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簧式滚珠消能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09443发布日期:2019-01-22 22:36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簧式滚珠消能隔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弹簧式滚珠消能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抗震结构体系,主要通过增加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延性来抵御地震的作用,容许结构及承重构件在地震中出现损坏,即依靠结构构件的损坏消耗大部分能量,导致结构构件在震中严重破坏或倒塌,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安全的。

其中关于博物馆文物的防震措施可分为抗震和隔震两类技术手段,隔震就是以“隔”的方法,借助于某种装置或材料,把展柜或文物与建筑隔开,以减轻其在地震时的振动效应,达到免遭破坏的目的。

就我国馆藏浮放文物的现状而言,传统的支、粘、卡、绑等方法是主要防震技术手段,它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文物的抗震性能,但也存在破坏文物、加固效果差、影响外观等问题。

上述缺陷,值得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簧式滚珠消能隔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弹簧式滚珠消能隔震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上支架,所述底座与所述上支架之间设置有滑动机构以及弹性恢复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动件、横向轨道以及纵向轨道,

所述横向轨道的底面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轨道的上部分嵌入所述滑动件的下端滑槽内,所述纵向轨道下部分嵌入所述滑动件的上端滑槽内,所述纵向轨道顶面与所述上支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件分别设置有上端滑槽以及下端滑槽,所述上端滑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底面滚珠履带、第一左侧滚珠履带以及第一右侧滚珠履带,所述上端滑槽与所述纵向轨道相匹配,所述纵向轨道分别设置有第一底面弧槽、第一左侧弧槽以及第一右侧弧槽,所述第一底面滚珠与所述第一底面弧槽、所述第一左侧滚珠履带与所述第一左侧弧槽以及所述第一右侧滚珠履带与所述第一右侧弧槽分别对应匹配,

相对应的,所述下端滑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二底面滚珠履带、第二左侧滚珠履带以及第二右侧滚珠履带,所述下端滑槽与所述横向轨道相匹配,所述横向轨道分别设置有第二底面弧槽、第二左侧弧槽以及第二右侧弧槽,所述第二底面滚珠履带与所述第二底面弧槽、所述第二左侧滚珠履带与所述第二左侧弧槽以及所述第二右侧滚珠履带与所述第二右侧弧槽分别对应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恢复机构包括安装座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弹性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滑动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至少为4个。

进一步的,4个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横向轨道以及所述纵向轨道对应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水平变形能力大,通过滚珠在横向轨道以及纵向轨道上移动实现隔震目的,移动稳定,滚珠不易卡死,能够达到良好的隔震效果,结构简单,经济实惠,便于安装,利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端滑槽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滚珠履带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件与弹簧装配示意图。

在图中,101、上支架;102、纵向轨道;103、底座;104、横向轨道;200、轨道;201、右侧弧槽;202、右底面弧槽;203、左底面弧槽;204、左侧弧槽;300、滚珠履带;301、滚珠;302、履带;401、第二左侧滚珠履带;402、第二右侧底面滚珠履带;403、第二左侧底面滚珠履带;404、第二左侧滚珠履带;501、下端滑槽;502、上端滑槽;50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6所示,一种弹簧式滚珠消能隔震装置,包括底座103以及设于所述底座103上方的上支架101,所述底座103与所述上支架101之间设置有滑动机构以及弹性恢复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动件、横向轨道104以及纵向轨道102,

所述横向轨道104的底面与所述底座103固定连接,所述横向轨道104的上部分嵌入所述滑动件的下端滑槽501内,所述纵向轨道102下部分嵌入所述滑动件的上端滑槽502内,所述纵向轨道102顶面与所述上支架101固定连接。

所述滑动件通过上端滑槽502与下端滑槽501固定连接,所述上端滑槽502以及所述下端滑槽501内分别设置有滚珠履带300,滚珠履带300包括滚珠301以及履带302;相对应的,本实用新型的轨道200设计了弧槽,包括右侧弧槽201、右底面弧槽202、左底面弧槽203、以及左侧弧槽204,滚珠履带300有利于移动的稳定与顺畅,保证不被卡死,而弧槽则增加了滚珠在移动过程中的受力面积,减少应力集中的危害,同时增加左右弧槽以及左右滚珠履带,能够应对各个方向的应力,有效的保证滑动件移动顺畅,防止自身锁死现象。

具体的讲,所述上端滑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底面滚珠履带、第一左侧滚珠履带以及第一右侧滚珠履带,所述上端滑槽与所述纵向轨道相匹配,所述纵向轨道分别设置有第一底面弧槽、第一左侧弧槽以及第一右侧弧槽,所述第一底面滚珠与所述第一底面弧槽、所述第一左侧滚珠履带与所述第一左侧弧槽以及所述第一右侧滚珠履带与所述第一右侧弧槽分别对应匹配,

相对应的,所述下端滑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二底面滚珠履带、第二底面滚珠履带包括第二左侧底面滚珠履带403以及第二右侧底面滚珠履带402,第二左侧滚珠履带404以及第二右侧滚珠履带401,所述下端滑槽501与所述横向轨道104相匹配,所述横向轨道104分别设置有第二底面弧槽、第二左侧弧槽以及第二右侧弧槽,所述第二底面滚珠履带与所述第二底面弧槽、所述第二左侧滚珠履带404与所述第二左侧弧槽以及所述第二右侧滚珠履带401与所述第二右侧弧槽分别对应匹配。

所述弹性恢复机构包括安装座以及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弹性件,所述安装座与所述滑动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另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弹性件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横向轨道以及所述纵向轨道对应分布。所述弹性件优选为弹簧503。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通过4组滑动机构组合使用,即包括左滑动机构以及右滑动机构,左右滑动机构左右对称分布,左滑动机构包括第一左滑动机构以及第二左滑动机构,第一左滑动机构以及第二左滑动机构前后对称分布,右滑动机构包括第一右滑动机构以及第二右滑动机构,第一右滑动机构以及第二右滑动机构前后对称分布,每个滑动机构设置相对应的弹性恢复机构。

本实用新型水平变形能力大,通过滚珠在横向轨道以及纵向轨道上移动实现隔震目的,移动稳定,滚珠不易卡死,通过弹簧复位,减少震动幅度,同时避免震动应力过大而导致滚珠的破坏,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良好的隔震效果,结构简单,经济实惠,便于安装,利于维护。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