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加固梁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9701发布日期:2018-08-28 22:1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加固梁柱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在施工后,不会对梁柱进行任何后期的处理,但是容易出现,因周边新建建筑地下室开挖未做维护,导致本建筑梁柱节点出拉裂,严重的会直接影响梁柱本身强度以及混凝土梁、柱节点核心区断裂破坏的高危险程度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的用于建筑加固梁柱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加固梁柱结构,包括框架梁,其特征是:所述框架梁包括梁桩和梁顶,梁桩一端与梁顶连接,所述梁桩上设有第一加固件,梁顶上设有第二加固件,所述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之间设有支撑连杆,所述梁顶上第二加固件个数为两个,两个第二加固件之间设有包覆板,所述包覆板上设有经线板和纬线板,所述经线板和纬线板交叉排列,所述经线板和纬线板交叉处设有第一化学锚栓,梁顶底部设有第一钢板,所述第一加固件包括U形的第一包裹片,所述第一包裹片包括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一中间片,第一中间片置于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均设有第二化学锚栓,所述第二化学锚栓外套有第一钢压片,所述第二化学锚栓外通过第一螺帽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中间片内设有第二钢压片,所述第一中间片上设有贯穿第一中间片和第二钢压片的第三化学锚栓,所述第三化学锚栓外设有第二螺帽;

所述第二加固件包括U形的第二包裹片,所述第二包裹片包括第三连接片、第四连接片和第二中间片,第二中间片置于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上均设有第四化学锚栓,所述第四化学锚栓外套有第三钢压片,所述第四化学锚栓外通过第三螺帽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中间片内设有第四钢压片,所述第二中间片上设有贯穿第二中间片和第四钢压片的第五化学锚栓,所述第五化学锚栓外设有第四螺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梁桩和梁顶的配合,在梁桩上设有第一加固件,以及梁顶上设置第二加固件,并且通过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之间设有支撑连杆,利用倾斜的支撑连杆进行制支撑,能够解决剪切力传递的问题,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并且起到斜向支撑,也同时保证其整体强度,再配合包覆板,所述包覆板上设有经线板和纬线板,所述经线板和纬线板交叉排列,所述经线板和纬线板交叉处设有第一化学锚栓,梁顶底部设有第一钢板,利用经线板和纬线板进行交叉配合,达到外部增强,再通过第一化学锚栓的配合,能够起到将外力由内引出的效果,提高整体强度的同时,保证了其抗剪切力的承载力,再通过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的设置,在梁桩和梁顶上设置,一部分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通过也利用第一加固件和第二加固件,提高承载力,利用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加上第一中间片将梁桩包覆,然后通过第二化学锚栓和第三化学锚栓进行固定起到引力的作用,在配合外接的第一钢压片和第二钢压片进行表面加强和力的分散作用,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提高整体强度,第二加固件的原理与第一加固件的原理相同,同时也配合包覆板进一步的提高整体的抗剪切力,进而提高整体承载力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连杆两端设有V字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底部呈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两端的V字形的凹槽,在受力的时候,能够通过一端受力点进行对力的分开引导至中间的连杆处, 然后再通过另一端的凹槽进行力的分散,来达到其承载力的提高,在加上凹槽底部圆弧状的设置,能够起到内部弧形受力,在弧形受力的时候,提高其本身的承载力,进而达到提高整体的承载力,保证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加固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加固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用于建筑加固梁柱结构,包括框架梁,其特征是:所述框架梁包括梁桩201和梁顶101,梁桩201一端与梁顶101连接,所述梁桩201上设有第一加固件401,梁顶101上设有第二加固件301,所述第一加固件401和第二加固件301之间设有支撑连杆501,所述梁顶101上第二加固件301个数为两个,两个第二加固件301之间设有包覆板,所述包覆板上设有经线板601和纬线板602,所述经线板601和纬线板602交叉排列,所述经线板601和纬线板602交叉处设有第一化学锚栓603,梁顶101底部设有第一钢板604,所述第一加固件401包括U形的第一包裹片,所述第一包裹片包括第一连接片701、第二连接片702和第一中间片703,第一中间片703置于第一连接片701和第二连接片702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片701和第二连接片702上均设有第二化学锚栓704,所述第二化学锚栓704外套有第一钢压片705,所述第二化学锚栓704外通过第一螺帽70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中间片703内设有第二钢压片708,所述第一中间片703上设有贯穿第一中间片703和第二钢压片708的第三化学锚栓707,所述第三化学锚栓707外设有第二螺帽709;

所述第二加固件301包括U形的第二包裹片,所述第二包裹片包括第三连接片801、第四连接片802和第二中间片803,第二中间片803置于第三连接片801和第四连接片802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片801和第四连接片802上均设有第四化学锚栓804,所述第四化学锚栓804外套有第三钢压片805,所述第四化学锚栓804外通过第三螺帽80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中间片803内设有第四钢压片808,所述第二中间片803上设有贯穿第二中间片803和第四钢压片808的第五化学锚栓807,所述第五化学锚栓807外设有第四螺帽8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梁桩201和梁顶101的配合,在梁桩201上设有第一加固件401,以及梁顶101上设置第二加固件301,并且通过第一加固件401和第二加固件301之间设有支撑连杆501,利用倾斜的支撑连杆501进行制支撑,能够解决剪切力传递的问题,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并且起到斜向支撑,也同时保证其整体强度,再配合包覆板,所述包覆板上设有经线板601和纬线板602,所述经线板601和纬线板602交叉排列,所述经线板601和纬线板602交叉处设有第一化学锚栓603,梁顶101底部设有第一钢板604,利用经线板601和纬线板602进行交叉配合,达到外部增强,再通过第一化学锚栓603的配合,能够起到将外力由内引出的效果,提高整体强度的同时,保证了其抗剪切力的承载力,再通过第一加固件401和第二加固件301的设置,在梁桩201和梁顶101上设置,一部分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通过也利用第一加固件401和第二加固件301,提高承载力,利用第一连接片701和第二连接片702加上第一中间片703将梁桩201包覆,然后通过第二化学锚栓704和第三化学锚栓707进行固定起到引力的作用,在配合外接的第一钢压片705和第二钢压片708进行表面加强和力的分散作用,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提高整体强度,第二加固件301的原理与第一加固件401的原理相同,同时也配合包覆板进一步的提高整体的抗剪切力,进而提高整体承载力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连杆501两端设有V字形的凹槽502,所述凹槽502底部呈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两端的V字形的凹槽502,在受力的时候,能够通过一端受力点进行对力的分开引导至中间的连杆处, 然后再通过另一端的凹槽502进行力的分散,来达到其承载力的提高,在加上凹槽502底部圆弧状的设置,能够起到内部弧形受力,在弧形受力的时候,提高其本身的承载力,进而达到提高整体的承载力,保证整体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