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抹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5741发布日期:2018-09-14 20:5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抹灰机,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抹灰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抹灰机都是笨重且固定的,不可变尺寸的,移动很不方便,这给建筑施工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如果我们需要给不同尺寸的墙面抹灰,就需要多次移动抹灰机,并多次进行定位,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抹灰机,该抹灰机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墙面,并且不需要进行移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抹灰机包括立柱、第一螺杆、光杆、底座、换向装置、传动装置、工作装置;

工作装置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其中,第一螺杆穿过第一套筒,光杆穿过第二套筒,且第一螺杆与第一套筒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传动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齿轮及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及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相连接,立柱套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立柱的侧面沿轴向设置有与第一齿轮相配合的齿条,第一壳体外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螺杆相连接;

换向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三电机、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螺杆、第三螺杆、第三套筒及第四套筒,其中,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第二齿轮套接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均与第二齿轮相啮合,且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分别位于第二齿轮的两侧,第二螺杆穿过第三齿轮,第三螺杆穿过第四齿轮,第三套筒套接并螺纹连接于第二螺杆上,第四套筒套接并螺纹连接于第三螺杆上,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三套筒相连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壳体空套于光杆上,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四套筒相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壳体空套于第一螺杆上;

工作装置的前侧设置有喷灰装置,工作装置顶部的内侧设置有震动装置,其中,控制器与喷灰装置的控制端、震动装置的控制端、第一电机的控制端、第二电机的控制端及第三电机的控制端相连接。

所述工作装置包括第三壳体,第三壳体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其中,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位于第三壳体的后侧面上,喷灰装置固定于第三壳体的前侧面上,震动装置位于第三壳体顶部的内壁上。

还包括电动伸缩杆及顶板,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电动伸缩杆的下端插入于立柱内,顶板固定于电动伸缩杆的上端。

所述第一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及第八齿轮,其中,第一传动轴的端部活动连接于第一壳体的内壁上,第二传动轴的端部活动连接于第一壳体的内壁上,第八齿轮套接于第一传动轴上,第五齿轮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六齿轮及第七齿轮套接于第二传动轴上,第五齿轮与第六齿轮相啮合,第八齿轮与第一齿轮及第七齿轮相啮合。

第二壳体的外壁与第一壳体的外壁通过固定板及螺栓相连接。

立柱的数目、换向装置的数目及传动装置的数目均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抹灰机在具体工作时,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螺杆转动,实现工作装置的水平移动,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在齿条上移动,实现工作装置的上下移动,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墙体,避免移动抹灰机。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具体操作时,通过喷灰装置在墙体上进行喷灰,然后通过换向装置使工作装置顺时针旋转90°,从而使震动装置对准墙体,然后通过震动装置对墙体的灰进行振动压实,以提高墙体抹灰的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整个墙体的全自动抹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换向装置4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工作装置7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传动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立柱、2为底座、3为传动装置、4为换向装置、5为第一螺杆、6为光杆、7为工作装置、8为第二电机、9为顶板、10为第三电机、11为第二齿轮、12为第三齿轮、13为第四齿轮、14为第二螺杆、15为第三螺杆、16为第三套筒、17为第四套筒、18为第一连接杆、19为第二连接杆、20为第三壳体、21为第一套筒、22为第二套筒、23为第一壳体、24为第一电机、25为第二传动轴、26为第一传动轴、27为第五齿轮、28为第六齿轮、29为第七齿轮、30为第八齿轮、31为第一齿轮、32为齿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自动抹灰机包括立柱1、第一螺杆5、光杆6、底座2、换向装置4、传动装置3及工作装置7;工作装置7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套筒21及第二套筒22,其中,第一螺杆5穿过第一套筒21,光杆6穿过第二套筒22,且第一螺杆5与第一套筒21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传动装置3包括第一壳体23、第一齿轮31及第一电机24,第一齿轮31及第一电机24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23内,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31相连接,立柱1套接于所述第一壳体23内,且立柱1的侧面沿轴向设置有与第一齿轮31相配合的齿条32,第一壳体23外设置有第二电机8,第二电机8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螺杆5相连接;换向装置4包括第二壳体、第一连接杆18、第二连接杆19以及设置于第二壳体内的第三电机10、第二齿轮11、第三齿轮12、第四齿轮13、第二螺杆14、第三螺杆15、第三套筒16及第四套筒17,其中,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23固定连接,第二齿轮11套接于第三电机10的输出轴上,第三齿轮12及第四齿轮13均与第二齿轮11相啮合,且第三齿轮12及第四齿轮13分别位于第二齿轮11的两侧,第二螺杆14穿过第三齿轮12,第三螺杆15穿过第四齿轮13,第三套筒16套接并螺纹连接于第二螺杆14上,第四套筒17套接并螺纹连接于第三螺杆15上,第一连接杆18的一端与第三套筒16相连接,第一连接杆18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壳体空套于光杆6上,第二连接杆19的一端与第四套筒17相连接,第二连接杆19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壳体空套于第一螺杆5上;工作装置7的前侧设置有喷灰装置,工作装置7顶部的内侧设置有震动装置,其中,控制器与喷灰装置的控制端、震动装置的控制端、第一电机24的控制端、第二电机8的控制端及第三电机10的控制端相连接。

参考图3,所述工作装置7包括第三壳体20,第三壳体20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其中,第一套筒21及第二套筒22位于第三壳体20的后侧面上,喷灰装置固定于第三壳体20的前侧面上,震动装置位于第三壳体20顶部的内壁上。

参考图4,所述第一壳体23内还设置有第一传动轴26、第二传动轴25、第五齿轮27、第六齿轮28、第七齿轮29及第八齿轮30,其中,第一传动轴26的端部活动连接于第一壳体23的内壁上,第二传动轴25的端部活动连接于第一壳体23的内壁上,第八齿轮30套接于第一传动轴26上,第五齿轮27与第一电机24的输出轴相连接,第六齿轮28及第七齿轮29套接于第二传动轴25上,第五齿轮27与第六齿轮28相啮合,第八齿轮30与第一齿轮31及第七齿轮29相啮合。

第二壳体的外壁与第一壳体23的外壁通过固定板及螺栓相连接;立柱1的数目、换向装置4的数目及传动装置3的数目均为两个;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电动伸缩杆及顶板9,所述立柱1为中空结构,电动伸缩杆的下端插入于立柱1内,顶板9固定于电动伸缩杆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第一电机24带动第五齿轮27转动,第五齿轮27带动第六齿轮28转动,第六齿轮28带动第二传动轴25转动,第二传动轴25带动第七齿轮29转动,第七齿轮29通过第八齿轮30带动第一齿轮31转动,第一齿轮31在齿条32上行进,实现工作装置7的上下移动,第二电机8带动第一螺杆5转动,由于第一螺杆5与第一套筒21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从而使第一螺杆5带动工作装置7在平行方向移动,从而满足不同尺寸墙体的抹灰要求。另外,当进行抹灰时,喷灰装置在墙体上进行喷灰,然后第三电机10带动第二齿轮11转动,第二齿轮11带动第三齿轮12及第四齿轮13转动,第三齿轮12带动第二螺杆14转动,第四齿轮13带动第三螺杆15转动,从而使第三套筒16及第四套筒17相靠近,进而使工作装置7顺时针转动90°,使震动装置所在的侧面正对墙体,喷灰装置位于工作装置7的底部,控制器驱动震动装置,震动装置震动第三壳体20的侧面,第三壳体20震动墙体上的灰,实现墙体上灰的振动压实,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三电机10反转,使第一套筒21及第二套筒22复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