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6521发布日期:2019-03-19 22:4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体表面装饰物,尤其涉及一种在建筑物等物体表面制作的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



背景技术:

早期墙体装饰是采用墙面涂料,墙面涂料是指用于建筑墙面的装饰和保护,使建筑墙面美观整洁,同时也能够起到保护建筑墙面,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作用。在具体技术领域中,各类粘结剂成膜技术的发展使得涂料的性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以乳液配制技术的发展尤为重要。现有的涂料形成了以粘结剂、填料、颜料、添加剂和溶剂(如水)的组成体系。为了体现涂料的环保性能,常用无机粘结剂(如硅酸盐类)和各类水性乳液来作为涂料的粘结成膜物质。但是传统涂料在色彩、肌理、手感等方面存在诸多缺陷。

墙布又称壁布,是一种用于裱糊墙面的室内装修材料(织物),在底布上制作印花或浮雕,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宾馆、酒店的室内装修等。墙布具有色彩多样、图案丰富、豪华气派、施工方便、价格适宜等诸多优点,在建筑物装饰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墙布也存在如下问题:1)环保性能差,墙布需要黏贴到墙体表面,目前采用的大部分粘结剂仍然是有机溶剂型粘结剂,含大量甲苯、甲醛等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2)不能抗撕裂,墙布与墙体之间采用粘结剂进行粘附,粘结剂与墙体之间的粘结性不可控,而且往往粘结的牢固性比较差,尤其是糯米胶等环保型胶黏剂容易吸水发霉,导致墙布脱落;3)对接缝过于明显,由于墙布具有一定厚度,而且是预制产品直接黏贴在墙体上,尤其具有花色的情况下,墙布之间对接缝非常明显,严重影响装饰效果和墙布花色、图案的设计,4)3D效果差,大多数墙布是一种平面印刷品,不具备3D效果,即使通过光学原理制作成3D 效果,往往厚度较大,而且对视角具有较大的限制。

为此,如何制作兼具装饰性、抗撕裂性的墙布,对建筑物装饰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墙布在存在的一些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优选为在物体表面制作。其中,所述物体优选为建筑物或建筑物的部分(如内墙、外墙、柱、屋顶、地面),也可以是建筑物装饰材料,如装饰板、瓷砖等,所述物体也可以是雕塑、广告牌、家具等,更优选为建筑物墙体,尤其是内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优选地,包括封闭底涂层、覆盖在封闭底涂层表面的底色涂层、覆盖在底色涂层表面的浸渗涂覆复合夹芯涂料复合体,所述浸渗涂覆复合夹芯涂料复合体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的第二涂层以及第二涂层包裹的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其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内含有纤维形成的网络结构,第二涂层渗入到所述网络结构的网孔内。

本实用新型另一种浸渗涂覆夹芯墙布,包括封闭底涂层、覆盖在封闭底涂层表面的底色涂层、覆盖在底色涂层表面的浸渗涂覆复合夹芯涂料复合体,所述浸渗涂覆复合夹芯涂料复合体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的第一涂层、透明或半透明的第二涂层、以及夹在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之间的纤维网络夹芯,其中,所述纤维网络夹芯内含有纤维,纤维相连形成网络,相连的纤维之间形成网孔,其中第一涂层、第二涂层中的至少一种渗入到所述网孔内。

在一种更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涂层在网络结构网孔的部分表面内陷,与第二涂层在网络结构纤维表面没有内陷或内陷更小的部分形成凸凹立体肌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在所述网络结构的网孔内连接,并优选为连接成一体。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在所述网络结构的部分网孔内、或全部网孔内不接触,即,所述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在第一涂层、第二涂层之间,形成空隙。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可以是带有颜色的涂层或无色涂层,如果带有颜色,所述颜色可以是与底色涂层颜色相同或不同,但本实用新型优选为与底色涂层颜色不同。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涂层在固化过程中,位于网孔表面的涂料向内形成较大塌陷、而位于纤维表面的涂层受到纤维阻挡没有下陷或形成较小下陷,从而形成肌理。

其中,第二涂层固化前,可以在施压过程中将第二涂层压平,第二涂层在固化后因网孔与纤维处下陷不同而形成肌理。

其中,第一涂层固化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内缩,或不发生内缩。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贴覆在第一涂层后,施压使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至少部分陷入所述第一涂层。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涂层的涂料浸入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并与浸入到网络结构网孔内的第一涂层涂料接触,更优选地,第一涂层涂料和第二涂层涂料接触后继续施压,使第一涂层涂料和第二涂层涂料进一步紧密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底色涂层、第一涂层、和/或第二涂层是一层或多层涂层,所述多层涂层中的各层可以独立地相同或不同。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封闭底涂层、底色涂层、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均不含腻子层,或者,在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封闭底涂层包括腻子层以及腻子层表面的封闭涂层。

