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6725发布日期:2019-04-17 02:5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型钢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钢建筑结构,属于加强型型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型钢是一种有一定截面形状和尺寸的条型钢材。申请号cn2018204739196,专利名称是一种加强型型钢,其改进了型钢的外形和外表面,解决了强度和耐磨的问题。但是,其外形限定了其运用场合非常有限,无法上下和左右叠加;并且给出的加强层由第一钢丝和第二钢丝构成,其编织结构强度满足不了型钢抗压要求,实际运用时极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型钢建筑结构。

本发明所述的型钢建筑结构,包括条状设置的型钢本体,型钢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的顶部凸起,型钢本体的侧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弧形的侧部凹槽,型钢本体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底部凸起,底部凸起两侧边缘设置各设置有一个弧形的底部凹槽;在型钢本体内部开始有中心孔,中心孔的内壁沿周向等距分布多个第二加强筋;型钢本体的外表面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粘贴层ⅰ、钢丝层、粘贴层ⅱ、合金层和耐磨层,钢丝层夹在粘贴层ⅰ和粘贴层ⅱ之间;钢丝层由钢丝交错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中间形成孔隙,钢丝形成的结构,钢丝由多根螺旋钢丝作纬筋,多根螺旋钢丝间采用多根直线钢丝作经线编织形成帘子状,所述多根直线钢丝编织取向与所述多根螺旋钢丝螺旋取向方向相反。

作进一步的限定,所述螺旋钢丝沿型钢本体的中心轴线呈固定角度20°~45°缠绕。

作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直线钢丝沿型钢本体的中心轴线呈固定角度2°~65°与螺旋钢丝编织。

作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粘贴层ⅰ与钢丝层的直线钢丝无缝过渡或粘结。

作进一步的限定,所述耐磨层为氮化硅陶瓷层。

作进一步的限定,所述粘贴层ⅰ和粘贴层ⅱ均为热熔橡胶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型钢本体顶部凸起、侧部凹槽、底部凸起和底部凹槽,其运用场合非常古广阔,可以实现上下和左右叠加;

(2)型钢本体外表面的钢丝层包括直线钢丝和螺旋钢丝,直线钢丝既起到固定钢丝的作用,又起到架空钢丝、支撑合金层的作用,多根直线钢丝编织取向与多根螺旋钢丝螺旋取向方向相反,从而当该橡型钢本体受到内部压力时,减少了其长度或直径发生变化或围绕其轴线作扭转的倾向,而不会减少其弯曲柔性;其编织结构强度完全满足型钢抗压要求,实际运用时不容易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型钢本体的结构图。

图3是型钢本体的剖视图。

图4是钢丝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部凸起;2、侧部凹槽;3、底部凹槽;4、底部凸起;5、中心孔;6、耐磨层;7、合金层;8、粘贴层ⅱ;9、钢丝层;10、粘贴层ⅰ;11、型钢本体;12、孔隙;13、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型钢建筑结构,包括条状设置的型钢本体11,型钢本体11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的顶部凸起1,型钢本体11的侧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弧形的侧部凹槽2,型钢本体11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底部凸起4,底部凸起4两侧边缘设置各设置有一个弧形的底部凹槽3。

在型钢本体11内部开始有中心孔5,中心孔5的内壁沿周向等距分布多个第二加强筋。

如图3所示,型钢本体11的外表面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粘贴层ⅰ10、钢丝层9、粘贴层ⅱ8、合金层7和耐磨层6,钢丝层9夹在粘贴层ⅰ10和粘贴层ⅱ8之间,钢丝层9用于对型钢本体11起到加固作用,提高抗压程度;合金层7和耐磨层6设置于最外层,减少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耐磨层6为氮化硅陶瓷层。通过氮化硅陶瓷层的设置,减少使用中的磨损,使用寿命长。

粘贴层ⅰ10和粘贴层ⅱ8均为热熔橡胶层。通过热熔橡胶层的设置,粘贴层ⅰ10和粘贴层ⅱ8分布在钢丝层9的表面和钢丝层9的孔隙12内,增大粘贴层ⅰ10和粘贴层ⅱ8的贴合面积,便于钢丝层9分别与型钢本体11和合金层7紧密贴合。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钢丝层9由钢丝13交错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中间形成孔隙12,钢丝13形成的结构,钢丝13由多根螺旋钢丝13作纬筋,多根螺旋钢丝13间采用多根直线钢丝13作经线编织形成帘子状,所述多根直线钢丝13编织取向与所述多根螺旋钢丝13螺旋取向方向相反。螺旋钢丝13沿型钢本体11的中心轴线呈固定角度20°~45°缠绕。

直线钢丝13沿型钢本体11的中心轴线呈固定角度2°~65°与螺旋钢丝13编织。

粘贴层ⅰ10与钢丝层9的直线钢丝13无缝过渡或粘结。

编织在螺旋钢丝13上的直线钢丝13既起到固定钢丝13的作用,又起到架空钢丝13、支撑合金层7的作用,当其面上硫化粘贴层ⅱ8时,其直线钢丝13起到了对螺旋钢丝13支撑的作用,使螺旋钢丝13避免直接冲击和摩损,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钢丝层9的整体耐温性、耐磨性和使用寿命,其中多根直线钢丝13编织取向与多根螺旋钢丝13螺旋取向方向相反,从而当该橡型钢本体11受到内部压力时,减少了其长度或直径发生变化或围绕其轴线作扭转的倾向,而不会减少其弯曲柔性。

螺旋钢丝13沿型钢本体11的中心轴线呈固定角度20°≤α≤45°缠绕;直线钢丝13沿型钢本体11的中心轴线呈固定角度2°≤β≤65°与所述螺旋钢丝13编织。

本发明的型钢本体11顶部凸起1、侧部凹槽2、底部凸起4和底部凹槽3,其运用场合非常古广阔,可以实现上下和左右叠加;型钢本体11外表面的钢丝层9包括直线钢丝13和螺旋钢丝13,直线钢丝13既起到固定钢丝13的作用,又起到架空钢丝13、支撑合金层7的作用,多根直线钢丝13编织取向与多根螺旋钢丝13螺旋取向方向相反,从而当该橡型钢本体11受到内部压力时,减少了其长度或直径发生变化或围绕其轴线作扭转的倾向,而不会减少其弯曲柔性;其编织结构强度完全满足型钢抗压要求,实际运用时不容易断裂。

本发明可广泛运用于加强型型钢场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以本发明为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均等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型钢建筑结构,属于加强型型钢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条状设置的型钢本体,型钢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的顶部凸起,型钢本体的侧面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弧形的侧部凹槽,型钢本体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有底部凸起,底部凸起两侧边缘设置各设置有一个弧形的底部凹槽;中心孔的内壁沿周向等距分布多个第二加强筋;型钢本体的外表面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粘贴层Ⅰ、钢丝层、粘贴层Ⅱ、合金层和耐磨层;钢丝层由钢丝交错编织形成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中间形成孔隙,钢丝形成的结构,钢丝由多根螺旋钢丝作纬筋,多根螺旋钢丝间采用多根直线钢丝作经线编织形成帘子状,所述多根直线钢丝编织取向与所述多根螺旋钢丝螺旋取向方向相反。

技术研发人员:朱思远;曹兆军;付长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2.17
技术公布日:2019.04.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