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6830发布日期:2019-03-02 01:26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定位装置,其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国内外实践表明,装配式建筑优点显著,有利于减少用工、缩短工期、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建筑垃圾和扬尘等,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同时,装配式建筑对现场的施工精度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中预制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定位精度是否符合要求,便是关系到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和工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在转换层和标准层中的定位方法为:先根据不同预制墙体尺寸加工出对应的同尺寸整块钢板,然后根据不同预制墙体中竖向钢筋位置在钢板上钻设相应定位孔用于竖向钢筋的定位。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1、所加工的钢板只能对应墙体尺寸、竖向钢筋位置相同的预制剪力墙,通用性不高;2、墙体太长时,整块钢板待混凝土浇筑后会被竖向钢筋卡住无法顺利取下,只能暴力撬出或分块切割才可取出,这使得该钢板无法再次利用,只能重新加工,耗时耗材;3、为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越来越多的预制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由直线型改为封闭的“u”型,“u”型筋区域现浇边缘构件的竖向钢筋常因缺乏有效的定位措施使得定位精度不高,造成预制剪力墙因无法安装而切割“u”型水平分布钢筋的情况。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定位装置,可使竖向钢筋定位精确,确保预制剪力墙体可精准快速的安装于正确位置,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定位装置,包括:标高卡件、定位角钢、定位钢套板、旋紧件及钢筋保护管,先将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预埋区域的现浇钢筋网整体固定,而后根据竖向钢筋预埋图纸预埋预制墙体两端及中间共六至八根竖向钢筋,在已预埋的竖向钢筋上抄设水平线并安装标高卡件,所述标高卡件由两个配合使用的半圆箍构成,且其中一个半圆箍上设有凸出的限位块;

所述定位角钢一边设有用于增强刚度的肋条和等间距设有旋紧孔,所述肋条上设有下凹的钢筋定位槽,所述定位角钢另一边等间距设有固定孔,安装时所述定位角呈“7”字型放置将带有肋条的一边朝下,顺着钢筋定位槽将所述定位角钢插入竖向钢筋与所述限位块之间;

所述定位钢套板上开设有定位孔并穿过已预埋钢筋并置于定位角钢顶边完成竖向钢筋初步定位,所述定位钢套板两侧等间距开设有配合定位角钢的固定孔使用的固定槽,所述定位钢套板两端设有中心对称且配合使用的翼板和压板,在所述定位钢套板的板面及两端设置了浇筑口;

在所述定位钢套板的定位孔内依次插入未预埋的钢筋并安装旋紧件,所述旋紧件位于定位角钢两侧并通过旋紧孔连接,所述旋紧件包括:旋转手柄、限位推力轴承和旋紧螺母,且所述旋紧件通过旋转手柄使限位推力轴承和旋紧螺母相向移动从而逐渐抵住并带动定位角钢相向移动,使得定位孔中的竖向钢筋被定位角钢和定位钢套板3从x、y两个方向抵紧、保证了钢筋竖直;

所述钢筋保护管为一端封闭的pvc管线且套设在钢筋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标高卡件的两个半圆箍一端铰链接,另一端通过螺丝紧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定位角钢在一边设置的肋条用于配合旋紧件工作时定位角钢的刚度增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定位钢套板包括:含三排定位孔和双排定位孔两种规格。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定位钢套板的定位孔与所述定位角钢的肋条及钢筋定位槽可组合限制竖向钢筋在x和y方向的偏移,保证钢筋竖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旋紧件的限位推力轴承在抵紧所述定位角钢后保持旋转,保证定位角钢边不被磨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方案通过a、b两款钢套板的组合即可满足不同尺寸墙体的竖向钢筋定位,通用性强、便于安装拆卸,标高卡扣可使所有钢套板处于同一水平,定位角钢与钢套板额度组合限制可使竖向钢筋处于竖直状态,以确保竖向钢筋位置精确,钢筋保护管可保护竖向钢筋表面不被污染,对于带有封闭“u”型水平分布钢筋的预制剪力墙,其现浇边缘构件竖向钢筋亦可通过钢套板纳入该装置,大大提高了该类型预制构件安装的便捷性,避免了以往其他工程中因钢筋定位不准确所带来的构件安装困难。该装置整体节材,易于操作。

此外,通过调整预制剪力墙中的竖向钢筋直径来规范深化设计过程中个预制剪力墙体的竖向钢筋间距相同,从而使得定位钢套板具有更强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标高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定位角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定位钢套板(a、b两款)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旋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钢筋保护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的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定位装置包括:标高卡件1、定位角钢2、定位钢套板3、旋紧件4、钢筋保护管5。