其中,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底色涂层分别可以是一层或多层胶黏剂层、和 /或有机涂料层、和/或无机涂料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胶黏剂可以是无机胶黏剂和/或有机胶黏剂,并优选地其成膜物质可以是至少包括水泥、石灰、环氧树脂、有机硅胶、硅酮胶、聚酰胺胶、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酯、聚丙烯酸酯、聚醋酸乙烯胶黏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涂料成膜物质可以是至少包括桐油、硝基纤维素、醇酸树脂、环氧树脂、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醋酸乙烯酯、乳胶漆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机涂料成膜物质可以是至少包括碱金属硅酸盐、胶体二氧化硅、磷酸盐、聚硅氧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涂料更优选为无机干粉涂料。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均最优选为至少包括一层无机干粉涂层。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包括纤维、以及所述纤维之间的空隙形成的网孔,其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或网孔可以是二维方向排布,或者三维方向排布,优选为,所述网孔为三维方向排布,更优选为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为三维互贯网络结构,即优选为立体交叉的网孔,更优选地,纤维的排列为三维立体分布。

在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纤维至少包括水平、竖直、倾斜方向的纤维,并且更优选地,至少部分纤维中,每一条纤维同时存在水平部分、竖直部分、倾斜方向部分中至少两种,或三种。

更优选地,纤维水平部分、竖直部分、倾斜方向部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相互交叉,和/或纤维水平部分、竖直部分、倾斜方向部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与另一条或多条纤维水平部分、竖直部分、倾斜方向部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相互交叉。

在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网孔至少包括水平、竖直、倾斜方向的网孔,其中,水平、竖直、倾斜方向网孔中的一种或几种与其他一个或多个水平、竖直、倾斜方向网孔中的一种或几种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倾斜”,是指与水平和竖直方向均呈非0度夹角。所述“水平”是在水平面内,所述“竖直”是在竖直面内。即,所述“水平”、“竖直”、“倾斜”不属于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水平部分”可以是在同一水平面内,或不同水平面内;所述“竖直部分”可以是在同一竖直面内,或不同竖直面内;所述“倾斜方向部分”可以是在同一倾斜面内,或不同倾斜面内。

在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纤维为二维排布,即纤维在同一平面内排布,所形成的网孔在二维方向排布,优选地,至少60%的网孔穿透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优选为至少80%网孔穿透纤维肌理网络夹芯,更优选为全部网孔穿透纤维肌理网络夹芯。更优选地,所述纤维在所述平面内无规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优选实施例中,纤维为多层排布,同层纤维之间围成第一网孔,各层纤维之间至少部分相互交叉围成第二网孔,至少部分第一网孔和第二网孔之间相相互贯通,形成三维互贯网络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优选实施例中,每一层纤维可以是经纬线交织形成的二维网络结构、和/或为纤维弯曲排布形成的二维网络结构。

更优选地,至少部分纤维穿插于至少两层纤维层。

更优选地,各层纤维彼此交错排布,形成不同方向的网孔。例如,每一层或至少部分层的纤维交叉点位于其他层的网孔处,和/或每一层或至少部分层的纤维与其他层纤维方向不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的制作方法,或者物体装饰方法,步骤包括:

在物体表面涂覆封闭底涂层;封闭底涂层丧失可塑性之前或之后涂覆底色涂层;底色涂层丧失可塑性之后,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贴覆在底色涂层表面,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内含有纤维形成的网络结构;

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表面涂覆第二涂层,施压使第二涂层的涂料浸润网络结构纤维、浸入到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形成夹芯涂层;

固化所述夹芯涂层,形成所述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

其中,第二涂层优选为透明或半透明涂层。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其中一个面黏贴在底色涂层表面。更优选地,所述黏贴可以是将所述一个面全部黏贴或部分黏贴。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底色涂层丧失可塑性之后,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顶部黏贴在物体表面底色涂层,然后涂覆第二涂层。

优选地,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通过不干胶贴纸进行粘附在底色涂层表面,更优选地,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顶部通过不干胶贴纸粘附在物体表面底色涂层的顶部。

更优选地,涂覆第二涂层过程中,待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部分能够贴覆在底色涂层而不脱落之时或之后,将纤维网络夹芯顶部的黏贴物、优选为不干胶贴纸去除。

本实用新型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的制作方法、或者物体装饰方法的优选实施例中,步骤包括:

在物体表面涂覆封闭底涂层;封闭底涂层丧失可塑性之前或之后涂覆底色涂层;底色涂层失去可塑性之后,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通过不干胶贴纸贴覆在底色涂层,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内含有纤维形成的网络结构;

在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表面涂覆第二涂层,施压使第二涂层的涂料浸润网络结构纤维、浸入到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并优选地与底色涂层接触;形成夹芯涂层;其中,在涂覆第二涂层的过程中,待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至少部分贴覆在底色涂层不会脱落时或之后,去除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上的不干胶贴纸;

固化所述夹芯涂层,形成所述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

其中,第二涂层优选为透明或半透明涂层。

其中,优选地,所述不干胶贴纸位于纤维肌理网络夹芯顶部,即纤维肌理网络夹芯顶部通过不干胶贴纸贴覆在底色涂层上。

本实用新型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的制作方法,或者物体装饰方法,步骤包括:

在物体表面涂覆封闭底涂层;封闭底涂层丧失可塑性之前或之后涂覆底色涂层;底色涂层丧失可塑性之后,底色涂层表面涂覆第一涂层;

