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洞口钢角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5267发布日期:2018-11-20 18:45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洞口模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门窗洞口钢角模。



背景技术:

剪力墙结构施工中,门窗洞口的模板加固是比较重要的,能否保证门窗洞口的方正顺直,直接影响到门窗安装的质量和效率。

授权公告号为CN201367732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布了一种整体钢木结合门窗洞口模板,其技术方案的要点是包括角模、侧模,所述角模设置有大、小角板,该大角板内折角处焊接有螺杆,该小角板折角中间处设置有螺栓孔,其内折角焊接有挡板,该挡板中部设置有螺栓孔,大角板的螺杆穿过小角板和挡板通过螺丝固定连接。该模板整体安装和拆除较为快捷,门窗洞口成型质量好,并可周转使用。

但上述方案中的挡板结构强度较低,挡板与小角板焊接后组成三角形结构,挡板受到的作用较大,使用时稳定性较差,挡板易产生变形,同时挡板与小角板焊接固定,挡板与小角板连接处的结构强度较低,缩短了小角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窗洞口钢角模,通过采取挡板的两端分别与下角钢的两边垂直抵压,具有避免提高挡板的结构强度,延长小角板使用寿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门窗洞口钢角模,包括设置于门窗洞口端角的四个上角钢,所述上角钢折弯处内侧固定有拉杆,所述拉杆将上角钢的两边均分,所述拉杆上套设有两边与上角钢两边平行且开口方向相同的下角钢,所述下角钢与上角钢相互平行的两边中间抵压有厚木板,所述厚木板围成方框结构,所述拉杆上套设有两端与下角钢两边抵压的挡板,拉杆上旋设有与挡板抵压的紧固螺母,所述厚木板内侧固定有支撑厚木板的撑杆,所述挡板包括与拉杆垂直的第二板,所述拉杆穿过第二板,所述第二板一端固定有与下角钢一边垂直抵压的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另一端固定有与下角钢另一边垂直抵压的第三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撑杆将厚木板支撑出方形框架结构,厚木板的四个端角处放置下角钢,使用中间焊接固定有拉杆的上角钢抵压于挡板,将拉杆穿过下角钢,于拉杆穿过下角钢的一端套设挡板,将紧固螺母旋设于拉杆上并使紧固螺母与挡板保持压紧,紧固螺母压紧挡板时带动挡板使上角钢与下角钢之间的距离减小进而将厚木板压紧,完成门窗洞口钢角模的搭设,搭设方式简单快捷,便于拆卸,稳固性较好,减少了门窗洞口模板的工艺过程。第一板和第三板分别与下角钢两边垂直,提高了挡板的受到紧固螺母作用时的稳定性,减小了挡板到紧固螺母拉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沿下角钢长度方向两端固定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于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三板和第二板的连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挡板的结构强度,延长了挡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所述上角钢之间抵触有外表面与上角钢外表面齐平的胶合板,所述胶合板与上角钢抵触的两端固定设置有钢板,所述钢板位于角钢与厚木板之间,所述钢板背向角钢的表面与胶合板朝向厚木板的端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角钢将钢板与厚木板压紧固定于下角钢上,进而将胶合板固定于相邻的两个上角钢之间,使用胶合板固定于厚木板围成的框架外侧,减小了浇筑门窗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砂浆对厚木板的腐蚀,延长了厚木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合板两端开设有容纳钢板的长槽,所述钢板朝向胶合板的端部放置于长槽内胶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槽的设置增大了钢板与胶合板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钢板与胶合板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合板背向厚木板的端面覆盖有薄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薄膜的设置进一步较小了混凝土砂浆对厚木板的腐蚀,同时便于浆胶合板从凝固的混凝土窗框上卸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撑杆包括与竖直设置的两个厚木板抵压固定的多个竖撑,所述撑杆包括与水平设置的两个厚木板抵压固定的多个横撑,相邻两个所述厚木板之间抵压固定有斜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竖撑保持厚木板竖直方向的稳定,使用横撑保持厚木板水平方向的稳定,使用斜撑保持厚木板组成的方形框架结构的稳定,使撑杆能较好的将厚木板支撑,提高厚木板组成的框架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厚木板厚度比墙体厚度小2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保证墙体厚度尺寸,减少墙体厚度超过规定厚度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杆上旋设有与紧固螺母抵压的防松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需要将混凝土捣实,使上角钢产生振动,进而带动拉杆的振动,容易使紧固螺母产生松动,降低门窗洞口钢角模的结构稳定性,使用防松螺母能减小紧固螺母振动时产生的松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撑杆将厚木板支撑出方形框架结构,厚木板的四个端角处放置下角钢,使用中间焊接固定有拉杆的上角钢抵压于挡板,将拉杆穿过下角钢,于拉杆穿过下角钢的一端套设挡板,将紧固螺母旋设于拉杆上并使紧固螺母与挡板保持压紧,紧固螺母压紧挡板时带动挡板使上角钢与下角钢之间的距离减小进而将厚木板压紧,完成门窗洞口钢角模的搭设,搭设方式简单快捷,便于拆卸,稳固性较好,减少了门窗洞口模板的工艺过程。第一板和第三板分别与下角钢两边垂直,提高了挡板的受到紧固螺母作用时的稳定性,减小了挡板到紧固螺母拉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门窗洞口钢角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2中A处放大图。

