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轨道板钢筋张拉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5889发布日期:2018-11-07 22:22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轨道板钢筋张拉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轨道板钢筋张拉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造水平的不断发展,无砟轨道结构形式被普遍采用。为完善适应不同运营条件下的无砟轨道结构型式,为我国高速铁路的“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铁道部组织相关单位自主研发了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CRTSⅢ型轨道板(预应力轨道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工艺步骤,首先要清模,以保证轨道板混凝土外观质量,将模板清理干净后,均匀喷涂一层脱模剂;其次进行预埋套管的安装起吊、钢筋笼的放入以及套丝,套丝后,对钢筋进行初张预紧,再放入垫块后进行钢筋张拉,张拉结束后进行绝缘检测;最后,向模具中投入混凝土并振捣,蒸汽养护后放张、拆张以及脱模,再进行水浴养护。

在钢筋张拉的工艺过程中,需要使用张拉机对钢筋进行拉张使钢筋具有一定的预应力,根据预应力轨道板的生产要求,轨道板纵横向钢筋应采用单端单根同时张拉方式,并以单根张拉力值进行控制,钢筋的张拉应均匀,加载速率以及张拉力皆有严格的数量规定,张拉结束后应将其锁紧。即张拉机需要完成两个工作,将钢筋张拉和锁紧,首先,钢筋的端部连接张拉杆(通过初张工艺使两者结合预紧),张拉杆的端部为异形螺母,在张拉过程中,张拉机的结合头需要抓持该异形螺母,现有的张拉机不能实现快速以及准确夹持,因而劳动效率低下;其次,在锁紧过程中,需要在轨道板模具外侧与张拉杆的环台之间放入斜垫,从而使钢筋保持预应力,现有的张拉机不能使多层多根钢筋放入一致角度和厚度的斜垫,因而容易造成多根钢筋的预应力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使轨道板的生产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一种能快速且准确夹持张拉杆端部从而实现张拉的预应力轨道板钢筋张拉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预应力轨道板钢筋张拉机构包括张拉机架,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张拉机架上滑动连接有相对设置在轨道板模具的两对边外侧且由动力机构驱动同步升降的张拉滑移架,张拉滑移架上连接有由结合动力机构驱动沿张拉机架内外滑移的张拉结合架,所述张拉结合架上连接有能顶靠在轨道板模具上的顶靠杆,两相对的张拉结合架上对应装有由张拉动力机构驱动的张拉架,张拉架的前端设有供轨道板模具上的张拉杆的异形螺母伸入的固定张拉爪,张拉架上连接有张拉应力监测装置。

所述张拉动力机构包括连接在张拉结合架的张拉油缸,所述张拉应力监测装置包括连接在监测张拉架的滑移距离的位移传感器,所述张拉油缸的活塞杆与张拉架装有压力传感器。

所述张拉架包括前端板和后端板,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连接有导柱,导柱滑动连接在张拉结合架上,所述后端板与张拉动力机构动力连接。

所述固定张拉爪连接在前端板上,固定张拉爪包括内设容纳腔的张拉框体,张拉框体的前部设有供张拉杆伸入的缺口。

所述张拉滑移架滑动连接在张拉机架上,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连接在张拉机架上且由动力机驱动转动的竖向丝杠,张拉滑移架上连接有螺接在竖向丝杠上的丝母。

所述张拉机架的四个角部均设置竖向丝杠,共设置相对设置的四个张拉滑移架,所述丝母连接在张拉滑移架的两端部;所述张拉机架包括四根立柱,所述竖向丝杠转动连接在立柱内,相邻的两根立柱的顶部连接有连接横梁。