第一涂层丧失可塑性之前,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贴覆在第一涂层,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内含有纤维形成的网络结构,第一涂层的涂料浸润纤维,并渗入到网络结构的网孔内;

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表面涂覆第二涂层,施压使第二涂层的涂料浸润网络结构纤维、浸入到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形成夹芯涂层;

固化所述夹芯涂层,形成所述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

其中,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优选为透明或半透明涂层。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更优选为多个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依次对接后贴覆。本实用新型所述对接,可以是相邻纤维网络肌理夹芯出现至少部分重合区域。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可以是在底色涂层干燥之后涂覆封闭底涂层。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可以是在封闭底涂层干燥之后涂覆第一涂层或贴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可以是带有颜色的涂层或无色涂层,如果带有颜色,所述颜色可以是与底色涂层颜色相同或不同,但本实用新型优选为与底色涂层颜色不同。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涂层在固化过程中,位于网孔表面的涂料向内形成较大塌陷、而位于纤维表面的涂层受到纤维阻挡没有下陷或形成较小下陷,从而形成肌理。

其中,第二涂层固化前,可以在施压过程中将第二涂层压平,第二涂层在固化后因网孔与纤维处下陷不同而形成肌理。

其中,第一涂层固化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内缩,或不发生内缩。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贴覆在第一涂层后,施压使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至少部分陷入所述第一涂层。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涂层的涂料浸入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并与浸入到网络结构网孔内的第一涂层涂料接触,更优选地,第一涂层涂料和第二涂层涂料接触后继续施压,使第一涂层涂料和第二涂层涂料进一步紧密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封闭底涂层、第一涂层、底色涂层、和/或第二涂层是一层或多层涂层,所述多层涂层中的各层可以独立地相同或不同。

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封闭底涂层、底色涂层、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均不含腻子层,或者,在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封闭底涂层包括腻子层以及腻子层表面的封闭涂层。

其中,底色涂层、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可以是一层或多层胶黏剂层、和/或有机涂料层、和/或无机涂料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胶黏剂可以是无机胶黏剂和/或有机胶黏剂,并优选地其成膜物质可以是至少包括水泥、石灰、环氧树脂、有机硅胶、硅酮胶、聚酰胺胶、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酯、聚丙烯酸酯、聚醋酸乙烯胶黏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涂料成膜物质可以是至少包括桐油、硝基纤维素、醇酸树脂、环氧树脂、聚丙烯酸酯、聚氨酯、聚醋酸乙烯酯、乳胶漆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无机涂料成膜物质可以是至少包括碱金属硅酸盐、胶体二氧化硅、磷酸盐、聚硅氧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无机涂料更优选为无机干粉涂料。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涂层和第二涂层均最优选为至少包括一层无机干粉涂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物体表面涂覆封闭底涂层,封闭底涂层丧失可塑性之前或之后,在封闭底涂层表面涂覆底色涂层,底色涂层丧失可塑性之后,在底色涂层表面涂覆第一胶黏剂;第一胶黏剂丧失粘性之前,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贴覆到第一胶黏剂,第一胶黏剂浸润纤维、或者通过施压使胶黏剂浸润纤维,并渗入到网络结构的网孔内;

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表面涂覆第二胶黏剂,施压使第二胶黏剂浸润网络结构纤维、浸入到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形成夹芯涂层;

固化所述夹芯涂层,第二胶黏剂在固化过程中,位于网络结构的网孔表面的胶黏剂向内形成较大塌陷、而位于纤维表面的胶黏剂受到纤维阻挡没有下陷或形成较小下陷,从而形成肌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物体表面涂覆封闭底涂层,封闭底涂层丧失可塑性之前或之后,在封闭底涂层表面涂覆底色涂层,底色涂层丧失可塑性之后,在底色涂层表面涂覆胶黏剂;胶黏剂丧失粘性之前,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贴覆到胶黏剂,胶黏剂浸润纤维、或者通过施压使胶黏剂浸润纤维,并渗入到网络结构的网孔内;

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表面涂覆无机干粉涂料,施压使无机干粉涂料浸润网络结构纤维、浸入到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形成夹芯涂层;

固化所述夹芯涂层,无机干粉涂料在固化过程中,位于网络结构的网孔表面的涂料向内形成较大塌陷、而位于纤维表面的涂层受到纤维阻挡没有下陷或形成较小下陷,从而形成凸凹立体肌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物体表面涂覆封闭底涂层,封闭底涂层丧失可塑性之前或之后,在封闭底涂层表面涂覆底色涂层,底色涂层丧失可塑性之后,在底色涂层表面涂覆第一无机干粉涂料;

第一无机干粉涂料丧失可塑性之前,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贴覆到第一无机干粉涂料,第一无机干粉涂料浸润纤维、或者通过施压使第一无机干粉涂料浸润纤维,并渗入到网络结构的网孔内;

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表面涂覆第二无机干粉涂料,施压使第二无机干粉涂料浸润网络结构纤维、浸入到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形成夹芯涂层;

