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除湿通用型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17005发布日期:2018-09-25 18:3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保温除湿通用型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

房屋建设不分季节及气温的高低,混凝土浇铸用到建筑模板,在冬天进行混凝土浇铸时,需要用带有保温效果的建筑模板,否则墙体容易受到外部低温的影响而冻坏墙体,在实际应用时还会在混凝土内添加防冻济,在夏天浇铸时,在建筑模板强度足够时需要用薄点的建筑模板,这样容易加快混凝土中水分的散失,凝固速度快,这样因季节和温度的不同,需要用不同种类的建筑模板,通用性差,增加了施工成本,且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温除湿通用型建筑模板,吸热层和保温层共同作用提高保温效果,底板上的通孔有利于蒸发水分,凝固速度快,操作方便,通用性强,降低使用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保温除湿通用型建筑模板,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中板,所述中板下平面均布设置有指向下方的柱体,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柱体对应的通孔,所述中板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周边设置有与中板接触的矩形边框,所述矩形边框内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中板上平面矩形阵列螺旋设置有延伸至顶板上方的螺杆,所述螺杆外圆设置有位于顶板和中板之间的弹簧,所述螺杆上螺旋设置有位于顶板上平面的蝶形螺母。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矩形边框为橡胶条加工而成。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为隔热棉或海绵。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板和中板之间设置有胶水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下平面均布设置有数个半球体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板上平面设置有吸热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保温除湿通用型建筑模板,冬天低温时,通过吸热层和保温层共同作用,防止浇铸后的墙体被冻坏,夏天高温时,取下中板及以上部分,底板上的通孔有利于蒸发浇铸后混凝土中的水分,使其快速凝固,通用性强,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除湿通用型建筑模板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保温除湿通用型建筑模板,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方设置有中板2,所述底板1和中板2之间设置有胶水层3,连接牢固性强,所述中板2下平面均布设置有指向下方的柱体4,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与柱体4对应的通孔5,柱体4位于通孔5内;当夏天进行混凝土浇铸后,待混凝土无浆液流出时,取下中板2,底板1与外部接触,底板上的通孔5容易使混凝土中的水分被蒸发,从而使混凝土快速凝固。

所述中板2上方设置有顶板6,所述顶板6周边设置有与中板2接触的矩形边框7,所述矩形边框7为橡胶条加工而成,加工方便,具有一定的柔软性,所述矩形边框7内设置有保温层8,所述中板2上平面矩形阵列螺旋设置有延伸至顶板6上方的螺杆9,所述螺杆9外圆设置有位于顶板6和中板2之间的弹簧10,所述螺杆9上螺旋设置有位于顶板6上平面的蝶形螺母11;在冬天气温比较低时,根据实际保温需要,旋转蝶形螺母11调节顶板6和中板2之间的距离,在顶板6和中板2之间放置保温层8,调节方便,保温效果好,弹簧10对顶板6和中板2产生弹力,增强稳定性,减小晃动。

所述保温层8为隔热棉或海绵,保温效果好,降低成本。

所述底板1下平面均布设置有数个半球体凸台12,使浇铸后的墙体表面具有凹槽,墙体表面抹灰层与墙体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连接强度。

所述顶板6上平面设置有吸热层13,吸热层13为吸光涂料层,吸热层13吸收大量的热量传递给保温层8,增强保温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指出的一种保温除湿通用型建筑模板,吸热层和保温层共同作用提高保温效果,底板上的通孔有利于蒸发水分,凝固速度快,操作方便,通用性强,降低使用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