所述张拉结合架滑动连接在张拉滑移架上,所述结合动力机构包括连接在张拉滑移架上的动力油缸,所述张拉结合架与动力油缸的活塞杆动力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利用了张拉杆本身具有的异形螺母,通过升降张拉滑移架和平移张拉结合架,从而使异形螺母位于固定张拉爪中,实现了张拉杆端部的快速且准确夹持,并且通过张拉动力机构对张拉杆进行有效张拉,相对的两个张拉架对同一根钢筋进行张拉,同时通过张拉应力监测装置记录并检测张拉应力,从而实现准确的把控钢筋的预应力,通过顶靠杆顶靠在轨道板模具上,可以有效防止在张拉过程中轨道板模具移动,从而保证钢筋在轨道板模具中的位置,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能快速且准确夹持张拉杆端部从而实现张拉,具有保证张拉质量从而有效保证轨道板生产质量和提高劳动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张拉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轨道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本申请人为了生产预应力轨道板,制作了一种轨道板模具20,其基本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轨道板模具相同,该轨道板模具具有模腔,该模腔中的结构以及形状皆为了制作预应力轨道板,其具体结构不进行一一赘述,轨道板模具的侧壁上插装有张拉杆21,张拉杆的端部设有异形螺母211,可以通过扳手采用机械方式或人工方式旋拧该张拉杆,从而实现钢筋的端部与张拉杆的结合,现有的设备无法实现张拉杆的快速以及准确夹持,因而张拉效率低下且质量差,张拉杆21的中部还设有环台212,轨道板模具的侧壁上设有对应环台设置的固定斜铁22,张拉钢筋结束后,可将斜垫放置在固定斜铁和环台之间,从而保持钢筋的预紧力,并且根据图中所示,可以清楚看到设置了两层钢筋,因而需要放置上下两块斜垫,现有的设备无法实现同时放入两块斜垫且不能保证上下两层钢筋放入一致角度和厚度的斜垫。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预应力轨道板钢筋张拉机的实施例,其包括张拉机架1,所述张拉机架1上滑动连接有相对设置在轨道板模具的两对边外侧且由动力机构驱动同步升降的张拉滑移架2,所述张拉滑移架2通过滑板和导轨的结构滑动连接在张拉机架1上,当然也可以采用例如导套和导柱的结构实现上述滑动连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连接在张拉机架1上且由动力机驱动转动的竖向丝杠,动力机为伺服电机,张拉滑移架上连接有螺接在竖向丝杠上的丝母。为了提高张拉机架的稳定性以及张拉滑移架升降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张拉机架1大致呈方形,其包括四根立柱,立柱通过地脚螺栓连接在地面上,相邻的两根立柱的顶部连接有连接横梁,从而形成稳定的框架式结构,该张拉机架的四个角部均设置竖向丝杠,即共设置四根丝杠,所述竖向丝杠转动连接在立柱内,共设置相对设置的四个张拉滑移架,所述丝母连接在张拉滑移架的两端部,即通过控制器控制多个伺服电机同步驱动丝杠转动,从而使张拉滑移架平稳的升降。

如图1和图2所示,张拉滑移架2上连接有由结合动力机构驱动沿张拉机架内外滑移的张拉结合架3,本实用新型中的内外的意思是:张拉机架的中部放置轨道板模具,靠近轨道板模具的部位为张拉机架的内侧、远离轨道板模具为其外侧,张拉结合架3滑动连接在张拉滑移架2上,所述结合动力机构包括连接在张拉滑移架2上的动力油缸,所述张拉结合架3与动力油缸的活塞杆动力连接。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张拉结合架3上连接有能顶靠在轨道板模具上的顶靠杆4,两相对的张拉结合架3上对应装有由张拉动力机构驱动的张拉架5,张拉架5的前端设有供轨道板模具上的张拉杆的异形螺母伸入的固定张拉爪6,张拉架5包括前端板51和后端板52,前端板和后端板之间连接有导柱53,导柱53滑动连接在张拉结合架3上,所述后端板52与张拉动力机构动力连接,所述固定张拉爪6连接在前端板上,固定张拉爪6包括内设容纳腔的张拉框体,张拉框体的前部设有供张拉杆伸入的缺口,通过升降张拉滑移架,使固定张拉爪的高度高于张拉杆,再通过平移张拉结合架,使固定张拉爪6位于张拉杆的异形螺母正上方,再使张拉滑移架下落,从而使异形螺母位于固定张拉爪的容纳腔中,实现了张拉杆端部的快速且准确夹持。

如图3和图4所示,张拉架5上连接有张拉应力监测装置,所述张拉动力机构包括连接在张拉结合架3的张拉油缸8,所述张拉应力监测装置包括连接在监测张拉架5的滑移距离的位移传感器9,具体来说,位移传感器9连接在后端板与张拉油缸8的外壁之间,所述张拉油缸8的活塞杆与张拉架5装有压力传感器10,通过该位移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的监测,充分保证张拉的力度和钢筋的伸出长度,即保证了钢筋具有合适的预应力。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领域人员来说,基于本实用新型上具体结构的等同变化以及部件替换皆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