固化所述夹芯涂层,第二无机干粉涂料在固化过程中,位于网络结构的网孔表面的涂料向内形成较大塌陷、而位于纤维表面的涂层受到纤维阻挡没有下陷或形成较小下陷,从而形成肌理。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之间的连接点可以是熔接、化学粘结等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优选为熔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连接点的数量优选为 1%-100%。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连接点数量是指纤维连接点个数占纤维交叉点个数的百分比。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可以是金属、塑料、橡胶、纤维等材料制备,并优选为纤维材料制备,所述纤维可以是无机纤维、有机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并可以是人工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包括天然纤维改性)、天然纤维加工后获得的再生纤维、金属纤维、合金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在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可以是选自:聚酰胺(尼龙6、尼龙66等)、聚酰亚胺(如P84纤维)、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酯(如PET、PBT等)、芳纶(如芳纶1414、芳纶1313等,具体如杜邦公司的Kevlar、Nomex,帝人公司Twaron、Technora,泰和新材公司的Taparan等)、聚苯硫醚等合成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但也可以是玻璃纤维等。

其中,所述纤维还可以通过浸胶等改性工艺提高刚性,提高抗形变能力。

其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截面形状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规则和/或不规则形状,如至少包括圆形、椭圆形、半圆形、多边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五角星、腰果形、波纹形、哑铃形等形状中的一种或几种,并优选为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优选为纺织(包括非织造纺织材料、无纺布技术)、浇注、模压、3D打印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多种获得。尤其优选为通过无纺布技术、和/或非织造纺织材料技术获得,如静电纺丝技术等。在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制作方法包括:熔融喷丝,将纤维丝喷出层叠,然后热压将层内、层间纤维分别连接。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直径优选为 1μm-5000μm,更优选为1μm-1000μm,更优选为1μm-100μm,更优选为 1μm-50μm,更优选为5μm-50μm,更优选为5μm-40μm。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厚度优选为 0.1mm-10mm,更优选为0.1mm-5mm,更优选为0.1-1mm,更优选为 0.1-0.5mm,更优选为0.2-0.4mm,如0.25mm、0.28mm、0.3mm、0.33mm、 0.35mm、0.37mm等。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孔形状没有特别要求,可以是根据肌理要求进行设定。其中,网孔可以是均匀分布,或者不同区域的网孔分布密度不同。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孔的孔径优选为 0.1mm-10mm,更优选为0.1mm-5mm,更优选为0.1mm-3mm,更优选为 0.1mm-1mm。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密度优选为10-300g/m2,更优选为15-200g/m2,更优选为20-150g/m2,更优选为20-100g/m2,更优选为20-50g/m2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还包括至少一个图案,所述图案由相同或不同于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结构组织形成,图案在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中可凸出或凹陷、或模切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形成贯穿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图案。

更优选地,所述图案优选为带有颜色。所述图案的颜色与底色涂层颜色可以是相同或不同,更优选为图案至少部分颜色与底色涂层颜色不同。

在一种更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图案由比其他部分更加密集或疏松的网孔排布形成。或者,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图案可以是由一个网孔构成。或者,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图案可以是通过轧纹工艺制备。

上述图案均可以通过纺织(包括无纺布技术)、浇制、模压、热粘压印、封堵部分网孔等技术中的一种或多种来实现,优选为通过无纺布技术、喷塑、贴膜、热粘压印、封堵部分网孔、模切等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来实现。更优选为通过无纺布技术来实现,可以是喷丝形成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三维互贯网络结构过程中形成图案,或者形成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后热压形成图案。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可以进行或已经进行过表面整理。但是也可以未经表面整理。所述表面整理可以是单面表面整理或双面表面整理。

其中,所述表面整理优选为包括、但不限于如下a)-g)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a)表面压平,但保留与内部网孔连通的表面开口;可以是单面压平或双面压平;

b)表面涂覆有改变纤维性能的材料,优选为涂覆有吸水率不同的材料,更优选地,所述性能(如吸水率)从表面整理部分的一端向另一端渐变,更优选地,所述性能(如吸水率)从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一端向另一端渐变;

c)染色,使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表面带有颜色,其中,所述颜色优选为单一颜色、多种颜色,所述多种颜色优选为渐变色;

d)贴膜,但保留与内部网孔连通的表面开口;

e)模压,使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表面带有压痕图案;更优选地进行轧纹、轧点、轧孔整理;

f)模切,使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带有贯穿的图案;

