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肋预制U型板与预制梁装配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8133发布日期:2018-11-13 20:0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一种人防设施用预制构件,具体的说是一种带肋预制U型板与预制梁装配节点。



背景技术:

人防设施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设施,其要求的抗震、抗冲击及抗剪切强度标准均高于普通建筑物,近年来装配式建筑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民用、商用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构件进行建造,但由于人防设施的特殊性,常规的建筑构件及连接节点难以满足其强度要求,因此目前在人防设施的施工中仍然广泛采用传统的现浇施工方式,施工效率相对较低、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肋预制U型板与预制梁装配节点,它的U型板在工厂内预制而成,现场施工时仅需对板体顶面和板体与预制梁的连接处进行浇注,大幅减少了现场的混凝土浇注量,能够有效提升施工效率、降低建设成本,板体自身结构强度大,与预制梁连接后可形成牢固的连接节点,满足人防设施对抗震、抗冲击及抗剪切强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两个相对的U型板和预制梁,两个U型板的长度方向端部分别位于预制梁宽度方向上部两侧,U型板上设置现浇面层,现浇面层内均匀设置数个与U型板宽度方向平行的横拉结筋,横拉结筋上部均匀设置数个与U型板长度方向平行的纵拉结筋,U型板和预制梁之间设置中缝灌浆层,中缝灌浆层内设置数个加强筋和数个与横拉结筋平行的固定筋,数个加强筋的一端均与预制梁连接,数个加强筋的另一端绕过对应的固定筋,U型板包括矩形板体,矩形板体底面长度方向两侧设置凸肋,各凸肋外侧下端边沿均设置凸沿,矩形板体内部设置多条纵筋和横筋,纵筋与矩形板体长度方向平行,横筋与矩形板体宽度方向平行,各纵筋和横筋的两端均从矩形板体侧面穿出,矩形板体上设置桁架,桁架的下部预埋至矩形板体内,凸肋内部沿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多个箍筋,各箍筋上部从矩形板体顶面穿出,各箍筋均有一端部延伸至两凸肋之间的矩形板体上方。所述凸肋的横截面形状是直角梯形,两凸肋相互远离的侧面与矩形板体垂直,两凸肋相互靠近的侧面与矩形板体之间的夹角为70°-85°。各凸沿外侧均设置弹性垫层。矩形板体底面长度方向两端均设置端板,端板两侧分别与两个凸肋连接,端板内也设置多条横筋。最靠近矩形板体四周边沿的两条纵筋和横筋两端均通过连接筋连接在一起,在矩形板体边沿位置构成四条平行加强组筋,各平行加强组筋一端的连接筋上均安装弹性牵拉钩,所述弹性牵拉钩包括套筒,套筒一端设置通孔,通孔内安装活动杆,活动杆能够在通孔内移动,活动杆一端通过套环与连接筋连接,活动杆另一端设置限位块,限位块与通孔周围的套筒端壁之间设置弹簧,套筒另一端设置螺孔,螺孔内安装螺杆,螺杆与螺孔通过螺纹配合,螺杆位于套筒外部的一端设置挂钩,套筒外壁沿套筒的轴向并排设置多个平行的翅片,各翅片的形状均为六边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的U型板在工厂内预制而成,现场施工时仅需对板体顶面和板体与预制梁的连接处进行浇注,大幅减少了现场的混凝土浇注量,能够有效提升施工效率、降低建设成本,板体自身结构强度大,与预制梁连接后可形成牢固的连接节点,满足人防设施对抗震、抗冲击及抗剪切强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U型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加强组筋并安装了弹性牵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牵拉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肋预制U型板与预制梁装配节点,如图1所示,包括两个相对的U型板和预制梁304,两个U型板的长度方向端部分别位于预制梁304宽度方向上部两侧,U型板上设置现浇面层102,现浇面层102内均匀设置数个与U型板宽度方向平行的横拉结筋107,横拉结筋107上部均匀设置数个与U型板长度方向平行的纵拉结筋106,U型板和预制梁304之间设置中缝灌浆层302,中缝灌浆层302内设置数个加强筋307和数个与横拉结筋107平行的固定筋303,数个加强筋307的一端均与预制梁304连接,数个加强筋307的另一端绕过对应的固定筋303,U型板包括矩形板体1,矩形板体1底面长度方向两侧设置凸肋2,各凸肋2外侧下端边沿均设置凸沿3,矩形板体1内部设置多条纵筋4和横筋5,纵筋4与矩形板体1长度方向平行,横筋5与矩形板体1宽度方向平行,各纵筋4和横筋5的两端均从矩形板体1侧面穿出,矩形板体1上设置桁架6,桁架6的下部预埋至矩形板体1内,凸肋2内部沿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多个箍筋7,各箍筋7上部从矩形板体1顶面穿出,各箍筋7均有一端部延伸至两凸肋2之间的矩形板体1上方。各纵筋4和横筋5在矩形板体1内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保证矩形板体1的强度。凸肋2内部的箍筋7起到现浇层与凸肋2连接的作用。箍筋7有一端部延伸至两凸肋2之间的矩形板体1上方,在浇注现浇层后可在现浇层内部抵抗板体位置与凸肋位置之间的弯矩,提升人防设施整体刚性,满足人防设施的需求。矩形板体1上的桁架6一方面在预制板体与现浇层之间起连接加固作用,另一方面能够提升预制U型板整体的刚性。凸肋2外侧的凸沿3在相邻预制U型板并排铺设时在两个预制U型板之间形成现浇空间,增强预制U型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整体抗压强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凸肋2可采用矩形、等腰梯形等多种形状,其中优选的结构为:所述凸肋2的横截面形状是直角梯形,两凸肋2相互远离的侧面与矩形板体1垂直,两凸肋2相互靠近的侧面与矩形板体1之间的夹角为70°-85°。该结构的凸肋2外侧边沿是竖直平面,便于与其它建筑构件装配,内侧边沿是斜面,一方面在生产时便于脱模,另一方面与墙体或横梁搭接时稳定性更强。