图中,1、上角钢;11、拉杆;2、下角钢;3、厚木板;4、挡板;41、第一板;42、第二板;43、第三板;44、加强筋;45、紧固螺母;46、防松螺母;5、撑杆;51、竖撑;52、横撑;53、斜撑;6、胶合板;61、长槽;62、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一种门窗洞口钢角模,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于门窗洞口的四侧的厚木板3,厚木板3厚度比墙体厚度小2mm,在附图中未给出。厚木板3厚度比墙体厚度小,有利于保证墙体厚度尺寸,减少墙体厚度超过规定厚度的情况发生。厚木板3围成方形框架结构,厚木板3内侧固定设置有支撑厚木板3方形框架结构的撑杆5,撑杆5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木板,撑杆5包括竖直方向固定设置且两端与厚木板3保持压紧的竖撑51,撑杆5包括水平方向固定设置且两端与厚木板3保持压紧的横撑52,撑杆5包括位于相邻两个厚木板3之间抵压固定的斜撑53。

如图1所示,厚木板3的四个端角外侧抵压有上角钢1,上角钢1折弯处内侧固定有将上角钢1的两边均分拉杆11,拉杆11与上角钢1两边的夹角均为45°,拉杆1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沿上角钢1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个,拉杆11上穿设有两边分别与相邻两个厚木板3抵压的下角钢2,下角钢2与厚木板3背向上角钢1抵触的端面抵压。

如图1和图2所示,拉杆11上套设有两端分别与下角钢2两边相抵触的挡板4,挡板4包括与拉杆11垂直设置且套设于拉杆11上的第二板42,第二板42的一端一体设置有与下角钢2一边垂直的第一板41,第二板42背向第一板41的一端一体设置有与下角钢2另一边垂直的第三板43。沿下角钢2长度方向的第二板42两侧分别焊接有与第一板41和第三板43焊接固定的加强筋44,加强筋44提高了挡板4整体的结构强度,减弱了挡板4受到作用时产生的形变。

如图2所示,拉杆11上旋设有与挡板4保持压紧的紧固螺母45,紧固螺母45将挡板4与下角钢2保持压紧,进而使下角钢2与上角钢1保持与厚木板3的压紧,将厚木板3进行固定。拉杆11上旋设有与紧固螺母45背向挡板4的端面保持压紧的防松螺母46,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需要将混凝土捣实,使上角钢1产生振动,进而带动拉杆11的振动,容易使紧固螺母45产生松动,降低门窗洞口钢角模的结构稳定性,使用防松螺母46能减小紧固螺母45振动时产生的松动。

如图1和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上角钢1之间固定有外表面与上角钢1外表面齐平的胶合板6,胶合板6朝向上角钢1的端部且与厚木板3抵触的端面开设有长槽61,长槽61内胶结固定有朝向厚木板3的端面与胶合板6表面齐平的钢板62,钢板62背向胶合板6的一端压紧于上角钢1与厚木板3之间。胶合板6背向厚木板3的端面覆盖有薄膜,在附图中未给出。薄膜的设置较小了混凝土浆对厚木板3的腐蚀,同时便于将胶合板6从凝固的混凝土窗框上卸下。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