g)浸胶等工艺进行改性,以提高纤维刚性,提高抗形变能力。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厚度可以是大于、等于或小于第一涂层与第二涂层厚度之和,优选为大于等于第一涂层与第二涂层厚度之和,尤其优选为大于第一涂层与第二涂层厚度之和。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涂层的材料、或涂料可以是任意可用涂料,能够满足涂料粒径在所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三维互贯网络结构中浸润、渗透并填充到网孔内的作用即可。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第一涂层、第二涂层最大颗粒粒径分别独立地优选为≤50μm,更优选为≤30μm,更优选为≤20μm,更优选为≤10μm。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第一涂层、第二涂层最大颗粒粒径分别独立地优选为≤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孔的平均孔径的1/5,更优选为≤1/10,更优选为≤1/100;但更优选为≥1/1000。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分别独立地优选为包括无机胶凝材料、和/或有机胶凝材料,更优选为至少包括无机凝胶材料,更优选地,还可以包括填料、添加剂、颜料、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无机凝胶材料可以是至少包括水泥、石灰、碱金属硅酸盐、磷酸盐、硅溶胶、聚硅氧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并优选为至少包括水泥、石灰、碱金属硅酸盐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有机凝胶材料可以是桐油、亚麻油、虫胶、环氧树脂、醇酸树脂、氨基醇酸树脂、聚氨酯、氯化橡胶、过氯乙烯涂料、聚醋酸乙烯乳液、苯丙乳液、乙丙乳液、纯丙乳液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填料可以是石粉、纤维、金属粉中的一种或几种,如石墨、滑石粉、玻璃粉、硅藻土、高岭土、炭黑、氧化铝、云母、木粉、石棉粉、陶土、碳酸钙、粉煤灰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所述添加剂可以是任意可用的能够改善涂层形态、和/或外观(如颜色)的添加剂,如催干剂、防沉剂、抗老化剂、防霉剂、增塑剂、聚合物胶粉、纤维素醚、消泡剂、增稠剂、防水剂、流平剂等添加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溶剂可以是含有水、以及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环己酮、甲醛等) 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溶剂优选为水。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固化时间(失去可塑性) 分别独立地优选为不受限制,能够满足贴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后浸润、渗透并填充至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孔内即可。一般优选为涂刷后24小时内固化,更优选为涂刷后12小时内固化,更优选为涂刷后2小时内固化。

所述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固化时间更优选为涂刷后1分钟后固化,优选为涂刷后2分钟后固化,更优选为5分钟后固化,更优选为涂刷后10分钟后固化,更优选为涂刷后15分钟后固化,更优选为涂刷后20分钟后固化,更优选为涂刷后30分钟后固化。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第一涂层、第二涂层的固化方式可以分别独立地优选为溶剂蒸发固化(如失水固化)、光固化、空气固化、反应固化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尤其优选为失水固化和/或反应固化。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施压可以是任意可用的方法,如可以是滚压、刮压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滚压、刮压方法本身不形成肌理。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第一涂层、第二涂层可以分别独立地通过已知的可用涂覆方式进行涂覆,如喷涂、刮涂、辊涂、刷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上述内容中,所述封闭底涂层可以是常温型封闭涂料、高温型封闭涂料、中火封闭性封闭涂料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优选地,所述封闭底涂层的成膜剂可以是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无机纳米粘合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在物体表面制作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的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浸渗涂覆夹芯墙布涂覆在物体表面,涂料与物体表面具有足够的粘结力,整个涂层完成面牢固可靠;纤维网络夹芯接缝处,没有明显的连接缝,而且接缝处不易开裂。

2)涂料浸润渗透并填充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络结构的网孔中,使得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与浸渗涂覆涂料之间具有咬合、粘结作用,尤其是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网孔是三维立体分布的情况下,多个网孔之间相互贯通,涂料在网孔中的浸润、渗透和填充也是三维形式,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涂料与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之间更加紧密的结合,因此,相比于墙纸制作肌理,具有明显更高的耐剥离能力。

3)本实用新型形成的是一种夹芯结构,纤维肌理网络夹芯位于浸渗涂覆涂料之间,纤维肌理网络夹芯表面涂覆第二涂层后,纤维表面厚度增加,而网孔表面的第二涂层在固化过程中内陷,从而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肌理呈现,因此,具有肌理可控的优点,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可以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制造,并确保肌理的一致性;同时肌理造型可以多样化,使得涂层肌理造型丰富多样。

4)本实用新型形成的是一种夹芯结构,相比于墙纸、墙布分层制作的肌理涂层,具有明显更好的抗剥离能力,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玻璃纤维布制作的涂层,涂层重量明显更小,而且坑裂能力并未有受到损失。

5)本实用新型方法能够在物体表面制作类似于墙纸的丰富的肌理,而且不会在对接处出现明显缝隙,肌理连贯性好;本实用新型方法能够使用涂料在物体表面制作墙布的丰富的肌理、手感和图案;底色涂层与纤维网络夹芯花色相互结合,装饰面的色彩表达更加丰富。

6)封闭底涂层渗透性强,降低基底开放孔的数量,抑制水分渗透,对碱进行有效隔离,防止碱的渗出破坏墙布,起到抗碱作用。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在墙体表面制作的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墙体表面的肌理示意图;

图2A-图2C为纤维网络夹芯不同点状连接点示意图;

图3为纤维网络夹芯三维互贯网络结构局部剖面构造示意图;

图4A-4C为本实用新型制作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A,本实用新型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结构如下:包括封闭底涂层12、覆盖在封闭底涂层12表面的底色涂层11、以及底色涂层表面的浸渗涂覆复合夹芯涂料复合体,浸渗涂覆复合夹芯涂料复合体包括透明或半透明的第一涂层 20、透明或半透明的第二涂层40、以及夹在第一涂层20和第二涂层40之间的纤维网络夹芯30。