本实用新型为了在相邻预制U型板并排铺设时确保相邻凸沿3之间不会漏浆,可在各凸沿3外侧均设置弹性垫层8。相邻凸沿3上的弹性垫层8相互挤压配合,形成相邻凸沿3之间接缝处的密封,浇筑时不需在此处另设支护模具。

本实用新型为进一步提升预制U型板的抗压、抗冲击强度,可在矩形板体1底面长度方向两端均设置端板22,端板22两侧分别与两个凸肋2连接,端板22内也设置多条横筋5。端板22及横筋5能够在两凸肋之间形成牵拉效果,提升预制U型板的抗变形强度,减少建筑物在局部收到较大压力和冲击时产生的变形量。

本实用新型为了更进一步适合人防设施的特点,满足人防设施的实际需求,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最靠近矩形板体1四周边沿的两条纵筋4和横筋5两端均通过连接筋9连接在一起,在矩形板体1边沿位置构成四条平行加强组筋10,各平行加强组筋10一端的连接筋9上均安装弹性牵拉钩11,所述弹性牵拉钩11包括套筒12,套筒12一端设置通孔13,通孔13内安装活动杆14,活动杆14能够在通孔13内移动,活动杆14一端通过套环15与连接筋9连接,活动杆14另一端设置限位块16,限位块16与通孔13周围的套筒12端壁之间设置弹簧17,套筒12另一端设置螺孔18,螺孔18内安装螺杆19,螺杆19与螺孔18通过螺纹配合,螺杆19位于套筒12外部的一端设置挂钩20,套筒12外壁沿套筒12的轴向并排设置多个平行的翅片21,各翅片21的形状均为六边形。该结构中平行加强组筋10在预制板体1周围边沿处形成加强结构,在运输过程中可有效避免预制板体1边沿受碰撞或挤压导致开裂,在建筑物中,平行加强组筋10通过弹性牵拉钩11与预制梁中的钢筋相连接,整个建筑物顶部的钢筋通过弹性牵拉钩11可形成一个整体的钢筋网状结构,这个钢筋网状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在人防设施遭受袭击、设施顶部的混凝土结构被摧毁时,混凝土中的钢筋网状结构可发生延伸变形,抵消袭击时瞬间的冲击力,可在袭击后保持钢筋不断裂,为建筑物中的人员保留生存空间,减轻建筑物中的人员受到的伤害。所述弹性牵拉钩11的套筒12和螺杆19通过螺纹配合来调节长度,便于找到合适的钢筋来固定挂钩20,挂钩20固定后,施工人员可通过旋转套筒12来调节弹簧17的压缩量,将弹性牵拉钩11的预紧力调整至适当的大小。套筒12外壁的翅片21在混凝土浇注后能够提升套筒12与混凝土的结合强度,在人防设施日常使用时作为钢筋与混凝土的锚固点,各翅片21的形状均为六边形,便于施工人员旋转套筒12时直接使用工具夹持翅片外边沿进行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