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埋外门窗附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5270发布日期:2018-11-20 18:45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门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埋外门窗附框。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的窗户附框的施工方法,是在剪力墙的混凝土浇筑完毕,门窗预留洞口施工完成后才开始施工。具体的,是将窗户附框通过固定铁片和固定螺丝固定在预留好的窗户洞口处,窗户附框和预留的窗户洞口之间的缝隙采用细石混凝土和发泡剂填塞,再采取增加防水涂膜等措施减少渗漏风险。传统的窗户附框安装方法采用人工细石混凝土和发泡剂塞缝,工人操作不仔细、水平不高等原因均会使塞缝出现质量问题,进而造成后期的渗漏。

现在部分外门窗建筑使用直埋式附框,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将附框固定于浇筑模板上,使附框直接与墙体一体浇筑,提高附框安装精度的同时有效规避了渗漏的风险,但现有的附框固定方式稳固性较差,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附框产生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埋外门窗附框,通过采取配合螺套使用的双螺栓结构,使螺栓易划伤人体的部分位于槽钢内部,具有避免作业人员在存取储物货架上的物品时被螺栓划伤人体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直埋外门窗附框,包括用于固定门窗框架的附框,所述附框内侧固定有门窗模板,所述门窗模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门窗模板包括组成门窗框架结构且开口背向附框的U型模板,所述U型模板于墙体外侧面固定有与附框抵压的角钢模板,所述门窗模板内侧抵压有支撑门窗模板的多根撑杆,所述撑杆组成交错设置的十字形结构,所述撑杆包括一端与门窗模板抵触的套管,所述套管背向门窗模板的一端内侧旋设有与门窗模板抵触的调节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U 型模板支撑附框,结构稳定性较好,同时使用角钢模板对附框进一步限定,角钢模板的使用提高了门窗模板的结构强度,增强了门窗模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相对旋转调节杆和套管,调整撑杆的长度,使多根撑杆组成十字形结构与门窗模板内侧抵压进一步支撑门窗模板,增强门窗模板的抗变形能力,门窗模板使用过程中的变形较小,进而使附框于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形变减小,增加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附框的稳定性,减弱了附框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杆朝向套管的一端开设有圆槽,所述调节杆背向圆槽的一端固设有插入圆槽的凸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依次将调节杆的凸柱插入相邻调节杆的圆槽内,增加撑杆的长度,使撑杆适应不同的长度需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背向调节杆的一端内侧旋设有与调节杆螺纹旋向相反的压紧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套管,当调节杆与门窗模板抵触时,压紧座与门窗模板抵触,此时旋转套管时,套管转动带动调节座和调节杆相背移动,使撑杆与门窗模板抵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管外侧固设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包括与套管轴线平行的两个卡接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扳手与两个卡接面抵触,旋转扳手转动带动卡接块转动,卡接块带动套管转动,便于调整调节杆与套管的旋合长度,使撑杆与门窗模板保持压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杆与门窗模板抵触的一端套设有增大调节杆与门窗模板接触面积的调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压板增大了调节杆与门窗模板的接触面积,减小了调节杆与门窗模板之间的压强,提高了撑杆与门窗模板之间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窗模板与附框使用自攻螺丝紧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自攻螺丝将附框和门窗模板固定,便于使用电钻安装和拆卸,同时自攻螺丝可回收利用,节约材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附框背向门窗模板的侧面固定有固定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凝固后将固定片固定于墙体内,增加了附框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型模板内侧固定设置有多个增加U型模板结构强度的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提高了U型模板的结构强度,减小了门窗模板受力时产生的形变,提高了门窗附框浇筑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U 型模板支撑附框,结构稳定性较好,同时使用角钢模板对附框进一步限定,角钢模板的使用提高了门窗模板的结构强度,增强了门窗模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相对旋转调节杆和套管,调整撑杆的长度,使多根撑杆组成十字形结构与门窗模板内侧抵压进一步支撑门窗模板,增强门窗模板的抗变形能力,门窗模板使用过程中的变形较小,进而使附框于混凝土浇筑过程的形变减小,增加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附框的稳定性,减弱了附框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直埋外门窗附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撑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附框;2、门窗模板;21、U型模板;211、加强筋;22、角钢模板;3、固定片;4、撑杆;41、套管;411、卡接块;4111、卡接面;42、调节杆;421、圆槽;422、凸柱;43、压紧座;44、调压板;5、自攻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一种直埋外门窗附框,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固定外门窗框架的附框1,附框1组成的方形框架上固定有门窗模板2,门窗模板2之间使用螺钉和螺母组合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门窗模板2包括组成门窗框架且开口背向附框1的U型模板21,U型模板21位于附框1组成的框架内侧,竖直方向设置的U型模板21内侧一体设置有增加U型模板21结构强度的加强筋211,加强筋211沿U 型模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U型模板21于墙体外侧面使用螺钉固定连接有与附框1抵压的角钢模板22,角钢模板22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门窗模板2固定连接有用于剪力墙浇筑的墙体模板,墙体模板在附图中未画出。

如图1所示,U型模板21上穿设有旋设于附框1上的自攻螺丝5,自攻螺丝5可使用电钻安拆,使用方便,同时可回收多次使用,节约材料。

如图1所示,附框1背向门窗模板2的端面铆接固定有多个固定片3,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片3共设置为四个,分别位于附框1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固定片3与混凝土固定连接,增加了附框1与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1所示,门窗模板2内侧抵压有支撑门窗模板2的撑杆4,撑杆4为交错设置的十字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撑杆4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两个,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两个。

如图1和图2所示,撑杆4包括套管41,套管41外侧一体套设有卡接块411,卡接块411包括与套管41轴线平行的两个卡接面4111,卡接块41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六棱柱结构。套管41一端内侧旋设有外侧为左旋螺纹的压紧座43,压紧座43背向套管41的端面抵压于门窗模板2。

如图2所示,套管41背向压紧座43的一端内侧旋设有调节杆42,调节杆42外侧一体设置有六棱柱结构的凸起,调节杆42朝向套管41的一端外侧设置有右旋螺纹,调节杆42设置有右旋螺纹的端面开设有与调节杆42同轴的圆槽421,调节杆42背向圆槽421的端面一体设置有与圆槽421配合的凸柱422,同一根撑杆4上可根据需要依次套设多根调节杆42,在本实施例中每根撑杆4上套设有两根调节杆42。距套管41最远端处的凸柱422上套设有调压板44,调压板44包括套设于凸柱422外侧的套筒,套筒背向调节杆42的端面一体设置有圆板,圆板背向调节杆42的端面抵压于门窗模板2。

如图2所示,使用扳手卡紧卡接块411,旋转套管41,当调压板44与门窗模板2抵触时,压紧座43同样与门窗模板2抵触,此时旋转套管41,套管41转动带动调节座和调压板44相背移动,使撑杆4与门窗模板2抵压。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