本实施例中,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内含有纤维形成的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纤维包括水平纤维、竖直纤维和倾斜方向的纤维,图2A-图2C给出了几种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的俯视结构,参照图2A-图2C,在同一平面内,横向纤维5与纵向纤维4以及斜向纤维3相互交叉,交叉的纤维围成网孔2。纤维之间的交叉点至少部分连接在一起形成连接点1,如连接点可以是熔接、化学粘结等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熔接。

纤维连接点个数占纤维交叉点个数的百分比可以是1%-100%,即交叉点可以都形成连接点,但是也可以只是部分交叉点形成连接点。如图2A,标记5所指的横向纤维与标记4所指的纵向纤维之间的交叉点没有形成连接点,但标记5 所指的横向纤维与标记3所指的斜向纤维之间的交叉点、标记4所指的纵向纤维与标记3所指的斜向纤维之间的交叉点均形成连接点1。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为三维立体结构,即纤维并不全部在同一个平面内排布,实际上存在水平、竖直、倾斜方向的纤维,水平、竖直、倾斜方向的纤维相互交叉,并形成至少部分连接点。另外,由于纤维具有较大的长度,每一条纤维都有可能是存在多个水平部分、竖直部分和倾斜方向部分,而且多个水平部分、多个竖直部分、或多个倾斜方向部分可能存在于、或也可能并不存在于同一个水平面、竖直面或倾斜面内。

如图3所示,上面水平面内的横向纤维31与下方水平面内的横向纤维32 之间形成横向网孔22,与垂直面内的竖直纤维33之间形成纵向网孔21,横向网孔22与纵向网孔21连通。类似的,横向纤维31与倾斜方向纤维之间、竖直纤维33与倾斜方向纤维之间,分别形成倾斜方向网孔23,图3给出了两个倾斜方向网孔23连通的情况,但是倾斜方向网孔23也可以是与横向网孔22和/或纵向网孔21连通。

而且,上面水平面内的横向纤维31与下方水平面内的横向纤维32可以是来自于同一个纤维的两个水平部分,也可以是两个纤维。

参照图4A-4C,本实施例中制作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的方法如下:

参照图4A,在墙体10表面涂覆封闭底涂层12,封闭底涂层12干燥或未干燥后,在封闭底涂层12表面涂覆底色涂层11,

底色涂层11干燥后,涂覆透明或半透明第一无机干粉涂料,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第一涂层20,第一涂层仅需要覆盖底色涂层11的表面,但并不必须抹平;

参照图4B,第一无机干粉涂料丧失可塑性之前,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贴覆到第一无机干粉涂料,第一无机干粉涂料浸润纤维、或者通过施压使第一无机干粉涂料浸润纤维,并渗入到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孔内;该过程中,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可以施压接触到底色涂层11表面,也可以不接触,第一无机干粉涂料也可以贯穿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的网孔,并从网孔中渗出,但并不是必须的;

参照图4C,涂覆透明或半透明第二无机干粉涂料,即透明或半透明第二涂层40,施压使第二无机干粉涂料浸润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纤维、并浸入到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形成夹芯涂层;

施压之后,第一无机干粉涂料和第二无机干粉涂料在网孔内接触,并在压力作用下紧密结合;如图4C所示;

固化所述夹芯涂层,第二无机干粉涂料在固化过程中,位于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孔表面的涂料向内形成较大塌陷、而位于纤维表面的涂层受到纤维阻挡没有下陷或形成较小下陷,从而形成肌理;如图1A所示。并且第一无机干粉涂料和第二无机干粉涂料固化过程中,紧密结合的部分连成一体。

参照图1B,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表面纤维可以不平整的,如图1B中第一部分纤维301低于第二部分纤维302,但也可以通过整平工艺使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表面平整;第二涂层40固化过程中,纤维表面的涂层被纤维阻挡从而停留在纤维表面,例如,第一部分纤维301表面形成较低肌理501,第二部分纤维 302表面形成较高肌理502,在网孔2处第二涂层40下陷形成凹陷肌理部分503,因此,形成凸凹不平的肌理50,而且肌理50的形状与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表面凸凹结构相同或非常接近。

由于涂料浸润渗透并填充到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的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网孔中,使得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与浸渗涂覆涂料之间具有咬合、粘结作用,同时由于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孔是三维立体分布,而且多个孔之间相互贯通,涂料在孔中的浸润、渗透和填充也是三维形式,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涂料与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之间更加紧密的结合,具有良好的耐剥离能力。

参照图2B,以聚乙烯纤维为例,本实用新型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的三维立体排布的纤维之间,通过热压进行熔接过程中,会有部分纤维熔融,形成块状结构100,这样,第一无机干粉涂料和第二无机干粉涂料浸润渗透、并填充到网孔中时,能够进一步加大对纤维的咬合力。

参照图2C,如果热压过度或粘结过度,会在纤维围成的网孔2内填充有熔融后流延的纤维或粘结剂,但是流延的纤维或粘结剂内又形成新的网孔200,新的网孔200与纤维围成的网孔2之间也会连通,涂料在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网孔中的填充更加复杂,可以进一步增加抗撕裂能力(耐剥离能力)。

