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模板与墙体固定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6128发布日期:2018-10-26 18:42阅读:9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造柱模板与墙体固定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构造柱模板与墙体固定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构造柱是砖混结构建筑中重要的砼构件。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界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必须设置成封闭状。现有构造柱均通过构造柱模板浇筑而成,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通常需要先用建筑板组装成构造柱盒子,随后将混凝土倒在该盒子内,待混凝土完全干透,再将建筑板取下,此时便完成构造柱成型。现在对于端部构造柱建筑板的加固,大部分都是采用传统步步紧进行夹紧加固,但是步步紧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一端固定,而后敲打活动端去夹紧固定模板,但在使用步步紧进行夹紧之前,要在已经砌筑好的填充墙上打洞,此举极易对墙体造成损坏,在使用步步紧夹紧固定模板的时候,由于步步紧能够覆盖的面积比较狭小,并且步步紧作为一种简单的机械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或者损坏,由此而产生不能完全夹紧而发生爆模漏浆的危险,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施工效率。因而设计一种能够降低对墙体损坏的构造柱模板与墙体固定的连接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构造柱模板与墙体的固定会破坏墙体、工作强度高、不易固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构造柱模板与墙体固定的连接装置,通过将构造柱单个模板改变为两个相互铰接的板体结构,并通过支撑杆和支撑杆座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其与墙拐角的角度更加契合,进而降低后期的修整工作,有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通过穿墙螺杆将两个模板进行固定,能够在不破坏墙体的前提下对构造柱模板进行固定,进而降低对墙体的破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构造柱模板与墙体固定的连接装置,包括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所述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之间贯穿设置有穿墙螺杆6,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均由相互铰接的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构成,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上均焊接固定设置有加强板8;

所述加强板8通过模具浇筑而来,其上留设有凹槽7,顶部设置有若干间断的卡槽5,凹槽7中间为矩形,其上留设有与穿墙螺杆6相匹配的通孔10,靠近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铰接处的一端与加强板8的末端在同一个面上,另一端中间为半圆形,其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孔11;

所述连接孔11分别通过转轴与位于支撑杆3和支撑杆座9底端的连接座12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杆3主要由连接座12和连杆本体302组成,连杆本体302的自由端设置有螺纹端301,所述支撑杆座9主要由顶板901、固定杆902、底板903、圆孔904和连接座12组成,底板903固定设置在连接座12顶端,其上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杆902,固定杆90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顶板901,顶板901上留设有与螺纹端301相匹配的圆孔904。

所述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的内表面上均涂刷有混凝土脱模剂。

所述穿墙螺杆6上位于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中间的位置上套设有PVC管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将构造柱单个模板改变为两个相互铰接的板体结构,并通过支撑杆和支撑杆座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其与墙拐角的角度更加契合,进而降低后期的修整工作,同时通过穿墙螺杆将两个模板进行固定,能够在不破坏墙体的前提下对构造柱模板进行固定,进而降低对墙体的破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穿墙螺杆上PVC管的套设,便于后期穿墙螺杆的脱离,减少了工作强度,此外活动模板和固定模板内侧面涂刷的混凝土脱模剂能够有效保护模板,延长模板的寿命,可确保模板置于室外或阴雨天而不生锈,还能够提高构造柱的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活动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杆座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名称:活动模板1、固定模板2、支撑杆3、PVC管4、卡槽5、穿墙螺杆6、凹槽7、加强板8、支撑杆座9、通孔10、连接孔11、连接座12、第一模板101、第二模板102、螺纹端301、连杆本体302、顶板901、固定杆902、底板903、圆孔9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构造柱模板与墙体固定的连接装置,包括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所述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之间贯穿设置有穿墙螺杆6,所述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均由相互铰接的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构成,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上均焊接固定设置有加强板8;

所述加强板8通过模具浇筑而来,其上留设有凹槽7,顶部设置有若干间断的卡槽5,凹槽7中间为矩形,其上留设有与穿墙螺杆6相匹配的通孔10,靠近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铰接处的一端与加强板8的末端在同一个面上,另一端中间为半圆形,其上开设有用于连接孔11;

所述连接孔11分别通过转轴与位于支撑杆3和支撑杆座9底端的连接座12活动连接在一起,所述支撑杆3主要由连接座12和连杆本体302组成,连杆本体302的自由端设置有螺纹端301,所述支撑杆座9主要由顶板901、固定杆902、底板903、圆孔904和连接座12组成,底板903固定设置在连接座12顶端,其上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杆902,固定杆902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顶板901,顶板901上留设有与螺纹端301相匹配的圆孔904。

所述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的内表面上均涂刷有混凝土脱模剂。

所述穿墙螺杆6上位于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中间的位置上套设有PVC管4。

所述卡槽5为L型结构,其侧边与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的外侧壁之间为横杆的插入提供了空间,能够用于强化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形成的直线角度。

所述连接座12通过底端上的圆孔与连接孔11内部的转轴相连接,连接孔11为一矩形凹槽,其内部转轴的两端固定设置在加强板8上。

所述PVC管4的长度与墙体的长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存在两种工作形式:①在用于墙体中间位置的构造柱时,只需要将组成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的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展开,并在其外侧边的卡槽上插入横杆,使其为一直板,随后将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通过穿墙螺杆6进行固定,穿墙螺杆6的固定端固定在固定模板2上,活动端通过螺母固定在活动模板1上,在调节固定好后直接进行混凝土浇筑即可;②在用于拐角墙体的拐角处时,只需要将组成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的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绕着铰接处进行折叠,根据拐角的角度,是第一模板101和第二模板102形成的夹角与拐角的角度相同即可,随后先固定穿墙螺杆6,再将支撑杆3的螺纹端301插入支撑杆座9顶端的圆孔904上,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即可,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即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拐角外部边长与内部边长不一致,因而需要保持穿墙螺杆6与墙体垂直才能够进行浇筑;在浇筑完成并且构造柱成型后,取下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随后取下穿墙螺杆6,并对PVC管4所留孔洞进行修补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构造柱单个模板改变为两个相互铰接的板体结构,并通过支撑杆3和支撑杆座9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其与墙拐角的角度更加契合,进而降低后期的修整工作,同时通过穿墙螺杆6将两个模板进行固定,能够在不破坏墙体的前提下对构造柱模板进行固定,进而降低对墙体的破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另外穿墙螺杆6上PVC管4的套设,便于后期穿墙螺杆6的脱离,减少了工作强度,此外活动模板1和固定模板2内侧面涂刷的混凝土脱模剂能够有效保护模板,延长模板的寿命,可确保模板置于室外或阴雨天而不生锈,还能够提高构造柱的外观质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