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陶瓷的等静压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8517发布日期:2018-10-26 20:37阅读:5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成型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透明陶瓷的等静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透明陶瓷制备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粉末制备、成型、烧结,等静压成型是透明陶瓷主要成型工艺之一。“象足”是等静压成型中常见的缺陷,是由于成型胚体中间细两端粗,外形酷似大象的脚,因此称为“象足”,“象足”在长径比大的细长管状制品时尤其突出。“象足”的成因是由于成型胚体不同部位收缩率不同导致胚体密度不均匀导致,现有技术中陶瓷的等静压成型装置虽然表面消除了“象足”外形尺寸上的差异,但是后期烧结时仍会显现,还会出现胚体中间粗两端细的现象。而透明陶瓷因为成型时,胚体内的气孔不能有效去除,还会影响透明陶瓷的透光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透明陶瓷的等静压成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透明陶瓷的等静压成型装置,包括两组密封塞、内模和外模,所述两组密封塞设置在外模上方和下方,密封塞中心设置有贯通孔,内模穿过贯通孔;密封塞、外模和内模组成加料空腔,所述两组密封塞之间设有两组带有贯通孔的透气塞,所述透气塞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贯穿的排气孔,所述密封塞、外模、透气塞为耐油橡胶,所述内模为外壁光滑的不锈钢圆柱。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孔直径不大于1mm。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塞上的排气孔的气孔率为60%。

进一步的,所述内、外模间的加料空腔宽度大于3mm。

进一步的,透明陶瓷的等静压成型装置的高度不大于1500mm。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的外壁的粗糙度Ra<0.3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透气塞的设置可以有效去除胚体内较大气孔,有效消除“象足”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加工难度低、胚体成型缺陷少、增加透明陶瓷烧结后的透光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透气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在此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2所示的一种透明陶瓷的等静压成型装置,包括两组密封塞1、内模4和外模3,所述两组密封塞设置在外模3上方和下方,密封塞中心设置有贯通孔,内模4穿过贯通孔并与之相匹配;密封塞1、外模3和内模4组成加料空腔5,加料空腔5宽度大于3mm,所述两组密封塞之间设有两组带有贯通孔的透气塞2,所述透气塞2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贯穿的排气孔6,所述密封塞1、外模3、透气塞2为同材质的耐油橡胶,所述内模4为外壁光滑的不锈钢圆柱,内模4的外壁的粗糙度Ra<0.3μm。排气孔6的直径为r≤1mm,透气塞2上的排气孔6的数量按照气孔率60%计算得出(透气塞上表面积*60%=πr²*排气孔数量),透明陶瓷的等静压成型装置的高度不大于1500mm。整个模具呈圆柱状,模具使用时在加料空腔5内填充好胚料,然后外面均匀包裹一层海绵橡胶(防止等静压成型机内液体介质渗透)于塑性包套中,再抽真空密封放入等静压成型机中进行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