本实用新型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直径优选为1μm-5000μm,更优选为 1μm-1000μm,更优选为1μm-100μm,更优选为1μm-50μm,更优选为 5μm-50μm,更优选为5μm-40μm。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孔的孔径优选为 0.1mm-5mm,更优选为0.1mm-3mm,更优选为0.1mm-1mm。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的密度优选为10-300g/m2,更优选为15-200g/m2,更优选为 20-150g/m2,更优选为20-100g/m2,更优选为20-50g/m2

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的厚度优选为0.1mm-10mm,更优选为0.1mm-5mm,更优选为0.1-1mm,更优选为0.1-0.5mm,更优选为0.2-0.4mm,如0.25mm、 0.28mm、0.3mm、0.33mm、0.35mm、0.37mm等。本实用新型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的厚度优选为大于等于第一涂层与第二涂层厚度之和,尤其优选为大于第一涂层与第二涂层厚度之和。第二涂层厚度优选为小于等于纤维肌理网络夹芯 30厚度的1/2。

本实施例形成的涂料纤维复合墙布中,具有3D图案的层次感,即:底色涂层11为基底,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中带有的图案形成浮雕花纹,透明或半透明的第二涂层40覆盖后形成面层,将浮雕花纹覆盖,光线经过其透明或半透明的第一涂层20和第二涂层40的投射、折射与散射,底色涂层11的颜色变得柔和,并且与纤维网络夹芯的纤维颜色、图案颜色一起构成浑然一体的立体图案装饰效果。例如,底色涂层为蓝色,在白色的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设有彩色的花朵图案,这样,就形成了蓝色基底的具有3D立体效果的花朵图案,花朵图案非常明显、清晰,而且图案是浮于墙布中。

同时,当第二涂层40干燥过程中向网孔内下陷时,第二涂层40表面还形成了与纤维网络夹芯相对应的肌理,纤维网络夹芯30凸出于第二涂层40表面,在第二涂层40表面形成的凸凹不平的细小的纹理(肌理),而且纤维在第二涂层表面形成明显的绒毛,即构成植绒墙布的绒布效果,增加了手感,克服了涂料冰冷的装饰效果。

本实用新型第一无机干粉涂料和第二无机干粉涂料均优选为碱金属硅酸盐作为成膜材料,并可以含有填料、颜料、添加剂等组分。所有组分中,最大颗粒 (一般为填料)的粒径优选为≤50μm,更优选为≤30μm,更优选为≤20μm,更优选为≤10μm。并优选为≤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孔的平均孔径的1/5,更优选为≤1/10,更优选为≤1/100;但更优选为≥1/1000。

封闭底涂层12将墙体10表面空隙封堵后,涂料的水分不会向墙体渗入,从而避免了墙体10的泛碱现象、并避免碱渗出对墙布造成不利影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制作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的方法如下:

在墙体10表面涂覆封闭底涂层12,封闭底涂层12干燥后涂覆底色涂层11,底色涂层11干燥后,在涂覆底色涂层11表面部分区域点涂透明有机胶黏剂,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通过有机胶黏剂黏贴到底色涂层11表面;

涂覆有机涂料,形成第二涂层,施压使有机涂料浸润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纤维、并浸入到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形成夹芯涂层;

固化所述夹芯涂层,网孔表面的有机涂料向内形成较大塌陷、而位于纤维表面的有机涂料受到纤维阻挡没有下陷或形成较小下陷,从而形成肌理。

其中,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直径为20μm。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孔的孔径为0.5mm。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的密度优选为50g/m2

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的厚度优选为0.25mm。第一涂层厚度0.1mm,第二涂层厚度0.13mm。

有机胶黏剂或有机涂料中一般可以不存在固体颗粒,但也可以存在固体颗粒,存在固体颗粒的情况下,最大颗粒(一般为填料)的粒径为20μm。

纤维肌理网络夹芯形成的图案,在视觉上均形成悬浮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涂层也可以是一个相比于实施例1第二涂层较厚涂层,例如,第二涂层厚度大于纤维网络夹芯厚度,这样,可以增加3D层次感的厚度和深度。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制作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的方法如下:

在墙体10表面涂覆封闭底涂层12,封闭底涂层12干燥后涂覆底色涂层11,底色涂层11干燥后,在底色涂层11表面涂覆透明或半透明第一有机涂料,如乳胶漆,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第一涂层20;

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贴敷到第一涂层20表面,对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施压使第一有机涂料浸润纤维,并渗入到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孔内;

涂覆透明或半透明第二有机涂料,也可以是乳胶漆,作为透明或半透明第二涂层,施压使第二有机涂料浸润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纤维、并浸入到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形成夹芯涂层;

固化所述夹芯涂层,网孔表面的有机涂料向内形成较大塌陷、而位于纤维表面的有机涂料受到纤维阻挡没有下陷或形成较小下陷,从而形成肌理。

其中,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纤维直径为30μm。纤维肌理网络夹芯的网孔的孔径为1mm。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的密度优选为100g/m2

