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5597发布日期:2018-10-13 02:20阅读:19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电梯井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电梯井类筒子型现浇剪力墙模板施工在筒子内部没有着脚点,在施工过程中,传统的做法是在筒子内搭建脚手架,而且每浇注一层都要搭建简易的模板平台,较常见的是采用钢管、扣件、木板等进行搭接,耗材多,搭建成本高,费工费时,影响建筑施工效率。此外,简易的模板平台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施工过程中,使用这种支撑方式已多次发生电梯井道操作平台垮塌导致人员死亡的安全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电梯井操作平台。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电梯井操作平台,其包括:平台外框、平台内支撑、定位杆、内杆、定位销、驱动齿条、驱动杆、竖向连杆、斜向连杆和定位卡件;所述平台外框为矩形结构,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外框槽钢、第二外框槽钢,以及连接第一外框槽钢和第二外框槽钢的侧边槽钢;第一外框槽钢在操作平台安装在电梯井时为远离电梯井门洞的一侧;第二外框槽钢上设置定位杆通孔;所述平台内支撑固定在所述平台外框内;所述定位杆穿过第二外框槽钢设置的定位杆通孔;所述内杆连接在侧边槽钢之间,与第一外框槽钢平行设置,在内杆上设置供齿条穿过的导向孔,以及供定位销插入的销孔;所述驱动齿条与定位杆端部传动连接,齿条穿过内杆的导向孔;所述驱动杆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侧边槽钢的安装孔内,驱动杆端部的齿牙与驱动齿条的齿牙相咬合;所述竖向连杆上端垂直连接于平台外框的第二外框槽钢,竖向连杆的下端与定位卡件垂直连接;斜向连杆上端连接平台外框的第一外框槽钢,下端连接定位卡件。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新型电梯井操作平台,进一步,还包括定位钢筋和竖向钢管,定位钢筋垂直连接在平台外框或平台内支撑上;所述竖向钢管套入所述定位钢筋与对应的与平台外框或平台内支撑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新型电梯井操作平台,进一步,还包括吊钩,所述吊钩连接在所述平台外框上。更进一步,所述吊钩的数量为四个,对称连接在侧边槽钢上。

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新型电梯井操作平台,进一步,还包括吸附垫,所述吸附垫连接在定位杆远离驱动齿条的一端,并且吸附垫的最大宽度位置大于定位杆通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操作平台安装在电梯井时,平台外框的第一外框槽钢与电梯井内壁接触,第二外框槽钢处于悬空状态,存在可移动的自由度,利用驱动杆带动驱动齿条移动,使定位杆向外伸出直至与对应的电梯井内壁紧密接触,消除了平台外框移动的自由度,为工人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操作平台。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梯井操作平台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梯井操作平台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梯井操作平台正视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电梯井操作平台局部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平台外框,2、平台内支撑,3、吊钩,4、竖向连杆,5、定位卡件,6、斜向连杆,7、吸附垫,8、定位钢筋,9、竖向钢管,10、内杆,11、驱动齿条,12、驱动杆,13、转轮,14、驱动杆平台板,15、第一定位杆,16、第二定位杆,101、第一外框槽钢,102、第二外框槽钢,103、侧边槽钢。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电梯井操作平台的实施例。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新型电梯井操作平台,其包括:平台外框1、平台内支撑2、定位杆、内杆10、定位销、驱动齿条11、驱动杆12、竖向连杆4、斜向连杆6和定位卡件5;

平台外框1为矩形结构,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外框槽钢101、第二外框槽钢102,以及连接第一外框槽钢101和第二外框槽钢102的侧边槽钢103;第一外框槽钢101在操作平台安装在电梯井时为远离电梯井门洞的一侧;第二外框槽钢102上设置定位杆通孔;平台内支撑2固定在平台外框1内;为了便于操作平台的重复利用,需要在电梯井内上下移动操作平台,因此平台外框的尺寸要小于电梯井水平截面的尺寸,导致在操作平台安装在电梯井时,平台外框的第一外框槽钢与电梯井内壁接触,但第二外框槽钢处于悬空状态,存在可移动的自由度,工人在这样的操作平台上进行施工时,存在由于平台晃动掉落的风险。

定位杆穿过第二外框槽钢102设置的定位杆通孔;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定位杆内外活动时的顺畅性,在定位杆通孔内固定滑套,定位杆穿过滑套;

内杆10连接在侧边槽钢103之间,与第一外框槽钢101平行设置,在内杆10上设置供齿条穿过的导向孔,以及供定位销插入的销孔;为了便于人员操作,销孔垂直于导向孔,并且销孔朝向竖直方向的上方;操作者能够站在平台上对定位销进行操作;

驱动齿条11与定位杆端部传动连接,例如驱动齿条直接与定位杆端部连接或者通过转接件与定位杆端部连接;齿条穿过内杆10的导向孔;

驱动杆12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侧边槽钢103的安装孔内,驱动杆12端部的齿牙与驱动齿条11的齿牙相咬合;

竖向连杆4上端垂直连接于平台外框1的第二外框槽钢102,竖向连杆4的下端与定位卡件5垂直连接;斜向连杆6上端连接平台外框1的第一外框槽钢101,下端连接定位卡件5。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新型电梯井操作平台使用过程如下,

为了便于操作平台的重复利用,平台外框的尺寸要小于电梯井水平截面的尺寸,在操作平台安装在电梯井时,平台外框的第一外框槽钢与电梯井内壁接触,第二外框槽钢处于悬空状态,存在可移动的自由度,利用驱动杆带动驱动齿条移动,使定位杆向外伸出直至与对应的电梯井内壁紧密接触,消除了平台外框移动的自由度,为工人提供了更加安全的操作平台。

在图4和图5示出的实施例中,定位杆有相互平行的两根,分别为第一定位杆15和第二定位杆16,两根定位杆能够提供两个支点,受力更加均匀和稳定,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平台安装在电梯井内的稳定性。第一定位杆15和第二定位杆16位于平台外框1内部的端头通过驱动杆平台板14连接,驱动齿条11与驱动杆平台板14连接。

在图4和图5示出的实施例中,在驱动杆位于平台外框外部的端头还安装了转轮13,操作人员利用转轮13能够更轻松的转动驱动12杆,方便操作。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新型电梯井操作平台,还能进行如下改进:其还包括定位钢筋8和竖向钢管9,定位钢筋8垂直连接在平台外框1或平台内支撑2上;竖向钢管9套入定位钢筋8与对应的与平台外框1或平台内支撑2固定连接。进一步在竖向钢管的基础上搭设操作架,操作架钢管与竖向钢管通过扣件连接。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新型电梯井操作平台中,其还包括吊钩3,吊钩3连接在平台外框1上。更进一步,吊钩3的数量为四个,对称连接在侧边槽钢103上。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新型电梯井操作平台中,其还包括吸附垫7,吸附垫7连接在定位杆远离驱动齿条11的一端,并且吸附垫7的最大宽度位置大于定位杆通孔的直径。吸附垫的第一个功能是提高定位杆与电梯井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此外通过将吸附垫7的最大宽度位置大于定位杆通孔的直径,防止定位杆过度收缩由第二外框槽钢脱落。

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发明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