实施例:

转换层施工:传统钢筋工程完成后,先将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预埋区域的现浇钢筋网整体固定,而后根据竖向钢筋预埋图纸预埋预制墙体两端及中间共六至八根竖向钢筋;然后,在已预埋的竖向钢筋上抄设水平线并安装标高卡件1,标高卡件1通过一对半圆箍11握紧钢筋来完成固定,标高卡件1安装时需保证半圆箍11顶面与水平线处于同一水平面,且保证限位块12朝向墙体外侧并与墙面平行,按此方法在其他预埋钢筋上安装标高卡件1;

标高卡件1全部固定后安装定位角钢2,定位角钢2一边带有用于增强刚度的肋条21,肋条21上设有下凹的钢筋定位槽22用于限制竖向钢筋的偏移,该边同时设有等间距旋紧孔23,另一边带有等间距固定孔24,安装时定位角钢2呈“7”字型放置将带有肋条21的一边朝下,顺着钢筋定位槽22将定位角钢2插入竖向钢筋与限位块12之间,按此方法安装另一侧定位角钢2。

然后安装定位钢套板3:定位钢套板3含三排(a款)和双排(b款)定位孔31两种规格,先根据竖向钢筋预埋图纸选择对应数量的a、b两款定位钢套板3,然后将定位钢套板3的定位孔31穿过已预埋钢筋并置于定位角钢2顶边完成竖向钢筋初步定位,定位钢套板3两侧设有等间距的固定槽32,将固定槽32与定位角钢2的固定孔24通过螺栓临时固定但不拧紧,而后按此法依次安装其他定位钢套板3,并将用于相邻钢套板3相对定位的翼板33相互抵紧同时将压板34压住翼板33,在定位钢套板3的板面及两端设置了浇筑口35方便砼浇筑。

然后在定位钢套板3的定位孔31内依次插入未预埋的钢筋并安装旋紧件4,旋紧件4与两侧定位角钢2通过旋紧孔23连接,通过旋转手柄41使限位推力轴承42和旋紧螺母43相向移动,从而逐渐抵住并带动定位角钢2相向移动,使得定位孔31中的竖向钢筋被定位角钢2和定位钢套板3从x、y两个方向抵紧、保证了钢筋竖直;然后将临时固定的固定孔24和固定槽32用螺栓拧紧,而后松开旋紧件4并用钢筋保护管5逐个套住竖向钢筋,最后将未预埋已固定的竖向钢筋逐根与传统现浇层钢筋网连接;按此法预埋、定位其他预制墙体对应的竖向钢筋,待混凝土浇筑并达到相应强度,逆序拆下竖向钢筋定位装置用于上一层定位。

标准层施工:首先校核预制剪力墙伸出的竖向钢筋是否偏位,然后在已校正的钢筋上抄设水平线并在墙体两端及中间共选取六-至八根竖向钢筋安装标高卡件1,然后安装定位角钢2,而后根据预制剪力墙尺寸配置对应数量的a、b两款定位钢套板3并逐个套住钢筋,随后安装旋紧件4使两定位角钢2相向移动,待竖向钢筋被定位角钢2和定位钢套板3从x、y两个方向抵紧处于竖直状态,将定位角钢2和定位钢套板3固定牢靠,最后安装钢筋保护管5并松开旋紧件4;按此法完成其他预制剪力墙的竖向钢筋定位(装置中各部件的具体操作见转换层施工),待混凝土浇筑并达到相应强度,逆序拆下竖向钢筋定位装置用于上一层定位。

为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预制剪力墙两侧伸出的水平分布钢筋由直线形逐渐改为封闭的“u”形。该措施在提高现浇部分与预制部分整体性的同时,对现浇边缘构件的竖向钢筋提出了毫米级的定位要求。现场在预制剪力墙连接部分竖向钢筋定位时,根据现浇边缘构件中竖向钢筋的分布位置加工附加规格的定位钢套板3,此定位钢套板3仅定位预制剪力墙“u”形筋范围内现浇边缘构件的竖向钢筋;装置的具体操作同上文。

本发明的预制剪力墙竖向钢筋定位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如“梅花状”或单排竖向钢筋亦适用),凡采用等同替换方式得到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本方案所保护的产品目前已经投入实际生产和应用,尤其是在建筑材料技术领域上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很显然印证了该产品的技术方案是有益的,是符合社会需要的,也适宜批量生产及推广使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