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的厚度优选为0.3mm。第一涂层厚度0.15mm,第二涂层厚度0.15mm。

有机涂料可以是丙烯酸乳液作为成膜材料,有机涂料中可以不存在固体颗粒,但也可以存在固体颗粒,存在固体颗粒的情况下,最大颗粒(一般为填料) 的粒径为40μm。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制作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的方法如下:

在墙体10表面涂覆封闭底涂层12,封闭底涂层12干燥后涂覆底色涂层11,底色涂层11干燥后,涂覆透明或半透明第一无机干粉涂料,形成第一涂层20;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贴敷到第一涂层20表面,对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施压使第一无机干粉涂料浸润纤维,并渗入到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孔内;本实施例中,纤维网络夹芯为二维结构,例如,纤维在同一平面内排布,可以是有序排布(如经纬排布)也可以是无序排布,网孔基本上在贯穿纤维网络夹芯的方向内排布;涂覆透明或半透明第二无机干粉涂料,施压使第二无机干粉涂料浸润纤维肌理网络结构的纤维、并浸入到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形成夹芯涂层;

固化所述夹芯涂层,网孔表面的涂料向内形成较大塌陷、而位于纤维表面的涂料受到纤维阻挡没有下陷或形成较小下陷,从而形成肌理。

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形成绒布效果、以及3D立体图案效果的墙布。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制作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的方法如下:

在墙体10表面涂覆封闭底涂层12,封闭底涂层12干燥后涂覆底色涂层11,底色涂层11干燥后,通过不干胶贴纸将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顶部黏贴到底色涂层11表面,本实施例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含有密集网孔组成的图案;

避开不干胶贴纸区域涂覆透明或半透明第二无机干粉涂料(也可以是涂覆有机涂料,如乳胶漆),施压使第二无机干粉涂料浸润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纤维、并浸入到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去除不干胶贴纸,剩余区域内涂覆第二无机干粉涂料,形成夹芯涂层;

固化所述夹芯涂层,网孔表面的涂料向内形成较大塌陷、而位于纤维表面的涂料受到纤维阻挡没有下陷或形成较小下陷,从而形成肌理。

密集网孔组成的图案处,在第一涂层表面形成浮雕图案,同时也可以在第二涂层表面形成对应的肌理,此外所制作的墙布还具有绒布效果。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制作抗碱浸渗涂覆夹芯墙布的方法如下:

在墙体10表面涂覆封闭底涂层12,封闭底涂层12干燥后涂覆底色涂层11,底色涂层11干燥后,在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的部分表面涂覆胶黏剂,纤维肌理网络夹芯30通过胶黏剂贴敷到底色涂层11表面;

涂覆透明或半透明第二无机干粉涂料,也可以是乳胶漆,施压使第二无机干粉涂料浸润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纤维、并浸入到三维互贯网络结构的网孔内;形成夹芯涂层;

固化所述夹芯涂层,网孔表面的涂料向内形成较大塌陷、而位于纤维表面的涂料受到纤维阻挡没有下陷或形成较小下陷,从而形成肌理。

本实施例中,除了具有前述实施例中的3D浮雕图案、表面肌理、绒布效果之外,底色涂层和第二涂层可以有部分未接触,底色涂层和第二涂层未接触的网孔内,进一步在纤维网络夹芯的浮雕图案中形成第二浮雕效果。

对比例1

使用有机胶黏剂将墙纸贴敷到墙体表面。

在墙纸表面涂覆乳胶漆。

固化有机胶黏剂和乳胶漆。

对比例2

使用无机干粉涂料将墙纸贴敷到墙体表面。

在墙纸表面涂覆无机干粉涂料。

固化无机干粉涂料。

对比例3

使用无机干粉涂料将玻璃纤维布贴敷到墙体表面。

在玻璃纤维布表面涂覆无机干粉涂料。

固化无机干粉涂料。

对比例4

使用无机干粉涂料将经纬单线编织的单线二维网布(如纱窗网布)贴敷到墙体表面。

在单线二维网布表面涂覆无机干粉涂料。

固化无机干粉涂料。

上述对比例1-4中,均采用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相同的涂层厚度。

对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涂层进行抗撕裂和表面肌理对比,结果如下:

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涂层进行抗撕裂和表面肌理对比结果

总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方法能够制作出墙纸的丰富肌理,同时能够使得肌理和涂层具有很好的抗撕裂、抗剥离能力;尤其是本实用新型纤维网络夹芯处无肉眼可见对接缝,所获得的肌理具有良好的延续性。

采用墙纸制作的涂层,墙纸拼接处缝隙非常明显,而且容易剥离。玻璃纤维布、或单线二维网布制作的涂层,或者肌理不明显,或者肌理过于单调,无法形成墙纸的肌理效果,另外,单线二维网布拼接处(或重叠或间隔缝隙)肌理与其他部分的肌理差异过大。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制作墙布过程中,在墙体表面涂覆了封闭底涂层,能够封闭墙体的毛细孔,能防止水分渗入,起到抗碱隔离作用,使得所制作的墙布具有抗碱作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