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1010发布日期:2018-08-17 20:57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工程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施工用升降式脚手架的防坠落装置品种繁多,各具特色,但都由于其设计考虑不周、结构复杂、操作繁琐、使用环境恶劣、操作工人素质较低等原因,致使在实际使用中防坠装置形同摆设;最终导致全国各地近年来陆续出现了多起升降式脚手架空中坠落事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第一侧固定在第一基面上,所述外壳上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窗口;主轴,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制动部,套设在所述主轴上,且所述制动部能够以所述主轴为圆心做圆周运动,使得所述制动部的一端通过所述窗口伸出所述外壳;突出部,设置在所述制动部外壁上,所述突出部能够带动所述制动部以所述主轴为圆心做圆周运动;触发部,通过副轴连接所述突出部,所述触发部通过所述窗口伸出所述外壳,所述触发部只能以所述副轴为圆心向着所述制动部远离所述主轴一端的第一方向做圆周运动,且所述触发部能够带动所述突出部以所述主轴圆心向着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做圆周运动,进一步带动所述制动部以所述主轴为圆心向着所述第二方向做圆周运动。

可选地,所述制动部包括:环绕端,设置在所述制动部的一端,且所述环绕端绕设在所述主轴上;制动端,设置在所述制动部的另一端,所述环绕端带动所述制动端以所述主轴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触发部朝向所述制动端的方向。

可选地,所述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还包括:挡块,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当所述制动端以所述主轴为圆心,向第一方向做圆周运动时,遇到所述挡块而停止运动。

可选地,所述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还包括:配重部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制动部上。

可选地,所述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还包括:复位部件,所述复位部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制动部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复位部件为弹性部件。

可选地,所述复位部件为弹簧。

可选地,所述触发部远离所述主轴的方向与所述制动端远离所述主轴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零度,且小于90度。

可选地,所述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还包括:固定部,设置在第二基面上,所述固定部能够带动所述触发部以所述副轴为圆心,向第一方向做圆周运动;或者所述固定部能够带动所述触发部,从而带动所述突出部及所述制动部以所述主轴为圆心向第二方向做圆周运动。

本申请的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由于固定部能够带动制动部以主轴为圆心向第二方向做圆周运动,即使得制动端通过窗口伸出外壳以外,同时又能够在复位部件的作用下使得制动端缩回外壳以内。因此,当有多个固定部时,先经过的固定部带动制动端突出窗口,如果后经过的固定部运动较慢,则制动端还没有来得及抵在后经过的固定部上时,就在复位部件的带动下缩回外壳内部,如此就不能阻止制动端与固定部之间的相对位移;如果后经过的固定部运动较快,则制动端刚好抵在后经过的固定部上,因此后经过的固定部就在制动端的阻止下停止运动,及停止制动端与固定部之间的相对位移。如果制动端和固定部分别安装在墙壁和脚手架上,就可阻止他们时间的快速相对位移,即阻止了脚手架的坠落。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2,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包括:外壳1、主轴2、制动部3、突出部4及触发部5。其中外壳1的第一侧固定在第一基面100上,外壳1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窗口(图中未绘示)。主轴2设置在外壳1内部。制动部3套设在主轴2上,且制动部3能够以主轴2为圆心做圆周运动,使得制动部3的一端通过窗口伸出外壳1。突出部4设置在制动部3的外壁上,突出部4能够带动制动部3以主轴2为圆心做圆周运动。触发部5通过副轴6连接突出部4,触发部5只能以副轴6为圆心向着制动部3远离主轴2一端的第一方向做圆周运动,且触发部5能够带动突出部4以主轴圆心向着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做圆周运动,进一步带动制动部3以主轴为圆心向着第二方向做圆周运动。

为了更清楚的描述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的原理,在本实施例中,制动部3包括:环绕端31及制动端32。其中,环绕端31设置在制动部3的一端,且环绕端31绕设在主轴2上。制动端32设置在制动部3的另一端,环绕端31带动制动端32以主轴2为圆心做圆周运动,第一方向为触发部5朝向制动端32的方向。

