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筑墙体顶部混凝土直填式施工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25984发布日期:2018-10-23 16:05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砌筑墙体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砌筑墙体顶部混凝土直填式施工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上海等地的各类砌筑墙体项目施工中,已禁止采用斜砌方式填塞墙体顶部空隙。因此,现有的砌筑墙体项目施工通常采用直填式的施工方法,然而现有的直填式施工方法的模板不好固定,混凝土质量不易控制,容易产生气孔、甚至孔洞,振捣不密实等现象,致使砌筑墙体和上部楼层梁板不能更好的衔接,而产生裂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砌筑墙体顶部混凝土直填式施工用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能使砌筑墙体顶部和上部楼顶梁板进行良好衔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砌筑墙体顶部混凝土直填式施工用辅助装置,其包括封堵模板和若干封堵模板固定单元;

所述封堵模板位于填充墙内侧,其一侧与楼顶梁板接触,另一侧与填充墙接触;所述封堵模板上设有若干固定孔,每个固定孔对应一个封堵模板固定单元;

所述封堵模板固定单元包括套管、对拉丝杆、固定卡片、内侧柔性塞套和外侧柔性塞套;

所述对拉丝杆依次穿过封堵模板上的固定孔、内侧柔性塞套、套管、外侧柔性塞套、固定卡片上的孔后由固定螺帽固定;

所述固定卡片位于填充墙外侧,其一端与楼顶梁板接触,另一端与填充墙接触。

按上述方案,封堵模板与楼顶梁板之间,以及封堵模板与填充墙之间均设有柔性胶条,防止混凝土漏浆,以提高施工质量。

按上述方案,套管长度加上两端柔性塞套长度等于填充墙厚度,以便于封堵模板和固定卡片的安设,方便施工。

按上述方案,所述固定卡片的截面呈圆弧形,以便柔性塞套的安设。

按上述方案,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为500-1000mm,以确保其强度,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按上述方案,所述砌筑墙体顶部混凝土直填式施工用辅助装置还包括平推压实工具,所述平推压实工具包括钢板和手柄,所述手柄与钢板连接,平推压实工具将混凝土由外侧往内侧平推压实,提高了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使砌筑墙体顶部和上部楼顶梁板进行了良好衔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按上述方案,所述手柄位于钢板的中间位置,以便于操作。

按上述方案,所述钢板的下端向外翘起,以便于施工、提高施工质量。

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施工的步骤为:

墙体顶部模板组件组装固定

封堵模板每间隔500-1000mm设置一个固定孔,每个固定孔组装固定方式一致,以防止浇筑填充混凝土时模板下滑;单个固定孔组装固定如下:将两根柔性胶条粘贴在封堵模板(木模板或钢模板)两侧,再将对拉丝杆穿入封堵模板,用六角螺母从封堵模板(木模板或钢模板)外侧套入对拉丝杆,防止在对拉丝杆受拉时封堵模板左右滑动,对拉丝杆依次穿过内侧柔性塞套、套管;将组装好的墙体顶部模板组件安装到墙体顶部外侧,在墙体外侧从对拉丝杆穿入外侧柔性塞套,用固定卡片固定;

砌筑墙顶混凝土填塞施工

砌筑墙体顶部和上部楼顶梁板之间预留空隙为50mm左右,填塞混凝土采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手工振捣;同时采用平推压实工具直接将微膨胀细石混凝土从固定卡片外侧填塞到封堵模板侧,振捣挤压密实,压光;待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墙体顶部模板组件拆除不影响顶部混凝土侧面观感质量;通常12h后,拆除封堵模板、固定卡片、对拉丝杆,凿开两端柔性塞套,将套管内空隙及柔性塞套部位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充密实,最终实现砌筑墙体顶部和上部楼顶梁板的良好衔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设置封堵模板、对拉丝杆、固定卡片,使砌筑墙体顶部和上部楼顶梁板进行良好衔接,提高了施工的质保性和可靠性,节省了劳动力,缩短了工期;

通过设置套管,以更好的拆除封堵模板和对拉丝杆,确保填塞混凝土的完整性,提高施工质量;

对拉丝杆两端通过柔性塞套封堵,确保套管空隙和填塞混凝土的有效结合,提高砌体顶部填塞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填充墙外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填充墙内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砌筑墙体顶部混凝土直填式施工用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平推压实工具的正视图;

图5是平推压实工具的侧视图;

其中:1、填充墙,2、楼顶梁板,3、微膨胀细石混凝土,4、固定卡片,5、对拉丝杆,6、固定螺帽,7、柔性胶条,8、封堵模板,9、塑料套管,10-1、内侧柔性塞套,10-2、外侧柔性塞套,11、钢板,12、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5,一种砌筑墙体顶部混凝土直填式施工用辅助装置,其包括封堵模板8、若干封堵模板固定单元、平推压实工具。封堵模板8位于填充墙1内侧,其一侧与楼顶梁板2接触,另一侧与填充墙1接触,且在封堵模板8与楼顶梁板2之间,以及封堵模板8与填充墙1之间均设有柔性胶条7。封堵模板8上设有若干固定孔,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为500-1000mm,且每个固定孔对应一个封堵模板固定单元。封堵模板固定单元包括塑料套管9、对拉丝杆5、固定卡片4、内侧柔性塞套10-1和外侧柔性塞套10-2。对拉丝杆5依次穿过封堵模板8上的固定孔、内侧柔性塞套10-1、塑料套管9、外侧柔性塞套10-2、固定卡片4上的孔后由固定螺帽6固定。固定卡片4位于填充墙1外侧,其一端与楼顶梁板2接触,另一端与填充墙1接触。平推压实工具包括钢板11和手柄12,钢板11的尺寸为:L1=100~300mm,B=10~40mm,t=2~6mm,B根据砌体顶部间隙大小确定),手柄12是直径6~12圆钢。手柄12与钢板11连接。为了便于施工,钢板11的下端向外翘起。

使用砌筑墙体顶部混凝土直填式施工用辅助装置进行施工的步骤为:

墙体顶部模板组件组装固定

封堵模板8每间隔500-1000mm设置一个固定孔,每个固定孔组装固定方式一致,以防止浇筑填充混凝土时封堵模板8下滑;单个固定孔组装固定如下:将两根柔性胶条7粘贴在封堵模板8(木模板或钢模板)两侧,再将对拉丝杆5穿入封堵模板8,用固定螺帽6从封堵模板8(木模板或钢模板)外侧套入对拉丝杆5,防止在对拉丝杆5受拉时封堵模板8左右滑动,对拉丝杆5依次穿过内侧柔性塞套10-1、塑料套管9;将组装好的墙体顶部模板组件安装到墙体顶部外侧,在墙体外侧从对拉丝杆5穿入外侧柔性塞套10-2,用固定卡片4固定;

砌筑墙顶混凝土填塞施工

砌筑墙体(填充墙1)顶部和上部楼顶梁板2之间预留空隙为50mm左右,填塞混凝土采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3,手工振捣;同时采用平推压实工具直接将微膨胀细石混凝土3从固定卡片4外侧填塞到封堵模板8侧,振捣挤压密实,压光; 12h后,待微膨胀细石混凝土3达到一定强度后,拆除封堵模板8、固定卡片4、对拉丝杆5,凿开两端柔性塞套,将塑料套管9内空隙及柔性塞套部位用微膨胀细石混凝土3填充密实,最终实现填充墙1顶部和上部楼顶梁板2的良好衔接。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