倾斜。所述内模板14a采用2012、2512标准钢模板配以少量的1512及1012组合钢模板;所述外模板14b采用4mm厚花纹钢板。所述内模板14a及所述外模板14b分别是由多个模板拼接而成,且模板连接及固定采用u型卡和铁丝绑扎,u型卡拼接(每条拼缝不少于3个)。

为了避免所述操作平台20受力后,所述提升架10根部水平位移和筒壁的变形,所述操作平台20与圆盘23相连,且所述操作平台20上均匀布设多个提升架10。具体地,所述操作平台20上的提升架10通过拉杆24与所述圆盘23相连。所述拉杆24包括圆钢以及与所述圆钢相连的花篮螺栓,通过所述花篮螺栓可以调节所述拉杆24的松紧,从而保证所述提升架10的横梁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其中调整收紧所述拉杆24时,先将所有拉杆24全部预紧,然后用水平尺放置在所述提升架10下的横梁上,收紧所述拉杆24,直至所述提升架10的横梁水平为止。所述圆盘23是钢板。

所述液压提升系统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使用gyd-60滚珠式千斤顶(俗称6.0吨大顶),工程中,每个所述提升架10设置一台gyd-60滚珠式千斤顶且十字对角设置双顶,在每个az-1部位增加一台提升设备,一次行程为20mm,额定顶推力60kn,施工设计时取额定顶推力50%计算为30kn。另外,由于所述支撑杆12滑过千斤顶下卡头后需焊接,工作量大,因此所述支撑杆12的第一段可为3m、4.5m、6m三种规格,使接头错开,降低了接支撑杆焊接工作的密集度,不影响滑模速度。

实施例二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圆盘23,且每个圆盘23均与实施例一所述的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装置的操作平台20相连,且相邻两个操作平台20交叉相连。

本实施所述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圆盘23,且每个圆盘23均与实施例一所述的煤筒仓仓体施工用滑模装置的操作平台20相连,且相邻两个操作平台20交叉相连,从而有利于保证将两个所述筒仓13同步滑升,不但稳定性大幅提高,而且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所述操作平台20上均匀布设有多个提升架10,有利于避免所述操作平台20受力后,所述提升架10根部水平位移和筒壁的变形,且所述提升架10与所述圆盘23相连。具体地,所述圆盘23上设有拉杆24,所述拉杆24与所述提升架10相连,从而可以避免所述提升架10的变形。所述相邻两个操作平台20通过平台梁25相连,所述提升架10之间通过托架梁26相连,考虑到两个筒仓13之间的净距离较小,通过所述平台梁25以及所述托架梁26可以将所两个述操作平台20交叉位置连接成整体,所述平台梁25与所述托架梁26之间通过交叉撑27相连,从而有利于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