当使用时,将外壳1固定在第一基面上(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基面为建筑外墙表面),脚手架200(第二基面)沿着箭头的方向自上而下运动。位于脚手架200表面上的多个固定部7自上而下一次经过防止快速位移装置。由于制动端32平时是缩进窗口,保持在外壳1的内部的,因此固定部7可顺利的经过制动端32而不受任何阻碍。当固定部7触碰到伸出所述外壳1的触发部5时,有触发部5不能以副轴6为圆心向下运动,因此触发部5在固定部7的带动下只能带动突出部4,进而带动制动部3以主轴2为圆心向下运动。此时制动部3的制动端32就随着制动部3的转动而突出外壳1的外部。当固定部7与触发部5分离时,触发部5、突出部4及制动部3的制动端32就会向上转回去。

此时,如果脚手架200向下运动的很快(坠落),位于上面的固定部7就会在制动端32还没有来的及转回至外壳1内时抵住制动端32,从而使得触发部5、突出部4及制动部3的制动端32停止向上转动而继续向下转动。当突出部4转动到抵住外壳1的下表面时而停止转动。此时,制动端32也停止转动,那么抵住制动端32的固定部7也停止下落,即与固定部7相对静止设置的脚手架200也停止下落。如此就达到了阻止脚手架200坠落的目的。

如果脚手架200向下运动的很慢(人工控制),那么制动端32就会在被固定部7抵住之前缩回进外壳1中,而使得脚手架继续平稳下降。当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足够多时(例如每一层楼的外侧都设有该装置),那么只要在脚手架的外侧安装固定部7,就可实现当脚手架在任意楼层出现意外坠落时,均可及时被制止,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当突出部4转动到抵住外壳1的下表面时而停止转动。但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结构而使得突出部4在向下转动时止动,均属于本申请所要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还包括挡块8,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当制动端32以主轴2为圆心,向第一方向做圆周运动时,遇到挡块8而停止运动。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还包括复位部件9,一端固定在制动部3上。复位部件9用于使得制动部3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以主轴2为圆心向第一方向做圆周运动。该复位部件可以是弹性部件(例如弹簧),当为弹性部件时,复位部件一端固定在制动部上,另一端固定在外壳1上。利用弹簧的弹力,带动制动部3复位。但不以此为限,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技术手段实现复位。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在制动部3上的配重部件,使得配重部件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制动部3复位。

为了使得制动部3能够快速伸出或缩回外壳1内,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触发部5远离主轴2的方向与制动端32远离主轴2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零度,且小于90度。

以上实施例中,均是将外壳1设置在建筑物外墙100上,将固定部7设置在脚手架200上,但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外壳1设置在脚手架200上,而将固定部7设置在建筑物外墙100上。如此,只需要将一个外壳1设置在脚手架上,将多个固定部7设置在建筑物外墙即可。使用时,也仅需把外壳上下翻转即可。

同时,以上实施例中,是以建筑物外墙100与脚手架200为例进行说明。即第一基面100和第二基面200之间的相对运动是在竖直方向上。但并不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外壳1与固定部7安置在水平方向上有相对运动的两个部件上,均属于本申请所要保护的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研制一种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对使用环境和工人素质要求低的防坠落制动装置,从而保障高层施工用升降式脚手架安全运行,保障人身安全,减少财产损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导轨背面均匀地焊着由方钢作为防坠齿,在每道附着支座的头部都装有防坠器(可采用图2所示的锐角防坠器),正常使用时,架体在动力设备的带动下自由升降(导轨与架体一起在附着支座头部导向轮的约束下,上下滑动);制动板在防坠齿、触发块及扭力弹簧的作用下反复摆动。

当架体意外坠落时,防坠落制动装置会及时将架体在空中锁住,从而保障了架体设备及人员的安全。

本申请所提供的防止快速位移的装置,当使用到脚手架上时,当复位部件为扭簧或弹簧时,只有当脚手架下落及坠落状态时,才随着制动块运动,比市场上较多产品扭簧寿命多了2倍;2市场上较多防坠器在制动时采用的直接冲撞防坠,这样对防坠器材质要求较高,而本申请在触发制动时,制动块先接触防坠作业面进行摩擦减速,最终接触防坠条,实现制动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